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s o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nd Soil Properties
1
作者 YU Jian-long SHI Hong-xiao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were chosen. In each plot, five smaller plots (5.00 m × 5.00 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ix sample plots (0.25 m × 0.25 m) were then selected in each smaller plot. The biomass, vegetation height, grasslayer thickness, bare land area,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vegetation cover degree were determin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Excel 2003 and SPSS 13.0 software. [ Resu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s at different hazard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properties. [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 density, th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changes from sedge family-dominant community to the forbs-domin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Kobresia meadow grassland caterpillar Plant community
下载PDF
Dynamic of Grassla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被引量:2
2
作者 YAN Yan LIU Shuzhen ZHOU We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958-962,共5页
The dynamic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was researched of Kobresia hurnlis meadows of Nakchu prefecture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dynamic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was researched of Kobresia hurnlis meadows of Nakchu prefecture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gravation of the degree of deterioration of alpine meadow is, the lower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percentage of excellent forage, and biodiversity are.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is highest in the lightly degraded stages while it is lowest i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stages.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ati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forbs increases while that of Cyperaceae decreases. We found that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0-10 cm soil depth in the alpine meadow with a "T"-shape distribution feature, an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deterioration, the numbers of roots becomes less and less. Meanwhile,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raded communiti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r= 0. 963). There i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and their ratio in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ive grassland BIOMASS DYNAMICS alpine meadow
下载PDF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甫 周秉荣 +2 位作者 王力 马文哲 霍金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月份中,不同光照条件下地表接收的向下短波辐射呈现出极显著的对数变化趋势,组间差异超过了季节之间的差异。不同光照条件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大气长波辐射差异主要与空气湿度以及云量差异有关。随光照条件的增加,地表接收的净短波辐射增多,支出净长波辐射也增多。所以不同光照条件下净全辐射与向下短波辐射的比例相差不大。不过,光照条件差异会对向下短波辐射与净全辐射的关系模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辐射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 草甸化草原 辐射平衡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南麓高寒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变化及其与家庭牧场管理的关系
4
作者 林丽 李杰霞 +6 位作者 李本措 兰玉婷 司梦可 张法伟 李以康 曹广民 樊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106-10118,共13页
以相同地形及气候条件下高寒嵩草草甸关键稳态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家庭牧场经营管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牧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同牧场管理之间的耦合关系,解析导致牧场植物群落特征分异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根源,结果表... 以相同地形及气候条件下高寒嵩草草甸关键稳态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家庭牧场经营管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牧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同牧场管理之间的耦合关系,解析导致牧场植物群落特征分异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根源,结果表明:(1)牧民的放牧管理同草地总生产能力及其年际间的稳定性存在关联关系,过度放牧可以导致植被生产能力降低,过低放牧强度会导致家庭牧场总收益降低。(2)研究区域绝大多数牧民控制草地处于牧草生产能力中等(优良可食性牧草产量(129.1±28.3)g/m^(2))、草地生产能力稳定性(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年际间的变异系数19.9%)较高和家庭牧场收益/投资比(1.69—1.74)较高的小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加厚期。(3)家庭牧场经济行为符合小农场经济行为特征,研究区域家庭牧场草畜平衡补偿金仅占家庭牧场总收入的0.06%—1.25%,且该区草畜平衡补偿金同草地所处演替稳态无关。维持草地的高水平生态服务功能需要牺牲一部分牧场经济收入,导致牧民在牧场经营过程中更注重草地的生产服务价值。因此,牧民选择小嵩草草甸不同稳态作为该区主流植被是当地牧民对草地畜牧业生产成本和家庭收益权衡的结果。未来畜牧业生产及管理模式应从草地自身特征出发,依托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以提高草地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匹配度,同时以增加草地单位面积生产附加值为目标,从根本上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恢复 牧区经济发展 草地退化原因 高寒嵩草草甸
