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and process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1
作者 QIN Zhiliang WU Shiguo +4 位作者 WANG Dawei LI Wei GONG Shaojun MI Lijun SPENCE Georg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17-125,共9页
Triple mass-transport deposits (MTDs) with areas of 625, 494 and 902 km^2, respectively,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riple mass-transport deposits (MTDs) with areas of 625, 494 and 902 km^2, respectively,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the Quaternary MTDs are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geometric shape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Results of slop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y are developed in a steep slope ranging from 5° to 35°. The head wall scarps of the MTDs arrived to 50 km in length (from headwall to termination). Their inner structures include well developed basal shear surface, growth faults, stepping lateral scarps, erosion grooves, and frontal thrust deformation. From seismic images, the central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of the Xisha Trough has been filled by interbedded channel-levee deposits and thick MTDs. Therefore, we inferred that the MTDs in the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could be dominated by far-travelled slope failure deposits even though there are local collapses of the trough walls. And then, we drew the two-dimensional process model and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diagram af the MTDs.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and previous studies, we discussed the trigger mechanisms of the triple MT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submarine slides gravity flow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块体搬运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对下伏水合物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苗苗 阎少妮 +4 位作者 梁金强 孙启良 匡增桂 任金锋 余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92-2606,共15页
块体搬运沉积(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作为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钻探发现水合物层之上发育三套MTDs,目前对其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等研究不足,进而限制了其对... 块体搬运沉积(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作为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钻探发现水合物层之上发育三套MTDs,目前对其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等研究不足,进而限制了其对下伏水合物藏影响的认识。本研究以紧邻水合物层的第三套块体搬运沉积(MTD3)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利用2D/3D地震数据、测井及岩芯资料对MTD3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了MTD3的物质来源、控制因素以及对下伏水合物藏的影响。研究表明,MTD3的岩性主要为具有明显的变形特征的泥质沉积,在测井上表现为低伽马值和低电阻率以及不规则成像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与顶底连续性较好的强振幅反射有明显的差别低幅杂乱或空白反射;MTD3在琼东南盆地发育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未见头部拉张区,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面积约3600 km2。MTD3的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琼东南盆地西北部陆坡,然后沿中央坳陷带自SW向NE运移。MTD3的发育受海底地形地貌、构造和地震活动、沉积速率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位于趾部挤压区的MTD3与半远洋沉积共同构成下伏水合物的盖层,其致密岩性以及浅层超压共同促使水合物的富集成藏。本研究加深了对琼东南盆地第四纪浅层事件性沉积的认识,并为与块体搬运沉积相关的水合物资源预测提供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相 天然气水合物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块体搬运沉积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发育——来自晚第四纪珠江陆缘地层正演模拟的启示
3
作者 齐昆 龚承林 金振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9-1325,共17页
【目的】作为大陆边缘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体搬运沉积(Mass-Transport Deposits,MTDs)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前人研究中却很少将其与大陆边缘沉积层序的建造建立成因上的联系。【方法】以晚第四纪珠江陆缘的SQ4和SQ5层序为... 【目的】作为大陆边缘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体搬运沉积(Mass-Transport Deposits,MTDs)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前人研究中却很少将其与大陆边缘沉积层序的建造建立成因上的联系。【方法】以晚第四纪珠江陆缘的SQ4和SQ5层序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地层正演模拟方法,探究了不同层序建造背景对于MTDs发育的影响。【结果】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MTDs主要在SQ4内发育而在SQ5内鲜有发育,且SQ4中高位体系域发育程度相较于SQ5明显较高。根据晚第四纪珠江陆缘的实际情况,设计了45组Dionisos地层正演模拟实验分析深水MTDs在不同层序建造背景下的发育。在晚第四纪珠江陆缘充足的沉积物供给以及大幅度海平面波动的背景下,深水MTDs对层序建造过程中高位体系域的发育极其敏感;在高位体系域持续时间较长从而进行充分发育的情况下,深水MTDs普遍较容易形成,这与深水MTDs在SQ4和SQ5中的实际发育情况一致。【结论】在SQ4建造过程中,高位体系域充分发育,相应的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越过了陆架坡折,形成了高起伏和高坡度的斜坡前积体,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极易发生斜坡垮塌,从而导致深水MTDs的发育。然而,在SQ5建造过程中,高位体系域发育相对有限,相应的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只进积到外陆架,形成低起伏和低坡度的斜坡前积体,不利于斜坡垮塌的发生以及深水MTDs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层序建造 地层正演模拟 珠江陆缘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X区MTDs特征及形态动力学控制因素
