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的2种模型比较——以峨眉山雷洞坪植物为例
1
作者 陈淼 刘顺 +2 位作者 许格希 陈健 史作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个叶片样品,通过测定其叶片δ^(13)C,对比了早期估算iWUE模型(iWUEsim模型,将gm看作无穷大)与包含gm效应的iWUE模型(iWUEmes模型)之间的iWUE差异(iWUE_(difference)),以及这种差异随植物生长型变化的趋势。【结果】结果显示,iWUEsim的平均值(42.23±1.33μmol·mol^(-1))显著高于iWUEmes的平均值(28.10±0.65μmol·mol^(-1)),高估比例为3.64%~72.11%(平均49.58%±1.30%)。不同生长型植物的iWUEsim均显著大于iWUEmes,其中草本植物高估比例3.64%~48.00%(平均29.20%±5.16%),灌木高估比例13.68%~67.73%(平均48.44%±1.83%),乔木高估比例32.04%~72.11%(平均54.08%±1.47%)。此外,叶片功能性状对iWUE_(difference)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重是影响iWUE_(difference)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将gm看作无穷大会造成对基于δ^(13)C估算的iWUE的高估,未来估算植物iWUE时应考虑gm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叶肉导度 碳稳定同位素 植物生长型 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 比叶重
下载PDF
阿拉善高原土地砾化特征及监测指标
2
作者 温文杰 裴浩 +2 位作者 巴根 吴拥军 刘智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6-936,共11页
探究阿拉善高原土地砾化地区的地表砾石覆盖度(G_(c)),单位面积地表砾石质量(G_(m)),0~5 cm、5~10 cm土层深度的砾石质量含量[G_(mc)(0~5 cm)、G_(mc)(5~10 cm)]特征及其相关关系,为其砾化土地的监测与评估奠定指标基础。野外采集阿拉... 探究阿拉善高原土地砾化地区的地表砾石覆盖度(G_(c)),单位面积地表砾石质量(G_(m)),0~5 cm、5~10 cm土层深度的砾石质量含量[G_(mc)(0~5 cm)、G_(mc)(5~10 cm)]特征及其相关关系,为其砾化土地的监测与评估奠定指标基础。野外采集阿拉善高原土地砾化地区的砾石样品,测定其G_(c)、G_(m)、G_(mc)(0~5 cm)和G_(mc)(5~10 cm)。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探究阿拉善高原的土地砾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各样地总的G_(c)(G_(m))的平均值为39.49%(3544.04 g·m^(-2))。(2)粒径为4~8 mm和8~16 mm的G_(c)(G_(m))要显著高于其他粒径的G_(c)(G_(m))(P<0.05),且粒径为4~8 mm的G_(c)(G_(m))变异系数最小,最为稳定。(3)阿拉善高原各样地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出G_(c)和G_(m)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4)不同粒径(总)的G_(m)和G_(c)均呈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G_(m)也可以很好的评价土地砾化程度。并根据G_(c)的砾化程度分级阈值确定了相应的G_(m)的砾化程度分级阈值。(5)除2~4 mm和>32 mm的粒径外,其他粒径的G_(c)、G_(m)与0~5 cm土层内G_(mc)的相关性要明显大于与5~10 cm土层内G_(mc)的相关性,总的G_(c)、G_(m)与0~5 cm土层内G_(mc)的相关性要明显大于与5~10 cm土层内G_(mc)的相关性。(6)确定了砾化土地类型之一的戈壁地表砾石覆盖度阈值为25%。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善高原和其他区域砾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奠定指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砾化 砾石覆盖度 单位面积地表砾石质量 砾石质量含量 阿拉善高原
下载PDF
钢丝电解磷化工艺的建模及计算
3
作者 吴敌 窦梦阳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26,共6页
根据相关理论建立了电解磷化的控制模型,结合生产实际推导出单丝单控模式下火线生产时电解磷化工艺条件(电流)的通用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电解磷化 单丝单控模式 单位面积质量 电流 经验公式
下载PDF
四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比叶重,光合特性和暗呼吸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68
4
作者 冯玉龙 曹坤芳 +1 位作者 冯志立 马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1-910,共10页
雾凉季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种植物幼苗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其中两个树种幼苗喜光 (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 ,两个树种幼苗耐荫 (滇南红厚壳和玉蕊 )。发现弱光环境中生长的 4种植物比叶重、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 雾凉季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种植物幼苗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其中两个树种幼苗喜光 (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 ,两个树种幼苗耐荫 (滇南红厚壳和玉蕊 )。发现弱光环境中生长的 4种植物比叶重、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叶绿素 a/b比较低 ,叶绿素含量较高。玉蕊和滇南红厚壳幼苗的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低于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的比叶重和光合作用的可塑性大于玉蕊和滇南红厚壳。高光强下生长的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增加叶氮分配给羧化酶的比例 ,减少分配给叶绿素的比例。滇南红厚壳和玉蕊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略强于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但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差。研究结果支持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了其演替状况和生境选择的假说。单位干重叶的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并未表现出利于光适应的可塑性 ,表明 4种植物生理适应能力较差。形态学上的适应在 4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光适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树种 幼苗 叶重 光合特性 生长光环境 适应 光适应 暗呼吸
