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音速火焰喷涂410不锈钢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1
作者 岳迪凡 李文生 +5 位作者 张婷 翟海民 王海鹏 朱晓霞 李亚明 张春芝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7,共13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氧燃比为4.36、4.91及5.51的410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硬度仪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微观组织结构和粉末沉积特性对涂层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磨损性能...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氧燃比为4.36、4.91及5.51的410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硬度仪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微观组织结构和粉末沉积特性对涂层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比的升高,涂层结构变得均匀致密,涂层孔隙率由0.71%下降至0.38%,涂层显微硬度略下降约1%.随着氧燃比的增加,涂层磨损率从17.96×10^(-6) mm^(3)/(N·m)下降至9.35×10^(-6) mm^(3)/(N·m),涂层耐磨性能升高,并且稳定磨损阶段涂层主要磨损机制从分层磨损和磨料磨损转变为氧化磨损和轻微磨料磨损.当氧燃比为5.51时,涂层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均匀的微观结构,涂层的分层磨损倾向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410不锈钢涂层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性能 马氏体
下载PDF
321不锈钢与410不锈钢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蒋亮 冯凯 +1 位作者 郭振 陈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对同一热处理工艺下的321不锈钢与410不锈钢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21不锈钢主要应用于对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410不锈钢主要应用于对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此结论可大致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并为实际... 对同一热处理工艺下的321不锈钢与410不锈钢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21不锈钢主要应用于对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410不锈钢主要应用于对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此结论可大致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并为实际生产、加工选择不锈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1不锈钢 410不锈钢 性能 奥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热轧410S不锈钢板材钨极氩弧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瑞成 孟威 +1 位作者 舒俊 胡天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75,共4页
通过对热轧410S不锈钢板材手工钨极氩弧焊(TIG)焊接接头的组织观察、无损检测、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以及铁素体含量和显微硬度的测定,研究了热轧410S不锈钢板材TIG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TIG方法焊接410S... 通过对热轧410S不锈钢板材手工钨极氩弧焊(TIG)焊接接头的组织观察、无损检测、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以及铁素体含量和显微硬度的测定,研究了热轧410S不锈钢板材TIG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TIG方法焊接410S不锈钢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的,而且塑性良好;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呈铸造粗大组织,并具有明显的外延生长特性;焊缝组织主要为柱状晶奥氏体+沿柱状晶分布的δ铁素体,δ铁素体体积分数为15%~20%;热影响区的马氏体在焊接热的作用下发生了M→γ→M相变,原处于晶界条带中细小的颗粒状马氏体被黑色的团块状马氏体所替代;该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按热影响区、母材、焊缝顺序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不锈钢 钨极氩弧焊 焊接接头 显微组织
下载PDF
410不锈钢在海水中阴极极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杜敏 孙兆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95,共5页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恒电位极化法研究410不锈钢在天然海水和模拟闭塞液中的阴极极化行为。采用失重法研究在模拟闭塞液中、不同阴极电位下的保护效果。体式显微镜(S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X-射线分析(EDX)用于分析阴极保护7 d...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恒电位极化法研究410不锈钢在天然海水和模拟闭塞液中的阴极极化行为。采用失重法研究在模拟闭塞液中、不同阴极电位下的保护效果。体式显微镜(S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X-射线分析(EDX)用于分析阴极保护7 d后410不锈钢表面的产物。结果表明:在保护电位为-0.70^-0.90V(vs.SCE)之间,410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腐蚀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模拟闭塞液中的保护度>80%。当阴极保护电位正于-0.70 V(vs.SCE)时,局部腐蚀得不到有效的防护;负于-0.90 V(vs.SCE)就会有氢脆的危险。当保护电位为-0.90 V(vs.SCE)时,天然海水中产生的垢层主要成分是CaCO3,在模拟闭塞液中表面产生明显的锈、垢混合物,垢层的主要成分是Mg(O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不锈钢 海水 阴极保护 闭塞液
下载PDF
