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strengths of matrix in a composite 被引量:5
1
作者 Zheng-Ming Huang Li-Min Xi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A major obstacle to achieving reasonabl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a composite only from its constituent information i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 situ strengths of the matrix. One can measure only the original strengths... A major obstacle to achieving reasonabl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a composite only from its constituent information i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 situ strengths of the matrix. One can measure only the original strengths of the pure matrix,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predicted transverse strengths of a unidirectional(UD) composite are far from reality. It is impossible to reliably measure matrix in situ strength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situ and original strengths. Stress concentrations in a matrix ow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ibers are attributed to the strength variation. Onc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SCFs)are obtained, the matrix in situ strengths are assigned as the original counterparts divided by them. Such an SCF cannot be defined following a classical approach. All of the relevant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etermining it are systematically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SCFs under transverse tension, transverse compression, and transverse shear are derived. Closed-form and compact formulas for all of the uniaxial strengths of a UD composite are firs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ir application to strength predictions of a number of typical UD composites demonstrat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se formu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strength FORMULAS MICROMECHANICS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matrix in SITU strength
下载PDF
Weibull Probability Model for Fracture Strength of Aluminium (1101)-Alumina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
2
作者 A. Suresh Babu V. Jayabal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41-343,共3页
In recent times, conventional materials are replaced by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MCs)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modulus. Strength reliability, one of the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wider use of composite m... In recent times, conventional materials are replaced by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MCs)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modulus. Strength reliability, one of the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wider us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s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Weibull strength distribution func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 data of 15% volume alumina particle (mean size 15 μm) reinforced in aluminum alloy (1101 grade alloy) fabricated by stir casting method was carried out using Weibull probability model. Twelve ten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STM B577 standards and the test data, the corresponding Weibull distribution was obtained.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behavior in terms of its fracture strength was presented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composites for suitable applications.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hat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strength data more appropri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断裂强度 氧化铝颗粒 概率模型 铝合金 Weibull分布函数 威布尔 测试数据
下载PDF
An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Shear Lag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on the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1
3
作者 Zhonghao JIANG and Jianshe LIAN(Dep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5, China)Shangli DONG and Dezhuang YANG(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3-221,共9页
The modified shear lag model proposed recently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and subsequent stress distributions under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loadings.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elastic moduli and ... The modified shear lag model proposed recently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and subsequent stress distributions under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loadings.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elastic moduli and the yield strengths under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loadings were derived which take account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The asymmetries in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yield strength were interpreted using the derived expressions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he stress calculations. The model predictions have exhibited good agreemen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lso with the other theore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Figure An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Shear Lag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on the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与晶粒调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施展 马凤仓 +2 位作者 谭占秋 范根莲 李志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8,共15页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晶粒结构与复合构型设计的调控手段,讨论了界面结构强度对碳纳米管载荷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倒置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复合材料塑韧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思路,为制备强度高、韧性强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界面调控 晶粒调控
