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Unusual Maxillary Sinus Foreign Body and Its Endoscopic Assisted Removal 被引量:2
1
作者 R. V. Nataraj Mohan Jagade +5 位作者 Reshma Chavan Rajesh Kar Madhavi Pandare Kartik Parelkar Arpita Singhal Kiran Kuls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Foreign bodies in maxillary sinuses are uncommon. But the incidence is on a rise. Herewith we present a case of foreign bodies (glass pieces) in left maxillary sinus and bilateral nasolacrimal ducts, which is managed ... Foreign bodies in maxillary sinuses are uncommon. But the incidence is on a rise. Herewith we present a case of foreign bodies (glass pieces) in left maxillary sinus and bilateral nasolacrimal ducts, which is managed endoscop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ary sinus FOREIGN Body ENDOSCOPIC approach
下载PDF
Accidental Entry of Foreign Body in Maxillary Sinus—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Nishant Kumar Himanshu Bhutani +5 位作者 Pushpak Jain Abhishek Verma Sps Tomar Shaibal Chaterjee Ankur Garg Rohit Awana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Extraction of the first molar or premolar is the commonest cause of oro-antral fistula. Management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me, removal of any foreign body from the maxillary sinus, if present, followed by app... Extraction of the first molar or premolar is the commonest cause of oro-antral fistula. Management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me, removal of any foreign body from the maxillary sinus, if present, followed by appropriate flap for closer. A case is presented when a gutta percha (GP) point was accidentally dislodged into the right maxillary sinus during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the oro-antral fistula.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case is described and is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ta Percha maxillary sinus Caldwell-Luc approach BUCCAL Pad of Fat
下载PD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
3
作者 Jing Ye Sunhong Hu +2 位作者 Minxia Bian Jie Yuan Jianguo Tang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Purpose: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otorhinolaryngologists'clinical practice.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instead of surgeries in intraoral approa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mo... Purpose: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otorhinolaryngologists'clinical practice.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instead of surgeries in intraoral approa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mong OMS.However appropriate treatments due to the causes of the OMS as well as the outcome have been less investigated,meanwhile the inherent incidence of OMS may be still on the ris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nclude our systematic treatment within follow-up examina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confirmed diagnosis of OMS who had systematic follow-up examinations were analyzed.Medical histories of otorhinolaryngologists and dentists were reviewed as well as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protocols.Result:Consecutive 29 Patients(10 women,19 men)were included.41.4%(12/29)patients experienced facial pain as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69.0%(20/29)patients admitted firstly to otorhinolaryngologists,1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procedure while 7 patients lacking of surgical indication were transferred to dentists.31.0%(9/29)patients were advised by dentist for being suspected of maxillary sinusitis,including 7 patients suffered from sinonasal complications of dental treatment(SCDT).Conventional dental treatment(root planning,root end surgery,extraction)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Follow up for a mean of 15.1(ranges from 6 to 96)months showed 29 patients maintaining open maxillary ostium on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r improving on CT except recurrence in one patient with SCDT.Conclusion:Patients should be inspected by dentists carefully when the patient has symptoms rather than sinusitis-like symptoms,the possibility of OMS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Dental examination can help to determine whether a maxillary sinusitis has a dental origin,periodontitis and odontogenic radicular cysts still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comparing with iatrogenic factors.Patients treated with ESS showed better tolerance and fewer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Not all patients with OMS including SDCT need definitely surgery whether ESS or intraoral approach,removing dental focus followed with antibiotics would be optimistic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traoral approach
下载PDF
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
4
作者 孙晓飞 刘斌 +3 位作者 刘诗敏 郑文雯 查志鸿 胡国勤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5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ACP的临床疗效好,能全面地清理病灶,且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较低,较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中鼻道 上颌窦自然开口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 临床效果 复发
下载PDF
CT在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式选择中的应用评价
5