410S铁素体不锈钢连铸板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和类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兴润 王建新 +1 位作者 潘吉祥 徐斌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22,共5页
本文用金相检验法对410 S不锈钢连铸板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夹杂物的数量分布,并用扫描电镜对夹杂物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10 S连铸板坯中夹杂物尺寸以0~10μm为主;距边部1/4位置处和中部从铸坯表层至心部... 本文用金相检验法对410 S不锈钢连铸板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夹杂物的数量分布,并用扫描电镜对夹杂物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10 S连铸板坯中夹杂物尺寸以0~10μm为主;距边部1/4位置处和中部从铸坯表层至心部非金属夹杂物数量有少量增加,沿厚度方向相同位置上夹杂物相比,中部夹杂物数量明显增加;在连铸坯表层宽度方向边部和1/4位置处各尺寸范围内的夹杂物数量差别甚小;连铸板坯中非金属夹杂物都呈现为球状,类型为CaO-SiO2-Al2O3-MgO-M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铁素体不锈钢 非金属夹杂物 连铸板坯 数量分布 金相分析
下载PDF
促进410S不锈钢再结晶轧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培敦 王宏霞 +2 位作者 李志平 马正伟 张正法 《山东冶金》 CAS 2012年第3期23-24,28,共3页
对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的410S热轧钢带进行金相组织、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变热轧轧制工艺,即降低后几道次轧制温度、增加道次变形量,促使热轧钢带再结晶,这种再结晶组织可明显提高钢带的性能,达到软化钢带的目的。工艺... 对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的410S热轧钢带进行金相组织、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变热轧轧制工艺,即降低后几道次轧制温度、增加道次变形量,促使热轧钢带再结晶,这种再结晶组织可明显提高钢带的性能,达到软化钢带的目的。工艺改进后生产的热轧钢带组织为大部分再结晶铁素体和部分沿晶界析出的颗粒状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不锈钢 热轧 再结晶 终轧温度 道次变形量
下载PDF
410S冷轧钢带表面麻点缺陷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宏霞 李铁 王俊海 《中国重型装备》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410S不锈钢热轧钢带经酸洗后进行冷轧,在冷轧板上存在麻点缺陷,这种缺陷通过抛光无法消除,对后续加工使用影响较大。本文对冷轧后板面存在的麻点缺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确定麻点缺陷可能是冷轧时压入夹杂物或氧化皮引起的。
关键词 麻点缺陷 410S不锈钢 冷轧钢带 氧化皮
下载PDF
410S酸洗板边部缺陷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霞 宋文红 《中国重型装备》 2020年第4期43-44,47,共3页
针对热轧后的410S钢带酸洗时发现钢板表面靠近边部出现质量缺陷,分析确定导致此类缺陷的主要原因,为改善钢带表面质量提供工艺改进方向。
关键词 边部缺陷 410S不锈钢 氧化 基体
下载PDF
410不锈钢在550℃流动的铅铋共晶合金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0
9
作者 鞠娜 雷玉成 +3 位作者 陈钢 朱强 李天庆 王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489-3493,共5页
为了研究马氏体410不锈钢在不同流速的高温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的腐蚀行为,本工作对410不锈钢在相对流速为0 m/s、1.70 m/s、2.31 m/s、2.98 m/s的550℃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进行600 h试验后的腐蚀现象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流速腐蚀试验后的... 为了研究马氏体410不锈钢在不同流速的高温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的腐蚀行为,本工作对410不锈钢在相对流速为0 m/s、1.70 m/s、2.31 m/s、2.98 m/s的550℃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进行600 h试验后的腐蚀现象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流速腐蚀试验后的腐蚀试样的表面和截面分别进行XRD、SEM、EDS检测。结果发现:随着相对流速的增大,腐蚀样品表面的氧化层越来越致密,氧化层的厚度也不断增厚。这是由于传质速率的增大加快了氧化层的生成速率;腐蚀样品表面的氧化层主要分为外氧化层和内氧化层,外氧化层主要由Fe3O4以及部分渗入的Pb-Bi组成,内氧化层主要为尖晶石结构的(Fe,Cr)3O4;在腐蚀过程中同时发生晶间腐蚀和氧化腐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410不锈钢 铅铋共晶合金 相对流速 氧化腐蚀 晶间腐蚀
下载PDF
410马氏体不锈钢块体材料的冷金属过渡焊电弧增材制造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兵钺 林健 +3 位作者 雷永平 符寒光 张永强 程四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150-14155,共6页
电弧增材制造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不受成形尺寸限制等独特优势,在新型制造、修复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获得力学性能良好、显微组织均匀的电弧增材制造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冷金属过渡焊(CMT)丝材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制备了两... 电弧增材制造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不受成形尺寸限制等独特优势,在新型制造、修复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获得力学性能良好、显微组织均匀的电弧增材制造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冷金属过渡焊(CMT)丝材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制备了两种410马氏体不锈钢块体材料。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现有工艺可制备显微组织均匀、硬度平均值为530HV、抗拉强度平均值为1196 MPa且延伸率均匀的沉积件。