下载PDF
A New Modification to Shear Lag Model as Applied to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5
作者 Jiang, ZH Lian, JS +1 位作者 Yang, DZ Dong, S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16-522,共7页
A new modification for the shear lag model is given and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metal matri×composite are derived. These expression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our experime... A new modification for the shear lag model is given and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metal matri×composite are derived. These expression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our experimental data in a SiCw/Al-Li T6 composite and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on different SiCw/Al T6 composites and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hear lag models and the other theoretic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A New Modification to Shear Lag Model as Applied to Stiff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Short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全文增补中
SiC/SiC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及其剩余强度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军 徐培飞 +2 位作者 荆瑞 张大海 费庆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高速飞行器中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速冲击问题,低速冲击后的损伤形式以及剩余承载能力是影响飞行器结构安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板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能量下开展了低速冲击试验... 高速飞行器中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速冲击问题,低速冲击后的损伤形式以及剩余承载能力是影响飞行器结构安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板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能量下开展了低速冲击试验,分析了低速冲击载荷下试验件的表面损伤状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了试验件内部的损伤形貌,结合冲击过程中的冲击响应曲线以及应变历史曲线,分析了SiC/SiC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过程的损伤机理。针对含勉强目视可见损伤的试验件开展了冲击后剩余强度试验,研究了勉强目视可见损伤对SiC/SiC复合材料剩余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试验件的表面损伤主要包括无表面损伤、勉强目视可见损伤、半穿透损伤以及穿透损伤,试验件的内部损伤主要有锥形体裂纹、纱线断裂以及分层损伤。低速冲击损伤会严重影响SiC/SiC复合材料的剩余性能,虽然试验件损伤勉强目视可见,但其剩余压缩强度为无损件81%,剩余拉伸强度仅为无损件的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 损伤特性 剩余强度
下载PDF
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向斌 林欣欣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实现对老旧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的目的,以磷酸镁水泥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水泥基纤维复合修补材料,并以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其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界... 为了实现对老旧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的目的,以磷酸镁水泥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水泥基纤维复合修补材料,并以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其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界面粗糙度越大,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当界面粗糙度为3.5 mm左右时,黏结性能可达到最佳;混凝土基体强度越大,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值就越大,黏结性能越好。试验制备的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较好,能够满足老旧混凝土结构修补施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修补 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 黏结性能 界面粗糙度 基体强度
下载PDF
交通运输用导电铝合金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志琪 薛昊 +3 位作者 李佳铭 白俊源 赵志浩 秦高梧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11-29,共19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铝合金导线在交通运输网络的电力传输和交通装备运行等方面的用量日益增多,但铝合金导线因其本征的电阻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能源损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铝合金导线在交通运输网络的电力传输和交通装备运行等方面的用量日益增多,但铝合金导线因其本征的电阻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能源损耗,如何提升导电率的同时保证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强度是研究的长期难点。本文结合导电铝合金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合金体系,探讨了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强度-电导率制约关系,总结了当前协同改善强度和导电率、制备高强高导铝合金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几类主流的改善方法,即微合金化、热处理工艺优化、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熔体净化和提纯、沿平行电流方向引入细长晶等,最终展望了高强高导铝合金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铝合金 微合金化 铝基复合材料 强度 电导率 细长晶
下载PDF
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基质含量和超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王蕾 赵邦哲 +6 位作者 张迎燕 田若宁 王雅婷 李昂 梅景良 连森阳 吴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5-167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高、中、低蛋壳强度组蛋壳强度分别为(4.67±0.09)kg/cm^(2)、(3.78±0.02)kg/cm^(2)和(2.86±0.03)kg/cm2,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和蛋壳重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钙化壳的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元素相对含量在蛋壳超微结构的不同层次差异不显著(P>0.05)。对蛋壳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与中、低强度蛋壳组相比,高强度蛋壳组横断面致密性更好,乳突顶部连接更紧密;并且各组间的乳突层有效厚度差异显著(P<0.05),高、低蛋壳强度组的乳突间隙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厚度相似的蛋壳,其蛋壳各层元素相对含量和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强度无显著影响,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对蛋壳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乳突层有效厚度和乳突间隙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山麻鸭 蛋壳强度 元素组成 基质含量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不同饱和度下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及强度响应特征
10
作者 罗晓倩 孔令伟 +2 位作者 鄢俊彪 高志傲 田升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膨胀土强度随饱和度变化显著,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一直是研究膨胀土工程问题的关键。选取南阳市某高速路沿线边坡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天然条件下处于不同饱和度状态的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获得了自然条件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 膨胀土强度随饱和度变化显著,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一直是研究膨胀土工程问题的关键。选取南阳市某高速路沿线边坡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天然条件下处于不同饱和度状态的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获得了自然条件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随饱和度的变化特征。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随着膨胀土饱和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和土-水特征曲线,提出了以法向应力、饱和度为变量和以法向应力、基质吸力为变量的两种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计算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与之前常用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计算模型相比较,提出的两种计算模型所需的拟合参数少,适用于更宽吸力范围、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计算,且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饱和度 孔内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计算模型
