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中火花放电辅助的微纳材料静电分散和定向
1
作者 田宇 李树然 +2 位作者 朱伟东 闫克平 柯映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0-4251,共12页
目前各种新型微纳材料不断涌现,性能超群,但其应用却远未达到预期。其关键原因是大表面积、高表面能和高活性造成的团聚,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研究人员对开发微纳材料的热情远远超过研究分散技术,而后者却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为此提... 目前各种新型微纳材料不断涌现,性能超群,但其应用却远未达到预期。其关键原因是大表面积、高表面能和高活性造成的团聚,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研究人员对开发微纳材料的热情远远超过研究分散技术,而后者却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在气相中实现快速且完全分散的通用方法,发现尽管微纳材料具有紧密的聚合结构,但在火花放电和静电场的协同作用下可以逐步剥落和分离。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合于分散的火花放电形式及诱导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明晰了放电电流感生磁场对分散的影响;建立了具有长宽比的微纳材料在电场中的运动方程,并阐明了火花耦合电场诱导分散的原理;还演示了输送、转移等多种附加功能,以简单的过程、可靠的结果、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设计性,为连续在线生产和材料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材料 聚集体 火花放电 静电操纵 分散和定向 连续在线生产
下载PDF
延期药燃速控制技术综述
2
作者 张斐然 贾玉馨 +3 位作者 张晔 宋佳馨 于国强 马文喆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基于延期药燃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从延期药配方、燃速调节剂和制备工艺等方面对影响延期药燃速及延期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延期药组分、配比及粒度对燃速的影响机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钙钛矿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及微流控技... 基于延期药燃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从延期药配方、燃速调节剂和制备工艺等方面对影响延期药燃速及延期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延期药组分、配比及粒度对燃速的影响机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钙钛矿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及微流控技术在延期药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对加快延期药燃速、改善燃烧性能以及提高燃烧过程稳定性的优化效果,以期为延期药配方设计、延期火工品的燃速及精度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药 碳纳米材料 钙钛矿材料 增材制造 微流控技术
下载PDF
聚合物基Al/CuO纳米铝热剂的制备及表征
3
作者 白超飞 焦钰珂 +1 位作者 罗运军 李国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8,I0004,共10页
为研究聚合物基铝热剂的性能,制备了以GAP-ETPE和F2311作为黏结剂的Al/CuO纳米铝热剂。然后利用油墨直写技术(DIW)配制出固含量高达80%的含能油墨GAP/F2311-MICs(GF-MICs),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氯酸铵(AP),探索AP/GF-MICs模型推进剂的可打印... 为研究聚合物基铝热剂的性能,制备了以GAP-ETPE和F2311作为黏结剂的Al/CuO纳米铝热剂。然后利用油墨直写技术(DIW)配制出固含量高达80%的含能油墨GAP/F2311-MICs(GF-MICs),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氯酸铵(AP),探索AP/GF-MICs模型推进剂的可打印性,并研究了AP含量对于AP/GF-MICs模型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TIR方法测试了混合黏结剂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通过TG-DSC和静态拉伸研究了GF-MICs纳米铝热剂的热性能,并测试了其流变性和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AP-ETPE与F2311质量比为1∶4时,混合黏结剂的相容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最好;纳米Al/CuO的加入使得F2311和GAP-ETPE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提前89.0℃和32.9℃;随着模型推进剂中Al/CuO含量的增加,AP高温分解温度最高提前101.58℃,预先点火反应提前29.68℃,放热量提升135%;GF-MICs能够很好地提高模型推进剂的反应活性和燃烧速率,且当模型推进剂中Al/CuO质量分数由10%增至40%时,到达P max时间缩短了71%,平均燃烧速率提升了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GAP-ETPE/F2311 Al/CuO 增材制造 含能油墨 铝热剂 模型推进剂
下载PDF
In vitro investig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graphene and graphene oxide on polycaprolacton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4
作者 Yanhao Hou Weiguang Wang Paulo Bartolo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51-669,共19页
Polycaprolactone(PCL)scaffolds that are produced through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re one of the most researche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e field.Due to the intrinsic limitations of PCL,carbon nanomateria... Polycaprolactone(PCL)scaffolds that are produced through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re one of the most researche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e field.Due to the intrinsic limitations of PCL,carbon nanomaterials are often investigated to reinforce the PCL scaffolds.Despite several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carbon nanomaterials,such as graphene(G)and graphene oxide(GO),certain challenges remain in terms of the precise design of the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s.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limitation by investigating both the nonbiological(element composition,surface,degradation,and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material-reinforced PCL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G and GO increased surface properties(reduced modulus and wettability),material crystallinity,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and degradation rate.However,the variations in compressive modulus,strength,surface hardness,and cell metabolic activity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type of reinforcement.Finally,a series of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describe the variations of scaffold’s weight,fiber diameter,porosity,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functions of degradation time and carbon nanomaterial concentrations.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enable the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3D)bone scaffolds with tuned properties by adjusting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fill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Carbon nanomaterial GRAPHENE Graphene oxide SCAFFOLD
下载PDF
原子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与原位检测
5
作者 李陈 叶茂 +2 位作者 尹奎波 徐涛 孙立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2-709,共8页