本工作还探讨分析了电弧增材制造件的力学性能特点及成因,并与锻造、激光增材制造等方法制得的H13热作模具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电弧增材制造件的性能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工件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考察了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410不锈钢在修复件中使用的可行性,阐述了提升电弧增材制造件力学性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WAAM) 冷金属过渡焊(CMT) 410马氏体不锈钢(ss 410)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冷拉拔对410马氏体不锈钢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宾宁 宋仁伯 +1 位作者 谭瑶 陈雷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及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分析了冷拔过程中410马氏体不锈钢丝在不同变形量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加工硬化机理。结果表明:410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铁素体,随拉拔过程的进行,由Φ7.5 mm拉拔...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及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分析了冷拔过程中410马氏体不锈钢丝在不同变形量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加工硬化机理。结果表明:410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铁素体,随拉拔过程的进行,由Φ7.5 mm拉拔至5.0 mm时,平均晶粒尺寸由22.7μm减小到13.8μm;抗拉强度由504 MPa增加到741 MPa,断后延伸率由38.2%减小到13.1%。钢丝的应变硬化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n值较高为0.85,与铁素体塑性变形有关,第二阶段n值较低为0.25,与马氏体开始塑性变形,两相塑性应变不相容性下降有关。410钢丝在拉拔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机理主要为细晶强化及位错强化。由Φ7.5 mm拉拔至5.0 mm时,细晶强化的强度增量为46.8 MPa,位错强化的强度增量为17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不锈钢丝 冷拉拔 加工硬化
下载PDF
410S不锈钢高温拉伸形变组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树敏 鲁慧 《价值工程》 2012年第7期41-42,共2页
铁素体不锈钢因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410S不锈钢就为典型钢的一种。本文通过观察410S不锈钢的热塑性曲线和金相组织,对410S不锈钢热变形行为进行基础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变形温度在300~11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 铁素体不锈钢因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410S不锈钢就为典型钢的一种。本文通过观察410S不锈钢的热塑性曲线和金相组织,对410S不锈钢热变形行为进行基础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变形温度在300~11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强度迅速下降;②冷却速度对拉伸组织产生显著影响,冷却速度较快时,马氏体析出量明显减少;③试样金相组织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有块状或板条状马氏体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的形态由块状向板条状过渡,晶粒也变得越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不锈钢 热变形 马氏体
下载PDF
410S热轧带钢氧化皮结构对酸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敏敏 李聚宝 《甘肃冶金》 2017年第3期18-20,26,共4页
热轧带钢氧化皮结构是影响其酸洗效果的重要因素。以410S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热轧带钢表面氧化皮的结构和组成物相,分析其对酸洗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410S不锈钢 氧化皮结构 物相组成 酸洗效果
下载PDF
410S不锈钢带表面“砂金”缺陷成因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海峰 毛惠刚 +1 位作者 崔培耀 许超哲 《宝钢技术》 CAS 2006年第B11期35-39,71,共6页
系统地分析了不锈钢分公司410S冷轧成品带钢部分出现表面“砂金”缺陷(表面点状发亮花纹)的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对带钢表面“砂金”缺陷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以及金相观察,结合国外类似经验,指出产生该缺陷的成因———晶间腐蚀... 系统地分析了不锈钢分公司410S冷轧成品带钢部分出现表面“砂金”缺陷(表面点状发亮花纹)的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对带钢表面“砂金”缺陷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以及金相观察,结合国外类似经验,指出产生该缺陷的成因———晶间腐蚀。在系统阐述了不锈钢敏化及晶间腐蚀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410S产生晶间腐蚀的过程及原因,并简要探讨了大生产中控制该缺陷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410S 缺陷 晶间腐蚀 敏化 贫铬理论
下载PDF
410不锈钢材料零下29℃低温冲击性能稳定化锻造工艺研究
15
作者 杨代贵 冯进 +1 位作者 任俊宝 吴伟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1期97-100,102,共5页
AISI 410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是性价比理想的耐FF级酸性工况的石油设备制造材料,但其低温脆性的局限性影响了它在低温工况的应用。在炼钢、锻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温δ铁素体相是根本原因,文章对不同锻造温度下δ铁素体相的产生进行了... AISI 410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是性价比理想的耐FF级酸性工况的石油设备制造材料,但其低温脆性的局限性影响了它在低温工况的应用。在炼钢、锻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温δ铁素体相是根本原因,文章对不同锻造温度下δ铁素体相的产生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最终找到了一种最适宜的锻造温度,可以稳定地制造适用于零下29℃低温工况的410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不锈钢 -29℃低温冲击 δ铁素体相 锻造工艺
