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yu XIA Xiong CHEN +1 位作者 Xi WANG Jingping M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1年第6期56-57,59,共3页
[Objectives]To evaluate whether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healthy subjects,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 [Objectives]To evaluate whether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healthy subjects,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manic epis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were selected,their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ere measu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rollm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week,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with 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65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and their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ere measured on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rollment.[Results]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adults(t=8.153,p=0.039).At the end of the third week,the YMRS score and uric acid level of th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rollment(t=17.107,p=0.000;t=35.864,p=0.000).[Conclusions]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in their manic epis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subjects,and the decrease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 may b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um uric acid Bipolar disorder manic episode
下载PDF
Hypomanic/manic switch afte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mood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
作者 Andrea Miuli Gianna Sepede +8 位作者 Gianfranco Stigliano Alessio Mosca Francesco Di Carlo Giacomo d’Andrea Aliseo Lalli Maria Chiara Spano Mauro Pettorruso Giovanni Martinotti Massimo Di Giannantoni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1年第8期477-490,共14页
BACKGROUND Nowaday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both in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fields.After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 of TMS for the therapy of treatment-resis... BACKGROUND Nowaday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both in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fields.After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 of TMS for the therapy of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M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text of mood disorders(MD).However,growing reports regarding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hypomanic/manic switch(HMS)have generated concern regarding its use in MDs.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risk of developing HMS due to TMS in the treatment of MD.METHODS We led our research on PubMed,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on March 22,2020,in accordance to the PRISMA guidelines for systematic review.Only double blind/single blind studies,written in English and focused on the TMS treatment of MD,were included.A meta-analysis of repetitive TMS protocol studies including HMS was conducted using RevMan 5.4 software.The assessment of Risk of Bias was done using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This protocol was registered on PROSPERO with the CRD42020175811 code.RESULTS Twenty-five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Twenty-one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and four single blind-RCT(no.of subjects involved in active stimulation=576;no.of subjects involved in sham protocol=487).The most frequently treated pathology was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followed by resistant depression,bipolar depression and other MD.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used a repetitive TMS protocol,and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was the main target area.Side effects were reported in eight studies and HMS(described as greater energy,insomnia,irritability,anxiety,suicidal attempt)in four studies.When comparing active TMS vs sham treatment,the risk of developing HM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onditions.CONCLUSION Applying the most usual protocols and the 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measures,TMS seems not to be related to HM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manic/manic switch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ctive vs sham comparison Mood disorders Adverse event Safety
下载PDF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左燕 李方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水平、认知功能强弱及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5.454,P=0.020)。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升高,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威斯康星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言语记忆测验(HVLT-R)评分、持续操作测验评分(CPT)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P=0.706)。结论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较佳,不仅能有效改善躁狂症状,而且能提高血清BDNF水平和认知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丙戊酸镁 碳酸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 as the Initial Symptom in Adult Siblings with Late-onset Combined Methylmalonic Aciduria and Homocystinemia, Cobalamin C Type 被引量:12
4
作者 Li-Yong Wu Hong An +5 位作者 Jia Liu Jie-Ying Li Yue Han Ai-Hong Zhou Fen Wang Jian-Ping Ji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92-494,共3页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M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of cobalamin (cbl) metabolism. Cobalamin C (cblC)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MA and is characteristically concurrent with homocystinemia ...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M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of cobalamin (cbl) metabolism. Cobalamin C (cblC)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MA and is characteristically concurrent with homocystinemia (HCY) due to impaired synthesis of two active forms of cbl, namely adenosylcobalamin (AdoCbl) and methylcobalamin (MeCbl). The estimated worldwide incidence of MMA ranges between 1:48,000 and 1:250,000. Mutations of the MMA and HCY type C protein (MMACtfC) 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cblC disease and were first identified by Lerner-Ellis et aL in 2006.By the year 2016, more than 82 different MMACHC gene mut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http:// www.hgmd.cf.ac.uk/ac/index.php). Among these mutations, c.609G〉A (p.W203X) was reported to be the most frequent cblC mut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cystinemia LATE-ONSET 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ethylmalonic Aciduria and Homocystinemia Type C Protein
