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ernal Mortality Rate—A Reliable Indicator?
1
作者 Gregor Pollach Kai Jung +1 位作者 Felix Namboya Christian Pietru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5年第5期342-346,共5页
Introduction: Through forensic auditing a new way to monitor medical data was opened. Forensic auditing uses Benford’s law, which explain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naturally occurring data sets. We applied this ... Introduction: Through forensic auditing a new way to monitor medical data was opened. Forensic auditing uses Benford’s law, which explain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naturally occurring data sets. We applied this law on data for Maternal Mortality. Thi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number in policy-making for sustainabl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y: The law state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leading occurring number can be calculat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equation: observed and expected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confirm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xamination we used the Chi-square test. Results: The chi-square value for MMR was 21.08 for the 2012 report and 19.97 for the 2014 report. Chi-square was higher than the cut off value, which leads to the rejection the null hypothesis. The rejection of the null hypothesis means that the numbers observed in the publication are not following Benford’s law. Explanations can reach from errors, operational discrepancies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to manipulations in the struggle for international funding. Conclusion: Knowledge on this mathematical relation is not used widely in medicine, despite being a very valuable and quick tool to identify datasets in need of close scruti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Benford’s Law Forensic AUDITING UNICEF DATA Flawed DATA
下载PDF
Determining Optimal Strategies to Reduc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in Rural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n Assessment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2
作者 JIANG Zhen GUO Sufang +3 位作者 Robert W.SCHERPBIER WEN Chun Mei XU Xiao Chao GUO Y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06-610,共5页
China, as a whole, is about to meet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reducing the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but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rural area and urban area still exists.... China, as a whole, is about to meet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reducing the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but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rural area and urban area still exists.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expanding coverage with high impact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LiST). It was found that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tepartum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term birth, neonatal asphyxia, and neonatal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diarrhea are still the major killers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in China. It was estimated that 30% of deaths among 0-59 month old children and 25% of maternal deaths in 2008 could be prevented in 2015 if primary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coverage expanded to a feasible level. The LiST death cause framework, compared to data from th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represents 60%-80% of neonatal deaths, 40%-50% of deaths in 1-59 month old children and 40%-60% of maternal deaths in rural areas of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Li an Assessment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Determining Optimal Strategies to Reduc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in Rural Areas in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Combating maternal mortality in China:experienc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被引量:4
3
作者 Jiangli Di Qi Yang Xi Jin 《Global Health Journal》 2017年第3期20-33,共14页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unded,especially over the last 15 years,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has fallen dramatically.In 2014,China has achieved the target of a reduction of 75%MMR from 1990 to 2015(MDG ...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unded,especially over the last 15 years,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has fallen dramatically.In 2014,China has achieved the target of a reduction of 75%MMR from 1990 to 2015(MDG 5)ahead of schedule.This achievemen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and policy,government commitment and investment on maternal health,extens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mplementation of the maternal health program,develop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MCH)servic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MCH surveillance systems.Although China has achieved MDG 5,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achieving the post-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Therefore,multi-strategy actions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o further reduce the MM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China experience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下载PDF
Maternal Mortality WatchSheds Light on Causes of Death
4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00年第4期14-15,18,共3页
关键词 mmr maternal mortality WatchSheds Light on Causes of Death
下载PDF