下载PDF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面测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镕源 王纪华 +4 位作者 杨贵军 黄文江 李伟国 常红 李小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该研究以冬小麦为对象,对叶面积指数测量的几种方法(比叶重法、照相法及SUNSCAN测量法)从测量难易程度、误差来源、适宜条件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比叶重法及照相法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可使用,而基于SUNSCAN的仪器测量法在冬... 该研究以冬小麦为对象,对叶面积指数测量的几种方法(比叶重法、照相法及SUNSCAN测量法)从测量难易程度、误差来源、适宜条件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比叶重法及照相法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可使用,而基于SUNSCAN的仪器测量法在冬小麦封垄前的测量还需进一步研究。对SUNSCAN一天内不同时间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最适宜测量时间为13:00-15:00。照相法的测量精度最高,比叶重法次之,SUNSCAN测量需要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做参数修正。针对SUNSCAN测量LAI提出了一种对叶倾角分布参数进行修正的方法,对3种冬小麦株型品种3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了参数修正。该研究有助于地面测量叶面积指数的方法选择,同时对提高SUNSCAN测量精度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SUNSCAN 照相法 比叶重法 参数修正 冬小麦
下载PDF
贡嘎山地区不同海拔冷杉比叶质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蟠 孙玉芳 +5 位作者 王三根 王小丹 蔡小虎 朱万泽 Cherubini Paolo 李迈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以贡嘎山地区磨西山谷东北坡和康定山谷西南坡为样地,研究了高山林线和低海拔冷杉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磨西山谷东北坡的冷杉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以贡嘎山地区磨西山谷东北坡和康定山谷西南坡为样地,研究了高山林线和低海拔冷杉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磨西山谷东北坡的冷杉针叶比叶质量和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炎热干燥的康定山谷西南坡;高山林线冷杉比叶质量大于低海拔冷杉;高山林线冷杉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总体高于低海拔冷杉,且生长期比休眠期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不支持"碳供应不足导致高山林线形成"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海拔 冷杉 比叶质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48
7
作者 罗璐 申国珍 +1 位作者 谢宗强 喻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20-6428,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典型森林优势乔木树种的LMA、LDMC、Narea、Nmass、叶片厚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从叶片功能性状角度揭示群落适应环境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780—1970 m范围内,神农架海拔梯度上典型森林乔木优势种叶片的、Narea和叶片厚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而海拔2570 m的亚高山针叶林的LMA、Narea和叶片厚度最高,分别为187.37 g/cm2、1.92 g/m2和385.31 um,且针叶林的LMA是常绿阔叶林的2倍、落叶阔叶林的3.7倍;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Nmass小于落叶阔叶林外,Nmass随海拔升高(780—2570 m)而下降;海拔最高(2570 m)的针叶林和海拔最低(780 m)的常绿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4.93 g/kg、407.64 g/kg和48.84、44.12;而海拔介于二者之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则最低,分别为338.93 g/kg、337.3 g/kg和38.73、38.19。叶片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厚度与LMA/LDMC及LMA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Narea显著正相关。LMA与LDMC、Narea、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LDMC与Narea、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显著正相关,Narea与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环境条件的变化,森林群落不同物种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森林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叶绿素含量 叶干物质含量(LDMC) 比叶重(LMA) 叶厚(LT) 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 单位质量氮含量(Nmass)
下载PDF
绒毛番龙眼对生长光强的形态和生理适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亚杰 冯玉龙 +1 位作者 冯志立 曹坤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6-214,共9页
在 10 0 %、5 0 %、2 5 %和 8%自然光强下栽培绒毛番龙眼幼苗并研究了其对光环境的适应。 10 0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增大叶片悬挂角 (midribangle ,MA)和比叶重 (laminamassperunitarea ,LMA) ,减少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降低... 在 10 0 %、5 0 %、2 5 %和 8%自然光强下栽培绒毛番龙眼幼苗并研究了其对光环境的适应。 10 0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增大叶片悬挂角 (midribangle ,MA)和比叶重 (laminamassperunitarea ,LMA) ,减少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降低光能捕获 ;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热耗散。虽如此 ,还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光抑制 ,加之叶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最少 ,导致光合能力最低 ,长势最差。 8%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降低MA、LMA以及叶片旋转 ,增加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提高光能捕获能力 ,光能转换及利用效率较高 ,热耗散水平较低 ,但由于环境光较弱 ,限制了光合碳同化 ,植株生长也较慢。 5 0 %和 2 5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有较强的光能捕获、利用和耗散能力 ,在几种光处理中长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悬挂角 比叶重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氮分配 表型可塑性 绒毛番龙眼
下载PDF
不同组织结构阻燃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增喜 李焰 谭佩清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5,共4页