原文传递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影响
5
作者 曾巾芬 邹蓉 +1 位作者 刘小军 肖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齐拉西酮+碳酸锂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BD躁狂发作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齐拉西酮+碳酸锂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BD躁狂发作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齐拉西酮+碳酸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MRS)、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PANSS评分、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碳酸锂治疗BD躁狂发作患者有较好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下调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下载PDF
富马酸喹硫平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张莉琳 朱美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恩施州优抚医院收治的共计86例青少年BD躁狂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 目的:探讨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恩施州优抚医院收治的共计86例青少年BD躁狂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研究组用富马酸喹采硫平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BD程度、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情感障碍版(CGI-s-BP)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应用于青少年BD躁狂发作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BD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喹硫平 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下载PDF
《针灸甲乙经》神志病治疗思路浅析
7
作者 庄子豪 纪越 +3 位作者 左涌丽 李鑫举 蔡雪朦 王慎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其中对于神志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都有着许多精彩的论述,文章对《针灸甲乙经》中所提到的神志病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其病因病机简单分析了其治疗思路,总结了其治疗特点,以期给临床提...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其中对于神志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都有着许多精彩的论述,文章对《针灸甲乙经》中所提到的神志病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其病因病机简单分析了其治疗思路,总结了其治疗特点,以期给临床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神志病 癫疾 狂证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丁贤建 伍帮荣 查国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50-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MECT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躁狂症状、精神状况、认知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BD躁狂发作能够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躁狂发作,降低血脂水平,促使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无抽搐电休克 丙戊酸钠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洪美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6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 目的:研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6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试(TMT)]、神经递质[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功能、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SDSS评分、PANSS评分和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及TMT-A、TMT-B等均低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T3、BDNF、5-H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BD躁狂发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认知、社会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丙戊酸钠 神经递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张静 刘多君 周华玲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56-159,共4页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的预后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的预后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躁狂症状、心理弹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躁狂症状评分(16.57±3.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54±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0,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干预作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的护理方法有利于减轻躁狂症状,增强心理韧性和认知功能,使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发作 系统护理干预 躁狂症状
下载PDF
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
11
作者 张小燕 涂细金 林淑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以及对狂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治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2...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以及对狂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治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同阶段的狂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临床干预中,利用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成为增强患者认知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出院指导护理路径改进策略探讨
12
作者 张浈兴 洪瑞云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6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出院指导护理路径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资料,采用出院准备度量... 目的:分析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出院指导护理路径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资料,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评估患者出院指导质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RHDS总分(164.82±12.18)分;分析结果中病程、工作/学习状态、文化水平、家庭构成、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出院指导质量是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单因素(P<0.05);病程、疾病不确定感是升高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出院指导质量是升高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程、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度、疾病不确定感及出院指导质量是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对于长病程、缺乏社会支持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患者应主动给予详细护理指导,提高指导技巧,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 护理路径
下载PDF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内分泌激素、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韩婧 孙秋云 +1 位作者 杨金龙 张喜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17-1018,1073,共3页
