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omposition of algal lipids in clay-enriched marine sediment under oxic and anoxic conditions
1
作者 吕冬伟 宋茜 王旭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A series of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decomposition of algal organic matter in clay-enriched marine sediment under oxic and an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245-day incubation period... A series of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decomposition of algal organic matter in clay-enriched marine sediment under oxic and an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245-day incubation period,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C, major algal fatty acid components (14:0, 16:0, 16:1, 18:1 and 20:5), and n-alkanes (C16-C23) were quantified in the sampl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ganic matters were degraded more rapidly in oxic than anoxic conditions. Adsorption of fatty acids onto clay minerals was a rapid and reversible process. Using a simple G model, we calculat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s for TOC, n-alkanes and fatty acids which ranged from 0.017-0.024 d^-1, 0.049-0.103 d^-1 and 0.011 to 0.069 d-l, respectively. Algal organic matter degraded in two stage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 and a slow degradation processes. The addition of clay minerals montmorillonite and kaolinite to the sedi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fluence affect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of algal TOC and fatty acids by adsorption and incorporation of the compounds with clay particles. Adsorption/association of fatty acids by clay minerals was rapid but appeared to be a slow reversibl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sediment redox and cla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affecting their degradation dynamic in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marine sediments clay minerals
下载PDF
Mineral Features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Analysis of Solid-State Mineral Resourcesin Southeastern China Sea
2
作者 Du Deli Chen Hong Wang Shumin Chen Hongjun Wan L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zhou Bureau of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Guangzhou 510760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9-82,共4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e of human demand,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prospect and exploit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oceanic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ferences obta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e of human demand,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prospect and exploit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oceanic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ferences obtained from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China Sea (“Shantoufu, F 50” 1∶1 000 000) and on the data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Project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1∶200 000), the authors elaborate the grain size composi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mineral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ea at 114°-120°E and 20°-24°N. Moreov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solid state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coast of Fujian, Guangdong and the west of Taiwan, shows that the main resources include littoral/neritic placers, littoral/neritic sandy gravel and ferromanganese nodule (crust). In addition, the future focus should be on the placers and sandy gravels in this littor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ediment mineral feature solid minerals.
下载PD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HEAVY MINERALS AND THEIR REE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NORTHWESTERN SEA AREA OF ANTARCTIC PENINSULA
3
作者 Wang Xianlan and Zhao Yunlong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Hangzhou 310012 Beijing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Beijing 100013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0年第1期27-35,共9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quantitative data on both the heavy minerals and their REE (La, Ce, Nd, Sm, Eu, Tb, Yb, Lu), trace (Zr, Hf, Th, Ta, U, Rb, Sr, Zn, Co, Ni, Cr, As, Sc) and major (F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quantitative data on both the heavy minerals and their REE (La, Ce, Nd, Sm, Eu, Tb, Yb, Lu), trace (Zr, Hf, Th, Ta, U, Rb, Sr, Zn, Co, Ni, Cr, As, Sc) and major (Fe) element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northwestern sea area of Antarctic Peninsula,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heavy minerals as the carrier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s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Q-mode factor analysis of the heavy minerals provides a 3-factor model of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origin of materials and sea currents. The common factor P1, composed mainly of pyroxene and metal minerals, and common factor P2, composed of hornblende, epidote and accessory minerals, represent two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both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origin of materials. And common factor P3 probably results from mixing of two end members of the above-mentioned assemblages. R-mode group analysis of the heavy mineral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heavy mineral groups in the sea area,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both genesis and origin of materials. With the help of R-mode analysis, 22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9 subgroups. These element assemblages show that they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and that they are different in geochemical behaviors during diagenesis and mineral-forming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the element subgroups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area of Antarctic Peninsula marine sediments Heavy minerals Rare earth and trace elements Statistic analysis.
