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Environment: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s in Marine Organisms
1
作者 Boluwatife S. Olubusoye Peter Oni +6 位作者 Faustina Owusu Oluwatoyin Adekoya Acaye Ongwech Daniel A. Odogwu Oluwafemi Awolesi Ayobami Oje Beatrice Arwenyo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12期931-955,共25页
The pervasive pres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has raised significant concerns.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pressing issue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marine ecosystems and it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 The pervasive pres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has raised significant concerns.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pressing issue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marine ecosystems and it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It outlines the current state of microplastic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s within marine organisms. Microplastics have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oncern due to their harmful effects on ecosystems and their potential human health risks. These particles infiltrate marine environments through runoff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ultimately contaminating beaches and posing threats to marine life. Despite the gravity of this issue, there has been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organisms. This review aims to bridge this knowledge gap by comprehensively examining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various extraction methods used to detect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organisms. It emphasizes the urgent need for targeted measures to manage microplastic pollution,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human activities in contributing to this problem, and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reducing human-induced pollution to safeguard marine ecosystems. While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underscores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taking action to protect marine organisms and preserve our ocean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t also emphasizes that, in effectively tackling the microplastic problem, a well-coordinated approach is essential, involving research initiatives, policy adjustments, public involvement,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Crucially, prompt and resolute responses must exist to counteract the escalating peril posed by microplastics to the oceans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s marine environment marine organisms Extraction Methods Ecological Impact Ocean Pollution
下载PDF
Pollution monitoring of marine organisms grown in the Zhoushan Sea of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Zhou Qixing, Zhu Yinmei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The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of the biggest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Zhoushan Sea area of China has been adversely affected in recent years.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marine ecosystem is the main source of pollut... The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of the biggest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Zhoushan Sea area of China has been adversely affected in recent years.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marine ecosystem is the main source of pollution. Affected organisms such as hairtail prawn, jellyfish, crab, laver and kelp were monitored, and the contributions and fluxes of three sort of pollutants(oils, Cr and phenol) from the expansion of rural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Qiantang River valley, the Ningbo coastal area and the Zhoushan islands were calculated. More than 16 chemical pollutants were joint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 i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arine organisms. Furthermore, combined contamination effects and their joint toxicity differed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because they were varied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salinity, pH and E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ution monitoring marine environment affected organism.
下载PDF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Lower Yangtze region 被引量:2
3
