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丰莉 郭文建 杨树杰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浅层地热勘查中,岩土体的热物性是区域评价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参数。为提高热物性参数测定的准确性,建立了具有单项因素误差影响计算功能的传热模型,分别研判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的泥浆,成孔停待10d后,热导率... 浅层地热勘查中,岩土体的热物性是区域评价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参数。为提高热物性参数测定的准确性,建立了具有单项因素误差影响计算功能的传热模型,分别研判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的泥浆,成孔停待10d后,热导率值基本稳定;加载功率波动时,可根据波动周期规律选择合适的加载时间与数据舍弃时间,以减少求解误差;如加载过程出现中断,运用线热源简化法计算的热导率有较大误差,中断开始时间越晚、中断时间越长,误差越大;无负荷循环测试时,15min的观测时间可得到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温度受四季气温影响深度主要在15m以内,最低平均温度在2、3月份,最高平均温度在8、9月份,均较当地气温约滞后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岩土体 热物性参数 数值传热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及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文豪 位兴华 +1 位作者 赵日晶 黄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8-1873,共6页
从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和强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影响因素方面,对管间距和管径、溶液入口流量、温度及浓度、换热表面覆盖率、冷却水温度及流量和水蒸气压力进行了阐述。在强化方法方面,总结了在吸收剂中使用... 从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和强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影响因素方面,对管间距和管径、溶液入口流量、温度及浓度、换热表面覆盖率、冷却水温度及流量和水蒸气压力进行了阐述。在强化方法方面,总结了在吸收剂中使用添加剂及降膜吸收器换热表面优化的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解释添加剂对热质传递的影响机理及综合多种方法强化热质传递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器 热质传递 影响因素 强化方法
下载PDF
Purge and trap method to determine alpha factors of VOC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被引量:1
3
作者 S.C.Lee L.Y.Chan C.Y.Ch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76-79,共4页
A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laboratory practice of determining the alpha factor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present in this study. Using Purge & Trap Concentrator... A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laboratory practice of determining the alpha factor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present in this study. Using Purge & Trap Concentrator, VOC spiked water samples are purged by high-purity nitrogen in the laboratory, the VOC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 are then obtained by observing the variation of VOCs purged out of the water with the purge time. The alpha factors of VOC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calculated as the ratios of the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in real water samples to their counterparts in pure water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is direct and fast approach is easy to control in the laboratory, and would benefit mutual comparison among researchers, so might be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VOC mass transfer across the liquid-gas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PURGE and TRAP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LPHA factor.
原文传递
压力型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开彬 刘钦 王洪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为了研究土层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特征及滑脱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压力型锚索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规律公式,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轴向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和轴力分... 为了研究土层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特征及滑脱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压力型锚索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规律公式,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轴向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函数均为幂函数;剪应力和轴力大小及分布范围取决于锚固力,并与锚固体直径、锚固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土的压缩模量和泊松比以及锚固体和土间界面的摩擦角有关;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最大剪应力位置仅与锚固体直径、土体性质、锚固体材料参数和半径有关;锚固体直径的大小对剪应力和轴力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锚固体界面剪应力的分布形式、范围和峰值位置均相同。现场原位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工程实践结果吻合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土体锚固工程的受力状态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锚固段 荷载传递特征 影响因素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岩体工程
下载PDF
