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Fruit Physiological Disease Spongy Tissue in Zihua Mango(Mangifera indica L.)
1
作者 Zhipeng TANG Hui WANG +1 位作者 Mingfu LI Taweila CHE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2年第3期7-11,共5页
[ Objective ]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fruit physiological disease spongy tissue in Zihua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 [ Meth. od] Main features of disease symptoms of Zihua mango fruit spo... [ Objective ]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fruit physiological disease spongy tissue in Zihua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 [ Meth. od] Main features of disease symptoms of Zihua mango fruit spongy tissue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02 to 2005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Zihua mango fruit spongy tissue and its external factors ( fruit maturity, fruit size and fruit yield per plant) wa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 The main features of disease symptoms appeared depressed cavity in the middle or lower part of fruit, forming spongy-like cavity. Immature fruits basically had no incidence. The dis- ease began to appear before 10 d of maturity. The disease incidence rate had extrem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ruit weight, fruit vertical diameter or cross diame- ter.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ield diagnoses, identification, preharvest and postharvest uninjurous test of fruit physiological disease suonaw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Fruit physiological disease Spongy tissue Occurrence regularity
下载PD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eed Extracts of Mango (<i>Mangifera indica</i>L.)
2
作者 Amgad A. Awad El-Gied Martin R. P. Joseph +3 位作者 Ismail M. Mahmoud Abdelkareem M. Abdelkareem Ahmad M. Al Hakami Mohamed E. Hamid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2年第4期571-576,共6页
Mangifera indica L. is a species of mango in the Anacardiaceae family. It is found in the wild in tropical regions and cultivated variet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other warm regions of the world. This present study a... Mangifera indica L. is a species of mango in the Anacardiaceae family. It is found in the wild in tropical regions and cultivated variet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other warm regions of the world. This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methanol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mango seed against 25 representatives gram positive, gram negative, acid fast bacteria and fungi. Mango fruit seed were extracted by Soxhlet using methanol and ethanol as solvents. The extracts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disc diffusion metho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 mg/mL, 3.75 mg/mL, 3.125 mg/mL, 2.5 mg/mL, 1.875 mg/mL and 1.25 mg/mL).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methanol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mango bulb showed inhibitions to tested organisms with variable inhibition zones. Except one organism (Rhodococcus equi), no resistance among the tested strains was shown. The mean zone of inhibition produced ranged between 5 mmand18 mmwith18 mm/Mycobacterium smegmatis showed the highest zone of inhibition. In most test strains comparable zones of inhibitions were noted for both methanol and ethanol extract. Candida albicans and Aspergilllus niger were both inhibited by the extracts. The methanol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mango seed showed good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almost all tested strains. The inhibition zones produced by mango extract were less than those produced by standard positive control drug. This could be due to low diffusion rate of mango extract in agarose medium, a thing need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s are potential new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the ethnopharmacology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mango Seed mangifera indicA l. ETHNOPHARMACOlOGY
下载PDF
Study of the Variation in Total and Reducing Sugars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 Variety an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Where the Fruit (Mango) Was Harvested from Five Mango Varieties Exploited in Senegal
3
