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itrogen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bearing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after hot forging
1
作者 YU Dajiang GAO Jiaqiang ZHAO Sixin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Ti)-bearing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hot forging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melting,forg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Ti)-bearing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hot forging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melting,forging,and laboratory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of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as gradually refined,and the ferrite content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nitrogen content.The grain size of the material with low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abnormally,and its impact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hot forging.The grain size of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higher nitrogen content wa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forging,and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increased,but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Ti-bearing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showed bette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after hot forging with the addition of 0.010%0.015%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nitrogen content titanium FORG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terstitial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w type of near α titanium alloy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2
作者 刘伟 杜宇 杨冠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1期509-513,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interstitial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type of near α titanium alloy(Ti-Zr-Mo-Nb-S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stitial content affects the mecha... The influence of interstitial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type of near α titanium alloy(Ti-Zr-Mo-Nb-S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stitial content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Interstitial element atoms solving into lattice causes the increasing of degree of distortion,which limits the sliding and twinning of dislocations. Reducing interstitial content is beneficial to generation of dislocation sliding and deformation twins. With interstitial element content reducing,the impact toughness and the elongation of the alloy decrease rapidly while the strength decreases weakly. To obtain good over-all propertie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the interstitial element content in this alloy must be controlled to extra low 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氧化技术 温度 控制技术
下载PDF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high Nb containing TiAl alloys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被引量:5
3
作者 Xin Lu Li-hua Zhao +2 位作者 Lang-ping Zhu Bin Zhang Xuan-hui Q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54-359,共6页
A high Nb containing TiA1 alloy was prepared from the pre-alloyed powder of Ti-45Al-8.5Nb-0.2B-0.2W-0.02Y (at%)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Its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mpressive deformati... A high Nb containing TiA1 alloy was prepared from the pre-alloyed powder of Ti-45Al-8.5Nb-0.2B-0.2W-0.02Y (at%)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Its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700 to 1050℃ and a strain rate range of 0.002 to 0.2 s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igh Nb containing TiA1 alloy are sensitive to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and the sensitivity to strain rate tends to rise with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hot workability of the alloy is good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900℃, while fracture occurs at lower temperatures. The flow curves of the samples compressed at or above 900℃ exhibit obvious flow softening after the peak stress. Un- der the deformation condition of 900-1050℃ and 0.002-0.2 s 1, the interrelations of peak flow stress, strain rate, and deformation tempera- ture follow the Arrhenius' equation modified by a hyperbolic sine function with a stress exponent of 5.99 and an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441.2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aluminum alloys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
4