下载PDF
高寒嵩草草甸稳态特征及退化演替过程
5
作者 林丽 兰玉婷 +6 位作者 李本措 司梦可 樊博 张法伟 李以康 曹广民 李杰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178-10188,共11页
系统构件因子对干扰响应与适应过程是明晰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及稳态转化的基础和核心,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模式序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演替稳态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养分特征、下... 系统构件因子对干扰响应与适应过程是明晰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及稳态转化的基础和核心,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模式序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演替稳态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养分特征、下垫面特征同退化演替的协同变化关系,研究发现:(1)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下垫面特征对退化响应具有异步性,其中起负反馈效应的因子对系统特征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是导致系统特征出现平台期的主要原因。(2)由于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构件因子对退化响应的敏感性不同,导致高寒嵩草草甸随退化程度的加深,对退化响应敏感的因子逐渐被非敏感因子取代,进而造成系统稳态的转化和系统总体特征在整个退化演替中的阶梯性变化。因此,高寒嵩草草甸构件因子对退化干扰的异步性响应过程和负反馈效应维持了平台期系统特征的相对稳定,但在退化演替过程中,随着维持系统特征稳定的非敏感性因子逐渐被取代,系统将发生稳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生态系统稳定性 退化演替 状态转化
下载PDF
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亚娟 刘艳君 +3 位作者 徐长林 鱼小军 史志翯 徐晶晶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封草地(FG)为对照,对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相比FG,退化基本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升高,SD 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82.1 g/kg;退化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围封草地20~3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23.35 mg/g,LD 10~2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为20.90 mg/g。退化导致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升高,SD草地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649 mg/k和3.47 mg/g,脲酶活性在FG和SD随土层加深而升高,但在MD和SD随土层加深而降低。4种类型草地全磷的变化范围为0.18~0.22 g/kg,退化对0~10 cm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使0~10 cm土层,LD和MD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2%和60%,而SD降低了32%,0~3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变化范围为0.52~0.62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轻度和重度退化未表现出有相关性;围封草地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均没有相关性,而轻度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围封草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呈显著正相关,而退化草地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寒草甸退化后改变了其关键养分与其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中应考虑土壤磷素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高寒草甸 土壤碳 土壤氮 土壤磷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和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伟山 张琳 +5 位作者 向雪梅 冯廷旭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德科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600,共11页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机碳、全磷和全钾含量。植被生物量、植被养分和土壤养分在不同月份间的动态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月份间植被生物量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2021年除外)(P<0.05,下同),整体表现为9月最大,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74.58和72.80 g/m^(2),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39.82和57.32 g/m^(2)。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月际动态,具体表现为8月达到最大值。植被生物量与植被地上部和根系的全氮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寒草甸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养分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养分在8月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养分管理领域学者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养分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短期氮磷添加对呼伦贝尔辉河流域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曲艳 赵坤 +3 位作者 韩子晨 吕世海 沃强 戎郁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单独添加和氮磷共同添加(N+P)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 NF草地在P添加下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PF(P<0.05),NF草地在N+P添加下土壤CH_(4)排放量极显著高于PF(P<0.01)。NF草地在3种养分添加下均会显著提高土壤N_(2)O通量,分别提高了38.81%、90.09%、124.94%;2)养分添加可提高不同水分草地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且PF和NF草地不同组分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最高值在养分添加下表现一致,其中N添加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95.92%、49.01%。P添加下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190.64%、32.62%。而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N+P添加下,均较CK提高了约3倍;3)在养分添加下NF草地全球增温潜势(GWP)高于PF草地,且NF和PF草地均在P添加下GWP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32.66%、178.69%;4)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水分条件对土壤CO_(2)和CH_(4)通量具有负效应,养分添加对其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与养分添加对土壤N_(2)O通量均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CO_(2)和CH_(4)通量,而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地上生物量最终影响土壤N_(2)O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室气体 氮磷添加 水分条件 草甸草原 辉河流域