辉光放电质谱法对粉状高温合金中14种痕量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校正方法探究
5
作者 韩弢 高颂 +3 位作者 张轶波 田悦鸣 张涛 郑松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6-1361,共6页
该文通过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对3种不同粒度段FGH96高温合金粉末中14种关键痕量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首次将不对称电荷转移(ACT)理论应用于镍基高温合金中Mg元素的RSF系数校正。实验结果显示,B、P、S等13种痕量... 该文通过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对3种不同粒度段FGH96高温合金粉末中14种关键痕量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首次将不对称电荷转移(ACT)理论应用于镍基高温合金中Mg元素的RSF系数校正。实验结果显示,B、P、S等13种痕量元素的RSF系数基本不受粉末样品粒度影响,可以使用块状标准物质对其RSF进行修正。通过对不同Mg含量梯度的样品进行考察,对Mg元素的RSF系数提出了校准方案。考虑到基体元素Ni对Mg元素的影响,在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应根据实际Mg含量高低及粒度段范围建立两套RSF系数进行修正。同时给出了两套RSF系数的参考值,对Mg含量3μg/g平均粒度200目的样品及30~300μg/g平均粒度-80~+120目的样品相应的RSF参考值分别为1.16和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痕量元素 相对灵敏度因子 不对称电荷转移 辉光放电质谱法 粉末粒度
下载PDF
撞击流吸收器吸收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发永 张海鹏 +2 位作者 李阳初 刘相 孙亮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78-80,共3页
:利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在实验室内考察了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性能,并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明显高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和鼓泡式吸收... :利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在实验室内考察了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性能,并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明显高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和鼓泡式吸收器。对吸收器用于有固体产物生成的吸收过程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撞击流吸收器对H2S的吸收率比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高,且在吸收过程中,无固体产物堵塞喷嘴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吸收器 吸收率 传质系数 气体吸收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臭氧传质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正 王琳 +3 位作者 王宝贞 蒋轶锋 刘硕 朱葛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03-1709,共7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臭氧传质效率与系统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臭氧传质效率U的影响因素,即污泥浓度、进气浓度、混合液的高度h、表观气速uobs和气泡直径d.通过试验设计,进而考察了这些影响因素对臭氧传质效率的贡献.结果表...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臭氧传质效率与系统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臭氧传质效率U的影响因素,即污泥浓度、进气浓度、混合液的高度h、表观气速uobs和气泡直径d.通过试验设计,进而考察了这些影响因素对臭氧传质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混合液的高度h和气泡直径d对臭氧传质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污泥浓度和进气浓度、表观气速uobs的影响很小.当混合液高度h为0.2 m时,臭氧的利用率仅为0.45;h为0.8 m时臭氧的利用率为0.883;h为1.4 m时臭氧的利用率几乎为1,臭氧的利用率和高度呈现较好的指数关系.在h为0.8 m的混合液中,d由0.007 5 m减小到0.005 m时,U值从0.89增大到0.96;h为0.6 m的混合液中也出现类似情况,d由0.007 5 m减小到0.005 m时,U值从0.80增大到0.93.最后得到臭氧传质效率U、混合液高度h和平均气泡直径d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其相关系数R2为0.861 6,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臭氧 传质效率 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
下载PDF
微细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姜家宗 赵博 +2 位作者 曹萌 禚玉群 王淑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4-792,共9页
气液传质广泛存在于气体分离等化工过程中,强化气液传质有助于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在气液两相体系中加入第三分散相固体颗粒是强化气液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文对微米颗粒及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气液传质广泛存在于气体分离等化工过程中,强化气液传质有助于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在气液两相体系中加入第三分散相固体颗粒是强化气液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文对微米颗粒及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对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气液传质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3种被学者广泛认可的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机制,简单介绍了几个可以微观上解释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现象的均相和非均相模型,比较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准确度。最后,在对已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颗粒 气液传质 纳米流体 增强因子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过程的数学模型(Ⅱ)鼓泡过程中臭氧传质增强因子E与4-氯酚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银生 张新胜 +1 位作者 戴迎春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臭氧从气相传质到废水溶液中并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含有化学反应增强的臭氧吸收过程. 在酸性废水中主要发生臭氧与4 -氯酚分子和 4- 氯酚盐离子的反应, 而臭氧在水溶液中分解形成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可以忽略.... 臭氧从气相传质到废水溶液中并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含有化学反应增强的臭氧吸收过程. 在酸性废水中主要发生臭氧与4 -氯酚分子和 4- 氯酚盐离子的反应, 而臭氧在水溶液中分解形成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可以忽略. 提出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臭氧传质增强因子 E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PCP] 的定量关系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氧化还原反应 传质增强因子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气液界面传质过程Rayleigh对流模拟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博 袁希钢 +2 位作者 陈淑勇 刘伯潭 余国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5-590,共6页