原子制造是指将能量直接作用于原子,对原子进行精准可控去除、增加等操作,从而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质的技术。为实现原子制造的精准性和可控性,跨尺度的实时观察与检测势在必行。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不仅能在原子尺度下实时研究纳米材料... 原子制造是指将能量直接作用于原子,对原子进行精准可控去除、增加等操作,从而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质的技术。为实现原子制造的精准性和可控性,跨尺度的实时观察与检测势在必行。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不仅能在原子尺度下实时研究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构建原子级器件并实现其性能的原位检测。简要综述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原子精度的加工、器件构建及原位检测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原子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与原位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制造 可视化 原子尺度加工 原位检测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纳米材料 实时观察
下载PDF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s, Bioavailability and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an International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K Environmental Nanoscience Initiative Joint Program
6
作者 Mitch M.Lasat Kian Fan Chung +5 位作者 Jamie Lead Steve McGrath Richard J.Owen Sophie Rocks Jason Unrine Junfeng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年第4期385-404,共20页
Nano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new materials and ... Nano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new materials and products because of their novel or enhanced properties. These very same properties also have prompted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hazard and risk posed by the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s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effects of the nano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predictive models has been hampered by a lack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al fate, behavior and effects of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The United Kingdom (UK) Environmental Nanoscience Initiative and the United States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ave developed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base and develop risk-predicting models for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Here we report selected highlights of the program as it sought to maximize the complementary strengths of the transatlantic scientific communities by funding three integrated US-UK consortia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nanoparticles in terrestrial, aquatic,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Research results demonstrate there is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nvironmentally transformed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effects and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amenable to modeling. In addition, the joint transatlantic program has allowed the leveraging of additional funding, promoting transboundary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Environment Consumer Products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Predictive Models Terrestrial Ecosystem
下载PDF
离子液体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祖培 张燕 刘辉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75-78,共4页
食品有害残留物或非法添加问题严重威胁了国民健康,亟需进行重点监管和检测。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多样而使检测容易受到干扰,且目标待测物浓度较低,检测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显得极为重要。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修饰的磁性纳米材... 食品有害残留物或非法添加问题严重威胁了国民健康,亟需进行重点监管和检测。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多样而使检测容易受到干扰,且目标待测物浓度较低,检测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显得极为重要。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magnetic nanomaterials,MNMs)不仅具有MNMs本身的超顺磁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优良特性,还可以根据目标待测物的性质或特征,设计出高效专一的吸附剂,在样品前处理中实现对目标待测物分子的定向吸附萃取。离子液体磁性纳米材料(ILMNMs)具有可重复利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食品有害残留物检测的样品前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ILs修饰MNMs的方法、ILMNMs的优势及其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ILs) 磁性纳米材料(mnms) 样品前处理 食品安全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林 许恒毅 +2 位作者 杨孟 熊勇华 黄小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2-909,共8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理学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结构 水生生物毒性 食物链
下载PDF
典型纳米材料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耀琴 申聪聪 葛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共12页
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而土壤是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环境的主要的汇。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其对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具有极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 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而土壤是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环境的主要的汇。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其对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具有极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参考纳米材料对微生物影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中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及来源,综述了典型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人工纳米材料土壤生物效应的调控作用,对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微生物 生物效应 土壤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娜 程炯佳 +2 位作者 金焰 姚开安 毕树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2-264,共13页
