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本管理的理路及其和谐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翔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民本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宝库的瑰宝。它以"仁"为原点展开施政的路向,最终指向"仁政"与"善政";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浓浓的人文情怀。从其实施的理路来看,它以保民为起点,历经爱民、... 民本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宝库的瑰宝。它以"仁"为原点展开施政的路向,最终指向"仁政"与"善政";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浓浓的人文情怀。从其实施的理路来看,它以保民为起点,历经爱民、养民、利民、富民、教民、乐民,最后到安民而达致天下大同。这种以民为起点和终点的"仁民"之道,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这种关心民生、重视对人民的教化以及人民的精神需要的管理方式,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民本管理 和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人在文学活动中的存在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宪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170,共5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的回归,而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在理论基础上是有马克思学说的人学与社会学统一的学理依据的。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在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中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注重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建设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学说 人学与社会学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情色话语:男权与女体——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批评三题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澄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2-26,39,共6页
从女性主义批评立场出发,以"木子美现象"、"汤加丽人体写真"和冯小刚《手机》为关注对象,评说当前社会文化热点,揭示男权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女性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中"情色"成分日见其多... 从女性主义批评立场出发,以"木子美现象"、"汤加丽人体写真"和冯小刚《手机》为关注对象,评说当前社会文化热点,揭示男权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女性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中"情色"成分日见其多,这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则见出女性主体意识的倒退和社会道德的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意识 性审美 女色(男色)消费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汪青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97-503,共7页
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 ;它所揭示的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 ,又吸取了人类关于发展的研究成果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树立... 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 ;它所揭示的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 ,又吸取了人类关于发展的研究成果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特别是提出正确的政绩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本性 科学性 实践性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5
作者 周雪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中共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中共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践和体现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人 小康社会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