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theas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被引量:1
1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05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Southeas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AN
下载PDF
Creative Economy an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
作者 Diego Santos Vieira de Jesus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New material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growth,security,and quality of life of human being sand open doors to technologies in civil,chemical,nuclear,aeronautical,mechanical,biomedical,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reative ... New material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growth,security,and quality of life of human being sand open doors to technologies in civil,chemical,nuclear,aeronautical,mechanical,biomedical,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reative companies use multiple materi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ctivities,such as solid stone,fiber glass,concrete,and glass reinforced concrete,for example.Based on bibliographic research,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ynergy between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 and creative economy.The main argument indicates that this synergy creates solutions and functionalities that add value to existing products and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s.It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and promote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reative economy creative industries DESIGN architecture.
下载PDF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2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下载PDF
Molecular Dynamics (MD) Application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4
作者 Rishaad Kh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Molecular dynamics (MD) is a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helps to explore the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of molecules and atoms. MD has been use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many spaces, including materials sci... Molecular dynamics (MD) is a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helps to explore the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of molecules and atoms. MD has been use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many spaces, inclu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MD has been proven useful in topics like the nano-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rrecting graphene planar defects, studying self-assembling bio-materials, and the densification, consolidation, and sintering of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OTECHNOLOGY Molecular Dynamics
下载PDF
Scoping biology-inspired chemical engineering 被引量:2
5
作者 Xiao Do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Biology is a rich source of great ideas that can inspire us to find successful ways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cluding those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Bio-inspired chemical engineerin... Biology is a rich source of great ideas that can inspire us to find successful ways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cluding those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Bio-inspired chemical engineering(Bio Ch E)may be recognized as a significant branch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t may consist of,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unit operat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 2) Proces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for producing existing or developing new chemical products through living ‘devices';and 3)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that a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rough mimicking(does not have to reproduce one hundred percent) the biological systems including their physical–chemical and mechanical structures to deliver uniquely beneficial performances. This may also include the bio-inspired sensors for process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the above aspects are defined and discussed which establishes the scope of Bio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nspired chemical engineering Bi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Multiscale Biomimic Bionic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知识图谱”的材料专业高质量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卢艳丽 王洪强 +1 位作者 高峰 叶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38-41,共4页
该研究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和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知识图谱,面向材料专业学生,针对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 该研究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和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知识图谱,面向材料专业学生,针对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望从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课程内容建设、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为探索“课程思政+知识图谱”在高等学校工科类材料专业课程中的实现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知识图谱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区域研究院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贵平 乔宁 +2 位作者 李琴 杨阳 石淑先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不够、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不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不足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建设“1+N”... 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不够、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不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不足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建设“1+N”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群,构建以工程伦理教育为引领、多方协同育人和强化工程实践育人能力等培养模式,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和工程伦理素养优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系列成就,并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基于“五位一体”提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勇 张少华 +2 位作者 刘宝胜 郑建军 李虹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129-131,135,共4页
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学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工程师资格认证、学科竞赛和实验教学相贯通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主观能动... 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学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工程师资格认证、学科竞赛和实验教学相贯通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研究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程实践能力
下载PDF
2023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综述
9
作者 赖一楠 丁鑫锐 +7 位作者 由庆 杨钰龙 秦武 王琳 李奇军 汤天培 苗鸿雁 王岐东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项目评审工作情况,对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整理及分析,重点回顾了本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新举措及实施成效,并提出了下一年度评审工作... 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项目评审工作情况,对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整理及分析,重点回顾了本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新举措及实施成效,并提出了下一年度评审工作的思路及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工程与材料科学基础研究资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项目评审 深化基金改革举措 发展思路
下载PDF
“互联网+”创新大赛实践及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0
作者 潘艳飞 薛振华 +6 位作者 杨慧 姚利宏 李奇 郝一男 于晓芳 陈鹏 赵胜利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7期61-65,共5页
以“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地位日益突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锤炼意志品质,在比赛中使学生增长智慧才干,将比赛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一些抽象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地位日益突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锤炼意志品质,在比赛中使学生增长智慧才干,将比赛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一些抽象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与学相结合,可提高教师们的讲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而教学质量便会逐步提升,从而使学生踏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课 教与学 协同发展
下载PDF
面向光电材料专业创新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薄膜材料技术与物理”课程为例
11
作者 潘新花 王凤志 +2 位作者 叶志镇 吕斌 刘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为给半导体行业国产装备的替代研发、攸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人才储备,按照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色,通过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满足光电... 为给半导体行业国产装备的替代研发、攸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人才储备,按照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色,通过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满足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类学科创新需求的卓越人才。通过教学改革,建立完整的,符合高端化、国际化、工程化培养要求的,适合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类学科创新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将对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类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其他高校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 创新需求 课程教学模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构建“五位一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2