基于ARIMA和GM(1,1)模型的我国农村MMR、IMR、NMR及U5MR趋势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彬 张龙秀 +2 位作者 王瑞 曹武军 刘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7-10,1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孕产妇、婴儿、新生儿及五岁以下儿童四种死亡率指标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农村母婴安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RIMA和GM(1,1)模型分别预测2021—2025年四个指标变化趋势。结果ARIMA(0,1,0)...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孕产妇、婴儿、新生儿及五岁以下儿童四种死亡率指标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农村母婴安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RIMA和GM(1,1)模型分别预测2021—2025年四个指标变化趋势。结果ARIMA(0,1,0)模型和GM(1,1)模型对四个指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08、0.410、0.194、0.584和0.718、0.297、0.128、0.34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41、0.040、0.030、0.043和0.032、0.029、0.020、0.025,GM(1,1)预测误差较小。结论运用GM(1,1)模型对四个指标进行拟合和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模型 灰色模型 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下载PDF
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燕燕 神艳 +4 位作者 聂雷 刘燕青 甄娜 王霞 周超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00%,其中1991—2005年APC为-3.71%,2005—2013年APC为-8.16%,2013—2021年APC为-4.05%。1991—2021年我国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3.9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2年APC为-5.17%,2002—2010年APC为0.70%,2010—2021年APC为-5.82%;1991—202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6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4年APC为-3.55%,2004—2011年APC为-11.26%,2011—2021年APC为-4.14%。孕产妇主要死亡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肝病。结论: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城市。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仍是产科主要死亡疾病,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死因占比
下载PDF
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梁婷 高洁 +3 位作者 陈小英 吴颖岚 郭婷婷 陈霞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2023年湖南省经过省级评审的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死因分布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2023年湖南省经过省级评审的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死因分布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4年14.86/10万下降至2023年的χ_(趋势)^(2)5.62/10万,下降幅度为62.18%(χ_(趋势)^(2)=51.312,P<0.001);死亡原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6.91%,直接产科原因占43.09%,χ_(趋势)^(2)直接产科原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χ_(趋势)^(2)=4.630,P=0.031)。排在前3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23.09%)、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2.50%)和羊水栓塞(11.91%)。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结论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和羊水栓塞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eterminants of Home Deliveries by Pregnant Mothers in Lumbo Chabbobboma Zone of Gwembe District in Zambia
8
作者 Miyoba M. Habanj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6期938-966,共29页
Background: Home deliveries is still high globally at 42% WHO 2022, due to high home deliveries, maternal death is also high at 43% globally. In sub-Sahara region home deliveries still high. Giving birth at health fac... Background: Home deliveries is still high globally at 42% WHO 2022, due to high home deliveries, maternal death is also high at 43% globally. In sub-Sahara region home deliveries still high. Giving birth at health facilities in most of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Zambia inclusive is still a challenge whereby more than 51% of first-time mothers give birth at home and this gives a risk of high maternal and perinatal deaths. Therefore Reducing number of home deliverie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issues. In this study,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home deliveries by pregnant mothers in the Luumbo zone of Gwembe district, Zambia. Purpose: Access to skilled care and facilities with capacity to provide emergency and newborn care is critical to reduce maternal death. In Zambia 42% of women still deliveries from home, suggesting a persistent challenge for women to seek, reach, and receive quality maternity care. This study aimed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home deliveries by pregnant mothers in Luumbo zone of Gwembe district, Zamb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postnatal mothers who came for postnatal care at 6 weeks in Luumbo Chabbobboma clinic in Gwembe district southern province of Zambia. This was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here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lect 105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attended postnatal and had a recent delivery.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researcher-administer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identify determinants of home deliveries in Luumbo Chabbobboma zone. Data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SPSS computer software version 27.0. Both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chi-square tes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taken at α ≤ 0.05.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46 (43.8%) respondents were in the age bracket 20 - 29 years. Of the 105 respond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24 (22.9%) of them delivered from ho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maternal age (p = 0.03), occupation (p = 0.024), distance to the facility (p = 0.014),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p = 0.023), multiparity (p = 0.01), timing and number of ANC visits (p Conclusion: From this population. The major reason why women still deliver at home was long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facility. To reduc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access to health facilities by pregnant wome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re should also be active eng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natal Care Factors Home Birth Cultural Factors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Skilled Delivery Home Delivery PREVALENCE Zambia