浓度梯度导致的Rayleigh对流是一种通常在传质过程中观察到的界面现象.为了模拟乙醇吸收CO2气液传质过程中界面传质引发的Rayleigh对流现象,提出了描述界面扰动的随机扰动模型,并建立了带有双分布模型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 浓度梯度导致的Rayleigh对流是一种通常在传质过程中观察到的界面现象.为了模拟乙醇吸收CO2气液传质过程中界面传质引发的Rayleigh对流现象,提出了描述界面扰动的随机扰动模型,并建立了带有双分布模型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二维液相Rayleigh对流过程中,假设界面上CO2浓度为常数.通过模拟研究,确定了随机扰动模型的2个参数:局部扰动概率P和浓度扰动大小ρD.模拟结果表明,当0<ρD≤10-9,kg/m3、10-6≤P≤10-1时,平均液相传质系数存在一个稳定值:(1.09±0.02)×10-5,m/s.通过考察浓度分布结构,分析了Rayleigh对流的时空演化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定义并计算了传质增强因子,其证明了Rayleigh对流能够有效地强化界面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对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界面传质 液相传质系数 传质增强因子
下载PDF
乙酸甲酯水解催化精馏过程催化剂包内的传质模型(Ⅰ)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燕翔 王良恩 +1 位作者 赵之山 谭天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3-507,共5页
分析了催化精馏过程催化剂包内的传质 ,提出催化剂颗粒的不完全润湿和包内反应物浓度的不均匀是造成催化剂效率下降的原因 .催化剂包总效率因子是表征催化剂不完全润湿程度的表面润湿率 ηs 和表征由于包内反应物浓度的不均造成催化剂... 分析了催化精馏过程催化剂包内的传质 ,提出催化剂颗粒的不完全润湿和包内反应物浓度的不均匀是造成催化剂效率下降的原因 .催化剂包总效率因子是表征催化剂不完全润湿程度的表面润湿率 ηs 和表征由于包内反应物浓度的不均造成催化剂效率下降的效率因子 ηc 的乘积 .建立了一个二维传质模型 ,给出了 ηc 的计算式 .结果表明 ,ηc 不仅与反映扩散速率的Thiele模数有关 ,还与反映包内液体轴向流速的参数Ψ或γ有关 .由于催化剂包内存在液体的轴向流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精馏 催化剂包 传质模型 效率因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磷石膏强化氨法CO_2捕集机理与模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季 周加贝 +5 位作者 朱家骅 夏素兰 葛敬 商剑峰 崔文鹏 刘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18-3224,共7页
基于化学活性颗粒强化气液吸收机理,建立了磷石膏悬浮液强化氨法烟气CO2捕集模型。以液膜内量纲一传质距离λ*为特征参数,增强因子2E1/λqβλ/2**=+。用恒温反应器在不同搅拌转速及磷石膏颗粒固含量下实验测定CO2吸收增强因子对模型进... 基于化学活性颗粒强化气液吸收机理,建立了磷石膏悬浮液强化氨法烟气CO2捕集模型。以液膜内量纲一传质距离λ*为特征参数,增强因子2E1/λqβλ/2**=+。用恒温反应器在不同搅拌转速及磷石膏颗粒固含量下实验测定CO2吸收增强因子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颗粒固含量由5%增加到30%(质量分数),增强因子由1.69增加到2.10;而随搅拌转速从150 r·min-1增加到300 r·min-1,增强因子仅由1.75略增到1.80,表明磷石膏颗粒固含量及溶解速率是影响增强因子的控制性因素。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增强因子 传质 磷石膏颗粒 CO2矿化
下载PDF
冷藏车开门状态升温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锦 谢如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4-259,共6页
基于动态热平衡理论,建立了冷藏车开门状态厢内温度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分析相关参数对车厢内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制冷机组开启或关闭并打开车门6 min,车厢内初始温度为0℃时,前者比后者升温仅低0.3℃,车厢内初始温... 基于动态热平衡理论,建立了冷藏车开门状态厢内温度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分析相关参数对车厢内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制冷机组开启或关闭并打开车门6 min,车厢内初始温度为0℃时,前者比后者升温仅低0.3℃,车厢内初始温度为-15℃时,前者比后者升温仅低0.7℃。当车厢内初始温度为0℃,蒸发器出风口风速分别为4 m/s与2 m/s、或者当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分别为0.05 W/(m·K)与0.033 W/(m·K)时,冷藏车开门6 min后前者比后者温度升高均要低约0.2℃。此外,车厢内外的温差越大、车门开启越大、车厢体积越小,车厢内的温度升高也相应的越大;车厢外有、无风,或者风向不同,开门状态车厢内的升温快慢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车 开门状态 升温 热质交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分散液相强化微溶气体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秀 陈凯 +3 位作者 张志刚 于三三 张英 彭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在气升式搅拌反应器中,利用水对微溶气体CO2(常压和室温条件)的物理吸收过程,考察加入辛醇(有机分散相)对传质过程中体积传质系数和增强因子的影响。研究辛醇加入体积分数(1%—5%)、搅拌速率(200—700 r/min)、气体流速(350—700 L/min... 在气升式搅拌反应器中,利用水对微溶气体CO2(常压和室温条件)的物理吸收过程,考察加入辛醇(有机分散相)对传质过程中体积传质系数和增强因子的影响。研究辛醇加入体积分数(1%—5%)、搅拌速率(200—700 r/min)、气体流速(350—700 L/min)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用插值函数微商法确定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向水体系中加入少量辛醇可以明显改善吸收效果,体积传质系数随辛醇加入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辛醇加入的体积分数为4%左右时吸收效果最好。增强因子与CO2分配系数、扩散系数有关,与吸收效果呈线性关系,最大增强因子为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搅拌 传质系数 增强因子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组件分离酸性气体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占虎 史季芬 +2 位作者 徐静年 魏素英 吴祥芝 《化工冶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研究了气体膜分离与溶剂吸收相结合的分离技术.