作者 Ba Ibrahima Fofana Mouhamadou Diop Moussoukhoy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3期28-36,共9页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sugar contents depend on the variety and the position where the fruit (mango) has been harvested. This variation in total sugar contents is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sugar contents depend on the variety and the position where the fruit (mango) has been harvested. This variation in total sugar contents is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varieties: the Bk (Boukodiekhal) variety (bottom position 45 mg/100 mL) then Bk (intermediate and bottom position 40 mg/100 mL) and with the Dr (Diourou) variety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intermediate position is 63 mg/100 mL while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its bottom position is 56 mg/100 mL. The same is observed for variety Knt (Kent). For the variety factor, we see that the Dr and Sl (Sierra Leone) varieties are the richest in total sugars. Compared to the variation in reducing sugar content, the effect of position is less pronounced. Nevertheles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vary according to the varieties.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reducing sugar content between certain varieties. The variety Kt (Keitt) (45 mg/100 mL) is the richest in reducing sugars but compared to the lower position of the variety Bk, they are statistically identical. Variety Knt remains the poorest in reducing sugars 20 mg/ 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ifera indicA l. SUGAR Composition mango EXPORT and local Consumption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表型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翠仙 尼章光 +4 位作者 陈华蕊 陈于福 解德宏 龙亚芹 张发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58,共6页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AFlP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下载PDF
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和研究概况
5
作者 黄国弟 李日旺 +4 位作者 陈永森 罗世杏 李翔 苏美花 郭丽梅 《南方园艺》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利用创新的成果和现状,同时,从全国芒果品种育成情况对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利用创新 研究概况
下载PDF
部分杧果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家保 王令霞 +3 位作者 杜中军 雷新涛 陈业渊 徐碧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2,共6页
用ISSR技术分析了38个桩果(Mangifera indica L.)品种的亲缘关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79条可重复性带,多态性带比例为86.7%。扩增结果可区分38个品种中的37个(含红金龙或贵妃之... 用ISSR技术分析了38个桩果(Mangifera indica L.)品种的亲缘关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79条可重复性带,多态性带比例为86.7%。扩增结果可区分38个品种中的37个(含红金龙或贵妃之一)。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682之间,平均为0.393。UPGMA聚类将供试品种分成了5类。对分类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亲缘关系 ISS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谢江辉 刘成明 +1 位作者 马蔚红 雷新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芒果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及营养诊断适宜值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彭智平 杨少海 +2 位作者 操君喜 张壮塔 张政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对广东省芒果产区215个叶片样本的N、P、K、Ca、Mg含量及相应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芒果高产树与低产树的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巳、Mg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低产树养分的离散变异程度明显高于高产树,高产树叶片的N、P、K... 对广东省芒果产区215个叶片样本的N、P、K、Ca、Mg含量及相应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芒果高产树与低产树的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巳、Mg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低产树养分的离散变异程度明显高于高产树,高产树叶片的N、P、K、Ca、Mg含量处于相对适宜水平,低产树的叶片养分含量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高产树的叶片养分对产量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依靠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认为芒果营养诊断值为:N1.60%~1.88%、P0.140%~0.180%,K0.72%~0.98%,Ca1.43%~2.15%、Mg0.147%~0.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养分含量 叶片营养诊断 适宜值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解德宏 张翠仙 +5 位作者 张永超 尼章光 陈于福 张发明 柏天琦 赵秀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对杧果实生苗父本的早期鉴定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宇 王长江 +1 位作者 唐志鹏 周导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杧果实生苗进行亲本早期鉴定,为提高杧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不同引物鉴定97-1实生苗的父本.[结果]采用优化的ISSR反应体系,从18条引物中筛选获得4条特异引物UBC-848、UBC-85...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杧果实生苗进行亲本早期鉴定,为提高杧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不同引物鉴定97-1实生苗的父本.[结果]采用优化的ISSR反应体系,从18条引物中筛选获得4条特异引物UBC-848、UBC-857、UBC-864和UBC-868,其扩增条带多、稳定性强、多态性高、背景清晰.利用引物UBC-848、UBC-857、UBC-864、UBC-868分别对四川红柁、紫花柁和97-1实生苗进行扩增,获得的扩增片段长度在100~2000bp,四川红杧与97-1实生苗、紫花杧与97-1实生苗的共有特异性条带约为180和380 bp、280和380 bp、180和680 bp、680和770bp.[结论]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引物UBC-848、UBC-857、UBC-864、UBC-868构建了杧果实生苗亲本鉴定体系,可鉴定出97-1实生苗的父本为四川红杧,97-1实生苗是紫花杧和四川红杧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紫花杧 四川红杧 97-1实生苗 亲本早期鉴定 ISSR标记