下载PDF
北部湾中东部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4
作者 周国议 曹新星 +1 位作者 夏嘉 宋之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9,共15页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上、下两阶段变化特征,分别为3.2~0.2 ka BP的上部沉积层段(86~4 cm)和11.3~3.2 ka BP的下部沉积层段(200~86 cm),其中Si、Ca、Zr等元素含量在上部层段沉积物中显著减少,而A1、Fe、Ti、V、Cr、Co等元素含量明显升高,稀土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剖面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伊利石、绿泥石和长石。相比于下部层段,上部层段中绿泥石含量更高、长石含量更低。综合来看,沉积物物源输入比较稳定,主要来自周边海岸侵蚀产物和琼州海峡的下切侵蚀产物,其次是红河和珠江携带的沉积物。剖面上、下层段沉积物中元素和矿物含量的差异主要与3.2 ka BP以来,高海平面下琼州海峡进一步扩张引起的海底下沉和海水深度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上部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黏土矿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柱 元素组成 矿物组成 海洋环境变化 北部湾
下载PDF
海洋细菌对稀土元素铈的富集矿化过程研究
5
作者 姜明玉 曹文瑞 +1 位作者 萨仁高娃 常凤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197,共8页
采用从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分别进行几种海洋细菌(Jeotgalibacillus sp.,Paenisporosarcina sp.,Sulfitobacter sp.)对稀土元素Ce的富集成矿过程的模拟实验。实验过程中利用ICP-MS、SEM、TEM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微... 采用从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分别进行几种海洋细菌(Jeotgalibacillus sp.,Paenisporosarcina sp.,Sulfitobacter sp.)对稀土元素Ce的富集成矿过程的模拟实验。实验过程中利用ICP-MS、SEM、TEM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微生物与稀土元素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三种海洋细菌对稀土Ce都有吸附富集作用,海洋细菌吸附富集稀土元素Ce的效率主要与细菌密度和稀土元素浓度有关,不同的海洋细菌对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也有所不同。海洋细菌吸附富集稀土Ce并矿化的过程中,稀土元素Ce首先被吸附在细胞表面形成成核点,随后在细胞表面被矿化形成含稀土Ce的非晶相结构的矿物颗粒。通过考察海洋细菌对稀土Ce的生物成矿过程,进一步探讨了海洋微生物富集稀土成矿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矿 稀土元素 海洋沉积物 成矿机理
下载PDF
现代海洋沉积物X射线衍射全矿物分析方法
6
作者 江云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4期11-14,共4页
现代海洋沉积物中成分非常复杂,同时存在几种、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矿物,将其进行全矿物分析在海洋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X射线衍射(XRD)全矿物分析已成为海洋地质研究的通用方法。虽然XRD分析方法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 现代海洋沉积物中成分非常复杂,同时存在几种、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矿物,将其进行全矿物分析在海洋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X射线衍射(XRD)全矿物分析已成为海洋地质研究的通用方法。虽然XRD分析方法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该文介绍一种相对简单、快捷的XRD全矿物分析法,暂且称作强度因子法。普遍适用于现代海洋沉积物的物相定量分析方法,为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海洋沉积物 X射线衍射 全矿物分析 石英 地质
下载PDF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志华 石学法 +2 位作者 韩贻兵 辛春英 杨作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454,共9页
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受源区母岩和海区环流结构所制约。来自加拿大马更些河的物质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对研究区东北部和北部沉积物的影响较大;来自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河流和海岸带物质富含绿泥石,高... 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受源区母岩和海区环流结构所制约。来自加拿大马更些河的物质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对研究区东北部和北部沉积物的影响较大;来自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河流和海岸带物质富含绿泥石,高岭石含量变化较大,对阿拉斯加西北部近海沉积物的影响明显;来自西伯利亚的物质富含绿泥石,对研究区西部沉积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白令海峡进入的太平洋水携带富含蒙皂石的育空河物质横穿楚科奇海陆架向北扩散,导致楚科奇海中部沉积物中的蒙皂石含量高;同时,粘土矿物自身的粒度分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蒙脱石在离岸距离较远的中部海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北冰洋 表层沉积物 粘土矿物 物源 海洋环流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两种提取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德博 万世明 +2 位作者 沈兴艳 于兆杰 矫东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181,共9页
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洋沉积物来源、洋流搬运、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而高效地从沉积物中分离出黏土矿物组分成为开展黏土矿物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介绍了两种提取海... 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洋沉积物来源、洋流搬运、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而高效地从沉积物中分离出黏土矿物组分成为开展黏土矿物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介绍了两种提取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方法——沉降法和离心法,并将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其中,黏土矿物平均含量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含量相关系数为0.96,Sig.值远大于0.05,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ODP1146站样品两种方法所得蒙脱石含量及伊利石含量分别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ZK001孔样品高岭石含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两者之间黏土矿物含量在时间序列上的总体变化趋势也非常相近;粉末样XRD扫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提取颗粒所含矿物均主要为黏土矿物,且两者之间矿物含量非常接近;另外粒度分析表明,沉降法与离心法所提取的颗粒大小均小于2μm。分析结果表明与沉降法相比,离心法提取黏土矿物同样可以准确地获取黏土矿物中蕴含的重要信息,而且提取效率较传统沉降法更高,其在海洋沉积物黏土矿物中的研究亟待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黏土矿物 离心法 沉降法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简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孟庆勇 李安春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是当前环境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最近20多a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的...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是当前环境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最近20多a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和磁学性质及其古环境意义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海洋沉积物 磁性矿物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建勇 陈坚 +7 位作者 李云海 王爱军 汪卫国 赖志坤 徐勇航 尹希杰 叶翔 李东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20,共10页