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潜在影响也已引起科学界及政府部门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分类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一些常见的人工纳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量子点、... 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潜在影响也已引起科学界及政府部门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分类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一些常见的人工纳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铁材料及纳米铝材料的生物和生态效应研究,详细总结了纳米材料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各种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可能机制,最后对纳米材料安全性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生态毒性 富勒烯 碳纳米管 量子点 纳米TIO2 纳米铁 纳米铝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卢晓静 杨海峰 +4 位作者 席广成 李俊芳 张轩 胡超 闫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28,共3页
本文从风险评估的角度入手,基于预防性的角度对人工纳米材料的危害评价、暴露评价、风险评定等方法进行述评,指出了目前纳米材料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研究者和政策规制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风险评估 危害 暴露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毅 王建 +2 位作者 王宏青 夏良树 王祥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7-1847,共11页
人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以及独特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放射医疗、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放射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综述人工纳米材料对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U(Ⅵ)、Eu(Ⅲ)、Co(Ⅱ... 人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以及独特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放射医疗、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放射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综述人工纳米材料对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U(Ⅵ)、Eu(Ⅲ)、Co(Ⅱ)等]富集、去除等方面的研究,系统讨论吸附行为和作用机理,借助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光谱分析技术、表面络合模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对纳米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纳米材料对放射性核素具有强吸附能力而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认为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重点应放在低成本、高选择性的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绿色环保制备和应用。通过对前期研究结果的总结,期望能对放射性废物处理以及人工纳米材料应用等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放射性核素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对贝类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春梅 黄茜枝 +2 位作者 林道辉 王有基 吕为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共16页
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猛的技术领域之一。纳米材料因其具备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农业,电子工业,生物医学,制造业,医药品和化妆品等,因此纳米颗粒不可避免会释放到水环境中。贝类由于其具有分布广,处... 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猛的技术领域之一。纳米材料因其具备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农业,电子工业,生物医学,制造业,医药品和化妆品等,因此纳米颗粒不可避免会释放到水环境中。贝类由于其具有分布广,处于食物链中的关键位置,滤食食性,对重金属及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累积能力,且很多贝类具有养殖和商业价值,因而纳米颗粒对贝类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重点阐述了3方面的内容:1)人工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行为;2)贝类作为水生污染监测指示生物的重要意义;3)人工纳米材料对贝类的毒性效应,主要包括贝类对纳米颗粒摄取、积累和转移,并从组织细胞水平,分子和基因水平,胚胎发育和个体生长水平等阐述了纳米材料对贝类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贝类 毒性效应 综述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在流动水域中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俊 陆光华 +1 位作者 赵海洲 丁春琴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分析人工纳米材料潜在的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介绍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开展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人工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研究方面研究,揭... 分析人工纳米材料潜在的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介绍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开展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人工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研究方面研究,揭示水动力作用对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的影响机理,建立"水动力条件-人工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生物毒性效应"之间的耦合关系,探寻水体中利于降低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适宜水动力条件,为河湖水体中人工纳米材料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水动力条件 环境行为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微藻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晓华 张偲 +1 位作者 谭丽菊 王江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工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材料进入到水环境中,其毒性效应及对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日趋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工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材料进入到水环境中,其毒性效应及对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日趋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微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人工纳米材料对微藻的单一毒性、复合毒性及致毒机理,并对未来人工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海洋微藻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下载PDF
金属纳米材料的植物生物效应及其多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春 刘爽 韦革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金属纳米材料(MNMs)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其生态风险的关注。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与组学技术(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结合,逐渐成为当前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从植物生长效应、... 金属纳米材料(MNMs)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其生态风险的关注。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与组学技术(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结合,逐渐成为当前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从植物生长效应、亚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等不同层次,分别评述了MNMs植物效应的传统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发现;其次,阐述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MNMs植物毒理学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揭示MNMs植物效应潜在的分子机制;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材料 植物毒理 多组学 毒性机制
