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Transverse Mandibular Width in Set-Back Mandibular Surgery: Sagittal Split versus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Osteotomy
1
作者 Farnoosh Razmara Hamid Mahmoodhashemi +1 位作者 Shohreh Zahraei Ali Mahmoudhashem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年第5期400-407,共8页
Aim: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follow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ramus osteotomy that is one of the side effec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oretically, with intraoral vert... Aim: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follow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ramus osteotomy that is one of the side effec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oretically, with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it can minimiz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gonal distance of mandible and the angle of the ramus flaring in two methods of osteotomy have been compa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cluded 60 patients (32 males) wi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and without any asymmetr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 = 30). One group underwent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 to achieve mandibular setback and the other by the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 Intergonial width and inner-ramal angle in the transverse plane were measured on radiographs preoperatively and 1 an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ovariance test with the significance level set at P 0.1). Conclusion: Considering our finding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s regarding changes in mandibular width and inter-ramal flaring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IVSRO) Intergonial WID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Inter Ramal angle
下载PDF
基于三维测量评估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稳定性的研究
2
作者 杨莉亚 马刘红 +1 位作者 黄元亮 滕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下颌角肥大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中心行“下颌角弧形截骨,下颌骨外板打磨手术”的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 ... 目的:探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下颌角肥大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中心行“下颌角弧形截骨,下颌骨外板打磨手术”的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拍摄的CT资料,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对比3个时间点下颌角区骨量,并分析术后骨量增生与咬肌、翼内肌厚度的关系。结果:共有19例诊断为双侧下颌角肥大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11.93±1.77)cm^(3),术后3 d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7.72±1.60)cm^(3),术后12个月随访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8.73±1.69)cm^(3)。对3组数据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3 d相较术前下颌角区骨量明显减少(P<0.001),术后12个月相比术后3 d下颌角区骨质出现明显增生(P<0.001),但术后12个月相比术前下颌角区骨质仍显著减少(P<0.001)。此外,对下颌角区骨质增生量与该处附着咬肌、翼内肌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增生量与咬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与翼内肌厚度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可显著减小患者下颌角区骨体积,但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这种骨质增生与该处附着咬肌厚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 骨质增生 咬肌
下载PDF
单纯下颌骨磨削法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士亮 罗锦辉 +1 位作者 惠俐 陈元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骨磨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常规分离显露下颌骨,在预定需要矫正的下颌骨区域,使用特殊器械磨削下颌骨体外侧皮质骨、下颌骨下缘及下颌角骨质,同时对部分肥大的咬肌进行处理,矫...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骨磨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常规分离显露下颌骨,在预定需要矫正的下颌骨区域,使用特殊器械磨削下颌骨体外侧皮质骨、下颌骨下缘及下颌角骨质,同时对部分肥大的咬肌进行处理,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对5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行下颌骨磨削法矫治,除1例术中损伤下齿槽血管引起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病例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下颌骨磨削法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好方法。与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方法相比,该术式保留了下颌骨的内板,维持了颌颈区的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骨
下载PDF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2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牛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现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 ,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 手术治疗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颊脂垫取出术
下载PDF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传家 王海鱼 +1 位作者 许宏权 纪影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目的:观察下颌角肥大口内弧形截骨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弧形截骨手术。结果:50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整形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截骨术
下载PDF
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 被引量:6
6
作者 许龙顺 何佑成 +2 位作者 彭翼 肖志华 刘晓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颧骨和下颌角肥大引起的方形脸畸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一次或分二次手术矫正。结果:2003~2006年共施术25例,一次手术12例... 目的:探讨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颧骨和下颌角肥大引起的方形脸畸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一次或分二次手术矫正。结果:2003~2006年共施术25例,一次手术12例,二次手术13例。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好,外观改善满意,无一例发生骨折、神经损伤、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骨 下颌角 截骨术 局麻 口内入路 方形脸畸形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闫炳智 董福生 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但 3个月后 ,恢复至正常范围 ,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无明显长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口腔生理功能 下颌角肥大 颌面外科 最大咬合力 测定