该文根据2007~2010年间对南海北部陆架采集的29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0.063~0.125mm粒级矿物的鉴定和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矿物组成以轻组分矿物为主,平均质量百分数高达98... 该文根据2007~2010年间对南海北部陆架采集的29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0.063~0.125mm粒级矿物的鉴定和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矿物组成以轻组分矿物为主,平均质量百分数高达98.49%,重组分矿物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51%,最高质量百分数仅为10.38%,共发现了60种重矿物.影响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的首要因素是水动力条件,其次是物质来源,其他因素如沉积环境、矿物自身的变质程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特征.根据因子分析的因子荷载分布及南海北部陆架的地形地貌,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主要矿物组合区和2个亚区.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沿海的众多河流特别是珠江的入海泥沙是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海南岛东南部海底峡谷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胶结于有孔虫壳内的海洋自生黄铁矿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重矿物 矿物组合区 物质来源 表层沉积物 大陆架 南海北部
下载PDF
黏土矿物古气候意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3
11
作者 洪汉烈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海洋沉积物、古土壤、湖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海洋沉积物的物源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其中的碎屑黏土矿物所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只能用于解释母源区的气候变化,而只有自生黏...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海洋沉积物、古土壤、湖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海洋沉积物的物源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其中的碎屑黏土矿物所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只能用于解释母源区的气候变化,而只有自生黏土矿物才能指示沉积区的气候;古土壤形成于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尤其是发育于火山物质母岩之上的风化自生黏土矿物,可以准确地指示该区的古气候条件;湖盆沉积物的物源范围小,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可以更有效地运用于古气候环境的分析。对于沉积物中黏土矿物来源的分析,可以借助晶体中cv空位和tv空位的精细结构特征进行判断;在风化改造的红土剖面研究中,因强烈的化学风化、淋滤和迁移,黏土矿物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亚种或过渡性黏土矿物,以及同生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黏土矿物,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此外,在造山带的气候环境演化研究中,自生黏土矿物稳定同位素可以更可靠地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古气候 海洋沉积物 古土壤 湖盆沉积物
下载PDF
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重矿物及其中稀土、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先兰 赵云龙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4-42,共9页
对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及其中稀土、微量元素的定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Q型因子分析结果得出调查区重矿物组合的因子模式,它们主要受物源和海流的控制。R型群分析把22种元素划分为3群和9个亚群。元素的分群现象显示... 对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及其中稀土、微量元素的定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Q型因子分析结果得出调查区重矿物组合的因子模式,它们主要受物源和海流的控制。R型群分析把22种元素划分为3群和9个亚群。元素的分群现象显示了元素与岩石在成因上的专属关系,而亚群则反映了元素地球化学习性的差异及元素共生组合或伴生关系。讨论了元素亚与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半岛海区 重矿物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单颗粒碎屑矿物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来志庆 刘海青 +2 位作者 林霖 韩宗珠 国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5,共11页
单颗粒碎屑矿物可减小源区岩石类型、蚀变过程和程度及搬运与沉积过程对物源信息释读的干扰,已逐渐成为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目前,锆石、石榴石、长石、辉石、角闪石、独居石及磁铁矿等均已被成功用于... 单颗粒碎屑矿物可减小源区岩石类型、蚀变过程和程度及搬运与沉积过程对物源信息释读的干扰,已逐渐成为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目前,锆石、石榴石、长石、辉石、角闪石、独居石及磁铁矿等均已被成功用于海洋沉积物物源研究,并主要利用单矿物主量元素、年代学等方法精确识别物源区地质特征和位置,但单矿物微量元素、同位素及微区结构及多矿物对比研究的应用尚有不足;因此,目前对物源信息的释读难免片面,物源识别方法和技术也仍未成熟。随着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将可开展诸多深入研究,如通过锆石、独居石、云母和磷灰石等不同矿物的年代学研究,示踪研究物源区的时空变化;通过建立多矿物定量研究模型,进而定量研究源区蚀变速率和源汇过程中的物质输运通量和过程等。文章总结单颗粒碎屑矿物在物源识别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引起同行对此研究方法的关注,进一步促进该方法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单颗粒碎屑矿物 物质来源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利用工程实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晨钟 吕华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132,共4页
介绍了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利用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悬浮物去除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除盐应用电吸附技术。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增加预沉淀环节,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参数和结构作了调整和改进。处理后的矿井水根据不同用水... 介绍了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利用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悬浮物去除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除盐应用电吸附技术。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增加预沉淀环节,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参数和结构作了调整和改进。处理后的矿井水根据不同用水地点的水质要求,分别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吸附除盐后可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高矿化度 高悬浮物 预沉淀 混凝沉淀 机械过滤 电吸附
下载PDF