作者 Chang, Chao Wang, Shaohua +3 位作者 Zhu, Chen Ma, Weimeng Hu, Wenxuan Cao,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ilurian,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system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us providing clues to marine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abundant biomarkers (e.g. n-alkanes, isoprenoids, terpanes and steranes) were detected. As organic matter in the strata is highly to over mature in general based on petrologic microobservation, some biomarkers (mainly n-alkanes) except terpanes and steranes cannot reflect the sour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Thus, primarily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terpanes and sterane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matter in the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s derived mainly from lower organisms, while higher pla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Triassic organic matter. Th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y have transformed from the marine to continental facies in the Late Triassic.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have enriched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addition, the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organic matter at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stage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angtze region Hushan area Chaohu area organic matter BIOMARK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rine facies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山西组—太原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
4
作者 王阳 张涵宇 +4 位作者 朱炎铭 秦勇 陈尚斌 王之炫 曹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0-1107,共18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矿物、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数值分析等工作。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裂难度大,TOC含量平均值为4.03%,属于优质烃源岩,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太原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频繁变化的陆源碎屑输入、较低的沉积速率以及低—中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滞留环境;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古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具有稳定且较高的陆源碎屑输入、中等的沉积速率以及中—高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微咸水—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强滞留环境。根据古环境条件与TOC含量的线性相关性、灰色关联度以及稳健回归分析,认为太原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体盐度条件,而山西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以及陆源碎屑输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临清坳陷西部 山西组—太原组 海陆过渡相泥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社会组织原告主体的确立
5
作者 许宇锋 舒瑶芝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13,20,共7页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社会组织原告主体地位在法律适用上遭遇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为未来社会组织的发展预留了可适用的法条空间,可从法教义学分析视角出发,在多种法律解释路径下挖掘社...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社会组织原告主体地位在法律适用上遭遇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为未来社会组织的发展预留了可适用的法条空间,可从法教义学分析视角出发,在多种法律解释路径下挖掘社会组织可适用的实体法依据。社会组织启动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建构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社会组织主体范围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主体外延保持一致,在起诉门槛上不应设置过高准入条件而需关注其资质性事项;社会组织启动涉海公益诉讼的地域范围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划定的法效范围相当;可采用“概括+列举”立法技术规定社会组织提起涉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类型;政社检三元主体在起诉顺位设置上具有二层位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民事公益诉讼 海洋环境 原告主体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生成与实践审视
6
作者 梁鸿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意义在于更新治理方式,推求具有风险预防意义的客观法秩序,以及反向推动案件范围的拓展。就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实施而言,在类型维度,包括了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行政行为与事实行为;在空间维度,...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意义在于更新治理方式,推求具有风险预防意义的客观法秩序,以及反向推动案件范围的拓展。就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实施而言,在类型维度,包括了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行政行为与事实行为;在空间维度,监督范围超越自然地理空间和行政区域界限;在功能维度,则会导致司法介入的功能重组,激发整序行政的展开,以及开拓法治化治理空间。然而,案件覆盖范围被不当切割、监督对象被不当限缩以及缺乏跨行政区域的专门性检察机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施之隐忧,应当对此提出完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行政公益诉讼 风险预防 检察机关
下载PDF
沉积岩中不同形态氮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7
作者 邢腾 朱园园 +4 位作者 李靖 王诗宇 杜勇 邱海鸥 宋虎跃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952,共12页
近年来,沉积岩中的氮同位素组成(δ^(15)N)已成为生命起源和古环境研究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并为这些领域的原创性发现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沉降的有机质在经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地质作用的改造后转化为不同形态的含氮物质(如干酪根结... 近年来,沉积岩中的氮同位素组成(δ^(15)N)已成为生命起源和古环境研究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并为这些领域的原创性发现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沉降的有机质在经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地质作用的改造后转化为不同形态的含氮物质(如干酪根结合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NH^(+)_(4)等),并保存于沉积岩中。不同形态氮可能具有独特的古环境意义,有必要进行单独的分离和提取,丰度较低的氮组分(如固定铵)也逐渐得到重视。当前,学者们主要利用全岩和干酪根的氮同位素组成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由于地质过程复杂,特定含氮物质提取同位素测试和解译难度较高,何种形态的氮能代表原始的古海水信号尚不明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含氮物质在不同地质作用中的演化历程,系统总结了沉积岩中不同形态氮的提取方法,阐明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并对不同形态氮应用于古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古海洋氮循环研究亟需开展的工作,为推动氮同位素的高精度测试及古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古海洋 氮循环 沉积岩 稳定氮同位素 干酪根 固定铵 可溶性有机氮
下载PDF
论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向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支持法定主体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检察机关支持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范依据应是《民事诉讼法》第58条及《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规定》等司法解释的规定,... 支持法定主体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检察机关支持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范依据应是《民事诉讼法》第58条及《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规定》等司法解释的规定,将其他法律规定作为规范依据是对现行法的错误解读。关于支持起诉的对象,在解释上存在多元化与一元化之争。相较于多元化而言,以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为唯一支持对象的一元化更加契合当前的司法实践。为了约束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自由裁量权,应当制定明确的支持起诉标准,规定在该标准之下支持起诉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也是其职责所在,同时建立检察机关未依法履行支持起诉职责的救济机制。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应及于诉前阶段,这将更有助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发挥预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支持起诉
