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expression of Col-2A and Col-10A as a func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IGF-1 &TGF-<i>β</i>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 on the growth of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in young rabbit 被引量:1
1
作者 A. S. Patil R. B. Sable +1 位作者 R. M. Kothari P. Nagaraja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9期6-13,共8页
New Zealand (NZ) young rabbits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with and without mandibular anterio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are explored for th... New Zealand (NZ) young rabbits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with and without mandibular anterio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are explored for the growth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MCC). 32 growing NZ 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 group with saline injection in TMJ, the group which received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in TMJ, the group which received anterior positioning appliance and the group which received growth factors injection as well as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 Gene expression was studied by real-time RT-PCR and cartilage growth by histomorphometry. Administration of growth factors along with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has induced 1) 1.70-fold expression of Col-2Agene (p value < 0.0005) and 2) 1.47-fold expression of Col-10Agene (p value < 0.0005). In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of only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induced 1) 1.28-fold expression of Col-2Agene (p value < 0.0005) and 2) merely 0.62-fold expression of Col-10Agene (p value < 0.0005), while administration of growth factors only induced 1) mere 0.56-fold expression of Col-2Agene (p value 10A gene (p value growth factors along with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causes an increase in genetic expressions which have been corroborated by histomorphometry and validat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during an accelerated growth of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Administration of growth factors in the TMJ could provide a synergistic role along with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for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retrognathism as well as disorders on the M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Condylar Cartilage growth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Appliances Col-2A Col-10A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大鼠下颌骨联合部成骨作用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卢鹏 陈祉宏 +4 位作者 杨月美 尹忠浩 吴福丽 宋晓萌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75-980,共6页
目的探讨CGF对促进大鼠下颌骨联合部成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于大鼠下颌骨联合部缺损处分别填满:单纯Bio-Oss胶原骨(胶原骨组);Bio-Oss胶原骨并于表面覆盖CGF凝胶(CGF+胶原骨组);单纯CGF凝胶(CGF组)。分组手... 目的探讨CGF对促进大鼠下颌骨联合部成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于大鼠下颌骨联合部缺损处分别填满:单纯Bio-Oss胶原骨(胶原骨组);Bio-Oss胶原骨并于表面覆盖CGF凝胶(CGF+胶原骨组);单纯CGF凝胶(CGF组)。分组手术第3、6个月后,分两批处死大鼠。离体标本拍摄micro-CT,通过三维重建及截断面比较各组间放射学表现,按标准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标本拍摄micro-CT完成后脱钙处理,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第3个月时,CGF+胶原骨组评分要明显高于CGF组和胶原骨组(P=0.0266,P=0.0266),而CGF组和胶原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个月时,CGF+胶原骨组评分与CGF组和胶原骨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021,P=0.0101),而胶原骨组评分看似优于CGF组,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HE染色发现,CGF+胶原骨组在第3个月时评分显著优于CGF组和胶原骨组(P=0.0038,P=0.0038),而CGF组和胶原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个月时,与CGF组和胶原骨组相比,CGF+胶原骨组评分依然具有显著优势(P=0.0082,P=0.0194),胶原骨组评分略微高于CGF组,然而在统计学分析上无显著差异。结论CGF与胶原骨联合使用可以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单独使用CGF对大范围骨缺损的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下颌骨联合部 浓缩生长因子 成骨
下载PDF
武汉市562名12~16岁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林林 向国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预防性拔除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武汉存济口腔医院就诊的562名12~16周岁青少年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字影像资料,其中男252...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预防性拔除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武汉存济口腔医院就诊的562名12~16周岁青少年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字影像资料,其中男252例,女310例,观察下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状况、萌出方向及下颌牙列拥挤情况。结果: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为95.2%,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无性别差异(P>0.05);大多数下颌第三磨牙处于牙冠形成生长发育阶段,冠根生长发育状况无性别差异(P>0.05);近中向阻生发育最常见,并且常伴有下颌牙列拥挤。结论:CBCT可用于准确评估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对12~16岁人群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为临床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三磨牙 生长发育 青少年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梁艺 康非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究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需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25例(共50个拔牙位点),进行自身双侧对照试验。拔除下颌第... 目的:探究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需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25例(共50个拔牙位点),进行自身双侧对照试验。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于同一患者的一侧拔牙创填入CGF,纳入CGF组;另一侧拔牙创不做特殊处理,纳入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GF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至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术后2 d,CGF组较对照组面部肿胀度明显改善(P<0.001);术后3、6个月时,2组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均减少,但CGF组骨缺损愈合率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症状严重程度(postoperative symptom severity,PoS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GF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CAL及患者面部肿胀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浓缩生长因子 下颌第二磨牙
