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Marx's Theory of Metabolic Rift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1
作者 Yunshan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8期21-23,27,共4页
In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 two necessities",Marx profoundly criticized the consequence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o society and ec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st relati... In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 two necessities",Marx profoundly criticized the consequence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o society and ec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Marx systematically completed the viewpoint system about the material circulation of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and foresaw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capitalism to the world scientifically,taking ecology and mode of production as an organic whole. Since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into the new era,facing the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the Party and the state,through the late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have creatively replaced the unsustainable poverty-alleviation policy with the targeted poverty-alleviation policy,thus making it have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orient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poverty-allevi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村 扶贫政策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何谓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2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过程中,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预示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必然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思想构成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与新质生产力的接合点。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质及其构成是由数字劳动方式决定的,数字劳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技术构成上,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复杂的技术系统和现代生产结构的有机结合;二是在资本的构成上,以科学技术和新思想创造为主体的非物质劳动进入资本构成,与工业、农业等物质劳动的资本共同构成了新的资本结构;三是在思想构成上,把系统哲学和系统技术结合起来,建构了以通信、信息控制研究为核心的思维范式。上述三个特点凸显了科学技术、人的思想创造和文化精神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一般规定。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相联系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就是近40年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数字劳动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3
作者 梅岚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代优秀精神产品的总和,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蕴含的规律性原则,体现着马克思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要对伟大精神生产成果进行谱系化传承,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引导力,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穿透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
4
作者 蒋海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演化经济学普遍认同马克思经济理论是演化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主要阐述生产方式从最简单演化为复杂的过程,包括生产力(技术层面)和生产关系(制度层面)的演化过程,以及对上层建筑演化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演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取决于... 演化经济学普遍认同马克思经济理论是演化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主要阐述生产方式从最简单演化为复杂的过程,包括生产力(技术层面)和生产关系(制度层面)的演化过程,以及对上层建筑演化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演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取决于生产要素职能的演替。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已经从最简单的劳动生产方式演化为复杂的资本生产方式,正在向着更为复杂的知识生产方式演化。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生产方式向资本生产方式演化的过程,而演化经济学重点阐述的是资本生产方式向知识生产方式演化的过程。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劳动生产方式向资本生产方式以及资本生产方式向知识生产方式的双重演化。借助于演化经济学重新阐发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 概念演化分析法 职能 生产方式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东方道路——晚年马克思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一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35,237,共17页
马克思深刻说明了商品物的使用价值不过是工人具体劳动塑形和构序活动的对象化结果,但作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在商品交换中必然客观抽象为离开其“自然形式”的价值关系,这种不可见的价值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则会以另一种特殊... 马克思深刻说明了商品物的使用价值不过是工人具体劳动塑形和构序活动的对象化结果,但作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在商品交换中必然客观抽象为离开其“自然形式”的价值关系,这种不可见的价值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则会以另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颠倒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货币及资本关系的历史生成。并且,开始进行古代社会历史和人类学研究的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经济学研究中所面对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经济的社会赋型,并非所有地区或民族必然通过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俄国等存在着的土地公有条件下的公社制度,所以,晚年马克思开始明确西欧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道路本身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致查苏利奇的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东方道路
原文传递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城乡一体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2,99,共10页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 城乡一体化 社会横向发展层面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元洁 田云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6,共15页
本文首先运用文本诠释法和结构分析法,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归结为包括产业演进理论、产业资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产业部门理论的理论体系。其次,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探讨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 本文首先运用文本诠释法和结构分析法,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归结为包括产业演进理论、产业资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产业部门理论的理论体系。其次,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探讨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推进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指导意义。接着,本文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意义上探讨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马克思的产业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揭示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马克思的走向人与自然和解的产业演进理论要求乡村发展生态产业,追求价值增殖的产业资本理论要求利用资本增加土地收益,股份公司有规模优势的产业组织理论要求发展农业股份制企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要求培育新型乡村劳动者,尊重劳动和创造的收入分配理论要求提高乡村劳动者收入,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的产业部门理论要求维护农业基础地位。总而言之,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农村建立适应生态产业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工农城乡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产业理论 乡村产业振兴 生态产业 部门协调 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