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Sanshandao supergiant gold deposit(1200 t)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China:A review 被引量:15
1
作者 Ming-chun Song Zheng-jiang Ding +13 位作者 Jun-jin Zhang Ying-xin Song Jun-wei Bo Yu-qun Wang Hong-bo Liu Shi-yong Li Jie Li Rui-xiang Li in Wang Xiang-dong Liu Liang-liang Zhang Lei-lei Dong Jian Li Chun-yan He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4期686-719,共34页
The Jiaodong Peninsula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gold metallogenic area,with cumulative proven gold resources exceeding 5000 t.Over the past few years,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dee... The Jiaodong Peninsula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gold metallogenic area,with cumulative proven gold resources exceeding 5000 t.Over the past few years,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deep prospecting at a depth of 500‒2000 m,particularly in the Sanshandao area where a huge deep gold orebody was identified.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latest prospecting progress achieved by the project team of this study,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summarized.(1)3D geological modeling results based on deep drilling core data reveal that the Sanshandao gold orefield,which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consist of several independent deposits,is a supergiant deposit with gold resources of more than 1200 t(including 470 t under the sea area).The length of the major orebody is nearly 8 km,with a greatest depth of 2312 m below sea level and a maximum length of more than 3 km along their dip direction.(2)Thick gold orebodies in the Sanshandao gold deposit mainly occur in the specific sections of the ore-controlling fault where the fault plane changes from steeply to gently inclined,forming a stepped metallogenic model from shallow to deep level.The reason for this strong structural control on mineralization forms is that when ore-forming fluids migrated along faults,the pressure of fluids greatly fluctuated in fault sections where the fault dip angle changed.Since the solubility of gold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sensitive to fluid pressure,these sections along the fault plane serve as the target areas for deep prospecting.(3)Thermal uplifting-extensional structures provide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migration pathways,and deposition space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Meanwhile,the changes in mantle properties induc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lower crust and magmatic rocks.This further led to the reactiva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which provided rich material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s occurred at about 120 Ma,which was superimposed by nonferrous metals mineralization at 118‒111 Ma.The fluids were dominated by primary mantle water or magmatic water.Metamorphic water occur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while the fluid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meteoric water in the late stage.The S,Pb,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o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re-hosting rocks,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mainly derive from crustal materials,with the minor addi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were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s.Thus,it is proposed that they are named“Jiaodong-type”gold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deposit Deep prospecting Thermal uplifting-extension miner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mantle properties Stepped metallogenic model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Jiaodong-type gold deposits Sanshandao Jiaodong Peninsula China
下载PDF
川南早三叠世砂页岩型铜矿床沉积环境、成矿模式及对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的补充 被引量:1
2
作者 文俊 张航飞 +9 位作者 刘治成 赵伟 竹合林 赵俊兴 刘洪 李复勇 赵凱莉 何永刚 张金元 钟强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7,共20页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往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但其成矿物质来源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沐川地区砂页岩型铜矿体产出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底部的一套灰绿色细碎屑岩中,主要矿石类型有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型铜矿、泥质条带粉砂岩型铜矿、粉砂岩型铜矿和细砂岩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为主;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的沉积相属于有障壁型海岸相潮坪亚相,可识别出潮上泥坪微相、潮间混合坪微相、潮下砂坪微相和潮渠微相4种微相,Cu元素主要富集于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和泥质条带粉砂岩等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潮间混合坪微相中,铜的富集严格受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的控制;Cu元素主要来源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西部的康滇古陆是主要的物源区;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属同生沉积型矿床,其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矿源层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搬运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成岩保存阶段。上述成果,对西南地区进一步实现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砂页岩型铜矿 峨眉山地幔柱 成矿模式 沉积环境 岩石地球化学 飞仙关组 沐川
下载PDF