作者 陈韶云 胡成龙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7期12-15,共4页
文章以江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依托的“五位一体”培养的新模式,引入BOPPPS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献... 文章以江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依托的“五位一体”培养的新模式,引入BOPPPS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五大核心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创新实践 “五位一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结合式的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13
作者 陈奇俤 陈青青 蔡道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针对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课题结合式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结合式的综合实验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体,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样品制备、材料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针对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课题结合式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结合式的综合实验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体,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样品制备、材料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题结合式 综合实验
下载PDF
“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材料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劼人 叶金文 +5 位作者 苟倩 王泽高 吴朝玲 朱建国 张云 刘颖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四个面向”的重要支撑,先进材料及制造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领域。本文针对国家对材料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传统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过度细分、实践能力偏弱、创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四个面向”的重要支撑,先进材料及制造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领域。本文针对国家对材料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传统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过度细分、实践能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等局限性问题,从一流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视角出发,依托四川大学厚重基础与综合优势,结合近二十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育人改革实践,系统阐释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与新模式。全文宗旨在于论述如何发挥“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全面总结了系统性多层次育人探索和教学改革,对培养理想坚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的材料类优秀本科人才的具体内涵、实施路径及育人成效进行了思路分析与案例介绍,并对进一步持续改革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五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硕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者针对当前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差,偏好实践性、互动性、多样性教学过程的现状,对该课程采取融合实物演示、趣味课堂活动、科研工具软件演示、趣味实践作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者针对当前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差,偏好实践性、互动性、多样性教学过程的现状,对该课程采取融合实物演示、趣味课堂活动、科研工具软件演示、趣味实践作业和实物激励法的“五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让重难点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充满趣味,还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创新能力,激发、巩固、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实物演示 趣味课堂实验 科研工具软件 趣味课外实践作业 实物激励法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教育助推工程型人才培养——以工程型包装人才培养为例
16
作者 黄美娜 《绿色包装》 2024年第10期97-101,共5页
目的以数字化赋能教育为依托,旨在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方法获取教学对象入学成绩、前期绩点、学习状态,挖掘教学痛点,落实专业迫切需求,依托数字化赋能教育建树“让工程意识升起来”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三重构、三维... 目的以数字化赋能教育为依托,旨在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方法获取教学对象入学成绩、前期绩点、学习状态,挖掘教学痛点,落实专业迫切需求,依托数字化赋能教育建树“让工程意识升起来”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三重构、三维度、三路径、三模块的“3333”创新教学模式,确立了四步联动评价法。结果学生兴趣度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提高,在包装大赛、“互联网+”等大赛中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结论数字化赋能教育有利于推动工程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五育并举 工程型人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包装材料学
下载PDF
融入思政元素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案例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承娣 陈枭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也是大部分高校考研专业课的科目之一,该课程作为工科专业课,专业性较强。思政元素要与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相结合,以生动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也是大部分高校考研专业课的科目之一,该课程作为工科专业课,专业性较强。思政元素要与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相结合,以生动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增强专业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栋梁之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思政元素 教学改革 案例设计 工科专业课
下载PDF
基于“双碳”背景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18
作者 李玉兰 牛晓滨 +2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新 袁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4-6,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相应提出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双碳”领域人才培养。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双碳”的关系入手,分析“双碳”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从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相应提出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双碳”领域人才培养。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双碳”的关系入手,分析“双碳”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从文化建设、学科优势、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及产学研用等方面,探索“双碳”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途径,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碳达峰 碳中和 高层次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些探索——以深圳大学通产丽星实践基地建设为例
19
作者 万学娟 朱楠楠 陈大柱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65-166,135,共3页
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加深理论认知的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真正做到学业与就业、学校与社会间接轨的有效途径。深圳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近年来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本文以深圳大学通产丽星实践基地... 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加深理论认知的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真正做到学业与就业、学校与社会间接轨的有效途径。深圳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近年来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本文以深圳大学通产丽星实践基地建设为例,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内容与措施、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基地教学效果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 通产丽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工程
下载PDF
Ultrahard X-ray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beamline at the SSRF
20
作者 Ke Yang Zhao-Hui Dong +4 位作者 Chun-Yin Zhou Zi-Long Zhao Dong-Xu Liang Sai-Chao Cao Ai-Guo L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25,共12页
The ultrahard X-ray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beamline(BL12SW)is a phase-II beamline project at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The primary X-ray techniques used at the beamline are high-energy X-ray di... The ultrahard X-ray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beamline(BL12SW)is a phase-II beamline project at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The primary X-ray techniques used at the beamline are high-energy X-ray diffraction and imaging using white and monochromatic light.The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ultrahard X-ray beamlines are focused on two research areas.One is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Earth’s interior and new materials under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conditions,and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in near-real service environments.The beamline utilizes a superconducting wiggler as the light source,with two diamond windows and SiC discs to filter out low-energy light(primarily below 30 keV)and a Cu filter assembly to control the thermal load entering the subsequent optical components.The beamline is equipped with dual monochromators.The first was a meridional bending Laue monochromator cooled by liquid nitrogen,achieving a full-energy coverage of 30-162 keV.The second was a sagittal bending Laue monochromator installed in an external building,providing a focused bea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ith an energy range of 60-120 keV.There were four experimental hutches:two large-volume press experimental hutches(LVP1 and LVP2)and two engineering material experimental hutches(ENG1 and ENG2).Each hutch was equipped with various near-real service conditions to satisfy different requirements.For example,LVP1 and LVP2 were equipped with a 200-ton DDIA press and a 2000-ton dual-mode(DDIA and Kawai)press,respectively.ENG1 and ENG2 provide in situ tensile,creep,and fatigue tests as well as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Since June 2023,the BL12SW has been in trial operation.It is expected to officially open to users by early 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Ultrahard X-ray High energy diffraction High energy imag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Earth sci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