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呕吐、恶心、眩晕情况,胞二磷胆碱0.5~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滴...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呕吐、恶心、眩晕情况,胞二磷胆碱0.5~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滴;地芬尼多,25mg/次,3次/d,口服;尼莫地平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50例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半夏白术天麻汤(甘草、水蛭各6g,石菖蒲15g,泽泻30g,川芎15g,葛根30g,丹参20g,陈皮15g,茯苓20g,白术、法半夏、天麻各15g),浸泡1h,水煎200m L,1剂/d,早晚温服;耳穴压豆:用胶布将1粒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廓相应穴位:额、神门、枕、皮质下、肾上腺等,嘱咐患者用手进行按压刺激,疏通经络,1~2min/次,2~3次/d,2~3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平均血流速度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耳穴压豆 胞二磷胆碱 地芬尼多 尼莫地平 血栓素B2(TXB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 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眩汤加味治疗,2组均... 目的观察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均明显降低,LVA、RVA的Vm均明显升高,治疗组BA的Vm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止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可升高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的动脉Vm,降低DH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痰浊中阻证 温阳止眩汤 眩晕残障量表评分 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