下载PDF
基于GM(1,1)和ARIMA模型的安徽省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彬 张龙秀 +2 位作者 王瑞 陈华 刘辉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2022—202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U5MR)发展预测模型,预测安... 目的构建2022—202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U5MR)发展预测模型,预测安徽省4个指标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安徽省“十四五”妇幼卫生规划的落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2022—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进行预测。结果采用ARIMA和GM(1,1)模型对安徽省MMR、IMR、NMR、U5MR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021、0.880、0.671、1.131和1.900、0.290、0.150、0.34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63、0.188、0.220、0.182和0.154、0.062、0.050、0.055,GM(1,1)预测误差较小。经预测,到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分别降至5.68/10万、1.57‰、0.82‰及2.23‰。结论运用GM(1,1)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2022—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的预测结果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下载PDF
737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江珊 代国红 +3 位作者 杜玉开 郭燕 李向东 刘鹏博(编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163-2165,共3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8.76/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54.3%。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计划内比计划外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几率小,孕产妇从分娩到死亡时间越短越是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旧法接生、生育次数多、接生人员技术水平差、怀孕次数多、人流引产次数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分娩地点医疗水平差、经济水平差、年龄大都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促进因素。737例死亡孕产妇做过产前检查的占76.0%,产检次数大于5次的只有22%。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在家中或转诊途中的分别为40.4%、41.7%,非医务人员接生的占20.5%。结论: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数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急重症的救治,可进一步降低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康洪霞 王奇娟 +1 位作者 刘秋明 李京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分析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状和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 目的分析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状和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1至2014年,我国各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最快,平均上升速度达2.10%;2014年,不同地区在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87、21.357,均P<0.05)。同时,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6.25%和6.73%;2014年,两指标的地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6、14.455,均P<0.05)。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与各保健服务指标之间均存在强的负相关(|rs|值为0.776~0.996,均P≤0.001),其中两项死亡率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相关性最大。结论 2014年,我国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以及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仍存在地区差异,尚需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围生儿死亡率 孕产期保健 住院分娩率
下载PDF
基于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评价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分布及儿童健康公平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峥嵘 陈祥华 +1 位作者 于贞杰 汤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4,239,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分布及儿童健康水平的公平性。方法主要利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数、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2078、0.1728、0.1298。表... 目的分析评价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分布及儿童健康水平的公平性。方法主要利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数、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2078、0.1728、0.1298。表明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向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倾斜的趋势明显,地区之间妇幼保健资源的分布不合理。泰尔指数显示导致山东省总体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公平和5岁以下儿童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是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的不公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集中指数CI为0.1782,5岁以下儿童人口基数大的地区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死亡率明显偏高,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和5岁以下人口基数小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低。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的配置存在地区性差异,存在不公平现象。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存在不公平性,应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资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公平性 集中指数 泰尔指数
下载PDF
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蔚 沈汝 +3 位作者 杨惠娟 李禾 王慧霞 于莹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6/10万,其中外来人口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22.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10万。②63.6%(21/33)的外来人口孕产妇在私人诊所或家中分娩;其中54.5%(18/33)无产前检查;死亡距分娩时间主要在产后12h内(69.7%,23/33);转诊延误(81.8%,27/33)明显。③7例北京户籍孕产妇中,6例在二、三级医院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者各3例;5例产前检查6次以上;2例死亡距分娩时间在产后12h内,3例在产后1~42d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5例。④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因素(75.0%,30/40);产后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占97.5%(37/40),并集中在夜班、周末及节假日(80.0%,32/40);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85.0%(34/40)。⑤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6例)、态度(2例)、资源(3例)及管理(6例)因素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42.4%,14/33)、态度(66.7%,22/33)、资源(36.4%,12/33)、医疗保健知识技能(45.5%,15/33)及社会管理(54.5%,18/33)有关。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死亡时间集中在产后12h内。北京户籍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管理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社会管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软产道损伤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丹 于川 熊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2-1623,共2页
