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of Citrus Vinegar by Fruit-Grain Mixed Fermen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Pengfei CAO Qing'e LI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acid production rate and yield of citrus vinega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quid fermented with fruit juice. [ Method] The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of citrus vinegar was investigated pre... 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acid production rate and yield of citrus vinega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quid fermented with fruit juice. [ Method] The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of citrus vinegar was investigated preliminarily with fruit-grain mixed fermentation method using liquor starters as saccharif- erous agents. [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glutinous rice saccharific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fruit-grain ratio 3: 1, Aspergillus niger- Monascus purpureus ratio 3: 1, saccharifieafion temperature 60℃, and saccharification time 2.5 h. Under the optimized saccharification conditions, reducing sugar content in saceharified glutinous rice reached 146.43 mg/ml; after fermentation, alcohol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broth was 6%, amino nitrogen content was 0.44 mg/ml, and acid yield was 3.1 g/L. [ Conclusion] Citrus vinegar brewed based on the optimize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exhibited better sensor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an that brewed with pure ju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it-grain mixed fermentation Saecharification Liquor starter Citrus vinegar
下载PDF
Microbi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Starter-Developed Fermented Tigernut Milk
2
作者 Sherifah Monilola Wakil Oluwatobi Tolu Ayenuro Kubrat Abiola Oyinlol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6期495-506,共12页
Fermented tigernut milk (FTM) was prepared from three different varieties (fresh yellow, big and small dry brown) of tigernut (Cyperus esculenta) obtained from Bodija market, Ibadan, Oyo state. Fifty two microbial iso... Fermented tigernut milk (FTM) was prepared from three different varieties (fresh yellow, big and small dry brown) of tigernut (Cyperus esculenta) obtained from Bodija market, Ibadan, Oyo state. Fifty two microbi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FTM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s, 32 of which were on MRS agar, 12 on nutrient agar and 8 on malt extract agar.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 Lactococcus lactis (LC), Lactobacillus brevis, Lactococcus cremoris,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nd Lactococcus thermophilus (LT). The non-LAB identified includes E. coli, Bacillus species and Proteus species while the yeasts includ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Candida kefyr.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found to predominate the total microflora of the FTM with their count ranging between 2.0 × 104 cfu/ml to 2.0 × 108 cfu/m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FTM was safe for consumption as non-LAB counts were below the limit of acceptance which is 2.0 × 105 cfu/ml for dairy milk by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The quantity of lactic acid produced by the LAB isolates ranged between 0.86 g/l - 2.86 g/l while that of hydrogen peroxide ranged between 0.16 g/l - 0.51 g/l. Starter culture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predominance of isolat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quantity of lact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The tiger nut varieties were fermented with the following starter combinations LP, LP/LC, LP/LC/LT, LP/LT while the fifth was spontaneously fermented. The nutritional, chem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the starter fermented tiger nut milk were evaluated. The highest protein content (24.80%) was obtained in FTM with mixed cultures of LP/LC/LT while the least (3.00%) was obtained in spontaneously fermented milk.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TM varieties. The highest fat content (9.40%) was obtained in spontaneously fermented tiger nut milk while the least (3.40%) was found in FTM with mixed cultures of LP/LC/LT. Fermentation decreased the pH and increased the lactic acid of the starter developed FTM, while sensory evalu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FTM with mixed cultures of LP/LC/LT was highly acceptable. In conclusion, an excellent and acceptable FTM can be produced using treatments which comprise of pasteurization at 90°?for 15 minutes, fermentation at 45℃?for 18 hours using mixed culture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ctococcus lactis and Lactococcus thermophi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ernut MILK PASTEURIZATION Fermentation starter-Development mixed-CULTURE
下载PDF
