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4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 and Life of Manchu Paper-Cut Artist Ni Youzhi
1
作者 Lin To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12期38-43,共6页
The advice to“disclose the family business to no one”has remained in my mind for a long time.It influenced how I perceived the works of Ni Youzhi,a paper-cut artist,which are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marked with her ... The advice to“disclose the family business to no one”has remained in my mind for a long time.It influenced how I perceived the works of Ni Youzhi,a paper-cut artist,which are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marked with her family’s hue.I certainly feel proud and underst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for this inheritanc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2].However,her Manchu paper-cut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 time despite my best efforts to preserve this“heirloom”[3].Looking back on her journey of creation,her trajectory of inheritance,creation,transformation,and regression was marked cl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chu paper-cutting Changbai Mountain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aper-cut art ART
下载PDF
Manchu Paper-Cutter Wang Xiulian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manchu paper-cutter Wang Xiulian In
下载PDF
Ethnic Customs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of Fushun City
3
作者 Siyu WANG Liang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tourism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Manchu people have created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long river ...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tourism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Manchu people have created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As the hometown of the Manchu people,Fushun has unique folk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a strong ethnic flavor.Nowadays,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and rural tourism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new industry.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rural tourism industry,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 ethnic customs of Manchu culture with rural tourism.Taking the ethnic customs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of Fushun City,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in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new model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Xinbin of Fushun,in order to achieve maximum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bi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manchu ethnic custom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下载PDF
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与满汉文化交融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巧燕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语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而满语满文的濒危推动满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语文 语言态度 满汉文化
下载PDF
色彩美学视阈下的传统工艺色彩再运用研究——以满族饰品色彩为例
5
作者 华永明 李芳 《色彩》 2024年第6期89-91,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传统色彩构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应用的需求。深入了解和把握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探知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避免在现代色彩设计上出现过度随意性和偶发性。文章首先阐述满族传统饰品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传统色彩构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应用的需求。深入了解和把握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探知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避免在现代色彩设计上出现过度随意性和偶发性。文章首先阐述满族传统饰品分类和特点,其次对满族传统饰品色彩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满族饰品色彩再设计的思路。本研究以满族饰品的色彩为例,深入探讨了色彩在传统工艺中的运用及其现代再创造的可能性。满族饰品以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和文化内涵著称,其色彩使用不仅体现了满族的审美习惯和文化意识,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色彩美学 工艺与纹饰 色彩
下载PDF
吉林地区朝、满、汉3个民族KIR基因的分布频率研究
6
作者 韩瑜 杨帆 +3 位作者 刘玲玲 聂婷婷 杨旭 焦立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地区汉族、满族及朝鲜族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频率与多态性,为探究KIR基因与疾病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吉林地区129名满族、198名朝鲜族及201名...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地区汉族、满族及朝鲜族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频率与多态性,为探究KIR基因与疾病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吉林地区129名满族、198名朝鲜族及201名汉族人群的KIR基因进行分型。结果KIR3DL2、KIR3DL3、KIR3DP1及KIR2DL4在所有检测对象中均为100%检出。KIR2DL1、KIR2DL3、KIR2DS4、KIR3DL1及KIR2DP1等基因在这3个民族中的检出频率较高,介于93%~98%之间。相比之下,KIR2DL2、KIR2DL5、KIR3DS1、KIR2DS1、KIR2DS2、KIR2DS3及KIR2DS5的检出率较低,分布在13%~45%。特别是满族KIR2DL5(17.83%)与KIR2DS1(17.83%)的基因检出频率显著低于吉林地区朝鲜族(42.93%、47.47%)和汉族(33.83%、33.33%);吉林地区朝鲜族KIR2DL5(42.93%)与KIR2DS1(47.47%)的检出频率显著高于汉族(33.83%、33.33%)和满族(17.83%、17.83%);吉林地区汉族单体型KIRAA的频率在吉林3个受检民族中是最高的为61.19%,显著高于朝鲜族(42.93%),以上各组差异比较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Pc<0.05。结论吉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与汉族在KIR基因分布方面既体现了中国人群KIR基因多态性,又各自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遗传特性和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朝鲜族 满族
