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basic features and origins of oolitic shoal reservoirs between carbonate platform interior and platform margin locations i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of the Sichuan Basin,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Tan Xiucheng Zhao Luzi +6 位作者 Luo Bing Jiang Xingfu Cao Jian Liu Hong Li Ling Wu Xingbo Nie Y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The oolitic shoal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carbonates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gas exploration in the basin.Their occurrence,like other cases wo... The oolitic shoal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carbonates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gas exploration in the basin.Their occurrence,like other cases worldwide,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ocations in general,i.e.,platform interior and platform margin locations.Their differences of reservoir features and origins,however,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 due to different exploration degrees.This issue is addressed in this paper,to provide basic data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basin'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for the study of carbonate platform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geology worldwide.We compared the features of these two types of reservoirs in detail,including the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features,pore types and petrophysical features.Based on the comparison,the origin of the reservoirs was further discussed.It is shown that the reservoirs in platform interior and platform margin locations differ significantly.The interior carbonates were deposited in moderate to high energy settings and the dominant lithologic type was limestone,which was weakly compacted and intensely cemented and has undergone meteoric dissolution.Pore types include intragranular dissolution and moldic pores,with low porosities(6%) and low permeabilities(0.1 mD).By contrast,the platform margin carbonates were deposited in relatively high energy settings and mainly consisted of dolostones with some limestones.The rocks were strongly compacted but incompletely cemented.As a result,some 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were preserved.Both meteoric solution and burial solution have taken place.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pore spaces including intergranular and intercrystalline solution pores and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s.This type of reservoir generally has better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9% porosity and 0.1 mD permeability) and pore-throat structures than the interior reservoirs.These differences were influenced by both primary depositional features and secondary diagenesis.For the interior carbonate reservoirs,early meteoric dissolution,weak compaction and strong cementation a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By contrast,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margin carbonate reservoirs mainly include dolomitization,preservation of primary pores and burial dis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platform oolitic shoal reservoir platform margin platform interior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China
下载PDF
Exploiting patter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lands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s
2
作者 WU Gang, LI Jing, KONG Hong mei, ZHAO Jing zhu, GAO Lin (Department of Ecology System, Research Center for Ec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3-179,共7页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status,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patterns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lands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s. It has been po...