下载PDF
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健生 柳大烈 +1 位作者 吴景泉 李希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89-290,i0006,共3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弧形截骨线,在其外侧用牙钻高速钻透并凿除下颌骨,然后沿弧线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06例...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弧形截骨线,在其外侧用牙钻高速钻透并凿除下颌骨,然后沿弧线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0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凿法 截骨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5
9
作者 许龙顺 张灵芝 +5 位作者 何佑成 孙超峰 冯剑 刘刚 宋枚 李学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46-447,C007,共3页
目的:观察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02至2003年共手术50例,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 目的:观察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02至2003年共手术50例,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口内入路
下载PDF
口内进路下颌角及咬肌肥大矫正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路海军 刘建华 +2 位作者 文抑西 李锦峰 任战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269-271,共3页
为了避免面部留有切口疤痕,寻找出一种简单方便的回内进路手术方式。方法:口内进路、用skruber摆动锯截除肥大的下颌角,来复锯经日内补充截除骨断面下部骨突起及部分骨下绿,再用长柄骨磨头进一步磨改。结果:12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 为了避免面部留有切口疤痕,寻找出一种简单方便的回内进路手术方式。方法:口内进路、用skruber摆动锯截除肥大的下颌角,来复锯经日内补充截除骨断面下部骨突起及部分骨下绿,再用长柄骨磨头进一步磨改。结果:12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结论:下颌角及咬肌肥大采用正颌外科技术经单纯的日内进路不需作辅加切口即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吸肌肥大 矫正术 口内进路
下载PDF
口内切口辅以微小口外切口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立刚 陈刚 +2 位作者 刘晓涛 王亮 杨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减轻术后肿胀。结果:以此术式行14例双侧下颌角缩小整形,术后肿胀较同期的8例单纯口内切口手术者明显减轻,肿胀消退亦快,经X线检查下颌骨磨除效果好,弧线光滑自然,术后外观、形态、手感均达到良好效果。口外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口内切口辅以口外微小切口下颌角缩小是易操作、瘢痕小、效果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切口 口外切口 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伯俊 王卫红 许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分为2组,第1组22例患者采用口内入路,用1块宽2.0 mm小钛板复位固定。第2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下颌下入路...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分为2组,第1组22例患者采用口内入路,用1块宽2.0 mm小钛板复位固定。第2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下颌下入路,用2块2.0 mm钛板复位固定。术后均行颌间弹力牵引3周。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周第1组患者无感染及口角歪斜发生;第2组患者5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复诊,第1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正常;第2组患者3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再次手术取出钛板,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对于下颌角骨折,采用口内入路复位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口外常规下颌下切口相比,口内切口创伤小,美观,不会损伤面神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口内入路 口外入路 下颌第三磨牙
下载PDF
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6
13
作者 柳大烈 郑健生 +1 位作者 付国友 王渭滨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双直线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双直线截骨线,截骨后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0年以来,完成手术8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仅2例出现术后感...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双直线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双直线截骨线,截骨后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0年以来,完成手术8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仅2例出现术后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直线 截骨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前后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炳智 董福生 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论证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是否会发生相应萎缩。方法6月龄山羊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侧下领角弧形截除术,对照组行双侧下颌角区的咬肌剥离,并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日、1 周、1月、2月、3月、6月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 目的论证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是否会发生相应萎缩。方法6月龄山羊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侧下领角弧形截除术,对照组行双侧下颌角区的咬肌剥离,并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日、1 周、1月、2月、3月、6月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结果术后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急剧升高,但是在恢复至术前水平的过程中两组所需时间不同。结论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会相应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 术前 术后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双侧 肌酸激酶活性 对照组 剥离 水平 论证
下载PDF
结合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角肥大矫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川 徐铎 +5 位作者 李世荣 戴霞 毕胜 陈华 覃霞 何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快速原型技术辅助下颌角肥大(prominentm and ibular angle,PMA)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5例PMA方脸型患者,行下颌骨电子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手术方案。手术...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快速原型技术辅助下颌角肥大(prominentm and ibular angle,PMA)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5例PMA方脸型患者,行下颌骨电子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手术方案。手术方法包括下颌角部分截除、外板矢状劈开切除及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等,其中下颌角部分截除5例,外板矢状劈开切除6例,下颌角部分截除+外板切除4例,另3例颏部短小者行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均按照模型上确定的截骨部位及范围进行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快速成型制作的下颌骨模型外形完整,真实反映患者的下颌骨形态。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后下面部外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面部宽度明显减小,双侧对称,达到术前设计的预期效果。其中12例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外形良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快速原型技术能真实再现下颌骨的形态,为准确评估PMA程度、设计手术方案与指导手术操作提供理想的外科模型,是面部轮廓整形手术良好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原型技术 模型外科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下载PDF