下载PDF
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清代鄂尔泰满译《孟子》的历史价值
7
作者 石嵩 杜萌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122,共9页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民间学术活动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在此版本中,鄂尔泰选取“sukdun”一词来对应“气”的概念,该词意涵丰富的特点符合《孟子》中“气”难以言说、具有多重复杂意蕴的特性。此外,“sukdun”一词的概念贯通了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呼应了“气”的概念在先秦之后的不断发展。乾隆皇帝的“语气”说和鄂尔泰“气味”论的文学创作理念拓展了“气”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满汉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这种文化互动与融合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融合中的成长,并体现了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泰 满文 “气” “四书”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新视域下清代满文碑刻价值探讨
8
作者 吴元丰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满文碑刻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产物,兼有凭证作用和研究意义。有清一代,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满文碑刻,在形制、功用、文字、内容等方面都独具价值。清代作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勒石立碑的规制与历朝历代紧密相关,在形制和功用... 满文碑刻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产物,兼有凭证作用和研究意义。有清一代,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满文碑刻,在形制、功用、文字、内容等方面都独具价值。清代作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勒石立碑的规制与历朝历代紧密相关,在形制和功用方面一脉相承,传承有序,赓续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明;推广使用多语种文字,彰显同文之盛,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满文碑刻 传统文化 民族交流
下载PDF
18—19世纪中西方关于汉文典籍满译规范的歧见
9
作者 邓科 夏登山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4期43-49,155,156,共9页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极肯定汉籍满译作为文化中介的权威性,但是对清廷关于照字翻译的晓畅性主张却总体持商榷态度。其原因或与双方当时各自面对的现实翻译需求和满文训练条件有密切关联,反映出近世中西知识界对汉籍满译的差异化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籍满译规范 清朝官方 欧洲汉学家 照字翻译 晓畅性
下载PDF
锡伯族语文和满族语文的关系和差异
10
作者 付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锡伯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但因锡伯族多次迁徙,与满族的语言接触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依据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述了锡伯族与满族语言文字之间的亲近关系,并通过考察锡伯口语与盛京满语方言之间在词汇、语言习... 锡伯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但因锡伯族多次迁徙,与满族的语言接触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依据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述了锡伯族与满族语言文字之间的亲近关系,并通过考察锡伯口语与盛京满语方言之间在词汇、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解释了锡伯口语的历史传承性,以及锡伯口语与满语的本质差异。在文字方面,则详细阐述了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衍生的,并且正处在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满族 语言文字 语言接触 语言差异
下载PDF
传承、交游与文学:清代索绰络氏英和文学家族建构
11
作者 郭前孔 陈文琪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索绰络氏英和家族既是清代满族著名翰林家族,也是著名文学家族,共涌现出六名翰林、八位诗人,居满洲士族之冠。之所以成为文学家族,与其家族自觉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同时,家族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广泛的文学交游也起了促进作用。英和文学家... 索绰络氏英和家族既是清代满族著名翰林家族,也是著名文学家族,共涌现出六名翰林、八位诗人,居满洲士族之冠。之所以成为文学家族,与其家族自觉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同时,家族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广泛的文学交游也起了促进作用。英和文学家族在文学创作方面成就可观,多有可述。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政事之余”的创作和诗作(诗集)的散佚,该家族没有出现一流诗人,但不能掩饰这个“满洲科第第一人家”作为一个文学家族群体的存在。探讨英和家族成员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对于认识清代中叶满洲文学家族的兴起以及八旗文学的兴盛都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和家族 满族 文学家族 翰林
下载PDF
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在校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耿阳 刘婧 《设计》 2024年第9期8-13,共6页
研究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校园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推导满族刺绣中的诗性意象生成过程,对校园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朱志荣“意象创构论”应用于满族刺绣诗性意象视觉表现,实现物象—事象—意象的视觉转译。完成满族刺绣诗... 研究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校园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推导满族刺绣中的诗性意象生成过程,对校园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朱志荣“意象创构论”应用于满族刺绣诗性意象视觉表现,实现物象—事象—意象的视觉转译。完成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大连理工大学花字》系列校园文创设计的方法探索。将满族刺绣与校园文创设计有机结合,为当代非遗手工艺的活化发展与校园文化资源的现实性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刺绣 诗性意象 校园 文创设计 应用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恋地情结:满洲窗在现代中式家具中的创新设计策略与方法
13
作者 薛拥军 刘雅萌 罗婷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3,共6页