复配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双慧 杨梓垚 +3 位作者 牛茵 何济坤 尹礼国 陈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数量含量及香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L77-S120组的TBARS值、亚硝酸盐含量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L77组(P<0.05);L77-S120组的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含量最多,有10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1种酸类,4种其他类,差异风味化合物包括庚醛、(E)-2-庚烯醛、蘑菇醇、2-戊基呋喃、反-2-辛烯醛、反-2,4-癸二烯醛、反-2-十一烯醛、2-乙基丁酸、癸酸乙酯、戊醛和壬醇,并且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产油脂香、奶油香和花果香的能力最强。结合感官评价,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组合更适合作为发酵香肠的产香型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复配发酵剂 品质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HS-SPME/GC-MS
下载PDF
复合菌发酵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伟峰 黄泽华 +7 位作者 王玉坤 张剑 赵萌萌 崔晚晚 安艳霞 殷贵鸿 周朋辉 赵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216,共7页
通过酵母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备非油炸方便面,通过复水测试、质构分析、电子鼻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探讨复合菌发酵工艺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主要对样品的复水性和质构产生影响,保加利亚... 通过酵母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备非油炸方便面,通过复水测试、质构分析、电子鼻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探讨复合菌发酵工艺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主要对样品的复水性和质构产生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主要对风味起到改善作用。一次发酵工艺有利于维持非油炸方便面的耐泡性,二次发酵工艺有利于改善复水性和风味。经过二次发酵,非油炸方便面的最佳复水时间可缩短到4.0 min,复水后样品的R(2)、R(7)的响应值高达2.8和2.9。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可知,复合菌发酵能够赋予非油炸方便面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其中二次发酵样品的孔隙分布更为均匀。综合评价非油炸方便面的品质,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中复合菌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5%酵母菌+0.075%保加利亚乳杆菌+0.075%嗜热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发酵 非油炸方便面 复水性 风味
下载PDF
芽孢杆菌发酵对虾酱品质和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檀茜倩 王丹 +6 位作者 麻冰玉 李学鹏 步营 吕欣然 崔方超 王当丰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3-110,共8页
为了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1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Y12作为发酵剂对在较低盐分添加情况下发酵虾酱对虾酱品质和菌群变化的影响,利用毛虾为原料,以10%(w/w)作为食盐添加量,对不同发酵阶段虾酱的感官、风味、丙二醛(MD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 为了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1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Y12作为发酵剂对在较低盐分添加情况下发酵虾酱对虾酱品质和菌群变化的影响,利用毛虾为原料,以10%(w/w)作为食盐添加量,对不同发酵阶段虾酱的感官、风味、丙二醛(MD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细菌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单菌、混菌发酵的虾酱品质及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芽孢杆菌混菌发酵的虾酱与单菌和自然发酵相比,感官、颜色和风味等评定值更高;其pH在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7.5~8.0之间;MDA值随发酵时间延长由0.98 mg/kg降低为0.33 mg/kg,TVB-N值在发酵10 d时最低为33.32 mg/100 g。对发酵虾酱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接入发酵剂后在发酵初期对菌群的相对丰度影响较大,在发酵后期,Alkalibacterium、Atopostipes、Staphylococcus和Tetragenococcus在不同组别中的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作为发酵剂在虾酱以及相关海产品发酵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虾酱 混菌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发酵剂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酸奶发酵进程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甘莉莉 谭慧林 +1 位作者 包东东 夏云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本文以新疆拜城县赛里木酸奶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和乳酸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菌和混菌发酵实验,探讨了它们对乳酸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显著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发酵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总数均高于单菌发酵。此... 本文以新疆拜城县赛里木酸奶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和乳酸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菌和混菌发酵实验,探讨了它们对乳酸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显著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发酵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总数均高于单菌发酵。此外,混菌发酵的酸奶具有更浓郁的风味,这一研究结果为乳制品的多样化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里木酸奶 发酵剂 混菌 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韩德权 孙庆申 +1 位作者 李冰 吴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复合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36种化合物,...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复合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36种化合物,包括对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等。从单一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16种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剂馒头的风味物质不仅种类多,而且相对含量也明显高于酵母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复合发酵剂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通力嘎 段艳 +2 位作者 靳志敏 贾雪晖 靳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7-90,共4页
通过测定添加不同发酵剂羊肉发酵香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pH值,Aw值,水分含量,TBARS值和色泽的变化,研究菌种对羊肉发酵香肠理化特性的影响。第1组为未添加菌种的对照组,第2组为添加植物乳杆菌组,第3组为按1:2添加植物乳杆菌和木糖葡萄... 通过测定添加不同发酵剂羊肉发酵香肠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pH值,Aw值,水分含量,TBARS值和色泽的变化,研究菌种对羊肉发酵香肠理化特性的影响。第1组为未添加菌种的对照组,第2组为添加植物乳杆菌组,第3组为按1:2添加植物乳杆菌和木糖葡萄球菌的混合组。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组发酵香肠pH值均有所下降,但添加植物乳杆菌和混合组下降较多,在发酵结束后的干燥、成熟和室温贮藏过程中pH值有上升的趋势,对照组pH值上升快,而植物乳杆菌组和混合组pH值上升缓慢。各组Aw值在加工阶段迅速下降,植物乳杆菌组最快,混合组其次。水分含量在发酵结束时变化不大,在随后的干燥、成熟阶段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贮藏过程中仍缓慢降低。TBA值在发酵、干燥、成熟和贮藏前2周表现上升趋势,而贮藏4周后TBA值显著下降。植物乳杆菌组和混合菌种组红度值(a)分别为16.91和17.17,均高于对照组;黄度值(b)和(L)明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混合组略低于植物乳杆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发酵香肠 发酵剂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混合菌种发酵生产低酸度川味香肠加工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霞 巩洋 +5 位作者 杨勇 曾建华 刘涛 杨敏 卿丹丹 李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7,共7页
