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嵘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1期23-24,40,共3页
【目的】为了打破防治苹果褐斑病药剂较单一的局面,筛选出好的轮换药剂并提升防效,进行了10%苯醚甲环唑分散粒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探讨其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 【目的】为了打破防治苹果褐斑病药剂较单一的局面,筛选出好的轮换药剂并提升防效,进行了10%苯醚甲环唑分散粒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探讨其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1500倍液以及倍量式波尔多液240倍液对红富士苹果褐斑病进行防效试验,3种药剂分别在2022年7月15日、7月23日各喷施1次,在喷药后第4 d、第14 d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分别在8月28日、9月15日进行落叶率的调查。【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苹果褐斑病试验结果表明,与波尔多液相比较,喷药14 d后1000倍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是18.92%,1500倍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是8.11%。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和15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8月28日落叶率分别低于对照69.3%、15.81%;9月15日落叶率分别低于对照63.88%、-20.67%。【结论】受7、8月份高温多雨气候因素的影响,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可以与其他药剂如波尔多液轮换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褐斑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防效
下载PDF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向丽 高月娥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雍道敬 王彩霞 李桂舫 李宝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子囊孢子侵染期 指数增长期 逻辑斯蒂期 性孢子发育期
下载PDF
黑龙江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常用药剂对比试验
3
作者 卜海东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1期32-33,36,共3页
对黑龙江省部分果园进行了调查,确定了黑龙江省褐斑病的发生时期为6月,高峰期为7~9月,并且选择5种药剂采用室内接菌和果园喷药的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7天的室内侵染比率为19.89%,果园防治效果为81.61%。氟硅唑7天的室... 对黑龙江省部分果园进行了调查,确定了黑龙江省褐斑病的发生时期为6月,高峰期为7~9月,并且选择5种药剂采用室内接菌和果园喷药的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7天的室内侵染比率为19.89%,果园防治效果为81.61%。氟硅唑7天的室内侵染比率为41.64%,果园防治效果为99.42%,说明这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好,生产中可以二者混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褐斑病 发生规律 药剂 对比试验
下载PDF
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4
作者 陈敏 栾炳辉 +1 位作者 吕晓艳 刘保友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杀菌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于山东栖霞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300、360 g a.i./hm^(2)处理对苹果褐斑病... [目的]评价新型杀菌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于山东栖霞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300、360 g a.i./hm^(2)处理对苹果褐斑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14 d,防效均在92.38%以上,且对供试苹果品种安全无药害。[结论]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苹果褐斑病,为新型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苹果褐斑病 田间药效
原文传递
2020年苹果褐斑病严重发病的原因与防控建议
5
作者 李保华 王厚臣 +3 位作者 郑桂林 房中文 王巍 刘文明 《落叶果树》 2021年第4期6-9,共4页
2020年苹果褐斑病发生是近10余年来最严重的一年。管理差的果园从7月初开始落叶,7月底落叶率达80%;管理好的果园从9月初开始落叶,9月底落叶率达30%以上。多雨是导致褐斑病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5月病菌初侵染后和8月病害流行期前,没有加... 2020年苹果褐斑病发生是近10余年来最严重的一年。管理差的果园从7月初开始落叶,7月底落叶率达80%;管理好的果园从9月初开始落叶,9月底落叶率达30%以上。多雨是导致褐斑病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5月病菌初侵染后和8月病害流行期前,没有加喷内吸治疗剂,是褐斑病严重发病的人为原因。防治方法为6月中旬雨季前和7月中旬集中降雨期之前各喷1次倍量式波尔多液,8月上中旬降雨前或降雨后喷施高效内吸治疗剂,一般年份可有效控制褐斑病的危害。5月多雨的年份于套袋前加喷防治褐斑病的内吸治疗剂;8月初当果园发病率超过3%或8月喷施杀菌剂后又遇5个以上的降雨日,8月中下旬需加喷内吸治疗剂,方可有效控制褐斑病的危害。2021年果园内的越冬菌源量大,除采用上述常规的防治措施外,套袋前用药需混加防治褐斑病的内吸治疗剂,并特别注意7月上旬果园内的发病情况,当病叶率超过1%时,及时加喷内吸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发病原因 防治方案
下载PDF
冠盘二胞Marssonina coronaria侵染不同抗性苹果叶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晶 朱刚 +3 位作者 黄园 张荣 胡小平 孙广宇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59,共12页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从组织细胞学水平系统研究了冠盘二胞Marssonina coronaria在苹果抗、感病品种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后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冠盘二胞的侵入和定殖过程可以分为6个阶段:孢子萌发与芽管形成、附着胞...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从组织细胞学水平系统研究了冠盘二胞Marssonina coronaria在苹果抗、感病品种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后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冠盘二胞的侵入和定殖过程可以分为6个阶段:孢子萌发与芽管形成、附着胞形成、侵入细胞角质层、在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分生孢子盘形成。随着菌丝扩展,受侵寄主细胞出现细胞壁加厚,细胞壁降解,质壁分离,叶绿体内淀粉粒、嗜饿颗粒积累,叶绿体基粒片层瓦解,线粒体空泡化等现象。在不同抗性的苹果品种上,分生孢子萌发率差别不明显,但芽管分枝率、附着胞形成率和侵入后病菌在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组织内的发育进程具有显著差异。在抗病品种上,病菌侵入时间,角质层下菌丝、叶肉细胞内吸器、分生孢子盘的形成时间推迟,芽管分枝少,胞内吸器少,菌丝生长缓慢,菌丝周围沉积有大量电子致密物。苹果不同品种对冠盘二胞的抗病性表现在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 侵染过程 超微结构 抗病性 早期落叶
原文传递
3种复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召阳 宋艳艳 +1 位作者 冯浩 黄丽丽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关键时期喷洒化学药剂是防控苹果褐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筛选防控苹果褐斑病的高效药剂至关重要。[方法]试验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对苹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的室内生物活性,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法分别评价了3种... [目的]关键时期喷洒化学药剂是防控苹果褐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筛选防控苹果褐斑病的高效药剂至关重要。[方法]试验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对苹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的室内生物活性,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法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采用不同时期全株喷雾法测定了3种复配杀菌剂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室内保护和治疗效果。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0%唑醚·戊唑醇的保护效果最好,高达93.6%,其余药剂保护效果也均在80%以上。在病害发生初期(内膛叶片发病率低于1%)防治,30%唑醚·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病叶率达到3%之后喷药,效果较差。[结论]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可以作为高效防控苹果褐斑病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杀菌剂 生物活性测定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