文章以广式满洲窗元素的现代中式家具为研究对象,以恋地情节为理论切入点来探讨传统满洲窗元素融入现代中式家具创新设计的策略、方法与路径,期望实现岭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文章首先对满洲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展开详细论述,... 文章以广式满洲窗元素的现代中式家具为研究对象,以恋地情节为理论切入点来探讨传统满洲窗元素融入现代中式家具创新设计的策略、方法与路径,期望实现岭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文章首先对满洲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展开详细论述,总结分析了现代中式家具与满洲窗装饰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恋地情节相关理论提出规范性视角与设计经验理念形成、存在性视角与设计感知价值体现、处境性视角与设计文化环境塑造的模式构建手法,探索满洲窗装饰文化与现代中式家具易于实施的创新设计策略与方法,并以实际作品案例对其进行设计论证,以期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也为岭南地区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设计 广式满洲窗 现代中式家具 创新模式建构
下载PDF
女性人类学视角下的满族家谱叙事
14
作者 齐海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满族家谱的叙事虽以男性为主,但女性受关注的程度相比汉族更高一些。借助对女性人类学之“家庭范畴”“自然”及“公共范畴”“文化”等相关概念的分析能深入认知满族家谱女性叙事的特质。随着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满族家谱女性叙事的形式... 满族家谱的叙事虽以男性为主,但女性受关注的程度相比汉族更高一些。借助对女性人类学之“家庭范畴”“自然”及“公共范畴”“文化”等相关概念的分析能深入认知满族家谱女性叙事的特质。随着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满族家谱女性叙事的形式及其内涵也不断呈现新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升,现当代续修或重修满族家谱女性叙事也能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女性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人类学 满族家谱 叙事 时代变迁
下载PDF
从满汉接触底层看北京官话“敞开(儿)”的副词化
15
作者 杨春宇 巩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北京官话“敞开(儿)”一词由于受到清代满语的影响,在原有动词基础上又衍生了情状副词的性质和用法,具有很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论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含有情状副词“敞开(儿)”的语料进行... 北京官话“敞开(儿)”一词由于受到清代满语的影响,在原有动词基础上又衍生了情状副词的性质和用法,具有很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论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含有情状副词“敞开(儿)”的语料进行耙梳整理,分析了北京官话方言词“敞开(儿)”副词化的特殊来源、过程及其用法分布等问题,并试从满汉接触底层的视角进行解释,认为“敞开(儿)”的副词化用法,来源于满语回归词“cangkai”,具体的底层来源应是无圈点满文“敞盖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开(儿)” 北京官话 满汉接触底层 敞盖儿 副词化
下载PDF
使命与认同: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诗作中的物我交融书写
16
作者 李江杰 赵佳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7-124,共8页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我交融的书写,诗作亦得江山之助,将豪迈超拔之气与闲适静谧之情相结合,塑造出靖边安国、建设西陲与体察民情等善理边政的主人翁形象。清代西域满族官员作为朝廷之重臣而竭尽忠诚,在西戍诗歌中寄寓忠孝情怀下的建功西陲之志,诗风雄健激昂,彰显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循此亦可寻绎清代满汉文化融合在西域边地的重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居官文人 地理景观 文学书写 物我交融
下载PDF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综述
17
作者 刘小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4,共20页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梳理研究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包括三个主题:清入关前的满汉关系研究、以八旗制度为中心的满汉关系研究、鸦片战争至辛亥时期的满汉关系研究,附带介绍民国时期满汉关系研究。为推进这项研究,结语从研究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史料挖掘、概念澄清等六个方面略陈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 满汉关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
18
作者 张丽娜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6期120-122,共3页
文章旨在探讨满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文章分析了满族服饰的图案、色彩、配饰和造型元素特点,探究了这些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认为,将满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还... 文章旨在探讨满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文章分析了满族服饰的图案、色彩、配饰和造型元素特点,探究了这些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认为,将满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还能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时尚服饰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服饰 现代服装设计 文化融合 创新应用
下载PDF
调研分析: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
19
作者 赵莹 张馨月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47,共5页
辽宁满族刺绣是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淳朴的图案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而别具一格,其非遗特性在辽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宁岫岩与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辽宁满族刺绣是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淳朴的图案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而别具一格,其非遗特性在辽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宁岫岩与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辽宁各地满族刺绣的考察、调研、采访,从其历史与传承性、地域与民族性、文化与艺术性、民俗与实用性、非遗传承人及技艺进行分析,梳理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基于田野调查与图文分析,总结其非遗价值,思考其未来传承方式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刺绣 非遗特性 传承 满族文化 民族 民俗
下载PDF
满汉合璧《清文启蒙》域外流布考
20
作者 王晓艳 王继红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47-59,151,共14页
《清文启蒙》是清代八旗子弟学习语言时使用的满汉双语教材,包括会话练习、语法词汇讲解、文字书写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反映了清代早期旗人语言的真实面貌,也是北京话珍稀语料。《清文启蒙》传到域外以后,东亚和欧洲学者先后对其进行... 《清文启蒙》是清代八旗子弟学习语言时使用的满汉双语教材,包括会话练习、语法词汇讲解、文字书写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反映了清代早期旗人语言的真实面貌,也是北京话珍稀语料。《清文启蒙》传到域外以后,东亚和欧洲学者先后对其进行改编、翻译与研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传播过程使得《清文启蒙》获得了超出其作为语言教材的价值和意义,为世界汉语教育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撑,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学术对话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合璧 《清文启蒙》 满语 北京话 双语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