接种混合发酵剂并在控温控湿条件下生产低酸度川味香肠,对加工过程中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结束时,低酸度川味香肠中除亚精胺以外,其他生物胺含量均低于人工控温控湿不... 接种混合发酵剂并在控温控湿条件下生产低酸度川味香肠,对加工过程中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结束时,低酸度川味香肠中除亚精胺以外,其他生物胺含量均低于人工控温控湿不接种组(B组)、自然条件接种组(C组)、自然条件不接种组(D组),其中色胺、苯乙胺、腐胺、组胺和酪胺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1),说明混合发酵剂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明显抑制低酸度川味香肠中色胺、苯乙胺、腐胺、组胺和酪胺积累(P<0.01);混合发酵剂对低酸度川味香肠中尸胺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低酸度 川味香肠 生物胺
下载PDF
变温发酵法生产双歧杆菌大豆酸奶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艺雪 夏明 +1 位作者 毛俊磊 陈晶晶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根据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最适发酵温度存在差异的特点,进行变温发酵试验,生产双歧杆菌大豆酸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双歧杆菌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在40℃下发酵4 h,然后降温到37℃发酵2.5 h,主发酵完成后在4... 根据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最适发酵温度存在差异的特点,进行变温发酵试验,生产双歧杆菌大豆酸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双歧杆菌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在40℃下发酵4 h,然后降温到37℃发酵2.5 h,主发酵完成后在4℃条件下后发酵24 h。最终产品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7个/mL,较同一配方恒温发酵产品增加了1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 大豆 双歧杆菌 混合菌种
下载PDF
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帆 李春阳 +2 位作者 闫征 于海 周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加工工艺。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混合菌种和配比(杆菌B265∶球菌C116∶酵母菌0408为1∶2∶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鱼肉香肠的工艺参... 研究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加工工艺。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混合菌种和配比(杆菌B265∶球菌C116∶酵母菌0408为1∶2∶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鱼肉香肠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优化,得出发酵鱼肉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含量2%、糖含量2%、玉米淀粉含量8%、发酵温度37℃。文章进一步研究了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产品质量的影响,与未发酵的鱼肉香肠相比,发酵鱼肉香肠的油脂氧化和腐败变质得到延缓,鱼肉中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表明本发酵工艺有助于提高鱼肉香肠的营养价值和保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联合发酵 鱼肉香肠
下载PDF
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帆 迟明旭 +1 位作者 韩德权 李春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186,共5页
本文研究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测定、化学指标测定、色差分析和TPA质构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的24h中,乳酸菌作为优势菌显著增殖,降低了鱼... 本文研究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测定、化学指标测定、色差分析和TPA质构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的24h中,乳酸菌作为优势菌显著增殖,降低了鱼肉香肠的p H,抑制了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生长;鱼肉香肠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在发酵过程中显著降低,氨基态氮(AAN)含量、白度、硬度和弹性显著提高,说明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可以延缓鱼肉香肠的腐败变质和油脂氧化,有助于风味的形成和营养价值的提高,并使得产品的色泽和质地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联合发酵 鱼肉香肠 品质
下载PDF
混合发酵剂对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霞 杨勇 +7 位作者 巩洋 杨敏 卿丹丹 李跃文 张雯 李诚 胡滨 何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3-68,共6页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发酵剂接种至川味香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结束时,除苯乙胺外,A组(接种组)中的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显著低于...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发酵剂接种至川味香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结束时,除苯乙胺外,A组(接种组)中的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自然发酵组)(P<0.01),说明混合发酵剂能显著抑制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形成(P<0.01)。A组香肠在发酵成熟过程中除酪胺含量最高达到103.05 mg/kg外,其余生物胺含量均低于100 mg/kg;B组香肠在发酵成熟过程中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含量超过100 mg/kg,因此接种混合发酵剂可以更好地保障川味香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味香肠 混合发酵剂 生物胺
下载PDF
一种混合发酵剂对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谭李红 夏文水 张春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1,95,共3页
研究了复合发酵剂(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caceus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xylosus)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通过与单一发酵剂戊糖片球菌和空白组的产胺、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比较,分析了木糖葡萄球菌对戊糖片球菌在发酵过... 研究了复合发酵剂(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caceus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xylosus)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通过与单一发酵剂戊糖片球菌和空白组的产胺、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比较,分析了木糖葡萄球菌对戊糖片球菌在发酵过程中降胺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有助于戊糖片球菌进一步降低发酵香肠中的酪胺和色胺的量,分别比单一发酵菌株降低了6.7%、22.83%;三种胺的量比空白组分别降低了94.04%,29.53%,46.59%,从而证实了戊糖片球菌具有降酪胺和色胺的能力。结合微生物菌数可知,木糖葡萄球菌是通过抑制乳酸杂菌的生长促使戊糖片球菌菌数的增加而有利于胺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干发酵香肠 复合发酵剂