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status,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patterns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lands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s. It has been pointed that problems of the soil fertility degradation, poor productivity in crop land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existed in all the exploited marginal land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marginal lands, following measure have been proposed: prohibiting cultivation in the crop lands with a slope more than 25°, restoring vegetation in the slope more than 25°,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establishing the production base of woody feeds and oils, establishing a multi dimensional management model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optimum function for forestry, agriculture and fis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lands utilization patte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4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型锂矿床:重要特征、成矿条件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春丽 张斌武 +6 位作者 郑义 许箭琪 赵迁迁 闫金禹 周睿 符伟 黄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403,共5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类型锂矿的研究和勘查对提升我国锂资源的自给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全国40个主要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岩石序列、矿物演变、地球化学和锂独立矿物等特征的梳理,发现该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尤以华南腹地的南岭地区最为密集;近1/3的成矿岩体隐伏于地下,出露的岩体面积普遍较小,为0.07~5.7km^(2);花岗岩体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变为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其上通常发育云英岩和伟晶岩;锂及其他稀有元素(铷铯铍铌钽钨锡)一般在强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高度富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云英岩,岩浆分异程度逐步增加且逐渐从熔体过渡到熔体-流体共存体系,全岩SiO_(2)含量、Nb/Ta和Zr/Hf比值、A/CNK和δEu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多数情况下岩体伴生煌斑岩脉、辉长岩脉、辉绿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岩脉、霏细岩脉等各类脉体。总结规律提出:(1)伟晶岩壳是较早进入岩浆房内的岩浆与上覆围岩接触而冷却固结的产物,其构成岩浆房与外界的隔绝屏障,使Li、F、P、H_(2)O等易挥发组分无法逃逸;(2)较晚进入岩浆房的岩浆经历了长时间晶粥体与残留熔体的分凝过程,锂等稀有金属元素愈来愈富集于残余熔体中,最终形成富锂花岗岩和云英岩;(3)各类岩脉是岩浆房底部有持续热补给从而使残留含矿熔体能够逐步抽离上升的证据:基性岩脉来源于下伏高温地幔岩浆,不含矿中酸性斑岩脉是岩浆房底部堆晶体重熔的产物,含矿酸性斑岩脉和细粒岩脉来自岩浆房顶部富矿熔体-流体,三者沿地壳裂隙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就位。正是由于上覆伟晶岩壳形成的封闭体系和下伏幔源岩浆提供的充足热量,才使得岩浆房在热驱动机制下长期保持原地分异状态,最终形成花岗岩型锂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房 高分异花岗岩 伟晶岩壳 各类岩脉 花岗岩型锂矿床 中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与潜力
4
作者 何发岐 李俊鹿 +3 位作者 高一龙 吴锦伟 白兴盈 高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7,F000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战。充分运用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断裂分类分级和产能对比分析等方法,基于井-震-藏联合攻关进一步明确了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建立了断缝体油藏“二元四区”模型,划分出断核破碎带、诱导裂缝带、微裂缝改造带、基质孔隙带等4个区带,其中断核破碎带是主要产量贡献单元。断层延伸长度越长、实钻构造位置越高,断核破碎带单井产能越高。诱导裂缝带距离断层越近,产能也越高。断缝体油井生产特征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断裂系统作为储集体的高产阶段;②断裂系统既作为储集体又同时发挥导流作用的储-导转化阶段;③裂缝主要发挥导流作用阶段。通过研究大幅提升了断缝体油藏高产井占比,同时对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断缝体油藏 “二元四区”模型 开发特征 高产富集规律
下载PDF
宜昌地区灯影组深层丘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5
作者 罗胜元 苗凤彬 +3 位作者 张保民 王亿 李培军 陈孝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296,共4页
宜昌地区灯影组顶部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由藻叠层石、藻球粒、凝块石等微生物丘建造,以及藻砂屑、滑塌角砾等颗粒云岩组成,属于典型台缘浅滩—台缘斜坡相沉积。顶部高能颗粒滩相带发育大量蜂窝状溶蚀孔洞,深层碳酸盐岩孔隙度平均9.8... 宜昌地区灯影组顶部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由藻叠层石、藻球粒、凝块石等微生物丘建造,以及藻砂屑、滑塌角砾等颗粒云岩组成,属于典型台缘浅滩—台缘斜坡相沉积。顶部高能颗粒滩相带发育大量蜂窝状溶蚀孔洞,深层碳酸盐岩孔隙度平均9.81%,为优质中孔中渗碳酸盐岩储层,是鄂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台地边缘浅滩 溶蚀孔洞 碳酸盐岩储层 中扬子
下载PDF
考虑水风光联合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验科 卢垚键 +1 位作者 王远坤 武文龙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5,共12页
为了经济合理地充分发挥水电站水库的调节能力,促进风光资源的高效消纳,基于微观经济学生产产品时存在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以水电站水库调节能力为可变要素,将风光资源消纳视为“固定要素”的充分发挥,建立了水风光联合发电效益最大模型... 为了经济合理地充分发挥水电站水库的调节能力,促进风光资源的高效消纳,基于微观经济学生产产品时存在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以水电站水库调节能力为可变要素,将风光资源消纳视为“固定要素”的充分发挥,建立了水风光联合发电效益最大模型,可求解得到促进风光资源经济消纳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入库流量、负荷需求以及水库运行状态等因素一定的条件下,模型可充分反映水电站水库参与风光出力调节时对风光资源的消纳和水风光联合发电效益的贡献,给出了不同情景下水电站水库参与风光出力调节的优化调度方案,对于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电站水库的调节能力和提升水风光联合发电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节能力 风光资源经济消纳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发电效益最大模型 水电站水库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井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采井各产层段贡献率主要受各产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控制,其产层段孔隙度占主导地位;(2)储层压裂改造对于提高气井产量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对合采井各产层段的贡献率却很小;(3)对于致密高含水气藏而言,含气饱和度是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率及层间干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4)合采井各产层段之间的孔隙度级差、渗透率级差及含气饱和度级差直接影响着合采井层间干扰程度。