下载PDF
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侯瑶 杨梅 吴春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口腔科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阿莫西... 目的:研究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口腔科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阿莫西林组(n=30)和甲硝唑-生长因子组(n=30)。阿莫西林组进行拔牙手术治疗后在干槽内不放置填充物,只通过服用阿莫西林预防干槽症。甲硝唑-生长因子组进行拔牙手术治疗后于干槽内添加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结果:甲硝唑-生长因子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率为6.67%(2/30);阿莫西林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例数为9例,发生率为30.00%(9/30);甲硝唑-生长因子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率低于阿莫西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硝唑-生长因子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46±0.54)分,阿莫西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4.19±1.16)分;甲硝唑-生长因子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阿莫西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躯体活动、社会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硝唑-生长因子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躯体活动、社会生活评分均高于阿莫西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手术后,应用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下颌阻生智齿 拔牙术 干槽症 预防
下载PDF
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莹 于向华 +1 位作者 杨丽娜 陈骊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及上气道指标。结果Ⅰ期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下颌平面角(MP-FH)、Y轴角(SGn-FH)、面角(NP-FH)、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下面高(ANS-Me)增大(P<0.05),ANB、上下中切牙角(U1-L1)、S-Co减小(P<0.01);软组织测量指标中下唇突度(LLP)、下唇长(LLL)、颏部长度(LL-Pos)增大(P<0.01),面型角(FCA)、上唇突度(ULP)、颏唇沟深度(Si-LLPos)减小(P<0.05);上气道测量指标中SPP-SPPW、U-MPW、TB-TPPW增大(P<0.01)。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导式双垫可通过前导下颌骨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并有效扩张腭咽与舌咽矢状向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导式双垫 下颌后缩 生长发育高峰期后 上气道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勤 田立华 +1 位作者 金松 晏全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和观察组(CGF膜联合Bio-Oss骨粉植入,38例)。手术后3 d复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3.35±0.47)分,观察组为(2.67±0.42)分,对照组开口度(2.75±0.46)cm,观察组(2.68±0.51)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高于观察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在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第二磨牙 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 BIO-OSS骨粉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艾虹 卢红飞 +3 位作者 蔡斌 黄红亮 安爱群 黄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覆盖、覆牙合分别减少8.13mm及4.27mm,SNB、下颌平面角、Ar-Pog及下面高分别增加1.70°、3.47°、4.06mm及2.53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上颌前牙冠有舌向转矩的趋势(P>0.05),鼻唇角有所增加,上唇突度亦减小(P<0.01)。下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有少许减小,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评价治疗后的下前牙段的稳定性是有意义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错[牙合] 安氏Ⅱ类1分类 X线头影测量 下颌生长发育
下载PDF
Forsus促进骨性安氏Ⅱ类下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季骏 陆苇 谢晓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1-1004,1007,共5页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患者,应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加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并于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患者,应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加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并于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Forsus平均使用6.5个月,前牙覆覆盖明显减小,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矢状向变化为下颌骨生长及下前牙唇倾。垂直向变化为下面高增加,下磨牙伸长,上下平面角增加。横向上下颌牙弓宽度增加。结论:Forsus结合标准直丝弓治疗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部分改善及掩饰患者骨性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骨性Ⅱ类 下颌后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13~18岁正常人下颌骨对称性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文莲 林久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正常牙合人下颌骨的对称性与变异,探讨其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在13~18岁期间,(1)正常牙合人下颌骨对称性... 目的:分析正常牙合人下颌骨的对称性与变异,探讨其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在13~18岁期间,(1)正常牙合人下颌骨对称性正常变异的范围水平向小于9%、垂直向小于7mm,且在观察期内保持稳定;(2)相对于颅底,女性左、右侧下颌升支倾斜度、下颌角与髁突的位置关系稳定、对称,男性仅在15岁时出现对称性的变异,其后随生长又趋于左、右对称;(3)下颌骨各对应区域,男性左、右侧均对称,女性在个别年龄期下颌区、髁突区存在变异,右侧大于左侧,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为左右对称右侧优势左右再对称。结论:正常牙合人下颌骨存在对称性的正常变异,其范围在13~18岁保持稳定,水平向小于9%,垂直向小于7mm;下颌骨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及内部各对应部位之间,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解剖学 组织学 生长发育 HE