4
作者 彭晨昂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海底斜坡地形对浊流的走向及其沉积物的分布与几何形状具有控制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顶面地形起伏不平,也会影响后续浊流沉积分布。为了进一步探究海底复杂地形如何对后期浊流的沉积分布产生影响,基于南海... 海底斜坡地形对浊流的走向及其沉积物的分布与几何形状具有控制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顶面地形起伏不平,也会影响后续浊流沉积分布。为了进一步探究海底复杂地形如何对后期浊流的沉积分布产生影响,基于南海北部陆坡X区三维地震数据,对研究区发育的MTDs及其顶界面地形进行刻画,利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双欧拉法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MTDs顶面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识别出大规模的块体搬运沉积,地震剖面显示出空白杂乱反射的特征,同时还识别出逆冲断层、挤压脊等典型构造,这些构造导致MTDs顶界面的地形起伏不平。MTDs趾部发育挤压脊,浊流路过时动能逐渐消散,充填挤压脊之间的凹槽,趾部平缓区域沉积分布明显。入流初速度越大,MTDs顶界面受到的侵蚀程度就越严重,且随着模拟过程的结束,后期浊流对MTDs顶界面的侵蚀和沉积分布走向与入口方向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沉积 块体搬运沉积 顶界面地形 沉积分布 侵蚀 挤压脊
下载PDF
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秦雁群 万仑坤 +3 位作者 计智锋 李富恒 徐海龙 巴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结构上可分为头部、体部和趾部,可根据搬运过程和沉积物成因进行类型划分。其形成需具备沉积物重力流条件,变形过程符合宾汉塑性体特征,形成的沉积体规模大小不一,内部具有多种运动学指向,一般通过地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加以识别。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可以形成油气的盖层和储层,是深水区潜在勘探目标。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仍存在深水块体搬运过程认识需要深化和统一、不同地质背景下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形成条件研究不足、与浊流沉积物的区别、古代与现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认识的统一等相关问题。指出未来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资料、多尺度特征分析,形成条件特别是触发机制深入研究,水下块体搬运机理、沉积物组成及深水重力流沉积物一体化研究,何种环境下可以形成烃源岩、储层或盖层,古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解剖,以及侵蚀能力和地质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流变学 滑动 滑塌 碎屑流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深水
下载PDF
南海陆坡大型块体搬运体系的结构与识别特征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2 位作者 秦志亮 丁巍巍 曹全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2,共8页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000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体系 重力流 海底滑坡 深水沉积 南海
下载PDF
陆相湖盆块体搬运体的沉积特征、识别标志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37
7
作者 潘树新 郑荣才 +3 位作者 卫平生 王天奇 陈彬滔 梁苏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9-18,25,共11页
块体搬运体已经成为大陆边缘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与大陆边缘相比,陆相湖盆是否存在大规模的块体搬运体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及与浊积岩的差异性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松辽和二连等坳陷或断陷... 块体搬运体已经成为大陆边缘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与大陆边缘相比,陆相湖盆是否存在大规模的块体搬运体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及与浊积岩的差异性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松辽和二连等坳陷或断陷盆地的地震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陆相湖盆的重力流可以分为块体搬运体和浊积岩,二者在沉积特征、流体浓度、流态、流变学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块体搬运体以层流为主,具有固体和宾汉流体的特征,常见弹性、脆性及塑性形变,除常见块状砂岩外,还发育大量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布丁构造及微断裂等同沉积或软沉积变形构造,同时也可见到泥岩漂砾等;浊积岩以紊流为主,具有牛顿流体的特征,发育递变层理。厚层块体搬运体在地震上具有透明和乱岗状的弱反射特征,而薄层块体搬运体具有眼球形的强反射结构。块体流不仅具有重力流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还具有牵引流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浊积岩相比,块体搬运体在陆相湖盆的分布更为广泛,不仅层数多,而且单层厚度大,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是中国陆相湖盆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体 重力流 砂质碎屑流 浊流 陆相湖盆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块体搬运体系的地震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2 位作者 董冬冬 姚根顺 曹全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时间切片分析,揭示块体搬运体系具有丘状外形、波状反射结构、弱振幅和连续性差的地震特征,内部整体比较杂乱,主体发育褶皱,趾部发育逆冲断层,具有塑性流体特征。结合南海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研究区第四纪沉积速率高并位于地震多发带,构成了块体搬运体系的形成条件和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外陆架/上陆坡 块体搬运体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彬滔 潘树新 +3 位作者 梁苏娟 张庆石 刘彩燕 王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2-1010,共9页