结论认为:(1)合采井产层段的孔隙度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则产层段的产量贡献率越大;(2)合采井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3个参数的级差越大,层间干扰程度越大,当孔隙度级差大于1.248或渗透率级差大于2.69或含气饱和度级差大于1.22时,合采井层间干扰已经非常严重,亟需开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东胜气田 致密高含水气藏 合采气井 层间干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克孜勒布拉克南沟乌拉尔统巴立克立克组生物礁地质特征
8
作者 王翼君 杨光 +3 位作者 王振宇 唐洪明 张云峰 屈海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7-1055,共19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巴立克立克组广泛发育具有油气勘探意义的巨厚台地边缘生物礁,本文对塔西北克孜勒布拉克南沟出露的典型的二叠系巴立克立克组生物礁进行了详细的宏微观研究。该套生物礁以生屑滩为礁基,礁核下部主要为蓝绿藻建造...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巴立克立克组广泛发育具有油气勘探意义的巨厚台地边缘生物礁,本文对塔西北克孜勒布拉克南沟出露的典型的二叠系巴立克立克组生物礁进行了详细的宏微观研究。该套生物礁以生屑滩为礁基,礁核下部主要为蓝绿藻建造的各类微生物岩,其结构组分主要为凝块及破碎的微凝块,次为叠层石,此时的水体能量较低;礁核上部局部发育叶状藻礁,并伴生大量的海生底栖动物,此时礁体开始暴露在浪基面之上,大量发育角砾状灰岩,并遭受大气淡水岩溶的改造。除了台缘带外,塔西北柯坪地区同期的局限台地中也发育小规模的、具微生物岩特征的台内礁滩体,说明该时期区域上的环境条件普遍适宜造礁。巴立克立克组的该套礁滩体的形成时间为乌拉尔世阿瑟尔期晚期—萨克马尔期,这与乌拉尔世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早期阶段相当,因此,推测该套礁滩体的形成和当时的火山活动产生的火山灰导致南天山洋残余海盆的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藻类的爆发使得巴立克立克组礁滩体的δ^(13)C值较之康克林组的碳酸盐岩呈现显著正偏移。但是,巴立克立克组的礁滩体受胶结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程度较深,利于“成岩”,不利“成储”,使得区域上巴立克立克组的礁滩体尽管相带较好,但储渗性极差,唯有受构造裂缝改造部分可发育高渗层。因此,可以确定:塔西北乌拉尔世巴立克立克组的礁滩储层基本不受相控,主要发育裂缝型储层。因此,今后对于塔西北二叠系礁滩油气藏的勘探应重点关注构造裂缝发育段。本研究对今后塔西北巴立克立克组生物礁优质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二叠系微生物岩的研究也有一定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北 乌拉尔世 微生物岩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9
作者 邓毅 高崇龙 +5 位作者 王剑 刘明 孟元林 任影 刘可 王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果,对齐古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齐古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但储集空间仍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0.29%,平均渗透率为34.12×10^(-3)μm^(2),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但仍发育部分中-高孔渗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成岩强度相对较弱,主体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并表现为压实强度中等、胶结物含量较低且晚期发育酸性溶蚀的特征。富石英与长石、贫岩屑以及分选好等特征有利于储层物性的保存,而储层物性损失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但储层内部绿泥石包壳及中成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此外,齐古组地层早期长期浅埋、后期短期快速深埋、地层超压及较低的古地温梯度等因素延缓了储层成岩进程,进而降低成岩作用强度,导致齐古组优质储层得以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系 齐古组 储层特征 物性控制因素
下载PDF
梁平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台缘礁滩储层演化——来自天东110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10
作者 沙宇涵 张云峰 +6 位作者 罗冰 刘菲 陈守春 罗妮娜 刘冬玺 易娟子 李开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0-819,共10页
天东110井是川东地区长兴组近年来获得的高产稳产井之一,该井的不同类型储层成因研究及模式建立对梁平地区长兴组勘探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基于天东110井长兴组丰富的取心资料,文中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建立了不同储集空间的... 天东110井是川东地区长兴组近年来获得的高产稳产井之一,该井的不同类型储层成因研究及模式建立对梁平地区长兴组勘探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基于天东110井长兴组丰富的取心资料,文中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建立了不同储集空间的演化模式,提出了高产井储层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天东110井长兴组发育孤立状洞、溶洞、孔隙(包括针状孔及晶间孔)、高角度构造溶蚀缝。2)天东110井长兴组针状孔分布于礁滩体的颗粒云岩中,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成孔、渗透回流白云岩化起关键保孔作用。3)缝洞形成受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水溶蚀及瑞提期热液溶蚀作用控制,前者被沥青及巨晶方解石全充填,储集性能较差,后者部分被方解石、白云石、萤石等充填,充填程度低,孔渗性能好。下一步勘探应注重台地边缘的白云岩礁滩体微地貌高点与近晚三叠世瑞提期断裂及裂缝的热液溶蚀叠合发育区,可望获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因 储层演化 礁滩体 台地边缘 天东110井 长兴组 上二叠统 梁平地区
下载PDF
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思芮 鲜本忠 +4 位作者 纪友亮 李嘉奇 田荣恒 王鹏宇 唐禾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缓慢浅埋”、“构造抬升”、“渐进深埋”与“快速深埋”4个埋藏阶段。“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不仅能够缓解储层颗粒间的机械压实作用,还有利于长期保持开放型的成岩体系;既能够促进大气淡水对储层易溶组分的充分溶解,还能够抑制溶蚀产物的沉淀。晚期“快速深埋”过程促成流体超压的发育,一方面有效地抑制压实、胶结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促进储层微裂缝的大量发育,提高了晚期有机酸充注产生的溶蚀效果。基于孔隙度演化史的定量恢复,证实长期“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过程对深层—超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晚期“快速深埋”过程,“渐进深埋”过程则几乎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碎屑岩储层 成岩作用 埋藏方式 下白垩统清水河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石炭系储层综合分析与地质储量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然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27-135,145,共10页