下载PDF
吉林西部草甸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2022年长岭县草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兰理实 由成成 +7 位作者 张龙 王珑凯 邱信东 贾冷 李鑫 朱荣利 张学宇 林长存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37,共9页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方天然草地生产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分析了2022年该区草原生产力和群落多样性指标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生产力整体较高,按照草地评价标准,25个样地内19个样地的生产力均达到4级以上;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高;接近半数样地的优势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区内相近,说明近年来吉林省天然草原修复项目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本研究也为温性草甸草原适应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实践应用提供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甸草原 长岭县 草地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那孜克·胡纳克拜 陈梦瑶 +3 位作者 章莲 段震宇 毛涛 梁飞 《草食家畜》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肥(CG)和中微量肥(ZW)三个处理,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草甸草原植物的株高、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影响的试验。【结果... 【目的】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肥(CG)和中微量肥(ZW)三个处理,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草甸草原植物的株高、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影响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G处理和ZW处理均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其中CG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植物群落平均高度,较CK对照增高了61.77%;CG处理和ZW处理均增加了草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施肥提高了草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ZW处理显著降低了草甸草地收获季的鲜重,与其他处理之间植物干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ZW处理能够提高植物的干鲜比;不同施肥处理均降低0~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但各土层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施肥能够改善草甸草地状况,能够增加草地群落高度,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增加草地植物的干鲜比,改善土壤紧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植物多样性 施肥 生物量 土壤紧实度
下载PDF
氮磷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达朝玲 李亚娟 +5 位作者 胡蕊梅 鱼小军 徐长林 史志翯 徐晶晶 包红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5-1605,共11页
施肥是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和防治的重要措施,为明确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的修复效果以及施用菌肥后化肥减量的可行性,筛选祁连山高寒草甸恢复的适宜施肥方案,在东祁连山典型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 施肥是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和防治的重要措施,为明确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的修复效果以及施用菌肥后化肥减量的可行性,筛选祁连山高寒草甸恢复的适宜施肥方案,在东祁连山典型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复合肥600 kg·hm^(-2)(PM)、单施菌肥75 kg·hm^(-2)(BM)、氮磷复合肥600 kg·hm^(-2)+菌肥75kg·hm^(-2)(P600BM)、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P450BM)、氮磷复合肥300 kg·hm^(-2)+菌肥75 kg·hm^(-2)(P300BM)6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CK,PM、P600BM、P450BM、P300BM处理的植被生物量鲜重均显著提高(P<0.05),施肥后豆科、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优势度明显增加。相比CK,所有施肥处理植被多样性指数升高,PM和P450BM、P300BM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0-10 cm土层中,P450BM处理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P<0.05),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P450BM处理,显著高于CK和其他施肥处理(P<0.05)。5-20 cm土层,BM和P300BM处理的紧实度较低。综上所述,施用氮磷肥以及氮磷肥配施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并且单施氮磷肥的效果优于氮磷肥配施菌肥,但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菌肥 氮磷复合肥 植被特征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施肥和补播对不同坡向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希来 马昀峤 +2 位作者 段成伟 柴瑜 徐文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探索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有效的人工修复措施,对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与不同禾草补播量的交互处理试验,分析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坡向草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 探索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有效的人工修复措施,对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与不同禾草补播量的交互处理试验,分析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坡向草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有效恢复的施肥量与补播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施肥和补播处理均可提升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2)施肥和补播处理对草地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因阳坡和阴坡坡向不同而存在差异;(3)分布在阳坡滩地的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适宜修复措施为添加有机肥150 g/m^(2)+补播牧草(垂穗披碱草0.75 g/m^(2)+青海中华羊茅0.3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375 g/m^(2)),阴坡滩地适宜修复措施为补播垂穗披碱草1.5 g/m^(2)+青海中华羊茅0.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75 g/m^(2);(4)在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修复过程中,阳坡和阴坡草地的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总体呈现相反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的生态修复需要考虑坡向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斑块化退化 坡向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物量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VDVI指数的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估算