阜平—五台幔枝构造的时空结构及其对区域岩浆与金属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聚全 陈超 +5 位作者 张福祥 王晨光 郭海全 张才龙 范起超 邢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2-79,共8页
幔枝构造是牛树银团队提出的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很好地解释了华北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在地质找矿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和证明。对位于太行山中—北段和五台山—恒山地区的阜平—五台幔枝构造的三维空间、形成时代、... 幔枝构造是牛树银团队提出的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很好地解释了华北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在地质找矿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和证明。对位于太行山中—北段和五台山—恒山地区的阜平—五台幔枝构造的三维空间、形成时代、成矿特征与控矿作用进行讨论,并建立了其成矿系统模型,为区域找矿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金矿成矿 地幔热柱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冀东幔枝构造成矿作用及其地质找矿分析
4
作者 牛树银 陈超 +5 位作者 张福祥 王丰翔 马宝军 王晨光 孙爱群 胡华斌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15,共14页
简要回顾了从“变质核杂岩→盆山耦合→一盆多山→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等研究过程,逐步完善成为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理论体系。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它不仅是陆内伸展构造的一种常见构造形式,也是重要的成... 简要回顾了从“变质核杂岩→盆山耦合→一盆多山→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等研究过程,逐步完善成为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理论体系。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它不仅是陆内伸展构造的一种常见构造形式,也是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脆韧性—韧脆性主、次级拆离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多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在河北省建立了若干个幔枝构造,由于篇幅所限,仅解剖了冀东幔枝构造不同部位、不同成矿类型。核部是杂岩控矿—金厂峪金矿,侵入接触小岩体控矿—峪耳崖金矿,以及上盘盖层拆离带控矿—尖宝山金矿,探讨其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拆离滑脱层以及上叠断陷盆地的成矿作用,确定找矿方向,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地幔亚柱 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冀东地区
下载PDF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以冀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9
5
作者 牛树银 李红阳 +3 位作者 孙爱群 罗殿文 叶东虎 王金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8-307,共10页
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外,主要来自深源。幔枝构造是重要的热源释放体系,控制着深源含矿流体的迁移、聚集和成矿,从而构成了以幔枝构造为中心,内带为金、外带为银多金属的构... 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外,主要来自深源。幔枝构造是重要的热源释放体系,控制着深源含矿流体的迁移、聚集和成矿,从而构成了以幔枝构造为中心,内带为金、外带为银多金属的构造-岩浆成矿系列,并据此归纳出幔枝构造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多级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拜仁达坝与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对比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爱群 牛树银 +5 位作者 马宝军 聂凤军 江思宏 张建珍 王宝德 陈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84-1793,1805,共11页
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是同一矿田中一梁之隔的2个大型矿床,银的远景储量可超过1万t,铅锌远景储量可达600万t,其成矿作用严格受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控制。中生代以来,由于幔枝构造活动,导致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岩... 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是同一矿田中一梁之隔的2个大型矿床,银的远景储量可超过1万t,铅锌远景储量可达600万t,其成矿作用严格受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控制。中生代以来,由于幔枝构造活动,导致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不仅沟通了深部矿质迁移的通道,而且在幔枝构造轴部形成了一系列由于构造隆升及岩浆侵入有关的断裂构造体系,并成为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为含矿流体的迁移和集聚提供了有利通道和储集场所。研究表明: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的形成受不同规模构造的控制,矿田构造为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南缘北西侧的主拆离带,矿床构造为一系列次级拆离带,矿体构造则为压扭性转为张性或张扭性的断裂构造,矿石结构构造也表现出裂隙贯入或角砾状特征。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也支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仅在成矿流体上升及其成矿过程中混入部分壳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成矿模式 拜仁达坝 维拉斯托 内蒙古
下载PDF
初论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49
7
作者 孙景贵 胡受奚 +1 位作者 赵懿英 姚凤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6,共11页
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成矿规律和地球物理信息的综合研究 ,提出了胶东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中生代地幔热柱—幔枝热构造。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 ,深入讨论了胶东地区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规律 ,初步建立了... 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成矿规律和地球物理信息的综合研究 ,提出了胶东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中生代地幔热柱—幔枝热构造。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 ,深入讨论了胶东地区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规律 ,初步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体系的壳 -幔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壳幔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胶东地区 金矿床
下载PDF
华熊亚热柱-幔枝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冯建之 孙卫志 +4 位作者 牛树银 燕建设 王杏村 崔燮祥 陈超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文章讨论了华(山)-熊(耳山)地幔亚热柱范围内形成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鲁山等幔枝构造,以及幔枝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总结出Au-Ag-Mo-多金属和Mo-W-Fe-Au-多金属等2个成矿系列。尽管研究区展布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 文章讨论了华(山)-熊(耳山)地幔亚热柱范围内形成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鲁山等幔枝构造,以及幔枝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总结出Au-Ag-Mo-多金属和Mo-W-Fe-Au-多金属等2个成矿系列。尽管研究区展布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等不同类型的热液型矿床,但它们均受幔枝构造活动制约,进而较好地解释了豫西诸多不同类型矿床具有较大相似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熊地幔亚热柱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系列 豫西地区