滨里海盆地石炭系为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发育KT⁃Ⅰ与KT⁃Ⅱ两套含油层系,该区域分析化验资料较少,储层综合分析不全面,储量评估难度大。采用天然岩心,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高压压汞、孔渗分析等技术手段,对KT⁃Ⅰ与KT⁃Ⅱ层进行岩石学特征分析... 滨里海盆地石炭系为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发育KT⁃Ⅰ与KT⁃Ⅱ两套含油层系,该区域分析化验资料较少,储层综合分析不全面,储量评估难度大。采用天然岩心,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高压压汞、孔渗分析等技术手段,对KT⁃Ⅰ与KT⁃Ⅱ层进行岩石学特征分析、储层物性及空间类型分析、储层渗流特征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套含油层系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局部发育微裂缝,孔渗参数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KT⁃Ⅰ层渗流通道发育优于KT⁃Ⅱ层,根据渗流实验结果把两套储层划分为油气水三套系统的不同阶段。依据室内实验数据及测井解释成果进行储层识别与地质储量评估,单位面积(1 km^(2))地质储量为47.21×10^(4)t,单位面积(1 km^(2))注水开发可采储量为21.75×10^(4) t。该研究结果可为滨里海盆地石炭系储层油气资源评价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析 石炭系 碳酸盐岩 储量评估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煤系致密气成藏条件与成藏特征
13
作者 杨鼎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206-20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为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区气藏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气藏、岩性气藏及岩性-构造气藏。为深入了解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的气藏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内选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描述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为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区气藏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气藏、岩性气藏及岩性-构造气藏。为深入了解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的气藏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内选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描述气藏特征,明确气藏的分布规律,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康宁地区 成藏条件 成藏特征
下载PDF
低渗透薄层难动用边际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以滨里海盆地Zanazour油田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合文 崔明月 +6 位作者 张宝瑞 赫安乐 晏军 梁冲 郭双根 贾洪革 马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滨里海Zanazour油田已持续开发20多年,主体区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作为油田开发的潜力区,主体构造边部油藏渗透率低、有效油层厚度薄,常规直井开发方式单井产量低、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实现边际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 滨里海Zanazour油田已持续开发20多年,主体区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作为油田开发的潜力区,主体构造边部油藏渗透率低、有效油层厚度薄,常规直井开发方式单井产量低、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实现边际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以Zanazour油田为代表的边际油藏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和现场实践。低渗透、薄层边际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以水平井分段压裂为主要手段,从顶层设计出发,匹配地质、油藏特征,实现钻完井工程、分段压裂、采油工程的有机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根据水平井分段压裂对产量的影响,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从8%下降到了4%~5%。②综合考虑地应力分布、人工裂缝走向、有效油层厚度及其分布等因素,优选水平段目的层并确定水平段方位。③为了提高分段压裂有效性,使用旋转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技术,在1.4~6.1m的薄油层中钻遇率从20.7%提高到72%。④多举措提高水平段固井质量及抗射孔、压裂等作业的冲击能力,保证分段的有效性。⑤考虑水平段非均质性,按照"一段一方案"的原则,优化分段改造方案及施工参数。⑥为了实现低压储层分段压裂后的有效返排,优化配套了气举和液氮助排技术。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在以H8井为代表的边部开发井获得了应用并获得突破,H8井分段压裂后的产量是邻井产量的11倍。目前共完成了8口井的现场试验,实现累计增产原油11×10^4t。实践表明,对于直井开发效益低的低渗透、薄层边际油藏,采用以分段压裂为主要手段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边际油藏 分段压裂 水平井
下载PDF
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技术政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胜群 张昌民 +2 位作者 尹太举 龚福华 邹士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2-466,共5页
根据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状况,建立该类油藏最小含油面积、开发投资、收益、油藏开发经济可行性、油藏递减规律、经济规模储量等计算模型。开发经济技术界限研究表明:边际油藏最小含油面积为0.02 km2;油井经济界限产量受... 根据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状况,建立该类油藏最小含油面积、开发投资、收益、油藏开发经济可行性、油藏递减规律、经济规模储量等计算模型。开发经济技术界限研究表明:边际油藏最小含油面积为0.02 km2;油井经济界限产量受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的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是影响油井经济产能的敏感因素;最小储量规模受油藏埋藏深度、采收率、原油销售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等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销售价格是影响经济规模储量的敏感因素。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原来评价为低效或无效的小规模储量可能已变为可开采的经济储量。对卫360块沙三段中亚段6-7油藏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该油藏处于经济开发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边际油藏 面积界限 储量规模 产能界限