下载PDF
功能性下颌偏斜青春期模型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向凤 邓锋 +2 位作者 张翼 张定铭 王华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41-3146,共6页
背景: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是否会导致骨性的下颌偏斜以及发生功能性下颌偏斜后下颌骨的生长方式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尚存在争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调节骨... 背景: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是否会导致骨性的下颌偏斜以及发生功能性下颌偏斜后下颌骨的生长方式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尚存在争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调节骨的形成。目的:探索大鼠功能性下颌偏斜对其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40)。实验组大鼠佩戴作者所在课题组自制镍铬合金上前牙冠套,使下颌发生功能性左偏(2.1±0.3)mm,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结果与结论:造模后7-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后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中部及冠状向中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但与对照组接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冠状向外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和对照组减少。说明青春期大鼠发生功能性的下颌偏斜后,双侧髁突软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存在差异,导致软骨内的成骨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使大鼠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提示应尽早矫治功能性下颌偏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组织工程 髁突软骨 功能性下颌偏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发育 下颌骨 青春期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颌骨发育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志强 张锡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颌骨的生长发育趋势。方法:选取10~12周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45例作为儿童组,选取18~22周岁患者45例作为成人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锥形束CT扫描,利用Mimics10.0测量相应指标,对比两组间...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颌骨的生长发育趋势。方法:选取10~12周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45例作为儿童组,选取18~22周岁患者45例作为成人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锥形束CT扫描,利用Mimics10.0测量相应指标,对比两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上颌骨宽度和高度及腭部高度的发育比较显著,而上颌骨长度和腭部宽度及长度的生长发育不显著;下颌联合深度和下颌升支高度生长明显,下颌骨后部开张度有减小趋势;颌间矢状向关系随年龄变化逐渐恶化。结论: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颌骨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术后 颌骨关系 上颌骨 下颌骨 发育
下载PDF
髁状突或髁状突软骨缺损对生长期大鼠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跃 黄海云 +2 位作者 徐欣 任俊岭 魏魁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髁状突切除术和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术对生长期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儿童发育期髁状突病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36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髁状突切除组、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12周处死后测量... 目的:观察髁状突切除术和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术对生长期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儿童发育期髁状突病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36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髁状突切除组、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12周处死后测量下颌骨大体标本并做髁状突中份软骨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12周髁状突切除组下颌升枝高度(H)、下颌体高度(M)、下颌体长度(L)都明显缩短;两手术组间H和L差异显著(P<0.01);两手术组的修复组织大部分为纤维软骨样组织。结论: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内部生长中心发育和外部功能刺激双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切除术 髁状突软骨缺损 下颌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人髁突软骨细胞Ⅰ、Ⅱ、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唐新 焦岩涛 +2 位作者 王大章 胡波 陈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研究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人髁突软骨细胞Ⅰ、Ⅱ、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mRNA狭缝杂交的方法。结果 :IGF Ⅰ... 目的 :研究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人髁突软骨细胞Ⅰ、Ⅱ、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mRNA狭缝杂交的方法。结果 :IGF Ⅰ对 3种前胶原的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bFGF、TGF β均呈不同程度地抑制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分别为对照组的 0 35 2及 0 6 5 8倍 ,同时TGF β显著增加了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结论 :IGF Ⅰ具有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作用 ,bFGF、TGF β可抑制软骨细胞终末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髁突软骨细胞 生长因子 胶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文赫 钟秀宏 +5 位作者 张巍 徐俊杰 李妍 沈楠 张红 吕士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制备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探讨其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充分混匀,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选择36只家兔建... 目的:制备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探讨其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充分混匀,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选择36只家兔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设4、8和12周亚组,每亚组各6只家兔。实验组家兔植入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照组家兔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用CT观察家兔造模部位的组织学及周围神经重建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家兔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SEM下观察骨缺损处的超微结构。结果:复合材料呈现规则的层状皱褶结构,支架内部孔径变大且以片状结构为主,是生物材料理想的结构。