13
作者 花蕊 董瑞 +7 位作者 包达尔罕 蔡新成 甘瑞勋 蔡斌 余涛 楚彬 唐庄生 花立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24-131,共8页
【目的】对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快速、高效及无损伤估算。【方法】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及高寒草甸2种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地进行航拍调查,通过构建无人机可见光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Visible Band Difference Vegetat... 【目的】对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快速、高效及无损伤估算。【方法】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及高寒草甸2种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地进行航拍调查,通过构建无人机可见光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Visible 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分析VDVI与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区地上生物量进行无人机遥感估算。【结果】VDVI指数与两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达到70.68%,最优估产模型为y=-17070x2+2120.4x+4.9506;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达到80.76%,最优估产模型为y=332.15x2+39.712x+14.638。【结论】小型可见光无人机结合VDVI指数被证明可用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物量快速无损估算,可为高寒草地高效估产提供实用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上生物量 VDVI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下载PDF
青海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异特征
14
作者 宋江琴 尹亚丽 +5 位作者 赵文 刘燕 随奇奇 火久艳 郑文贤 李世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6-1707,共12页
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青海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植被退化、养分流失严重以及空间异质性高,了解不同区域尺度下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子,有助于制定草地恢复措施策略。通过分析青海省海北(YNG)、玉树(BT)和果洛... 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青海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植被退化、养分流失严重以及空间异质性高,了解不同区域尺度下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子,有助于制定草地恢复措施策略。通过分析青海省海北(YNG)、玉树(BT)和果洛藏族自治州(DW)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构建过程,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未退化草地,黑土滩土壤中的致病菌如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浮游霉菌门(Planctomycetes)含量显著增加,共生菌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含量显著降低;2)BT区域的真菌物种数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表现为BT>DW>YNG;3)随机性过程主导了DW和BT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构建,而YNG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和真菌由确定性过程主导;4)全钾和地下生物量主要影响了DW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pH是YNG区域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而BT区域细菌群落主要受硝态氮、含水量和全磷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不同区域黑土滩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土壤环境因子均有差异,在恢复和调整黑土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时,需因地制宜,根据相应的环境驱动因子制定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黑土滩 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牧民对放牧管理-鼠害防控-草地退化关系的认识和看法-以青海省河南县为例
15
作者 徐祎 罗俊文 +7 位作者 杨超 周喜 喻望 邓粤华 卡着才让 祁学忠 马戈亮 李文金 《青海草业》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牧民是全球草地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然而很少研究牧民是如何认识放牧管理与鼠害防控和草地退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牧民对放牧管理与鼠害防控和草地退化三者关系的看法。结果显示:(1)牧民认为影响草地退化的三... 牧民是全球草地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然而很少研究牧民是如何认识放牧管理与鼠害防控和草地退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牧民对放牧管理与鼠害防控和草地退化三者关系的看法。结果显示:(1)牧民认为影响草地退化的三大主要因素依次是鼠害(27%)、过度放牧(20%)和气候干旱(18%);(2)尽管超过70%的牧民认为轮牧比不轮牧更有利于草原健康,但43%的牧民草场仍然是全年放牧;(3)对于鼠害与草地退化的关系,32%的牧民认为鼠害是草地退化的原因,26%的牧民认为鼠害是草地退化的结果;(4)61%的牧民认为灭鼠能增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退化草地恢复。通过上述分析,反映了该地区牧民对合理的放牧管理认知较为清晰,而对鼠害认知有明显分歧,但基本上认可鼠害防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过度放牧 鼠害 草地退化
下载PDF
长江源区北麓河流域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特性
16
作者 李成阳 梁志辉 +6 位作者 李臻明 蔡敏 许瑞瑶 陈秀宇 丁佳音 许秋云 彭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3-1071,共9页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江源多年冻土区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可能主要受速效养分限制,在对其的修复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土壤养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青藏高原 理化特征 群落结构 多年冻土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17