下载PDF
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工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政杰 葛正浩 +2 位作者 赵梦凡 雷静 常博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4-870,共7页
回顾了用于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材料及制造工艺。总结了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的各种制造工艺,它们都是将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元器件通过制造工艺集成在柔性基体或基板中,这些工艺包括新纳米材料技术、转印技术、... 回顾了用于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材料及制造工艺。总结了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的各种制造工艺,它们都是将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元器件通过制造工艺集成在柔性基体或基板中,这些工艺包括新纳米材料技术、转印技术、形状沉积制造和软光刻技术。描述了这些工艺的特点,同时指出它们将朝着三维立体化、标准化及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选择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制造工艺并开发新工艺提供了参考,从而能设计制造出新型的柔性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软机器人 制造工艺 柔性基体 纳米材料 转印技术 柔性电子设备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盼红 庞成芳 赵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8,共13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纳米材料生产运输、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废弃过程中,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一旦纳米材料进入到水体,它们会经过一系列的迁移转化最终沉降在底泥中,并可能会对底栖...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纳米材料生产运输、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废弃过程中,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一旦纳米材料进入到水体,它们会经过一系列的迁移转化最终沉降在底泥中,并可能会对底栖动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笔者重点总结和归纳了不同类型的常见人工纳米材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与其暴露环境和纳米材料自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关系,发现在不同的毒性评价指标包括筑穴行为、生存率、发育繁殖、摄食率以及生物累积效应中,生物累积是底栖动物对纳米材料反应最为灵敏的评价指标。同时,底栖动物对纳米材料的生物累积不仅与纳米颗粒的大小和聚集程度有关,而且也与生物体内的消化微环境和和消化过程(pH、消化速率、同化效率和肠道的停留时间)相关。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纳米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底栖动物 生态毒性
下载PDF
Toxicity of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被引量:4
19
作者 Yaping Liu Shuang Zhu +2 位作者 Zhanjun Gu Chunying Chen Yuliang Zhao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1-48,共18页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various indus-trial,agricultural or medical fields.However,some of the proper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nanoma...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various indus-trial,agricultural or medical fields.However,some of the proper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nanomaterial toxicity.The"nano-paradox"has aroused concerns over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regulatory agencies to regulate nanomaterials.The key to fulfilling proper nanomaterial regulation lies in the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nanomaterial properties on nano-bio interactions.To this end,we start the present work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nano-bio interac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Based on that,how key toxicity-associated properties of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i.e.,size,shape,chemical composition,surface properties,biocorona formation,agglomeration and/or aggregation state,and biodegradability)impact their toxicokinetics,cel-lular uptake,trafficking and responses,and toxicity mechanisms is deeply explored.Moreover,advance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studying nano-bio interactions are introduced.Furthermore,the current reg-ulatory and legislative frameworks for nanomaterial-containing produc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or countries are presented.Finally,we propose sever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nanotoxicology field and their possible solutions to shed light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nan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 NANOTOXICITY Nano-bio interaction Nanomaterial property Analytical method REGULATION
原文传递
Atomic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of carbon nanotube-a perspective 被引量:3
20
作者 Rong X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2022年第2期92-99,共8页
Carbon nanotube(CNT),particularly single-walled CNT,possesses exceptional properties,and can be utilized in many high-e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However,the atomic arrangement of a CNT det... Carbon nanotube(CNT),particularly single-walled CNT,possesses exceptional properties,and can be utilized in many high-e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However,the atomic arrangement of a CNT determines its band structure,making the atomic-precision fabrication one of most important top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terial.In this perspective,the author gives a personal summary on the history,current status of the atomic-precision fabrication of CNT and outlines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paths that may lead the production of atomically precise CNTs from‘fabrication’to‘manufa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arbon nanotube NANOMATER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