下载PDF
Decarbonizing in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9
作者 Shaohan Wang Xinbo Wang +5 位作者 Yi Han Xiangyu Wang He Jiang Junli Duan Rui Hua Zhexi Zhang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3年第2期301-325,共25页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greenhouse gases grows (GHGs) into a global environmental threa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se years. Among all emission sources, transportation is a m...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greenhouse gases grows (GHGs) into a global environmental threa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se years. Among all emission sources, transporta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climate change because of its high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has therefore been promoting the reduction of fuel usage and carbon emissions for container ships by such measures as improving shipping route selection, shipping speed optimization, and constructing clean energy propulsion systems.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n climate change is presented;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decarbonizing methods, IMO regulations, and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of decarbonizing in the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re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ase that non intelligent ships still occupy the vast majority of operating ships, the use of new energy as the main propulsion fuel has the defects of high renewal cost and long effective period. It is more likely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y using intelligent mean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ssist ship opera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eutrality Alternative Fuel Shipping and environment Greenhouse Gase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Regulations Energy Efficiency marine Technology
下载PDF
放射性锆在模拟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态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春琳 史建君 +1 位作者 孙平跃 李明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77-981,共5页
研究了放射性锆 ( 95Zr)在模拟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迁移、消长的动态 .结果表明 ,海水中95Zr的比活度在最初 4h内下降了 90 %以上 ,此后呈缓慢递减趋势 ;底质中95Zr的比活度至 4 8h达到最大值 ,随后逐渐降低 ;半褶织纹螺螺壳和螺... 研究了放射性锆 ( 95Zr)在模拟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迁移、消长的动态 .结果表明 ,海水中95Zr的比活度在最初 4h内下降了 90 %以上 ,此后呈缓慢递减趋势 ;底质中95Zr的比活度至 4 8h达到最大值 ,随后逐渐降低 ;半褶织纹螺螺壳和螺肉的放射性百分比分别为 6 8.7%和 31.30 % ;大弹涂鱼的鳃、鳍、内脏、头骨、皮、脊柱和肌肉等组织的放射性百分比分别为 2 2 .80 %、12 .6 4 %、34.82 %、10 .31%、4 .4 8%、11.5 5 %和 3.71% .半褶织纹螺对95Zr的积累比大弹涂鱼更强 .95Zr在海水、底质、半褶织纹螺和大弹涂鱼中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底质 >半褶织纹螺 >海水 >大弹涂鱼 .各分室中95Zr浓度 (即比活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95 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 沉积物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天凌 鄢庆枇 +3 位作者 林良牧 王斐 谭凤仪 黄玉山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5-99,共5页
作者从沿岸海域分离了38株有机磷农药的耐药菌,用分批培养法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菌,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两株菌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情况,其结果表明:在10d内,降解菌株1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59.1%,降解菌株2... 作者从沿岸海域分离了38株有机磷农药的耐药菌,用分批培养法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菌,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两株菌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情况,其结果表明:在10d内,降解菌株1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59.1%,降解菌株2的降解率为 53.3%;在各自的甲胺磷培养液中,降解菌株1的数量大于降解菌株2;在甲胺降解过程中,其毒性逐渐减弱,降解菌株1所引起的毒性下降幅度大于降解菌株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甲胺磷 降解作用 海洋环境 有机磷农药 降解菌 生物毒性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学玺 柯可 王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6,共11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征,它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出浓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BDEs的来源、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对海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征,它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出浓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BDEs的来源、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并对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PBDEs在海洋环境中的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ES 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 作用 机理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2
13