下载PDF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红阳 阎升好 +2 位作者 王金锁 张建珍 王国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9-256,共8页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成矿 变质作用 地热流
下载PDF
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成矿作用的多样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焰 王坤 +3 位作者 邢长明 魏博 董欢 曹永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17,共14页
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大火成岩省、并伴随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地幔柱岩浆分别形成了高钛和低钛2个主要玄武质岩浆系列,并显示了一定的成矿专属性,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小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原始岩浆的成分类似区内... 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大火成岩省、并伴随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地幔柱岩浆分别形成了高钛和低钛2个主要玄武质岩浆系列,并显示了一定的成矿专属性,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小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原始岩浆的成分类似区内低钛苦橄岩,而赋存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其原始岩浆成分特征与高钛苦橄岩类似。不同含矿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含矿性各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演化过程、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本文对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成矿作用近年来在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和评述,指出地幔柱成矿作用研究存在的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岩浆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多样性 关键控矿因素
下载PDF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35
11
作者 巫建华 刘帅 +1 位作者 余达淦 章邦桐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6-203,共8页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早、晚两期铀矿化,其中早期铀矿化具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及早期铀矿化的特征,提出了地幔流体铀成矿模式,强调构成成矿热液主体的∑CO2、U和H2O分...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早、晚两期铀矿化,其中早期铀矿化具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及早期铀矿化的特征,提出了地幔流体铀成矿模式,强调构成成矿热液主体的∑CO2、U和H2O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CO2来自地幔流体,U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上升途径的围岩,H2O主要来自地幔流体及其上升途径的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铀成矿模式 早期铀矿化
下载PDF
冀东“长城式”金矿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爱群 牛树银 李红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441,共7页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 ,进入燕山期 ,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 ,沿冀东茅山 金厂峪 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 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 2条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 ,岩浆大规模侵入 ,形成了以肖...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 ,进入燕山期 ,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 ,沿冀东茅山 金厂峪 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 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 2条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 ,岩浆大规模侵入 ,形成了以肖营子斑状花岗岩为主体的一系列大小侵入体。并带动变质围岩一起强烈隆升 ,中上元古界盖层则向外大幅度拆离滑脱 ,以致于轴部岩浆 变质杂岩呈揭顶式裸露 ,冷口 清河沿岩块就是由于受冷口断裂或反向铲状断裂活动影响 ,而残留在岩浆 变质杂岩之上的中元古界岩块。在岩块拆离滑脱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及层间滑动断裂成为较发育的构造扩容空间。主成矿期含矿流体沿构造扩容带贯入、聚集和成矿 ,形成一系列构造蚀变岩型、脉型矿体。新房子金矿的深部钻孔已证实了这种认识。矿体顶部的变宽及变富则是隆升过程中崩塌及风化淋滤造成的浅部表现。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长城式”金矿床 河北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阜平幔枝构造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4 位作者 王宝德 李红阳 侯泉林 胡亚军 王建平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3期221-232,共12页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 ,是轴部乌龙沟 -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 ,断裂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强烈 ,成矿控矿有利 ,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 ,是轴部乌龙沟 -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 ,断裂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强烈 ,成矿控矿有利 ,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 ,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 ,总结成矿规律 ,归纳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太行山 岩浆活动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新疆双亚幔柱模式及其控矿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冬 牛树银 +4 位作者 彭玉旋 王磊 杨万志 杨在峰 徐永波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文章简述了新疆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矿产地质特征,认为准噶尔、塔里木双亚幔柱是新疆金属矿产呈现"8"字型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双亚幔拉主体形成时期分别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准噶尔亚幔柱斜向天山造山带,塔里木亚幔柱近垂... 文章简述了新疆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矿产地质特征,认为准噶尔、塔里木双亚幔柱是新疆金属矿产呈现"8"字型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双亚幔拉主体形成时期分别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准噶尔亚幔柱斜向天山造山带,塔里木亚幔柱近垂直,前者作用强烈、短暂,后者温和而漫长。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周缘薄弱带与内部构造体制为地幔深源岩浆及后碰撞造山岩浆的上侵提供了通道。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它受双亚幔柱挤压隆起作用有限,成矿局部叠加;二叠纪以来,以相对南北向挤压为主,是能源矿产主要形成时期;阿尔金、昆仑等山脉在新近纪快速隆升。基于幔枝构造启示,建议金属矿产地质找矿勘查与石油、煤炭及铀矿地质勘查展开合作,在准噶尔、塔里木两盆地内进行金属矿产综合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亚幔柱模式 幔枝构造 “8”字型成矿 控矿机制 新疆
下载PDF