作者 李亚宝 艾绍金 +3 位作者 雷明 祝康 孙斌 高天喜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价鼻窦薄层CT在上颌窦囊肿切除手术策略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上颌窦囊肿患者80例(90窦)病历资料,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并判读,按囊肿不同的起源分类后,采用相应的手术径路切除病变。结果分析鼻窦CT... 目的评价鼻窦薄层CT在上颌窦囊肿切除手术策略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上颌窦囊肿患者80例(90窦)病历资料,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并判读,按囊肿不同的起源分类后,采用相应的手术径路切除病变。结果分析鼻窦CT,囊肿起源于上颌窦前壁21窦,上壁8窦,底壁1窦,内侧壁25窦,外侧壁17窦。行扩大自然窦口径路26窦,下鼻道开窗径路20窦,泪前隐窝径路44窦。手术均实现全切,无术后出血,溢泪,前鼻孔狭窄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术前鼻窦CT对囊肿起源位置的确定可以为合适的手术径路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CT 手术径路 上颌窦囊肿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结构及其与上颌后牙显微根尖手术的关系
6
作者 成应琪 黄正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口、施耐德黏膜、上颌窦分隔、上牙槽后动脉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就上颌窦对上颌后牙区显微根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并发症、手术预后及成功率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 解剖关系 根尖周疾病 手术入路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刘景林 黄员福 薛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 Papilloma, IP)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确诊为上颌窦IP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及柯陆入路术式治疗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 Papilloma, IP)患者机体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确诊为上颌窦IP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柯陆入路术式处理,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基础指标、不同手术阶段的机体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7)。两组术后半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式、柯陆入路术式用于上颌窦IP患者的治疗远期疗效相当,但前者还具有近期处理效果较好,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 泪前隐窝入路 柯陆入路
下载PDF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骨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李荣前 刘艳 周治勇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80-82,8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息烽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 目的探讨分析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息烽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不能完全切除清理上颌窦内病变组织,再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清理上颌窦内病变组织,分析病理检出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患者均接受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清理术,术后组织病理学共计检出曲霉菌感染18例,息肉12例,囊肿2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骨瘤1例,神经鞘瘤合并血管瘤1例,霉菌伴囊肿5例,霉菌伴息肉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显示术后患者未出现溢泪等并发症,中鼻道上颌窦开口引流通畅,术后均未见病情复发,手术治愈率达100%。结论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良性病变 中鼻道
下载PDF
经上颌窦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焕亭 刘军 +3 位作者 费昶 衡雪源 孟凡国 姬传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1-22,共2页
目的寻找经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的相关解剖标志。方法在成人尸头上采用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观察翼腭窝、中颅底的解剖结构及显露情况。结果翼腭窝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神经层位于后内侧,血管层位于前外侧,上颌神经、圆孔、... 目的寻找经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的相关解剖标志。方法在成人尸头上采用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观察翼腭窝、中颅底的解剖结构及显露情况。结果翼腭窝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神经层位于后内侧,血管层位于前外侧,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是翼腭窝的重要解剖标志。围绕圆孔广泛磨除中颅窝底部,打开蝶窦后可显露眶上裂、眶尖及整个海绵窦。结论上颌窦入路手术的解剖标志是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通过该入路可以安全显露整个海绵窦、鞍旁、鞍区及鞍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翼腭窝 颅底 手术路径
下载PDF
经上颌窦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焕亭 刘军 +3 位作者 费昶 衡雪源 孟凡国 姬传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 目的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解剖学 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卫华 李鑫 +2 位作者 马大军 刘亚国 王伦安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后壁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后壁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随机挑选30例成人干颅,其中15例行矢状面切片,另15例行水平面切片。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 目的:观察上颌窦后壁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后壁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随机挑选30例成人干颅,其中15例行矢状面切片,另15例行水平面切片。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厚度;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水平面上观测:蝶腭孔的形态、大小;蝶腭孔外侧壁至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与内侧壁交界处的距离;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宽度。②将防腐处理的30侧正中矢状面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上颌动脉翼腭窝段的位置、走行及其分支的长度及管径;上颌神经翼腭窝段的位置、走行及其分支;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结果:①在颅骨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平均值为(19.21±3.42)mm;厚度平均值为(0.74±0.42)mm;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平均值为(0.63±0.31)mm。在颅骨水平面上观测:蝶腭孔呈圆形者占66.7%,其呈卵圆形者占20%,呈不规则形者占13.3%,外侧壁至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与内侧壁交界处的距离平均值为(2.45±1.33)mm。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宽度平均值为(7.52±2.08)mm。②上颌动脉翼腭窝段位置变异较大,30%在靠近上颌骨颞下面时略呈直角向内进入翼腭窝;70%到达上颌骨颞下面时,紧邻该面行走,其主要分支包括蝶腭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圆孔动脉、翼管动脉。上颌神经翼腭窝段直径为(3.65±0.54)mm,斜向前外侧,紧贴上颌窦后外侧壁向上外侧走行。分为蝶腭神经、眶下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3大分支。翼腭神经节距离上颌神经下方(3.57±1.39)mm,上颌窦后外壁后部后方(3.17±1.08)mm。呈椭圆形者占43.3%,不规则形者占40%,圆形者16.7%。其直径平均值为(4.19±1.01)mm。结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凿开上颌窦后壁时,向内不能超过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的交界处,向上不能超过上颌窦后壁与顶壁的交界处,摘除肿瘤时应仔细处理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后壁 应用解剖 翼腭窝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伟 强化龙 程忠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分别采用4种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治疗,其中18例采用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9例采用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11例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分别采用4种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治疗,其中18例采用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9例采用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11例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1例采用传统Caldwell—Luc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30例,好转7例,复发2例。