作者 赵力兴 徐兴健 +6 位作者 其格其 李宇宇 王松杰 姜永成 王洋 候伟峰 王忠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研究区植物共22科52属61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豆科。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种类,群落的生物量、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3)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群落中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形成狼毒型退化草地。【结论】随着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程度加重,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质量急剧下降,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草甸草原 退化程度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代谢足迹的影响
18
作者 武振丹 卢俊艳 +4 位作者 马尚飞 叶贺 张雅玲 杨殿林 红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3352,共11页
2021年8月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刈割、自由放牧与围封(对照)样地进行土壤线虫采集,探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5632条,隶属于55属,群落优势属为鹿角唇属(Cervidellus),垫咽属(Ty... 2021年8月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刈割、自由放牧与围封(对照)样地进行土壤线虫采集,探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5632条,隶属于55属,群落优势属为鹿角唇属(Cervidellus),垫咽属(Tylencholaimus)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分别占总捕获量的7.05%,7.14%和6.18%.较围封生境,线虫总多度在自由放牧生境显著降低.从功能类群来看,3种生境下植食性线虫(33.84%~37.45%)与c-p 2类群(38.78%~47.58%)相对多度占比最大,且均在刈割生境与自由放牧生境显著增加.从多样性与生态指数来看,相较于围封,自由放牧生境成熟度指数(MI)与富集指数(EI)显著下降,基础指数(BI)显著增加,表明在自由放牧生境线虫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降低,而食物网抗干扰能力增强;刈割生境结构指数(SI)显著提高,刈割生境食物网连通性提高,食物链加长.且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线虫通路比值(NCR)>0.5瓦斯乐思卡指数(WI)>1,说明草甸草原土壤矿化途径的主要承担者是食微线虫,有机质分解以细菌通道为主.从代谢足迹来看,刈割和自由放牧生境均降低了线虫复合代谢足迹(TNf)和功能代谢足迹,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围封生境显著增加了线虫群落的整体活性和碳流动,食物网处于较为稳定的代谢平衡状态.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BGB),植物个体数(P-N)和速效钾(AK)是影响线虫群落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不同生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驱动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代谢足迹 草甸草原 草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放牧方式对植物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19
作者 刘桂松 艾尔肯·达吾提 +3 位作者 于昭文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史学书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草学》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最主要的方式,影响着植物和土壤的养分。为探究放牧对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放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乡冬季和夏季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 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最主要的方式,影响着植物和土壤的养分。为探究放牧对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放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乡冬季和夏季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并测定表层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夏季、冬季定居放牧下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冬季游牧放牧下地上植物生物量整体呈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趋势;干物质含量在夏季定居放牧下LG含量最高,有机物含量在冬季游牧放牧下HG含量最高,粗蛋白在冬季游牧方式CK和定居放牧CK较高,粗脂肪在夏季游牧方式CK含量最高,NDF在冬季定居放牧HG最高,ADF在夏季定居放牧CK含量最高;在冬季定居放牧有机质LG含量最高,在夏季定居放牧HG碱解氮、全氮含量最高,在冬季定居放牧HG速效磷、速效钾、pH值含量最高,电导率在夏季游牧方式CK含量最高,全磷在夏季游牧方式LG含量最高,全钾在夏季定居放牧下LG含量最高。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与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定居放牧下植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草地 放牧 土壤养分 植物营养品质
下载PDF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修复单元划定研究——以达日县为例
20
作者 常金为 员学锋 +1 位作者 赵世鹏 张秀红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受高海拔和高原气候的影响,高寒草甸极易发生退化,且草地生态系统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日县具有典型的高寒... 受高海拔和高原气候的影响,高寒草甸极易发生退化,且草地生态系统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日县具有典型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本研究基于达日2015-2020年草地生态监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大气监测数据、土壤监测等数据,运用遥感解译、空间分析、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修成风蚀方程、INVEST模型等方法,分析草地退化,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主导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修复单元划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达日生态主导功能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及土壤保持为主;(2)中重度退化草地近草地总面积的40%;(3)共划分7个生态修复单元:夏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昂苍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吉迈河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黄河沿岸草地退化修复单元、达日河流域综合修复单元、柯曲流域综合修复单元、尼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研究结果将为高寒草甸退化地区生态修复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修复单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