探讨阻燃织物组织结构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同一规格的阻燃涤纶为原料,织造出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测定其燃烧性能,并且对其组织系数、紧度、单位面积质量及厚度与损毁长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相同的情况... 探讨阻燃织物组织结构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同一规格的阻燃涤纶为原料,织造出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测定其燃烧性能,并且对其组织系数、紧度、单位面积质量及厚度与损毁长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相同的情况下,阻燃织物的组织、紧度、单位面积质量及厚度等对其阻燃性能均产生影响,尤其是织物的组织系数对织物的阻燃性能影响明显。认为产品设计中采用组织系数较小的组织,可使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织物 织物结构 阻燃性能 组织系数 紧度 平方米克重 厚度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8种乔灌木叶片氮含量及其分配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倩倩 李德志 +5 位作者 刘微 赖苏雯 陈惠娟 陈青青 耿松 贠小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9,共11页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5个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的4种乔木以及4种灌木叶片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L)、叶片氮素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细胞壁N/叶...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5个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的4种乔木以及4种灌木叶片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L)、叶片氮素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细胞壁N/叶片总N,NCW/NL)、氮素在光合酶中的分配比例(NR/NL)、单位面积叶干重(LMA)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演替系列4种乔木和4种灌木各种间指标除NL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前期种较后期种具有更高的NR/NL、PNUE、Pmax,而后期种LMA、NCW/NL、MCW/ML(细胞壁干重/叶片总干重)更大,NL在乔木各种间差异不明显,在灌木种间则差异显著;乔木种较灌木种具有更大的LMA、NCW/NL、MCW/ML,而NR/NL则较灌木小;8种植物的Pmax与NL以杨梅为最高,连蕊茶最低;苦槠具有最高的PNUE,而栲树最低。(2)随着演替的进行,前期种的NR/NL、PNUE、Pmax有减小趋势,而LMA、NCW/NL、MCW/ML逐渐增大,后期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NR/NL与Pmax、PNU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LMA、NCW/NL、MCW/ML则与Pmax、PNUE、NR/NL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NR/NL与NCW/NL之间的负相关性及其对PNUE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树木在光合与维持两方面的权衡关系以及演替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 光合氮利用效率 氮素分配 比叶重
下载PDF
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两种榕树叶片光合能力与比叶重、氮含量及分配的关系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亚杰 冯玉龙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6,共8页
观测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两种榕树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比叶重(LMA)、氮含量及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结果表明,两种榕树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随生长光强的升高而升高,这与LMA、单位面积氮含量(NA)和光合氮利用效率随生长光强的升... 观测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两种榕树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比叶重(LMA)、氮含量及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结果表明,两种榕树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随生长光强的升高而升高,这与LMA、单位面积氮含量(NA)和光合氮利用效率随生长光强的升高而升高有关。除36%光强下外,相同光强下生长的喜光的斜叶榕(Ficus tinctoria)的Pmax均显著高于耐荫的假斜叶榕(Ficus subulata),这与其叶片中氮在羧化组份和生物力能学组份中的分配系数、LMA和NA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能力 比叶重 氮含量 光合氮利用效率 氮在光合机构中分配
下载PDF
Light interception an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esponse to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in winter wheat 被引量:10
12
作者 tao zhi-qiang wang de-mei +3 位作者 ma shao-kang yang yu-shuang zhao guang-cai chang xu-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66-578,共13页
Improving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of the canopy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wheat (Triticum aesfivum) production.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technology has previously been used to construct a uniforml... Improving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of the canopy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wheat (Triticum aesfivum) production.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technology has previously been used to construct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population structure that increases RUE. In this study, we used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to create a wheat canopy within which light was spread evenly to increase RUE. This study was done during 2014-2016 in th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China. The soil type was sandy loam. Wheat was grown in two sowing patterns: (1)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2) conventional drilling (D). Four planting densities were used: 1.8, 2.7, 3.6, and 4.5 million plants ha-1. Several indices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the wheat canopies: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intercepted by the canopy (IPAR), leaf area index (LAI), leaf mass per unit area (LMA), canopy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 and RUE. In two sowing patterns, the K valu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but the K values of U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D. LMA and IPAR were higher for U than for D, whereas LAI was nearly the same for both sowing patterns. IPAR and LAI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under the same sowing pattern.