下载PDF
提高410S不锈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实践
16
作者 李广斌 王子超 +3 位作者 霍立国 王森 张荣兴 郭松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7,共4页
邢钢一步法(脱磷站+60 t AOD+LF)生产410S不锈钢过程中,由于AOD的冶炼周期远大于连铸机浇钢和脱磷站的处理时间和连铸中间包水口下部侵蚀严重无法实现多炉连浇,严重影响连铸机作业率和整体钢铁料消耗。提高单中间包连浇炉数有利于减少... 邢钢一步法(脱磷站+60 t AOD+LF)生产410S不锈钢过程中,由于AOD的冶炼周期远大于连铸机浇钢和脱磷站的处理时间和连铸中间包水口下部侵蚀严重无法实现多炉连浇,严重影响连铸机作业率和整体钢铁料消耗。提高单中间包连浇炉数有利于减少中间包的使用数量、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连铸机辅材及能源介质消耗。通过合理提高入炉冷态返回废钢比例(3.5 t/炉),选择合适合金硅含量(3.5%)来缩短410S不锈钢AOD的冶炼周期至71 min,连铸机采用中间包分体水口快换,使连浇炉数由6炉提高到12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不锈钢钢 冶炼周期 连浇炉数 分体水口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wear behaviour of laser cladded stainless steel 410 substrate using stainless steel 420 and Colmonoy 5 particles
17
作者 N.Jeyaprakash Che-hua Yang +1 位作者 KRRamkumar Guang-zhou Su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446-1455,共10页
Stainless steel (SS) 410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mponents of nuclear reactors due to its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strength. However, wear is a major issue of these components due to its continuous sliding. ... Stainless steel (SS) 410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mponents of nuclear reactors due to its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strength. However, wear is a major issue of these components due to its continuous sliding. SS 420 and Colmonoy 5 particles were deposited over SS 410 substrate by laser cladding process. Then,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find the phases present after cladding process. Further, coating morphologies were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winn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obtained morphology indicates the hard laves phase present in the Colmonoy 5 cladding surface and needle-like structure in SS 420 cladding surface. Then, Vickers microhardness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tudy the hardness and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ladding specimen. Among those, Colmonoy 5 cladding specimen provide higher hardnes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aves phase formation. Then, the dry sliding wear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alculate the mass loss after 2500 m of slid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ardness and laves phase formation were reflected in dry sliding wear study analysis of the specimens. Then, to study the wear mechanism and roughness, worn surface morphologies were captured using SEM and white light interferometer,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inless steel(ss)410 stainless steel(ss)420 Colmonoy 5 Laser cladding Laves phase Wear behaviour Mechanism ROUGHNEss
原文传递
Formation of the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 in the weld metal of Co-based alloy/AISI 410 stainless steel dissimilar welded joint
18