作者 陈践发 张水昌 +2 位作者 鲍志东 孙省利 吴庆余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期间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海底深部... 对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和早期成岩作用期间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海底深部流体的活动是造成富有机质沉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沉积速率是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在海相盆地中最有利形成优质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有欠补偿浅水—深水盆地、台缘斜坡、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和蒸发潟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浙闽地区下白垩统黑色泥岩沉积环境初探:微体古生物与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小敏 胡文瑄 +3 位作者 曹剑 姚素平 边立曾 高玉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8-1116,共9页
在中国东南沿海浙闽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广泛发育有中生代沉积岩系,关于这套沉积岩是否受到海水作用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K1b)、浙江地区为寿昌组(K1s)和馆头组(K1g)地层进行系统观察及采样,并进行详... 在中国东南沿海浙闽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广泛发育有中生代沉积岩系,关于这套沉积岩是否受到海水作用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K1b)、浙江地区为寿昌组(K1s)和馆头组(K1g)地层进行系统观察及采样,并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化石观察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沉积岩中除陆相高等植物之外,还见过渡相的线叶植物和海相红藻和褐藻化石;同时某些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亦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海相沉积特征,如普遍存在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较低(0.11~0.18,平均值0.14),以及C30重排藿烷检出。因此,从古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来看,该区的确受到海侵作用影响,结合地质背景,推测海侵事件主要受古太平洋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地区 下白垩统 有机地球化学 海相化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水中爆破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毅 宋云利 +1 位作者 林庆礼 杨琴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6月在莱州湾现场模拟水中爆破勘探石油对水产资源的影响实验,分别实验了爆破所产生的声压波对鱼、虾、蟹、贝类和浮游生物的影响,采集并分析了爆炸前后的海水样品。由实验结果得出,水中爆破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6月在莱州湾现场模拟水中爆破勘探石油对水产资源的影响实验,分别实验了爆破所产生的声压波对鱼、虾、蟹、贝类和浮游生物的影响,采集并分析了爆炸前后的海水样品。由实验结果得出,水中爆破对海水水质的影响主要因素是:悬浮物、无机氮等。水中爆破所产生的声压波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致死作用,但致死范围不大,而对水产资源的幼体和浮游生物伤害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爆破 声压波 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上升流沉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尚锋 许光彩 +1 位作者 朱锐 江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11,30,共6页
上升流是受地形、季风或大洋环流等作用而产生深层水涌升的一种洋流。在上升流活动区域极易形成缺氧强还原条件的富有机质沉积、硅质沉积和磷酸盐等沉积,可以作为油气烃源岩、硅藻土和磷矿等沉积矿床的有利探勘区带。因此,上升流沉积的... 上升流是受地形、季风或大洋环流等作用而产生深层水涌升的一种洋流。在上升流活动区域极易形成缺氧强还原条件的富有机质沉积、硅质沉积和磷酸盐等沉积,可以作为油气烃源岩、硅藻土和磷矿等沉积矿床的有利探勘区带。因此,上升流沉积的研究引起石油地质学家及沉积矿床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上升流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当前上升流沉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以期对相关矿产,特别是对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海洋生产力 磷灰石 最低含氧带 富有机质沉积
下载PDF
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硫化物污染及修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晓敏 曲克明 +1 位作者 孙耀 张前前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海洋中有机质、重金属、氮、磷、硫化物等含量的增加加重了沉积环境的污染。本文分析了海水养殖沉积环境中硫化物、有机质、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修复的方法。去除硫化物是修复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的重要途径,详述了去除硫化物的方... 海洋中有机质、重金属、氮、磷、硫化物等含量的增加加重了沉积环境的污染。本文分析了海水养殖沉积环境中硫化物、有机质、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修复的方法。去除硫化物是修复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的重要途径,详述了去除硫化物的方法———生物修复法和沉淀法,并提出含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高铁酸盐等辅以絮凝剂的沉降法是养殖沉积环境修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沉积环境 修复 硫化物 有机质 重金属
下载PDF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株罗统 藏北双湖
下载PDF
下扬子区海陆过渡相不同沉积环境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 被引量:28
19
作者 闫德宇 黄文辉 +2 位作者 陆小霞 尹相东 石艳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8-1787,共10页
以下扬子区二叠系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模拟、元素分析测试、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泥页岩空间展布特征、沉积微相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等页岩气藏评价参数... 以下扬子区二叠系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模拟、元素分析测试、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泥页岩空间展布特征、沉积微相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等页岩气藏评价参数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区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在滨岸平原、障壁-泻湖、三角洲前缘和浅海陆棚等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中;泥页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为2.43%;干酪根主要为Ⅱ型、Ⅲ型;镜质体反射Ro分布范围是0.55%~2.66%,多数有机质处于中—高热成熟阶段;生烃潜力(S1+S2)平均值为2.96 mg/g,具备较大的页岩气生成潜能;研究区泥页岩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石英、长石、方解石等脆性矿物含量丰富,脆性指数(Ⅰ,Ⅱ)较高,有利于页岩气储层的压裂开发;保守估算下扬子区龙潭组吸附气量为0.34~0.96 m3/t,且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页岩气的储存能力。对比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成藏条件参数,综合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障壁-泻湖相具备更为优势的页岩气成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泥页岩 不同沉积环境 有机质丰度 矿物含量 二叠系 下扬子区
下载PDF
广东省柘林湾海域溜牛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艳波 陈丕茂 李辉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14,共5页
根据2009年7月广东省柘林湾海域拟建溜牛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柘林湾溜牛拟建人工鱼礁区相对于对比区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 根据2009年7月广东省柘林湾海域拟建溜牛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柘林湾溜牛拟建人工鱼礁区相对于对比区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柘林湾溜牛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区 海洋环境 生物环境 建礁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