口内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升支区颌骨囊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洋 郭传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 :比较口内和口外 2种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升支区颌骨囊肿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 2组位于下颌角升支区的颌骨囊肿病例 (分别应用口内和口外入路手术治疗 ) ,通过病历资料分析和术后复诊 ,调查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 目的 :比较口内和口外 2种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升支区颌骨囊肿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 2组位于下颌角升支区的颌骨囊肿病例 (分别应用口内和口外入路手术治疗 ) ,通过病历资料分析和术后复诊 ,调查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口内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口外入路组 ,术后下牙槽神经感觉优于口外入路组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张口受限发生率、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口内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升支区颌骨囊肿可获得与口外入路手术相同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牙源性 下颌角升支区
下载PDF
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世卿 温志欣 +1 位作者 卿安蓉 刘雄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0期43-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颌角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内固定复位联合术后2周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外入路切口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颌角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内固定复位联合术后2周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外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参数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满足患者对美观及术后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口内入路 内固定 颌间牵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颌角铣骨整形结合三维CT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蓉蓉 赵启明 +3 位作者 潘建虎 张旭东 夏东胜 陆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切口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3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面部轮廓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三维重建示,下颌角... 目的探讨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切口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3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面部轮廓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三维重建示,下颌角肥大改善明显,左右对称。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均〈1100增大为正常的110°~120°,效果显著。术后3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非常满意者28例(85%)、满意者5例(15%),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结论下颌角铣骨整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的好方法。与截骨术相比,可有效避免“第二下颌角”出现,维持颌颈区立体感。结合CT三维重建,可观察术前、术后下颌角形态,测量下颌角角度,为指导铣骨手术及术后客观评估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骨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泽高 程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9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口腔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患者48例,分为口内入路组(n=26)和口外入路组(n=22),口内入路组采取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口腔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患者48例,分为口内入路组(n=26)和口外入路组(n=22),口内入路组采取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口内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口外入路组采取口外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张口度和咬合关系,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口内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3.7±10.3)min,显著少于口外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03);术后两组患者张口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张口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内入路组患者术后面瘫和面部瘢痕发生率均低于口外入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口内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面部美观,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角部骨折 口外入路 口内入路 对比
下载PDF
颏下颌下颈阔肌成形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孟志兵 郭军 +3 位作者 张强 常财旺 杨乐 黄锦华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951-954,共4页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预防下颌角截骨手术后下颌软组织松垂,观察手术效果,探讨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8例下颌角方大患者同期行下颌角截骨术及颏下颌下颈阔肌成形术,纠正患者下颌角方大及预防颏下颌下脂肪堆积、松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预防下颌角截骨手术后下颌软组织松垂,观察手术效果,探讨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8例下颌角方大患者同期行下颌角截骨术及颏下颌下颈阔肌成形术,纠正患者下颌角方大及预防颏下颌下脂肪堆积、松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1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致下唇歪斜;所有患者张口度正常;术后16例患者对术后外形比较满意;1例患者术后感染后取出提升线;1例患者颏下颌下仍较肥厚松垂,效果不明显。结论颏下颌下颈阔肌成形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同期施行对下颌角方大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同时面部神经血管丰富,术者应熟悉其分布走行,重视钝性分离,不断积累手术经验及操作技巧才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方大 下颌角截骨术 颏下颌下颈阔肌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