下载PDF
双台阶水平井在塔里木盆地超深超薄边际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荣宁 吴迪 +4 位作者 韩易龙 陈文龙 王陶 张波 叶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井对全区稳定分布的深层双层层状边水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阶水平井 塔里木 边际油藏 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边缘相分布及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宗举 周新源 +1 位作者 王招明 沈安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8-744,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碳酸盐岩储层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相分布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识别出分布位置不同的下奥陶统下部蓬莱坝组、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下部鹰山组、中奥陶统中上部一间房组及上...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碳酸盐岩储层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相分布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识别出分布位置不同的下奥陶统下部蓬莱坝组、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下部鹰山组、中奥陶统中上部一间房组及上奥陶统中部良里塔格组4期台地边缘高能相带。认为该边缘相带碳酸盐岩形成有效储层的主控因素为:高能滩相颗粒灰岩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障积礁与灰泥丘次之;高频与三级海平面下降造成的同生暴露所产生的淡水溶蚀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及混合水溶蚀作用是有效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志留纪—泥盆纪期间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的古潜山岩溶作用进一步造就了次生溶孔洞;二叠纪期间的深部埋藏有机酸溶蚀作用和岩浆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以及与主压应力平行或低角度斜交的开启断裂-裂缝带对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建设性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边缘相 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缘类型及其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兴平 潘文庆 +1 位作者 常少英 沈安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多个层段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沉积相带,但其台缘礁滩体储层性能差异显著。统计表明,进积-加积型镶边台缘在薄片面孔率、岩样孔隙度及录井异常方面总体超过退积-缓坡型台缘带。前缘斜坡角度与台缘带储地比之间存在...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多个层段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沉积相带,但其台缘礁滩体储层性能差异显著。统计表明,进积-加积型镶边台缘在薄片面孔率、岩样孔隙度及录井异常方面总体超过退积-缓坡型台缘带。前缘斜坡角度与台缘带储地比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斜坡角度大、建隆高的进积-加积型台缘带礁滩体在准同生期遭受较强的暴露和大气淡水淋滤,且早期存在的孔隙也有利于后期叠加埋藏溶蚀作用,因而储层厚度较大,储集条件较好;而斜坡角度小的缓坡台缘带需要裂缝、热液和白云石化作用等额外因素才能形成有效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 储层 礁滩 斜坡 角度 储地比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波形分类技术在川东生物礁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9
作者 殷积峰 李军 +2 位作者 谢芬 程炎 李登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53-57,73,共6页
川东地区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的长兴组,是勘探高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生物礁的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为此,探讨了波形分类技术的原理、波形分类的关键参数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处理流程和关键环节,... 川东地区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的长兴组,是勘探高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生物礁的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为此,探讨了波形分类技术的原理、波形分类的关键参数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处理流程和关键环节,总结了生物礁的特殊地震反射特征,运用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对川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形分类。根据波形分类结果划分的3个地震相带与前人研究的区域沉积相带,即海槽相、陆棚边缘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划分出的沉积相带边界更加准确;在陆棚边缘相(生物礁有利发育相带)内准确地预测了生物礁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分类 生物礁 陆棚边缘相 储层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哲敏 苏中堂 王玉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其西南缘不断取得新发现,表明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野外露头、钻井岩芯、铸体薄片观察及物性测试研究表明,盆地西南缘奥陶系的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礁滩型、白云...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其西南缘不断取得新发现,表明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野外露头、钻井岩芯、铸体薄片观察及物性测试研究表明,盆地西南缘奥陶系的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礁滩型、白云岩型和古岩溶型三类,其中马家沟组白云型储层最为重要。根据储集岩类、沉积相、岩溶地貌及物性空间展布特征,圈定了2个有利勘探区,对盆地西南缘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南缘 储层类型 有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