下载PDF
混料方法在酱香麸曲制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士池 吴天祥 +2 位作者 李然洪 孙放鸣 彭正东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9,共4页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案,将白曲霉曲、GQ-d曲、GJ-Ⅳ曲和GY04曲混合发酵,研究所产酒中的总酸、总酯、酒精度及酸酯比的变化。经色谱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当白曲霉曲、GQ-d曲、GJ-Ⅳ曲和GY04曲的比例为0.342∶0.362∶0∶0.295时,酒的风味成...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案,将白曲霉曲、GQ-d曲、GJ-Ⅳ曲和GY04曲混合发酵,研究所产酒中的总酸、总酯、酒精度及酸酯比的变化。经色谱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当白曲霉曲、GQ-d曲、GJ-Ⅳ曲和GY04曲的比例为0.342∶0.362∶0∶0.295时,酒的风味成分和品质比纯种霉菌发酵有较大提升。麸曲白酒与大曲白酒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科学设计和实践,有望缩小差距,提升麸曲白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试验设计 麸曲 白酒
下载PDF
复合菌种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沛沛 石建喜 +5 位作者 姜启兴 许艳顺 杨方 高沛 余达威 夏文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1-1188,共8页
为了研究接种复合菌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作者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菌落数、pH和总酸、生物胺、总氮(TN)、游离氨基酸(FAA)、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的微生物增... 为了研究接种复合菌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作者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菌落数、pH和总酸、生物胺、总氮(TN)、游离氨基酸(FAA)、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的微生物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成熟后,接种组中的总酸、TN、TBA、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H、生物胺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FAA质量分数在成熟第6 d达到最高,接种组达到0.030 5 mg/g,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组中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GC-MS的结果显示接种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复合菌种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其安全性,并促进了发酵鲢鱼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发酵 成熟 复合菌种 风味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的筛选及其对发酵香肠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俊逸 王凤娜 +4 位作者 吴香 刘珊 李聪 李新福 徐宝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5-101,共7页
采用自制复配发酵剂(嗜酸乳杆菌与肉糖葡萄球菌),通过接种不同浓度的发酵剂,探究其对香肠发酵和成熟过程中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的发酵香肠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pH值、水分活度降低速度显著低于自然发酵香肠(P<0.... 采用自制复配发酵剂(嗜酸乳杆菌与肉糖葡萄球菌),通过接种不同浓度的发酵剂,探究其对香肠发酵和成熟过程中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的发酵香肠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pH值、水分活度降低速度显著低于自然发酵香肠(P<0.05),且添加发酵剂有利于增加香肠的风味和风味物质种类。自制发酵剂接种量10^7 CFU/g、配比为1∶3时,香肠的a^*/b^*值较高,与商业组香肠的a^*/b^*值差异不显著;香肠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香肠(P<0.05),与商业组香肠无显著差异,且总体接受度最高。因此该条件下生产的发酵剂可有效改善发酵香肠品质,具有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肉糖葡萄球菌 复配发酵剂 发酵香肠 品质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其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美琴 李天翊 孙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8-145,共8页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性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功能性发酵剂能够使鱼肉香肠在发酵期间pH值迅速降低,具有更低的pH值,提高了香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升了亮度和色泽,使之拥有更好的品质;显著提高了香肠多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有助于香肠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提升;增加了酮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含量,丰富了香肠的风味,使其有更强烈的甜味和果香;促进了香肠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这些氨基酸有利于香肠营养性、抗氧化能力、风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鱼肉香肠 复合发酵剂 抗氧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混合型大豆干酪发酵剂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非 刘晓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7,共4页
对8株乳酸菌的凝乳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凝乳的粘度、酸度、双乙酰、胞外多糖和pH4.6可溶性氮含量。采用混合权重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凝乳性能的排序结果为Sc→St2→Lb1→St1→Lb2→La→Sl→Lc。此外,对8株乳酸菌的α-低聚半乳... 对8株乳酸菌的凝乳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凝乳的粘度、酸度、双乙酰、胞外多糖和pH4.6可溶性氮含量。采用混合权重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凝乳性能的排序结果为Sc→St2→Lb1→St1→Lb2→La→Sl→Lc。此外,对8株乳酸菌的α-低聚半乳糖代谢能力进行了研究,乳杆菌代谢能力显著高于乳球菌。最后,优选发酵剂菌株组合为Sc、L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乳 发酵剂 筛选
下载PDF
混合菌种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的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澜 王玉田 张莉力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选择可生产发酵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研究三个菌种混合下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方法应用实验室常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结果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单一菌种发酵)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目的选择可生产发酵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研究三个菌种混合下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方法应用实验室常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结果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单一菌种发酵)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TBA值和TVB—N值明显降低了。结论选用混合菌种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更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发酵香肠 混合菌种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