深水储层已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传统观点认为此类储层物性差,但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可形成优质储层,其储层物性甚至优于三角洲前缘。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实测孔隙度、地层水有机酸含量、地层... 深水储层已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传统观点认为此类储层物性差,但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可形成优质储层,其储层物性甚至优于三角洲前缘。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实测孔隙度、地层水有机酸含量、地层超压等资料为基础,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砂岩为高结构成熟度的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碎屑颗粒以点接触为主,方解石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现象少见。深水块体搬运优质砂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和超压旋回的控制。块体搬运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基础,使其继承了三角洲前缘高能环境砂岩的原始孔渗特征;超压抑制破坏性成岩作用是核心,使原始孔隙得以保存、胶结物含量少;有机酸溶蚀是补充,促进次生孔隙发育。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砂岩呈透镜状分布于源岩内部且具有良好的物性,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块体搬运体 储层物性 次生孔隙 超压 青山口组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上新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地震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伟 吴时国 +2 位作者 王秀娟 王大伟 赵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5,共7页
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相干分析,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发现了多期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研究表明,该区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包括3个主要的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区... 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相干分析,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发现了多期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研究表明,该区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包括3个主要的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不同位置地震特征不同。大规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构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新近系以来地层中的重要沉积单元,并对深海沉积物的空间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上新世发育的一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分布面积达300km2,厚度达240m,平面展布形态似扇形。高沉积物供给速率和不断的构造活动可能是该区域MTDs发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地震活动、海平面变化也间接影响了MTDs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中央峡谷 深水盆地 南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深水细粒沉积体系的微相类型及其页岩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彬滔 潘树新 +3 位作者 王天奇 张庆石 梁苏娟 刘彩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8-3345,共8页
为了厘清陆相湖盆深水区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区带优选的影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区进行精细岩心观察、测井分析、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全岩光片显微组分测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孔隙研... 为了厘清陆相湖盆深水区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区带优选的影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区进行精细岩心观察、测井分析、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全岩光片显微组分测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孔隙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油页岩、深湖泥、底流改造砂、介壳滩、浊积以及块体搬运体共6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与有机质赋存状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油气富集类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油页岩和深湖泥微相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黏土矿物粒间孔、自生黄铁矿颗粒间孔、微裂缝为主,属于基质型油气富集类型;介壳滩、底流改造砂、浊积微相属于夹层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块体搬运体微相属于孔隙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细粒沉积 页岩油气 沉积微相 底流改造砂 块体搬运体 青山口组
下载PDF
南海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1 位作者 吕福亮 王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9,共6页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MTDs表现为弱振幅和反射杂乱的特点,发育正断层、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沉积构造;典型的MTDs可以划分为头部拉张区域、体部滑移-挤压区域和趾部挤压区域3个结构单元;MTDs主要是富泥沉积物,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往往充当良好盖层,容易与浊流沉积体系一起形成深水地层圈闭,也有部分MTDs是富砂沉积物,可以成为潜在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水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地震识别特征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震响应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54
13