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IPAR and LAI between the 3.6 and 4.5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both sowing patterns. Therefore, LAI within the same planting density was not affected by sowing pattern. RUE was the largest for the U mode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 For the D sowing pattern, the lowest planting density (1.8 million plants ha-1)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yield. Light radiation interception was minimal for the D mode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1.8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 but the highest RUE and highest yield were observed under this condition. For the U sowing pattern, IPA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but yield and RUE were the highest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for improving the canopy light environment differed between the sowing patterns. The effect of sowing patternxplanting density interaction on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RUE, IPAR, and LMA was significant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RUE (t=0.880, P〈0.01), LMA (r=0.613, P〈0.05), andspike number (t=0.624, P〈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technique, particularly at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0,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light int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unit leaf area. This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more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that in turn lea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pike number (P〈0.05), kernel number, grain weight, and an overall increase 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extinction coefficient leaf area index leaf mass per unit area WHEAT
下载PDF
织物组织对服用舒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静 杨彩云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2,共4页
研究织物组织对服用舒适性能的影响。在其他结构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4组不同组织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抗弯刚度和折痕回复角,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这5个性能参数与织物厚度、浮长线长度和单位面积质量3个结构参数... 研究织物组织对服用舒适性能的影响。在其他结构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4组不同组织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抗弯刚度和折痕回复角,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这5个性能参数与织物厚度、浮长线长度和单位面积质量3个结构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厚度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较显著,其次是单位面积质量和浮长线长度。指出:在织物原料和经纬密相同的条件下,可通过选择较厚的织物来提高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和折皱回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舒适性 织物组织 织物厚度 单位面积质量 浮长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可燃物表面积和厚度对建筑物内火灾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和平 亓延军 +2 位作者 徐亮 杨立中 杨昀 《火灾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90-94,共5页
火灾载荷是判断建筑物室内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以前人们对火灾载荷的研究局限于只考虑可燃物的种类和量,并没有考虑到可燃物的形状、厚度和摆放位置对火灾载荷的影响。该文建立了简单的模型讨论了可燃物的表面积和厚度对火灾载荷的影响... 火灾载荷是判断建筑物室内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以前人们对火灾载荷的研究局限于只考虑可燃物的种类和量,并没有考虑到可燃物的形状、厚度和摆放位置对火灾载荷的影响。该文建立了简单的模型讨论了可燃物的表面积和厚度对火灾载荷的影响,并应用这种模型对三个典型的建筑房间进行了火灾载荷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载荷 热释放速率 单位面积质量损失速率 线速率
下载PDF
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建模及其滞后补偿控制设计方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平 王鹏兴 +2 位作者 梅小华 金福江 刘建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2-1550,共9页