目的:分析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直线相关等方法分析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对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目的:分析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直线相关等方法分析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人类发展指数与孕产妇死亡率对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相关系数=-0.674~-0.892,人类发展指数与潜在结局变量妇女儿童死亡率相关系数为-0.806。结论:考虑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努力降低我国的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人类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儿童死亡率 关系
下载PDF
探讨深圳市沙井镇2001~2005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巧玲 陈敏 项方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沙井镇2001~2005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深圳市沙井镇5a内活产总数18469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沙井镇2001~2005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深圳市沙井镇5a内活产总数18469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43.32/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占53.53/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与与文化程度、计划生育、接生法、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和产前检查密切相关。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杜绝非法接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产前质量
下载PDF
2010-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惠娟 潘迎 +2 位作者 于莹 陈正超 刘凯波 《首都公共卫生》 2020年第5期237-24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以及二孩政策调整对生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死亡原因顺位、死亡评审结果及...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以及二孩政策调整对生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死亡原因顺位、死亡评审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0-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死亡率为4.12/10万,比2010年的13.81/10万下降了70.16%,平均年降幅7.79%。非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年降幅(13.52%)高于本市户籍(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3,P=0.035)。2010-2019年北京市非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占62.05%(121/195),死亡原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妊娠合并心脏病、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和异位妊娠,2015年后北京市孕产妇死因多样化,猝死、肿瘤等疾病进入孕产妇死亡原因前五位,其他包括病毒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等非常见因素死亡比例达到19.05%。高龄、经产孕产妇占29.23%(57/195)和45.64%(89/195),2015年后高龄、经产孕产妇死亡比例增加。死亡孕产妇中高危孕妇占77.95%(152/195),其中高风险占24.10%(47/195),较高风险占18.46%(36/195)。死亡时段:孕期死亡占34.36%(67/195),产时死亡3.08%(6/195),产后>24 h死亡占44.62%(87/195),前后五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降幅明显,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调整致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死亡原因多样化,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母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直接产科因素死亡 非直接产科因素死亡 生育政策
下载PDF
进一步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洪金兰 刘钢 +1 位作者 高玉霞 杨丽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62-563,共2页
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 1995年全国妇幼卫生年报有关资料 ,指出了导致目前全国孕产妇死亡比下降缓慢的制约因素。提出使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稳定下降的关键策略是 :对分娩实施管理 。
关键词 孕产妇 住院分娩 死亡率 中国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瑞英 王维 +4 位作者 黄洁 李建梅 王尊 黄跃华 叶彩云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控制效果及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的148例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特...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控制效果及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的148例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特征的变化。结果 2000~2009年宝安区共有148例孕产妇死亡,其中流动人口133例(占89.86%)。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133.2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29.16/10万,10年平均死亡率为42.22/10万(其中,流动人口49.57/10万);10年间全人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1;χ2=69.20,P〈0.01)。与前5年相比,后5年孕产妇死因中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7.23%vs 12.31%)、妊娠合并外科性疾病(1.20%vs 7.69%)、肿瘤性疾病(0.00%vs4.61%)、产褥感染(1.20%vs 4.61%)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产科出血(33.74%vs 27.69%)、羊水栓塞(26.51%vs 23.08%)、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0.48%vs 9.23%)有所下降。结论宝安区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有着密切关系。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加强流动人群孕产妇的管理,仍是宝安区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 效果
下载PDF
上海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雯 李军 +6 位作者 张钢 信亚东 陈英耀 付晨 艾晓金 薛迪 唐智柳 《中国卫生资源》 2003年第4期160-161,共2页
该文主要对上海与其它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总结成绩、发现差距和问题 。
关键词 上海人群 分析 主要健康指标 寿命指标 婴儿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
下载PDF
2007~2011年广西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莫云 黄越华 李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艾滋病(AIDS)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死亡状况,为降低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资料,查阅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附卷、... 目的分析广西艾滋病(AIDS)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死亡状况,为降低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资料,查阅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附卷、孕产妇死亡病历、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报告卡、随访卡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测报告等资料,汇总分析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的死亡状况。结果 2007~2011年广西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率高达483.09/10万,是同期广西普通孕产妇死亡率的22.96倍。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机会性感染为主,最多见为肺部感染。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社会因素为低文化层次、贫困和保健水平低下。结论加强婚育妇女的HIV筛查,将HIV感染孕妇纳入高危妊娠管理范围,全面落实《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等措施,是降低AIDS及HIV感染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 孕产妇死亡率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