作者 吴时国 秦志亮 +3 位作者 王大伟 彭学超 王志君 姚根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84-3195,共12页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一种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块体搬运沉积作用不仅造成危害极大的深水地质灾害,而且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形成过程与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新获得的海底地形...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一种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块体搬运沉积作用不仅造成危害极大的深水地质灾害,而且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形成过程与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新获得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和地震资料,揭示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识别特征,明确了其分布范围.这些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具有明显的滑坡形态和沉积构造;头部表现张性断裂构造,内部有旋转断块和流动构造,趾部表现为挤压和逆冲构造.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表现出不同的成因类型.通过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模式和白云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认为白云块体搬运沉积体系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密切相关,进一步给出6种水合物分解模型情况下海底稳定性的安全因子,随着水合物分解量的增加,斜坡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当水合物的分解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发育海底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重力流 海底不稳定性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滑坡 南海
下载PDF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地震地貌及沉积构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磊 李彬 +1 位作者 王英民 李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10-2416,共7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对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沉积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陆坡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Ⅰ)、水道壁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Ⅱ)以及滑块体与碎屑流沉积物复合体(Ⅲ)3类块... 基于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对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沉积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陆坡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Ⅰ)、水道壁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Ⅱ)以及滑块体与碎屑流沉积物复合体(Ⅲ)3类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同一类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叠置样式具有一定相似性;Ⅰ类具有朵状几何外形,滑块体后部发育铲状滑塌槽。滑块体顺滑脱面滑动,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内部具有铲式扇特征;Ⅱ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与Ⅰ类的类似,但两者的分布区域、滑动方向及其所形成的滑塌槽走向差异较大;Ⅲ类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底部具有线性擦痕;其内部变形发育叠瓦逆冲构造,表面形态往往起伏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沉积构型 珠江口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5 位作者 刘朱睿鸷 黄伟 张锦 张灿 王季欣 黄瑾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74-1779,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露头、薄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可知:1)研究区岩石类型丰富,发育砾屑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构造丰富,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交...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露头、薄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可知:1)研究区岩石类型丰富,发育砾屑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构造丰富,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槽模等发育。2)东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区,中部为碎屑岩沉积区,西部为碳酸盐沉积区。3)重力流沉积可分为块状搬运复合体(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MTD以砾屑灰岩及泥晶灰岩为主,变形构造发育,规模大小不一。碎屑流沉积以砾屑灰岩、砾岩为主,块状层理发育,少见粒序层理,呈层状及透镜状,为海底扇内扇-中扇及水道沉积。浊流沉积以砂岩及砂屑灰岩为主,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槽模等极为发育,构成不完整的鲍玛序列,多呈层状及透镜状。4)东部以MTD及深水水道沉积体系为主,中部发育海底扇,包括大型水道及朵叶,西部朵叶沉积较为发育,沉积物分选及磨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浊流 碎屑流 块状搬运复合体 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北康盆地第四纪块体搬运沉积地震反射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玉林 匡增桂 徐梦婕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8-268,共11页
北康盆地陆坡区地震资料显示,自第四纪以来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沉积,面积约占盆地面积50%以上。为了更加精细地了解该区块体搬运沉积的地震反射特征、分布期次、规模及其成因机制,共选取30条二维高分辨率地震剖面,采用精细解释的方法,... 北康盆地陆坡区地震资料显示,自第四纪以来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沉积,面积约占盆地面积50%以上。为了更加精细地了解该区块体搬运沉积的地震反射特征、分布期次、规模及其成因机制,共选取30条二维高分辨率地震剖面,采用精细解释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识别和刻画;同时结合北康盆地地质背景和地震反射特征,讨论了自第四纪以来块体搬运沉积广泛发育的原因。结果表明,自第四纪以来,北康盆地共发育了6次大规模块体搬运沉积,识别出3种典型外部形态和6种内部结构单元;研究区第四纪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广泛发育主要由陆坡坡度、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及水合物分解和运移4个因素控制,其中海平面变化与水合物分解和运移起关键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第四纪 块体搬运沉积 地震反射特征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立波 吴超 +3 位作者 赵新运 赵玉岩 陆继龙 魏俏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4-1118,共15页