设计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在线控制系统,提出"质量转移"的建模思想,通过等效简化得出热定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以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定后单位面积质量为被控变量的过程模型,并基于... 设计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在线控制系统,提出"质量转移"的建模思想,通过等效简化得出热定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以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定后单位面积质量为被控变量的过程模型,并基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比值-Smith预估控制系统对热定型过程中存在的大滞后非线性进行补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明显缩短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提高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定型过程 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 系统建模 滞后补偿 比值-Smith预估控制
下载PDF
玻纤湿法毡单位面积质量同位素在线测量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勇 张宏祥 李杰 《玻璃纤维》 CAS 2013年第5期26-28,共3页
介绍了一种玻纤湿法毡单位面积质量同位素在线测量装置。它采用放射性测量手段在线检测玻纤湿法生产线上各品种毡的单位面积质量。经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测量结果与称重法相比误差在±2 g/m2以内,能够实现相关玻纤湿法毡生产线上单... 介绍了一种玻纤湿法毡单位面积质量同位素在线测量装置。它采用放射性测量手段在线检测玻纤湿法生产线上各品种毡的单位面积质量。经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测量结果与称重法相比误差在±2 g/m2以内,能够实现相关玻纤湿法毡生产线上单位面积质量的准确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湿法毡 单位面积质量 在线测量
下载PDF
X射线荧光法对钢板不同种类金属镀层质量的测定
17
作者 范纯 张家琪 樊志刚 《宝钢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64-67,共4页
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钢板不同种类金属镀层质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镀层为纯金属的镀层钢板,如电镀锌、热镀锌和电镀锡钢板等,可采用镀层金属作为X射线荧光法的特征元素;对于镀层为合金的钢板,如镀铝锌、镀铝硅、锌铝镁镀层钢板... 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钢板不同种类金属镀层质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镀层为纯金属的镀层钢板,如电镀锌、热镀锌和电镀锡钢板等,可采用镀层金属作为X射线荧光法的特征元素;对于镀层为合金的钢板,如镀铝锌、镀铝硅、锌铝镁镀层钢板等,可采用基板Fe作为X射线荧光法的特征元素;另外,如果合金镀层中各元素成分相对稳定,也可采用镀层合金中含量较高且稳定的元素作为X射线荧光法的特征元素。研究建立的镀锌板、镀铝锌、镀铝硅和锌铝镁镀层质量的测定方法与重量法之间的偏差均小于3 g/m 2,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优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镀层 镀层质量 X射线荧光法
下载PDF
JC/T 996-2006《玻璃纤维壁布》行业标准介绍
18
作者 王玉梅 《玻璃纤维》 CAS 2006年第6期32-33,37,共3页
介绍了玻璃纤维壁布的优点,标准颁布的时间,标准的名称,产品的代号及单位面积质量、可燃物含量、拉伸断裂强力、有害物质限量等产品要求及检验规则,并对相关术语进行解释。通过介绍,能够让企业和广大用户更加了解该标准。
关键词 玻璃纤维壁布 行业标准:单位面积质量 可燃物含量 拉伸断裂强力 有害物质限量
下载PDF
西藏急尖长苞冷杉与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玲 陈立同 +2 位作者 郑伟烈 罗建 赵长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以青藏高原东南部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自然分布海拔范围内采集叶片样品,测定其δ13C与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LMA),研究了急尖... 以青藏高原东南部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自然分布海拔范围内采集叶片样品,测定其δ13C与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LMA),研究了急尖长苞冷杉和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与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LMA)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叶片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28.88‰^-27.06‰之间,平均值是-28.11‰;而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29.11‰^-25.57‰之间,平均值是-27.63‰;与全球高海拔和青藏高原植物叶片的δ13C值相比,前者变化范围小且偏低,而后者变化范围及平均值相对比较接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急尖长苞冷杉叶片δ13C和LMA并不是线性增加,而是呈不规则的变化,而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和LMA则显著线性增加,且δ13C和LMA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这说明,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虽然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叶片δ13C和LMA响应趋势不同,但是δ13C和LMA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却不受树种种类影响而具有普遍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群落内物种种内和种间竞争能力大小的差异,以及非生物环境因子如温度、降水等共同作用而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川滇高山栎 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LMA) 海拔 梯度
下载PDF
双组分热风非织造材料的热成型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康桂田 高超 +3 位作者 黄配文 张恒 章伟 张一风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8,共5页
探究双组分热风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与其厚度、力学性能和液体穿透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样品厚度、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度、液体穿透时间及液体返渗量均随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热风温度的设定应以双组分皮芯结构纤维... 探究双组分热风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与其厚度、力学性能和液体穿透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样品厚度、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度、液体穿透时间及液体返渗量均随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热风温度的设定应以双组分皮芯结构纤维中皮层聚合物熔点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非织造材料 双组分纤维 皮芯结构 面密度 热风温度 力学性能 液体穿透时间 返渗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