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宏锦 于海洋 +2 位作者 周学军 李景莉 刘占矿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0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晨峰值等资料,根据是否为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0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晨峰值等资料,根据是否为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进展组49例、非进展组101例。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史、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进展组(P<0.01),夜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非进展组(P<0.01),纤维蛋白原、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以及纤维蛋白原、夜间MAP、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3,95%CI 1.104~6.520;OR=2.401,95%CI 1.044~5.523;OR=4.043,95%CI 1.171~13.953;OR=4.938,95%CI 1.245~19.587;OR=5.296,95%CI 1.102~25.456;OR=4.096,95%CI 1.135~14.788;OR=3.877,95%CI 1.438~10.452)(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1)。结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等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压晨峰对防治进展性脑梗死、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Ⅱ级患者100例,分为联合服药组和服单药组。联合服药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阿托伐他汀。服单药组仅...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Ⅱ级患者100例,分为联合服药组和服单药组。联合服药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阿托伐他汀。服单药组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服药12周后24 h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药物干预12周后平均动脉压及平均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服药组药物干预12周后血压变异系数较服单药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降压,无提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平均动脉压的作用,但有提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血压变异系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平均动脉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动态血压平均真实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曾文飞 李哲安 +4 位作者 王佩云 王小龙 康伟芳 吴凤卿 梁敏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8-956,共9页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368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56)与非冠...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368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56)与非冠心病组(n=174),比较两组间的一般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动态血压参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构建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探讨24 h收缩压平均真实变异性(SAR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年龄,男性、糖尿病和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占比以及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24 h、白天、夜间SARV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男性、年龄、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24hSARV是诊断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4项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冠心病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 0.651~0.763)。校准曲线提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势轨迹基本重合。RCS提示24hSAR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倒“L”形相关,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24hSARV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稳(P=0.005)。结论 24hSARV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平均真实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怡希 李为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0-572,共3页
2010年以来,《柳叶刀》(The Lancet)、《高血压》(Hypertension)、《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等众多杂志先后发表了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文章,这些循证医学证据提示血压平均值并不能完全解释降压治疗所带来的获益,而BP... 2010年以来,《柳叶刀》(The Lancet)、《高血压》(Hypertension)、《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等众多杂志先后发表了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文章,这些循证医学证据提示血压平均值并不能完全解释降压治疗所带来的获益,而BPV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从而使BPV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结合我国目前高血压发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平均血压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