下载PDF
利用双杂合位点标记资料构建芒果遗传图谱 被引量:30
11
作者 房经贵 刘大钧 马正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319,共7页
为了建立芒果 (MangiferaindicaL )的分子标记遗传图 ,用 15对AFLP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引物组合扩增了芒果品种间杂交组合 (Keitt×Tommy Atkins)的 6 0个F1单株 ,获得了 191个多态性位点。它们的分离表现为双... 为了建立芒果 (MangiferaindicaL )的分子标记遗传图 ,用 15对AFLP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引物组合扩增了芒果品种间杂交组合 (Keitt×Tommy Atkins)的 6 0个F1单株 ,获得了 191个多态性位点。它们的分离表现为双杂合 (Aa×Aa)和测交 (Aa×aa)分离两种类型 ,但前者占了 5 9 7%。为了充分利用双杂合位点分离所提供的遗传信息 ,我们根据群体中任意两个双杂合位点隐性个体出现的数目 ,利用二项式分布概率理论推断它们是否连锁以及它们彼此间的相引或相斥关系。在该芒果群体呈 3:1分离的 81个多态性标记中 ,39个被分为 14组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 15个连锁群 ;这些连锁群共覆盖了 35 4 1cM的芒果基因组。其中 ,最小与最大遗传距离分别为 3 7cM和 2 8 9cM。此外 ,对 18个 1∶1分离类型的标记 ,直接利用Mapmaker作图软件构建了两个芒果连锁群。本文对所提出的利用双杂合位点构建果树遗传图谱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遗传图谱 双杂合位点 分子标记 AFlP
下载PDF
杧果采后生理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安妮 朱慧英 +1 位作者 邓义才 李明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4-69,共6页
适期采收的果.采收时呼吸速率为23.2mgCO2·kg(-1)h(-1)果皮深绿色.果肉硬度>30P/cm2.置室温下(30℃)8d出现呼吸高峰,速率132.9mgCO2·kg(-1)h(-1),果皮的颜色黄... 适期采收的果.采收时呼吸速率为23.2mgCO2·kg(-1)h(-1)果皮深绿色.果肉硬度>30P/cm2.置室温下(30℃)8d出现呼吸高峰,速率132.9mgCO2·kg(-1)h(-1),果皮的颜色黄绿各半.果肉硬度8—9P/cm2。采后12—14d果实达到完熟,果皮金黄色,硬度<3P/cm2,呼吸速率下降到39—45mgCO2·kg(-1)h(-1)。试验结果还表明.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固形物等含量.均在采后第5天明显增高,果皮从深绿转为淡绿色。可溶性糖在采后第14天增至最高.达9.92%,此时可滴定酸度下降至0.14%.PH值升至6.15,此时为果实的最佳供食状态.生产上可据此为制定果贮藏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生理 采收
下载PDF
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柳觐 牛迎凤 +2 位作者 孔广红 李开雄 倪书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2-586,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精确评价的分级标准,并对60份种质的各品质性状参数在不同级别中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各级别中的出现频次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6个参数均呈偏态分布;单果重和果核重普遍较小,总糖含量相对较低,可食率普遍较高,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多态性丰富;大多数品质性状为独立性状,果核重、可食率与单果重三者之间、可滴定酸含量与果皮厚度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选取的60份芒果种质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优异栽培芒果种质资源,本研究为云南省芒果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栽培 品质 分析
下载PDF
2个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其构成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家桔 张新春 +3 位作者 李焕苓 黄国弟 高兆银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82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结果表明: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82号,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82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芒果果...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82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结果表明: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82号,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82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芒果果实共含3种糖、11种有机酸和4种类胡萝卜素,即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和没食子酸;堇菜黄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其中,蔗糖、苹果酸和堇菜黄素分别为芒果的主要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种类。两个品种果实不同糖、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多数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而言,桂热82号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果实品质 品质构成
下载PDF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被引量:41
15