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及其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以胶西北郭家店幔枝构造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3 位作者 陈超 张福祥 张建珍 王丰翔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656-672,共17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幔枝构造成矿理论,探讨了幔枝构造的特征、单元划分、断裂构造体系以及成矿控矿作用。在燕山运动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在胶西北地区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栖蓬、牟... 文章简要介绍了幔枝构造成矿理论,探讨了幔枝构造的特征、单元划分、断裂构造体系以及成矿控矿作用。在燕山运动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在胶西北地区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栖蓬、牟乳等幔枝构造。其中,郭家店幔枝构造于燕山运动晚期发生强烈的构造活动,总体形成了以焦家断裂为主的拆离带和与其相交的以三山岛断裂为反向铲状断裂的构造体系,同时控制着玲珑、焦家、三山岛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既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又为成矿储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深源含矿流体可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即脆韧性-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近年来在胶西北深部勘查发现,浅部沿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在其深部的成矿蚀变构造带可能是连为一体的,一起组合成为超大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控矿构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胶西北地区
下载PDF
TECTONIC ORE-CONTROLLING IN THE MIDDLE-SOUTHERN SEGMENT OF DA HINGGAN LING,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树银 郭利军 +5 位作者 刘建明 邵济安 王宝德 胡华斌 孙爱群 王硕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1期62-70,共9页
Studies on geotectonic evolution, regionally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have shown that since the Mesozoic the Da Hinggan Ling region has entered the typical intercontine... Studies on geotectonic evolution, regionally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have shown that since the Mesozoic the Da Hinggan Ling region has entered the typical intercontinental orogenic stage, which appear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activities. Da Hinggan Ling is a typical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and possesses obvious magmatic-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the core, detachment slip beds in the periphery and overlapped fault depression basins. Moreover, all these are the principal factors leading to ore formation and ore controlling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also furth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ddle-southern segment of Da Hinggan Ling, summaries the rules of mineralization, puts forward the models of minera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ore-search orientations in the futur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分支结构 热流柱 矿石 地质勘探 深部构造
下载PDF
幔枝构造成矿理论及其找矿实践 被引量:14
17
作者 牛树银 陈超 +7 位作者 张福祥 孙爱群 王丰翔 马宝军 张建珍 李凤友 王宝德 许传诗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22,共22页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在岩石圈浅部的综合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韧脆性和脆韧性剪切带以及区域性...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在岩石圈浅部的综合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韧脆性和脆韧性剪切带以及区域性深断裂构造应是成矿作用的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往往成为重要的成矿储矿构造。地球在重力均衡作用和分异作用下,一直进行着物质的垂向分异和水平运动。重力分异作用使地球物质形成地核—地幔—地壳等结构分层,热力作用则使地球物质发生垂向上下运动。由于地球的核—幔界面是液态外核与塑性态下地幔之间存在的过渡(康氏面D")层,两者之间具有巨大的密度差、压力差、温度差、速度差等,从而导致地球物质的热—冷物质循环,在洋壳离散区形成的岩浆上涌带和板块汇聚区形成的俯冲带,构成四维物质循环;陆壳上则形成地幔热柱—地幔冷柱间的物质交换。与此同时,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脆韧性—韧脆性主、次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华北东部是我国黄金成矿集中区,多个省份黄金地质找矿均取得了重大进展。金矿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杂岩上涌(隆)—上部盖层向外拆离滑脱—断裂构造体系转制—幔枝构造逐渐形成—含矿流体沿断裂快速贯入—成矿物质冷却结晶,形成区域性大型—超大型金矿(区)带。本文仅选研究实例:区域性成矿集聚区—大兴安岭多金属矿的成矿控矿;典型金矿矿床解剖—中山沟金矿构造成矿控矿找矿断裂构造控矿分析—郭家岭幔枝构造及其成矿控矿。探讨成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确定找矿方向,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控矿构造 储矿构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对河台金矿成矿作用的新构想
18
作者 窦海清 冷慧娟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3期49-55,共7页
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及河台地区加里东-燕山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条件,认为燕山期华南地幔柱活动对河台金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深源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是金的主要来源,地幔柱构造、深大断裂、深部构造及韧性剪切... 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及河台地区加里东-燕山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条件,认为燕山期华南地幔柱活动对河台金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深源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是金的主要来源,地幔柱构造、深大断裂、深部构造及韧性剪切带-韧脆性构造构成了完善的金的运移和再富集成矿体系。河台地区在燕山期具备了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成矿背景 地幔柱 成矿物质 含矿流体 燕山期 河台金矿
下载PDF
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矿源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新文 段建华 +1 位作者 路耀祖 史生清 《矿产与地质》 2017年第2期220-233,共14页
文章研究了青海中东部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系列,统计分析鄂拉山幔枝构造区主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氧同位素特征及区域上青海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有部分壳... 文章研究了青海中东部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系列,统计分析鄂拉山幔枝构造区主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氧同位素特征及区域上青海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有天水和海水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的花岗质岩浆。进一步分析了成矿物质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演化,初步建立幔枝构造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成矿 金银多金属矿 同位素 深部矿源 成矿模式 青海鄂拉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