1例复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再次手术后病理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行放疗后失访。1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结论:针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特点,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对手术疗效的提高及手术创伤的减少起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病变 鼻内镜 手术径路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兰炎根 陈凯 +3 位作者 李铎贤 黄冬云 张志雄 叶远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1期66-68,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鼻内镜下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2例行单纯鼻内镜术,B组22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C组36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入路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鼻内镜下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2例行单纯鼻内镜术,B组22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C组36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入路手术。随访18-96个月,比较3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复发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3.5个月。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前各项症状均消失或有所减轻,所有病例均无严重近、远期并发症发生。A、B、C 3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4.38%(11/32)、9.09%(2/22)、11.11%(4/36),B、C 2组与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单纯鼻内镜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其中泪前隐窝入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便于观察术腔及肿瘤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手术 泪前隐窝入路 柯-陆入路
下载PDF
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明华 王可敬 谭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 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2... 目的 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 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术野显露良好,切除肿瘤更彻底、更安全,重建颅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肿瘤/外科学 额眶颧颞联合入路
下载PDF
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3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米彦芳 李志刚 万文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入路和经上颌窦柯-陆氏入路,分别在直视下和鼻内窥镜下联合修复眶底骨折,解除粘连和嵌顿,还纳眶内容物。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 目的探讨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入路和经上颌窦柯-陆氏入路,分别在直视下和鼻内窥镜下联合修复眶底骨折,解除粘连和嵌顿,还纳眶内容物。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球牵拉试验及眼外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手术前均存在眼球凹陷,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4.0~8.0(5.0±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8,P=0.000);正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均有垂直复视;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存在阻力),眼球向上和向下运动均明显受限。手术后3个月,31眼眼球凹陷均得到满意恢复,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0~1.0(0.3±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200)。手术前后自身患眼眼球突出度比较,相差2.0~5.0(3.0±0.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6,P=0.000);31眼中28眼正前方复视消失,16眼前下方复视消失;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不存在阻力),眼球上转均恢复正常,15眼仍有下转受限。结论鼻眼联合手术入路修复爆裂性眶底骨折,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损伤相对较轻,临床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严重的大范围眶底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眶底骨折 下睑睫毛下入路 上颌窦柯-陆氏入路 鼻内窥镜
下载PDF
伴上颌窦囊肿的上颌窦底外提升种植术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磊 王阿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 :报道1例严重上颌骨萎缩伴上颌窦囊肿及窦腔间隔的患者诊治经过,总结数字化种植模拟分析经验,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此类病例手术成功率。方法:术前锥形束CT检查,三维显示上颌窦囊肿合并窦腔骨性间隔,保留囊肿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 目的 :报道1例严重上颌骨萎缩伴上颌窦囊肿及窦腔间隔的患者诊治经过,总结数字化种植模拟分析经验,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此类病例手术成功率。方法:术前锥形束CT检查,三维显示上颌窦囊肿合并窦腔骨性间隔,保留囊肿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术中剥离底壁后方与窦腔间隔连接处黏膜时发生穿孔,覆盖可吸收胶原膜,植入骨粉。1年后植入种植体并固定修复,修复1年后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后1年,上颌窦提升高度理想,囊肿形态完整。植入种植体并修复1年后,骨量稳定,囊肿形态完整,种植体稳定,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三维数字化模拟种植,将有助于降低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开窗提升术 并发症 锥形束CT(CB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分析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瑞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1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5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分为A、B组,各25例,A组采取单纯的中鼻道开窗手术治疗,B组采取中鼻道联合泪前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5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分为A、B组,各25例,A组采取单纯的中鼻道开窗手术治疗,B组采取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5±16.4)m L;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14.5)m L,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采取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治疗效率高,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鼻道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 良性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9
作者 夏巍巍 张兆焕 陆波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鼻道 上颌窦根治术 经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良性病变 不同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全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对照组实施鼻内镜... 目的探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对照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适用于治疗浸润上颌窦前内下壁、前壁、齿槽隐窝和泪前隐窝病变,可优化手术指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良性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