作者 曾凯芳 姜微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贮藏过程中SA处理后芒果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达到对照的3 4倍。SA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提高绿熟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绿熟芒果 炭疽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家桔 李焕苓 +3 位作者 张新春 黄国弟 高兆银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2期1725-1730,共6页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FW,贮藏期为6~17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FW、10.17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固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品种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短截后芒果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小俊 吴兴恩 +4 位作者 王仕玉 陈春伶 程竞卉 董广平 彭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利用芒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研究花芽再次分化过程中ABA、GA3、IAA、ZR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芽分化期间,芒果山庄、华侨农场、元江农场剪口芽内IAA一直保持较低水平;ABA含量分别下降到... 利用芒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研究花芽再次分化过程中ABA、GA3、IAA、ZR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芽分化期间,芒果山庄、华侨农场、元江农场剪口芽内IAA一直保持较低水平;ABA含量分别下降到225.50、397.43、610.31 ng.g-1FW,然后上升到13 016.4ng.g-1FW;GA3、ZR含量分别上升到9 375.20、6 022.51、8 924.24 ng.g-1FW;9 761.68、10 764.91、9 176.39 ng.g-1FW。随着花芽分化的完成,芒果山庄、华侨农场、元江农场剪口芽内ABA、GA3、IAA、ZR含量分别下降到840.49、309.19、309.19 ng.g-1FW;183.41、167.63、187.13 ng.g-1FW;540.11、573.49、1 166.48 ng.g-1FW;308.51、330.86、567.79 ng.g-1FW。ABA/IAA、ZR/IAA、ABA/GA3及ZR/GA3在2月25日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表明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在芒果花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此推测,增加植物体内ABA、ZR的含量或者降低GA3、IAA的含量都可以促进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花芽分化 结果枝短截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低温冷藏对芒果品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弓德强 马蔚红 +1 位作者 王松标 武红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401-404,共4页
以"红芒6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Hongmang No.6)为材料,研究了芒果在低温(13±1℃)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低温冷藏显著降低了芒果的失重率和病果率,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和果... 以"红芒6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Hongmang No.6)为材料,研究了芒果在低温(13±1℃)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低温冷藏显著降低了芒果的失重率和病果率,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和果皮颜色的转黄,有利于芒果果实品质的保持,显著延缓了果实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降低。低温延缓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降低了贮藏前期(20d)果皮细胞相对膜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低温冷藏 品质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短截后芒果花芽分化期间AB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磊 高小俊 +4 位作者 龙雯虹 吴兴恩 周玲 董广平 王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436,共3页
利用芒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春季还能再次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于2009年2月15日,对正在开花的结果母枝进行短截,每隔5 d短截1次。研究花芽再次分化过程中剪口芽、叶片及附近韧皮部内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芒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春季还能再次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于2009年2月15日,对正在开花的结果母枝进行短截,每隔5 d短截1次。研究花芽再次分化过程中剪口芽、叶片及附近韧皮部内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口芽、叶片内ABA含量在2月25日达到最高,分别为38262.09,53 223.52 ng/gFW,韧皮部于3月2日达到最高(28 222.12ng/gFW);3月7日,剪口芽、叶片和韧皮部内ABA含量降至最低,分别为9 246.25,23463.89,17865.34 ng/gFW。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短截植株剪口芽、叶片及附近韧皮部平均含量分别为17170.83,33525.89,18528.08 ng/gFW;对照植株剪口芽、叶片及附近韧皮部于3月2日达到最高,分别为37764.10,32910.73,24419.30 ng/gFW,3月7日降至最低,分别为7367.98,21567.21,16 523.16 ng/gFW,平均含量分别为14 636.96,29 810.72,16 623.48 ng/gF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花芽分化 结果枝短截 脱落酸
下载PDF
芒果生长素反应因子类蛋白的cDNA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洁凝 黄学林 +1 位作者 黄霞 李筱菊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SSH法获得了一个与不定根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生长素反应因子 (ARF)类蛋白具有较大的同源性 ,因此将它命名为MiARF。用所设计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 3′RACE扩增获得包含完整读码框架 (ORF)的M... 通过SSH法获得了一个与不定根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生长素反应因子 (ARF)类蛋白具有较大的同源性 ,因此将它命名为MiARF。用所设计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 3′RACE扩增获得包含完整读码框架 (ORF)的MiARF1(GenBank登录号为AY2 5 5 70 5 )和MiARF2 (GenBank登录号为AY30 0 80 8)。MiARF1全长为 32 72bp ,其中 ,ORF含 2 5 2 3bp ,5′非翻译区 (5′UTR)含 2 85bp ,3′非翻译区 (3′UTR)含 4 6 4bp。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 (BAB10 16 2 )的ID值为 6 4 % ,E值为 0 ,在DNA结合区域 (DBD)、III和IV区域的同源性更高 ,ID值均大于 80 %。MiARF2cDNA全长为 14 74bp ,其中ORF含 981bp ,5′非翻译区含 2 85bp ,3′非翻译区含 2 0 8bp ,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 (BAB10 16 2 )的ID值为 84 % ,E值为e- 1 51 。MiARF2仅具有DBD保守区并与MiARF1的基本相同 ,但缺乏III和IV区域。VirturalNorthern杂交表明 :MiARF2在生根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 ,而在非生根的组织中未见表达 ;MiARF1在生根及非生根的组织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子叶 不定根形成 生长素反应因子基因 CDNA克隆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