治岭头金矿位于浙江省遂昌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和菱锰矿化。从矿体到围岩可以划分为4个蚀变带:强硅化带、弱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 治岭头金矿位于浙江省遂昌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和菱锰矿化。从矿体到围岩可以划分为4个蚀变带:强硅化带、弱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沿矿体走向,蚀变强度整体上呈波动性变化,与矿体呈透镜状产出特征一致。硅化、黄铁矿化、菱锰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而且这些蚀变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与硅化的变化趋势不同,且与矿化关系不密切。另外,矿区还发育方解石化,且强度较弱。金矿化及围岩蚀变均发育在古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中,未进入上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证明治岭头金矿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无关。定量计算结果显示:蚀变过程中Al_2O_3、TiO_2、P_2O_5为惰性组分;SiO_2、CaO、MnO、Au、Ag、Cu、Pb、Zn等为明显带入组分;Fe_2O_3、FeO、MgO、K_2O、Na_2O、Ba、Sr等为明显带出组分。根据围岩蚀变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推断治岭头金矿原始成矿热液流体应是富含Si、Ca、Mn、Au、Ag、Cu、Pb、Zn等组分的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岭头金矿 围岩蚀变 蚀变分带 质量迁移
下载PDF
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与矿床学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付乐兵 魏俊浩 +3 位作者 张道涵 谭俊 田宁 赵志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32-3840,共9页
LA-ICPMS分析技术能准确测量单个流体包裹体中除稀有气体,F,O,H,N与多原子相组分外的所有元素及Sr和Pb同位素组成,是新兴的研究成矿流体特征的重要手段。对近年来测试过程中包裹体剥蚀、气溶胶传输、ICPMS测量及数据处理等4个关键步骤... LA-ICPMS分析技术能准确测量单个流体包裹体中除稀有气体,F,O,H,N与多原子相组分外的所有元素及Sr和Pb同位素组成,是新兴的研究成矿流体特征的重要手段。对近年来测试过程中包裹体剥蚀、气溶胶传输、ICPMS测量及数据处理等4个关键步骤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LA-ICPMS分析技术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其可以精细地刻画多种热液系统中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来源、运移、沉淀及富集等地球化学过程。同时指出,金属气相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微观热力学测试基础上,飞秒激光与MC-ICPMS联用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将是未来矿床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等离子体质谱 成矿流体 斑岩型矿床 金属气相转运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成因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浩 石万忠 +3 位作者 梁金强 王任 何玉林 徐立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881,I0014,共14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并发育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但目前MTDs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机理仍不明确。为此,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在精细刻画MTDs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水合物成藏的多...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并发育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但目前MTDs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机理仍不明确。为此,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在精细刻画MTDs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水合物成藏的多种因素,以不同背景的MTDs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琼东南盆地MTDs成因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MTDs与海底原位沉积物的差异显著,MTDs更致密,孔隙度明显偏低,测井曲线具有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特征;MTDs段可见生物碎屑、砾石颗粒等;MTDs段地震剖面呈杂乱反射结构。(2)琼东南盆地自5.5Ma以来,快速沉降导致可容纳空间增大、物源进积以及陆坡坡度加大等,为MTDs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北部陆坡MTDs主要由海平面变化、物源、陆坡坡度主控,由岩浆活动触发;南部隆起海底火山翼部MTDs则直接受控于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南部隆起MTDs、陆坡MTDs三者存在等时耦合关系。(3)深部气源沿着底辟及其衍生的通道运移至稳定域内,并且由浅部的MTDs封盖,使其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岩浆活动 海平面变化 等时耦合关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的神狐峡谷谷底块体搬运沉积特征及其对深水峡谷物质输运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铮 陈端新 +2 位作者 朱友生 张广旭 董冬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共9页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对于远离陆地的海底峡谷,通常认为浊流是物质搬运的主要营力。受限于探测精度和复杂作业环境影响,使用常规地球物理资料对深水海底峡谷尤其是对谷底沉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刻画不够精细。基...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对于远离陆地的海底峡谷,通常认为浊流是物质搬运的主要营力。受限于探测精度和复杂作业环境影响,使用常规地球物理资料对深水海底峡谷尤其是对谷底沉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刻画不够精细。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采集的高分辨率多波束、旁扫声呐和浅地层剖面资料,对神狐峡谷群中的一条峡谷的谷底表面及部分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峡谷谷底浅部地层并不像它平滑的表面那么简单,而是由大量内部杂乱弱反射、厚度在8.4 m及以下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组成。峡谷中下游块体搬运沉积体大都沿峡谷走向整体呈条带状展布,不是直接来源于相邻的峡谷脊部。研究认为在特定沉积环境下(例如高海平面时期),陆坡限定性峡谷谷底的块体搬运沉积过程的重复进行是峡谷谷底物质输运的重要途径,与浊流共同雕刻了峡谷的地形地貌。基于AUV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将是研究海底浅表层沉积过程和保障海底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峡谷 物质输运 水下自主航行器(AUV) 块体搬运沉积 神狐峡谷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