下载PDF
钛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分散性、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
11
作者 佘欢 时磊 董安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1,共8页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力学、导电、润滑等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将石墨烯作为增强体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石墨烯的分散性及其与钛基体的反应是制约获得高性能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力学、导电、润滑等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将石墨烯作为增强体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石墨烯的分散性及其与钛基体的反应是制约获得高性能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难点。本文综述了钛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分散性、界面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钛基石墨烯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石墨烯能较均匀地分散于复合材料组织中,但当石墨烯添加量过多时仍会出现团聚现象。石墨烯与钛基体易发生反应生成TiC,通过固化烧结工艺的改进、基体复合化、石墨烯表面改性以及原位自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界面反应并提高界面结合力。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钛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压缩、拉伸强度与硬度一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通常以载荷传递强化为主,但有些情况下由石墨烯引起的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及奥罗万(Orowan)强化效果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钛基复合材料 分散性 界面 强度 强化机制
下载PDF
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改性对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梁起睿 叶金蕊 +4 位作者 颜丙越 刘凯 何剑飞 姬晓龙 侯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对不同改性技术及处理过程对芳纶纤维表面刻蚀的影响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酐化学刻蚀会对芳纶纤维表面基团产生影响且增加表面粗糙度。热氧化刻蚀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具有明显“沟壑”状。然而,当乙酸酐化学刻蚀处理时间高于6 h、热氧化刻蚀处理时间高于4 min时,纤维内部结构就会受到损伤,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降低。超声浸渍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有一定增加,纤维表面附着的气体将会排出,超过20 min后改性效果趋于稳定。使用偶联剂改性树脂基体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键合作用,当添加量超过3%时,树脂分子间的过度交联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下降。研究结果为提高芳纶复合材料浸润性能和界面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芳纶复合材料设计及制造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 界面强度 树脂基体改性 微观形貌 浸润性能
下载PDF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崔童 杜善豪 +3 位作者 钱高祥 张宇博 王同敏 李廷举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是核反应堆、航空器及高端装备中各种导电导热元件的关键材料,在核电、航空、交通、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位合成法是在一定温度下... 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是核反应堆、航空器及高端装备中各种导电导热元件的关键材料,在核电、航空、交通、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位合成法是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陶瓷增强体的技术。原位反应制备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增强相的团聚问题,二是增强相的尺寸调控问题。本文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制备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特点、优劣及技术难点。同时,本文综述了原位合成法对铜基复合材料中颗粒尺寸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原位合成法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增强相颗粒形核与生长的原理出发,提出了促成细小弥散颗粒增强相的工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法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高强高导 物理外场
下载PDF
动车组冷却风道疲劳强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于春洋 程亚军 +2 位作者 刘涛 孙博飞 薛宁鑫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了研究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道的疲劳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冷却风道测点处应力与外载荷之间的载荷传递关系,通过线路测试获得冷却风道内冷却风载荷谱及焊缝测点应力谱,对冷却风道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道的疲劳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冷却风道测点处应力与外载荷之间的载荷传递关系,通过线路测试获得冷却风道内冷却风载荷谱及焊缝测点应力谱,对冷却风道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风道测点总损伤的最大值为0.925,满足EN 1999-1-3-2007标准要求。其中冷却风机低速、高速转换运行时产生的冷却风载荷导致的结构累积损伤占总损伤的88.7%~99.8%,每千次启停的累积损伤为0.0227~0.0310。冷却风道内部的冷却风载荷影响系数为0.75~0.90,冷却风载荷是影响风道强度的主要因素,设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风载荷 动车组冷却风道 载荷传递矩阵 疲劳强度 动应力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中膨胀土吸力和膨胀力变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冯炜栋 张文慧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江苏省宿迁市某膨胀土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膨胀力与基质吸力随含水率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力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干湿循环后膨胀力整体下降,其中吸湿过程膨胀力大于干燥过程,在一定次数的循环后逐... 以江苏省宿迁市某膨胀土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膨胀力与基质吸力随含水率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力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干湿循环后膨胀力整体下降,其中吸湿过程膨胀力大于干燥过程,在一定次数的循环后逐渐稳定;基质吸力随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使得基质吸力下降,含水率越大降幅越小,滞回曲线不明显。试验数据拟合发现,膨胀力与含水率关系式用指数函数拟合、土水特征曲线用Gardn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合相应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能用于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膨胀力 基质吸力 含水率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力量训练改善去卵巢模型大鼠骨损伤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杨梦晓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50-3156,共7页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骨质疏松患者重要的非药物手段和防治策略,其中力量训练是最佳方式,然而其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确定。目的:探讨力量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学、材料学和生物...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骨质疏松患者重要的非药物手段和防治策略,其中力量训练是最佳方式,然而其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确定。