以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在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实现二氧化硫气体的选择性吸收.研究了在三种不同结构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吸收剂浓度、液速、气速、气液两相在膜组件内的流程、... 研究了气体膜分离与溶剂吸收相结合的分离技术.以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在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实现二氧化硫气体的选择性吸收.研究了在三种不同结构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吸收剂浓度、液速、气速、气液两相在膜组件内的流程、膜结构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根据膜结构的实际参数确定了多孔膜的曲率因子,总传质系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组件 总体积传质系数 酸性气体 分离
下载PDF
活性炭/水浆料中CO_2吸收过程的增强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树华 马友光 +1 位作者 朱春英 卢素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5-841,共7页
针对分散相微粒增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提出了一个一维非稳态非均相传质的二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求解。根据表面更新理论,得到了增强因子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恒温反应釜,对活性炭/水浆料中发生的CO2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 针对分散相微粒增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提出了一个一维非稳态非均相传质的二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求解。根据表面更新理论,得到了增强因子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恒温反应釜,对活性炭/水浆料中发生的CO2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颗粒浓度及转速下的增强因子。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增强因子 传质 活性炭微粒
下载PDF
鼓泡曝气传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义平 乔长锁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建立了气泡传质的新的数学模型。与原有的诸模型相比,新模型更接近气泡传质的实际情况,得到了与实验关联式基本一致的传质系数表达式,为在实际中改善传质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气泡 传质 鼓泡曝气 废水处理 传质系数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酸气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诗岽 何双双 +4 位作者 余益松 王树立 王恒 许娇娇 李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7,93,共6页
纳米流体的高传热传质特性对于以气液传质为基础的天然气净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当前纳米流体强化酸气的吸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强化传质的效果明显,酸气的吸收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掠过效... 纳米流体的高传热传质特性对于以气液传质为基础的天然气净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当前纳米流体强化酸气的吸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强化传质的效果明显,酸气的吸收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掠过效应,边界层混合机理,渗透机理是促进其传质的主要机制;此外,纳米颗粒的种类、细度、浓度、分散剂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系的传质效率。然而,当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其基础理论的建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酸气 吸收 传质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利用蒸发式冷凝器再生除湿溶液时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煜 张欢 +1 位作者 由世俊 尚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8,50,共5页
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实验台,利用冷凝热再生氯化锂除湿溶液,对影响空气与除湿溶液之间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除湿溶液质量流速及空气迎面风速对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回归得... 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实验台,利用冷凝热再生氯化锂除湿溶液,对影响空气与除湿溶液之间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除湿溶液质量流速及空气迎面风速对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回归得到了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为利用低品位热源再生除湿溶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 传质系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过程添加剂对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文寿 孟韵 谭天恩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6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具有水平气液相界面的双搅拌釜为吸收设备,研究了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传质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pH值下的液相传质分系数、增强因子和总传质系数。硫酸钠、硫酸镁和腐殖酸钠均能有效地改善浆液的传质性能,与... 以具有水平气液相界面的双搅拌釜为吸收设备,研究了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传质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pH值下的液相传质分系数、增强因子和总传质系数。硫酸钠、硫酸镁和腐殖酸钠均能有效地改善浆液的传质性能,与非强化过程相比,反应时间相同时,添加剂强化过程的传质系数大幅度提高;相同pH下,添加剂强化过程石灰石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以钠强化过程的提高幅度为最大。传质系数随浆液中石灰石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当浆液pH值较低而石灰石消耗殆尽时,脱硫剂将以亚硫酸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传质系数 添加剂 增强因子 石灰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