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0.125~0.250mm粒级重矿物的分布与组合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茂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着重研究了闽江口在层沉积物中0.125~0.250mm粒级的重矿物。结果表明,重矿物计有34种,平均重量含量为1.92%,主要矿物为磁铁矿、绿帘石、赤铁矿、角闪石、钛铁矿、锆石、云母等。与0.063~0.125mm粒圾相比,虽然重矿物的种类... 着重研究了闽江口在层沉积物中0.125~0.250mm粒级的重矿物。结果表明,重矿物计有34种,平均重量含量为1.92%,主要矿物为磁铁矿、绿帘石、赤铁矿、角闪石、钛铁矿、锆石、云母等。与0.063~0.125mm粒圾相比,虽然重矿物的种类相同,但其平均含量却低得多,显示闽江口重矿物主要富集于极细砂粒级中。依据主要重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将闽江口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的组合类型与其所处的水力学条件和沉积环境关系密切;而重矿物的种类则指示闽江口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闽江流域的基岩风化、侵蚀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分布特征 物质来源 闽江口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华 高爱国 +3 位作者 朱旭旭 汪卫国 倪冠韬 彭建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18-424,共7页
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于2009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5个,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别为:高岭石(33%-47%,平均值为42%),伊利石(27%-43%,平均值... 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于2009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5个,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别为:高岭石(33%-47%,平均值为42%),伊利石(27%-43%,平均值为34%),绿泥石(20%-29%,平均值为24%),蒙脱石(0%-3%,平均值为1%).在显著水平为0.01时,伊利石与高岭石、绿泥石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伊利石与高岭石的相关系数为-0.825,伊利石与绿泥石的相关系数为-0.611.通过对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的分析及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含量分布对比,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受物质来源、地形条件、介质环境、粘土矿物自身颗粒大小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于黄河和长江,闽江表层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高岭石含量,较低的伊利石含量,与珠江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类似,这反映出气候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表层沉积物 粘土矿物 分布特征 气候效应 闽江
下载PDF
珠江口外浅海区底质的工程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位洸 温耀霖 卢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满足珠江口外浅海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后继海洋工程建设(海底管道和电缆敷设、轻型结构以及其它军事工程设施的修建)要求,对南海北部大陆架浅层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工程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归纳了有关试验成果和资料,从... 为了满足珠江口外浅海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后继海洋工程建设(海底管道和电缆敷设、轻型结构以及其它军事工程设施的修建)要求,对南海北部大陆架浅层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工程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归纳了有关试验成果和资料,从而尽可能作出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珠江口 海洋工程 海底工程
下载PDF
基于磷脂脂肪酸的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生源要素矿化过程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梓阳 任登龙 +6 位作者 贺志鹏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段丽琴 李宁 张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的组成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不同矿化过程中的主要PLFA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探究PLFA对沉积物矿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PLFA总量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最高,而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最低;且14:0、i14:0、i15:0和i19:0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PLFA的主要组成,当其含量明显降低时可以指示沉积物矿化从有氧呼吸转变为硝酸盐还原;而10:0、17:0、20:0和22:0含量之和显著增加时则指示了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以及间隙水NO_(3)-N含量是PLFA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LFA总量随着TOC和TON含量的减少而减少,并且TOC和TON的降解能够促进PLFA降解的发生,对PLFA组成有更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矿化过程 指示作用 海洋沉积物 热带西太平洋
下载PDF
Dunkirk港海相淤泥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伟 王东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7-72,共6页
针对Dunkirk港海洋淤泥试样进行了物理指标室内试验测定,开展了海相淤泥矿物成分和温度效应影响下淤泥物理性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海相淤泥试样最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岩盐,最主要元素是硅、氧和钙;针对高含水量淤泥,在40... 针对Dunkirk港海洋淤泥试样进行了物理指标室内试验测定,开展了海相淤泥矿物成分和温度效应影响下淤泥物理性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海相淤泥试样最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岩盐,最主要元素是硅、氧和钙;针对高含水量淤泥,在40、105℃烘箱内完全烘干淤泥试样分别需要48、7h;在450、550℃这两种条件下,采用质量烧失法所得有机物含量通常要大于氧化法测得有机物含量;试样烧失量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从而导致试样绝对密度随灼烧温度升高而增加;热重-差热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淤泥试样质量损失与物理-化学反应随温度变化规律,解释了不同温度时烧失法和热重法诱发试样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海洋淤泥 矿物组成 温度效应 物理性质
下载PDF
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岩芯沉积物中碎屑矿物及沉积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珍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6-43,共8页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钻孔岩芯中的重、轻矿物作了描述,按矿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优势矿物种确定矿物组合类型,并将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341cm沉积地层划分为四层:1.上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2.中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3.火成碎屑...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钻孔岩芯中的重、轻矿物作了描述,按矿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优势矿物种确定矿物组合类型,并将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341cm沉积地层划分为四层:1.上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2.中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3.火成碎屑矿物沉积层(深海砂层),4.下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本文还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深海砂层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设得兰群岛 海洋沉积物岩芯 矿物组合 沉积作用 物质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