作者 Kai Ding Yuan-Heng Zhang +4 位作者 Shang-Fei Qiao Guan-Zhi Wu Tao Wei Xia Liu Yu-Lai Gao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The Co-based alloy/AISI 410 stainless steel dissimilar welded joint was fabricated by the electron beam welding(EBW)technique.The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 containing the element transition zone(ETZ)and/or core of tail... The Co-based alloy/AISI 410 stainless steel dissimilar welded joint was fabricated by the electron beam welding(EBW)technique.The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 containing the element transition zone(ETZ)and/or core of tail-like zone(CTLZ)is in the weld metal(WM)adjacent to the fusion line.The melt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M and AISI 410 steel,melt stirring effect and element diffusion can trigger the formation of such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In particular,the larger distance of the region in WM away from the fusion line,the smaller CTLZ and larger ETZ occurred.Compared with the fine and ellipsoidal precipitates in the as-welded CTLZ,a large number of chain-type clustered precipitates were detected in the CTLZ and ETZ interface after the aging treatment at 566°C for 1000 h.The element diffusion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 in WM is regarded as the crucial factor for such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aging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microstructure Aging treatment Dissimilar welded joint Co-based alloy AISI 410 stainless steel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410 SS/Cu Diffusion-Bonded Joint 被引量:6
19
作者 H. Sabetghadam A. Zarei Hanzaki +1 位作者 A. Araee A. Had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 grade of stainless steel (SS, 410) and copper plates were joined through diffusion bonding by using a nickel interlayer at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950℃. These were performed through pressi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grade of stainless steel (SS, 410) and copper plates were joined through diffusion bonding by using a nickel interlayer at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950℃. These were performed through pressing the specimens under a pressure of 12 MPa for 60 min under 1.33×10-2 Pa (10-4 torr) vacuum.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nstitution near the diffusion bonding interface of Cu/Ni and Ni/SS were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an elemental analyses throug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obvious diffusion zone was formed near both Cu/Ni and Ni/SS interfaces during the vacuum diffusion bonding. The thickness of reaction layer in both interfaces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ocess temperature. The diffusion transition region near the Cu/Ni and Ni/SS interfaces consist of complete solid solution zone and various phases based on (Fe, Ni), (Fe, Cr, Ni) and (Fe, Cr), respectively. From EDS results, three different mixtures of phases were distinguished in SS-Ni interface.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rate constant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growth of these reaction layers and the values become maximum for the (γFe+Cr+αFe+Cr).phase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Nickel foil Diffusion bonding Solid state reactions
原文传递
410S不锈钢脱氧及冶炼过程的夹杂物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兴润 成东全 +1 位作者 潘吉祥 王建新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8期56-60,共5页
通过脱氧热力学计算410S铁素体不锈钢AOD还原后钢水中全氧质量分数,并对冶炼各工艺阶段所取钢样的全氧、夹杂物类型及形貌、渣样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探究夹杂物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脱氧热力学计算的AOD还原后钢水中全氧质量分数跟检... 通过脱氧热力学计算410S铁素体不锈钢AOD还原后钢水中全氧质量分数,并对冶炼各工艺阶段所取钢样的全氧、夹杂物类型及形貌、渣样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探究夹杂物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脱氧热力学计算的AOD还原后钢水中全氧质量分数跟检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还原硅质量分数的增加,钢水中全氧质量分数依次减小;随着冶炼过程的进行,钢液中全氧质量分数不断降低,夹杂物尺寸逐渐变小。AOD冶炼末期和LF冶炼末期夹杂物类型均主要为CaO-SiO_2-MgO-Al_2O_3,但成分不同,跟这两个阶段炉渣的化学成分接近。连铸中间包中夹杂物成分跟钢液的温度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不锈钢 热力学计算 全氧质量分数 夹杂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