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地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双壳类生物地层及三叠-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彦伟 姜宝玉 牛亚卓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81,共12页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双壳类化石十分丰富,对其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可以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识别该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提供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本文对湖南浏阳石康、湖南宜章下坪和广...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双壳类化石十分丰富,对其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可以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识别该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提供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本文对湖南浏阳石康、湖南宜章下坪和广东揭西灰寨三条剖面采集的海相和非海相双壳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具有4个双壳类生物带,即:半咸水相Unionites?emeiensis顶峰带、海相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组合带、海相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组合带和半咸水相-陆相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对各生物带代表化石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分析表明,Unionites?emeiensis顶峰带时代延限主要为瑞替期,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组合带主要为赫塘期,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组合带主要为辛涅缪尔期,但有可能向上延伸至土阿辛期。经与海相同类生物带的对比,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时代延限大致为赫塘期至土阿辛期。根据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南岭地区半咸水相-陆相T-J界线应位于Unionites?emeiensis顶峰带与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之间,这与四川盆地陆相T-J界线(位于Modiolus weiyuanensis-Unionites?emeiensis组合带与Pseudocardinia(=Kija)kweichouensis-Cuneopsis sichuanensis组合带之间)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陆相T-J界线(位于Waagenoperna-Yananoconcha(=Kija)组合带与下伏郝家沟组之间)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 双壳类 t—j界线
下载PDF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 ,俗称“金钉子”。因此 ,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 ,实验证实 :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 ,校正酸度值达到pH0 .80~ 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 白粘土 强酸残留物 海洋 酸性化 酸雨
下载PDF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 ,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 ,指示了三者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 ,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 ,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事件 粘土 石膏化 生物化石碎屑 P/t界线 酸性硫酸盐
下载PDF
羌塘中生代盆地大洋缺氧事件及全球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2 位作者 曾玉红 宋春彦 曾胜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0-1142,共13页
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侏罗纪海相盆地,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序列。在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水体缺氧事件,这些缺氧事件是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本文对这些缺氧事件的... 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侏罗纪海相盆地,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序列。在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水体缺氧事件,这些缺氧事件是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本文对这些缺氧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羌塘盆地海相T—J界线剖面的碳同位素表现为两次明显的负偏异常,对应于全球T—J典型界线剖面碳同位素的"初始负偏移"和"主要负偏移",T—J之交水体由氧化环境变为缺氧环境。在盆地演化早期,在毕洛错地区识别出早侏罗世托儿期碳同位素负偏异常,可与全球早侏罗世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的碳同位素负偏进行精确地对比,揭示了早侏罗世托儿期全球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普遍性。在盆地演化晚期,海水逐渐从北羌塘拗陷西北部退出盆地,广泛沉积了一套黑色页岩、油页岩、泥岩及泥灰岩的岩石组合,碳同位素特征可与南特提斯、北特提斯及西北特提斯对应时期的碳同位素相对比,是早白垩世巴雷姆期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t—j界线(海相j/t界线) 托儿期缺氧事件 巴雷姆期缺氧事件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