目的:分析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镁治疗,研究组接受喹... 目的:分析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镁治疗,研究组接受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8w。治疗8w后评估疗效,治疗前、治疗8 w后采用连线测验包括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及连线测试B(Trail making test b,TMT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言语记忆测验(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HVLT-R)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4,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3,FT3)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MTA、TMTB用时缩短,且研究组更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 w后两组血清PRL、TSH水平升高,血清FT4、FT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未增加治疗对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喹硫平 丙戊酸镁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董琪 李燕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9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东郊医院收治的77例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币法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系...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东郊医院收治的77例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币法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WMS-RC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WMS-RC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WAIS-RC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WAIS-RC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BRM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改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女性患者 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对BD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武胜 闫升林 徐玉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炎症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与...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炎症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BD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各34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炎症反应指标、认知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比对照组低,认知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可减轻BD躁狂发作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富马酸喹硫平片 碳酸锂
下载PDF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亢何慧娴 莫菲萍 +1 位作者 刘梦慧 施剑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 比较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损害及其错误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躁狂发作患者54例,抑郁障碍患者54例,健康对照者52名。采用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Chinese version of the m... 目的 比较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损害及其错误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躁狂发作患者54例,抑郁障碍患者54例,健康对照者52名。采用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vi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cognition,MASC-C)评估被试ToM能力,计算被试在MASC-C任务中正确得分及三种错误ToM得分(包括“ToM-过度”、“ToM-不足”及“没有-ToM”)。躁狂发作组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定躁狂症状,抑郁障碍组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状。结果 躁狂发作组和抑郁障碍组MASC-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5.0(23.0,28.0)、29.5(25.0,32.0) vs. 31.5(29.3,33.0),均P<0.01]。躁狂发作组“ToM-过度”得分高于其他两组[9.5(8.0,10.0) vs. 6.0(3.8,7.3)、5.0(3.3,6.0),均P<0.01],躁狂发作组、抑郁障碍组“ToM-不足”得分高于对照组[5.0(4.0,7.0)、6.0(4.0,7.3) vs. 5.0(4.0,6.0),P<0.05]。MASC-C总分与YMRS量表分(r=-0.277,P=0.042)、HAMD-24量表分(r=-0.635,P<0.001)呈负相关,“ToM-过度”得分与YM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460,P<0.001),“没有-ToM”得分与HAMD-24量表分呈正相关(r=0.540,P<0.001)。结论 躁狂发作及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oM损害,躁狂发作ToM损害重于抑郁障碍,且主要表现为过度加工,抑郁障碍则主要表现为加工不足,情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ToM损害有关,ToM损害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抑郁障碍 情感症状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燕升 王子凡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295-3298,共4页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复发风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痊愈的200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病例资料,痊愈后随访...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复发风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痊愈的200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病例资料,痊愈后随访1 a,根据疾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0例)与未复发组(160例);利用医院病案系统提取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复发组患者伴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出院前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评分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出院前ITAQ评分、FACESⅡ-CV评分是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CI)为0.931(95%CI:0.897~0.966),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Y与X直线相近,提示模型预测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良好。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复发主要受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自知力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治疗后复发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复发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心理弹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芳 章丽平 +1 位作者 吴丽娟 刘萍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4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84例BD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应激...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84例BD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为期8周。对比两组躁狂症状、心理弹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躁狂症状、心理弹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贝克-拉范深躁狂量表(BRM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分别为(16.20±2.38)、(6.84±1.50)分,低于对照组的(19.01±3.11)、(8.51±1.37)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的心理、精神、环境、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一般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01±3.03)、(81.23±5.77)、(15.63±0.36)、(144.30±6.65)、(47.34±3.50)、(46.68±3.89)、(65.35±3.68)、(18.15±0.77)分,高于对照组的(27.15±3.82)、(74.97±6.08)、(16.44±1.03)、(133.82±7.94)、(42.47±3.86)、(41.07±3.50)、(60.27±4.24)、(17.23±0.85)分(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增强BD躁狂发作患者心理弹性,减轻躁狂者症状,改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应激系统理论 心理弹性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莉 李芳 +3 位作者 毛凤兰 刘倩 陈长浩 马晋晋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43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出...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43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150.07±16.25)分,标化后得分为(6.82±0.74)分。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较好,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质量 希望水平
下载PDF
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栾磊 王艳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口服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口服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结果干预后,两组BRMS量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BRMS量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较单纯药物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躁狂状态和抑郁症状效果更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团体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躁狂 喹硫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