目的:探讨力量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学、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细胞外基质重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运动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绝经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运动组进行假手术。术后4周,假手术运动组和去卵巢运动组进行12周尾部负重爬梯训练,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最后一次训练后分离双侧股骨和胫骨,右侧胫骨用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以及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分析,左侧胫骨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骨微结构检测,右侧股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组织学观察,左侧股骨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量或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最大载荷和刚度下降(P<0.05),骨密度、骨矿密度、骨无机质含量、骨钙含量降低(P<0.05),骨水含量升高(P<0.05),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连接密度、骨小梁数量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5),骨组织脂肪细胞数量和横截面积增加(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下降(P<0.0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和骨保护素蛋白表达升高(P<0.05)。②与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运动组最大载荷、刚度、断裂载荷和弹性升高(P<0.05),骨密度、骨矿含量、骨矿密度、骨无机质含量、骨钙含量增加(P<0.05),骨水含量下降(P<0.05),骨小梁分离度、骨髓面积下降(P<0.05),骨小梁厚度、皮质骨体积分数、皮质骨面积分数、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孔隙度增加(P<0.05),骨组织脂肪细胞数量和横截面积减少(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升高(P<0.0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保护素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果表明,力量训练能够对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损伤起保护作用,表现为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组织成分和骨微结构改善,其机制与调控细胞外基质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去卵巢 绝经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郝浩辉 党潇琳 +2 位作者 马晓康 丁金雪 范晓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界面层与CMC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受限于表征难以深入研究界面层微区力学行为的困难。随着微纳力学测试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于CMC界面层结合强度以及其失效行为的表征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CMC中界面层的作用以及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机制,同时汇总当下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测试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重点总结微纳力学手段下纤维push-out/push-in以及微柱压缩等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差异,报道这些方法在界面区失效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明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纤维pushout/push-in可以反映基体应力作用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但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微柱压缩测试则更多地反映界面层本征特性,无法反映基体应力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法反映纤维拔出过程。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表征方法,同时确定微区力学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最终实现CMC的界面层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层 微区力学行为 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PDF
融合交互强度的优化社交推荐算法
18
作者 周璐鑫 李曼 +1 位作者 蒋明阳 张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针对现有社交化推荐算法忽视了评级数据与社交信息之间关联的探索,提出了一种融合交互强度的优化社交推荐算法。首先,利用社交信息和评级数据结合两种相似度丰富社交矩阵;接着,定义用户间交互强度代表用户间复杂关系;最后,利用交互强度... 针对现有社交化推荐算法忽视了评级数据与社交信息之间关联的探索,提出了一种融合交互强度的优化社交推荐算法。首先,利用社交信息和评级数据结合两种相似度丰富社交矩阵;接着,定义用户间交互强度代表用户间复杂关系;最后,利用交互强度与社交关系之间的关联以及用户潜在特征与用户群体参与特征的关联构建新的目标函数,学习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实现个性化推荐。在三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基线模型相比,提出算法在推荐预测精度上有显著提升,且在对不同评级数量的用户进行潜在特征学习时,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综上,融合交互强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交化推荐算法性能,增强用户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化推荐 交互强度 群体参与矩阵 矩阵分解
下载PDF
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董颖璇 吕俊男 李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7,共10页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颗粒团聚位置、运行环境静水压力以及基体材料性质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燃料颗粒团聚区域是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起点,而运行环境静水压力对芯体应力集中有抑制作用,揭示了燃料颗粒团聚现象对弥散型核燃料元件力学性能的“短板效应”。团聚区域的燃料颗粒通过密集堆叠的方法进行几何建模,局部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由最小颗粒间距定义。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越大,弥散型核燃料芯体越容易失效。而包壳外的环境压力会降低芯体内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的应力水平,但随着局部团聚程度的增加,环境压力对芯体中Mises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相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厚度方向位置改变对芯体的最大Mises应力几乎没有影响;燃料颗粒团聚区域在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面内分布位置和环境压力共同决定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失效行为。本研究可为弥散型核燃料元件的失效条件预测、可靠性评估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核燃料元件 颗粒团聚 强度分析 短板效应 基体失效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MICROCRACKS IN WHISKER TOUGHENING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2
20
作者 Li Wenf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R. R. ChinaDu Shany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1995年第1期75-83,共9页
The modified equivalent inclusion theory by the authors and the internalvariable theory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cracks in whiskertoughening ceram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cracks o... The modified equivalent inclusion theory by the authors and the internalvariable theory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cracks in whiskertoughening ceram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crack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the material. The effect of residual thermostrain, whisker content and aspect ratio isconsidered. The modulus, initial nonlinear load, strength and nonlinear constitutiverelation are calculated and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SKER MICROCRACK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material strength nonlinear CONSTITUTIVE re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