术后4周,实验组家兔有新骨生成,新生骨样组织致密材料大部分降解,VEGF呈高表达;术后8周,实验组家兔中的骨缺损部位骨小梁明显增多,VEGF表达呈下降趋势;术后12周,实验组家兔新骨形成且密度基本与正常组织一致,VEGF表达恢复正常。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家兔骨缺损愈合程度和成骨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下颌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三种不同颅面型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的纵向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新平 Arild Stenvik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纵向比较不同颅面型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方法 :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和下颌骨稳定结构重叠法 ,头影测量 6 0名青少年在 6、9、1 2、1 5和 1 8周岁拍摄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统计分析三种颅面型RE Fcrb/REFml角 ,REFcrb/M... 目的 :纵向比较不同颅面型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方法 :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和下颌骨稳定结构重叠法 ,头影测量 6 0名青少年在 6、9、1 2、1 5和 1 8周岁拍摄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统计分析三种颅面型RE Fcrb/REFml角 ,REFcrb/ML角和REFml/ML角的关系。结果 :①三种颅面型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 ,下颌骨整体旋转及基质旋转呈向前旋转 ,基质内旋转呈向后旋转。②低角型的下颌骨整体旋转和基质旋转向前旋转幅度大于正常型 ,高角型的向前旋转幅度最小 ,各种颅面型下颌骨基质内旋转幅度没有明显区别。③下颌骨生长旋转 ,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型 下颌骨生长旋转 整体旋转 基质旋转 基质内旋转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梅玲 查佳安 +4 位作者 汪琼 张菊会 沈媛 李俊杰 王恩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775-779,共5页
目的: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下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新骨形成影响的研究。方法:12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下颌骨体部制作15mm×8mm的单侧洞穿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神经... 目的: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下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新骨形成影响的研究。方法:12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下颌骨体部制作15mm×8mm的单侧洞穿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生理盐水。每周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清钙、磷浓度测定,术后3,6周每组各处死3只分别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microCT检查、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观察研究骨缺损区不同实验周期(3、6周)的缺损组织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比较micro CT各项指标,显示实验组BMD、BV/TV、Tb.Th、Tb.N高于对照组,BS/BV、Tb.Sp则对照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HE及masson染色提示实验组胶原及纤维高表达,大体观察及X线检查进一步证明以上结果。结论: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骨缺损 下颌骨 MICROCT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颂椒 周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163,I008,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数字图像分析,对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表达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以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髁突软骨中滑膜层、纤维层和生发层细胞中IGF...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数字图像分析,对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表达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以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髁突软骨中滑膜层、纤维层和生发层细胞中IGF-Ⅰ阳性最强,在过渡层中较强,成熟层和移行层中较弱,在骨小梁中的成骨细胞也有阳性信号;实验组各层细胞阳性强度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功能矫形引起的组织学改变和细胞功能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颌骨正畸术 功能矫形 IGF-I
下载PDF
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满城 祝颂松 +2 位作者 张碧 马永清 胡静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8只幼年雄性山羊随机分成A(n=10)和B(n=8)两组,所有动物均手术切除右侧髁突,取同侧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术后48周时处死所有A组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大体... 目的探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8只幼年雄性山羊随机分成A(n=10)和B(n=8)两组,所有动物均手术切除右侧髁突,取同侧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术后48周时处死所有A组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大体观察与测量。术后24和48周各处死B组4只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左侧下颌骨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术后48周时双侧升支高度、下颌骨高度以及下颌骨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侧重建髁突明显增大,同时升支宽度较正常侧缩小;重建髁突表面有再生的关节软骨,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类似。结论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未对下颌骨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功能刺激是促进下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喙突 重建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永清 祝颂松 +2 位作者 胡静 李继华 应彬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4月龄健康幼年雄性山羊16只,手术切除右侧髁突(保留关节盘),在右下颌升支行反"L"形骨切开术形成骨输送盘,并安置牵张器。以每日2次,每次0.4mm... 目的:研究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4月龄健康幼年雄性山羊16只,手术切除右侧髁突(保留关节盘),在右下颌升支行反"L"形骨切开术形成骨输送盘,并安置牵张器。以每日2次,每次0.4mm的速率向上牵引输送盘至关节窝。在手术后当天、牵张结束后当天、牵张结束后4、12、24、48周时行三维CT检查评价输送盘改建及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情况,并分别于12、24、48周3个时间点各处死动物2只对新生髁突做组织学检查。牵张结束后48周时处死剩余10只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观察与测量。左侧下颌骨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维CT显示新生髁突形态逐渐改建并接近正常髁突,牵张间隙新骨生成良好。大体观察发现新生髁突体积较正常侧明显增大,但下颌骨的生长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新生髁突表面有一层纤维软骨覆盖,组织学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类似。结论:输送盘牵张成骨重建髁突未对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下颌运动产生的功能刺激是下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盘 牵张成骨 生长 下颌髁突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