作者 吴建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3D打印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含量(质量分数)的Ti-4Al-3V-x C钛合金(x=0,0.12,0.23,0.39和0.62),对比分析了不同C含量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蠕变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添加C的钛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未添加C的钛合金,且随... 采用3D打印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含量(质量分数)的Ti-4Al-3V-x C钛合金(x=0,0.12,0.23,0.39和0.62),对比分析了不同C含量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蠕变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添加C的钛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未添加C的钛合金,且随着C含量从0.12%增加至0.62%,含C钛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不同C含量的钛合金的蠕变深度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在相同保压时间下,含C钛合金的蠕变深度都小于不含C钛合金,且C含量越高则钛合金的蠕变深度越小。含C钛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高于不含C钛合金,而断后伸长率都低于不含C钛合金,尤其是当C含量增加至0.39%及以上时,含C钛合金的断后伸长率下降较为明显。当C含量为0.23%时,3D打印钛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高于铸造TC4钛合金和锻态TC4钛合金,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 C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医用钛合金表面纳米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柴艳 于源 王瑜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针对近β型TLM钛合金试样表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高能喷丸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显微硬度仪等对不同喷丸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研究发现,在喷丸的近表层发生了纳米化,形... 针对近β型TLM钛合金试样表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高能喷丸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显微硬度仪等对不同喷丸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研究发现,在喷丸的近表层发生了纳米化,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层。喷丸处理时间越长,最表层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小,晶粒尺寸沿着厚度方向有梯度变化,距喷丸表面越远,晶粒尺寸就会越大。同时纳米晶层的显微硬度相对于基体组织有大幅提高,显微硬度距表面距离越远,显微硬度越低,硬度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表面晶粒细晶强化的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M钛合金 高能喷丸 表面纳米化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Al含量的亚稳β型Ti-Al-Mo-Nb-V系列钛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6
作者 张健 朱智浩 +1 位作者 张爽 董闯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前,亚稳β钛合金的成分朝着更高Al含量和更高β稳定元素含量的方向发展,本工作基于典型亚稳β钛合金β-21S和TB18的成分设计思路,添加了更高含量的Al元素,同时添加了Mo、Nb、V三种β稳定元素,设计并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高Al含量的亚... 目前,亚稳β钛合金的成分朝着更高Al含量和更高β稳定元素含量的方向发展,本工作基于典型亚稳β钛合金β-21S和TB18的成分设计思路,添加了更高含量的Al元素,同时添加了Mo、Nb、V三种β稳定元素,设计并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高Al含量的亚稳β型Ti-Al-(Mo,Nb,V)系列钛合金。结果表明,Ti-6.5Al-1.5V-11.5Mo-2.8Nb合金在吸铸态下的β相结构达到临界稳定状态。此时,该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为623 MPa,延伸率为16.6%,其屈服强度略低于对标合金TB18,但延伸率明显高于同系列合金和TB18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此外,该合金液固温区为31℃,在同系列合金中最低,且明显低于对标合金TB18的液固温区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Β钛合金 高Al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SHPB试验的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动态压缩行为研究
7
作者 夏伟 陆松 +3 位作者 白二雷 赵德辉 许金余 杜宇航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6,共11页
为探究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压缩行为,采用?100 mm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其进行了冲击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冲击速度和碳纳米管掺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受压形变... 为探究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压缩行为,采用?100 mm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其进行了冲击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冲击速度和碳纳米管掺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受压形变以及能量耗散特征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的动态强度特性具有显著的加载速率敏感性,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强度增长因子均与冲击速度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当加载水平相同时,动态抗压强度随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增幅可达23.7%。碳纳米管增强混凝土的极限应变与冲击韧度的变化特点相似,均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具有一定的冲击速度强化效应,但与冲击速度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同一加载水平下,当碳纳米管掺量为0.30%时,混凝土的冲击韧度达到相对最大,较之普通混凝土提升约10%。掺入适量的碳纳米管能够有效强化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和致密性,进而改善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能量耗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纳米管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动态力学特性 冲击能量耗散
下载PDF
功能梯度三周期极小曲面静动态力学特性
8
作者 程乾 尹剑飞 +1 位作者 温激鸿 郁殿龙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46-2658,共13页
功能梯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吸能性能.为探讨功能梯度极小曲面结构在静动态载荷下的力学响应以及梯度壁厚分布方式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包含线性梯度和多种非线性梯度(对数梯度、Sigmoid梯度以及指数梯度)Gyroi... 功能梯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吸能性能.为探讨功能梯度极小曲面结构在静动态载荷下的力学响应以及梯度壁厚分布方式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包含线性梯度和多种非线性梯度(对数梯度、Sigmoid梯度以及指数梯度)Gyroid结构,通过3D打印光敏树脂制备样件开展了准静态压缩试验,采用LS-DYNA构建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功能梯度壁厚分布方式显著影响结构力学性能及变形模式.在准静态压缩下,功能梯度结构呈现逐层压溃的变形模式,在接触端产生局部的致密化带,这一模式导致梯度结构吸能特性有一定提升.基于准静态测试数据以及试验变形模式分析,构建了Gibson-Ashby模型,揭示了均质结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等效密度的变化规律;利用该Gibson-Ashby模型,预测了功能梯度结构屈服强度,并构建等应力模型预测了梯度结构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其动态力学性能,构建了4种冲击速度仿真模型,深入探讨不同冲击速度对梯度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功能梯度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由于其壁厚逐层递增的特性,其局部压溃现象更为明显,导致其在高速冲击下的致密化应变显著增大,其吸能特性也有所提升.其中,对数梯度结构具有最高的屈服强度,而Sigmoid梯度结构具有最高的平均平台应力和吸能特性,其比吸能特性为13.01 J/g,相较于相对密度为45%的均质结构而言提升了45%.此外,基于刚性-完美塑性-锁定模型对梯度结构的动态平台应力进行拟合预测,拟合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为预测功能梯度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提供了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 功能梯度结构 动态冲击 力学性能 吸能特性
下载PDF
外场辅助定向能量沉积钛合金研究进展
9
作者 于文泽 刘宇珂 +2 位作者 王福斌 曾禹周 佟运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41-2660,共20页
钛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与高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与生物医学等领域。传统钛合金零件制造方法是通过铸造及后续机械加工的方式来获得最终产品,但传统方法难以加工结构复杂的钛合金零件,造成了材料的... 钛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与高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与生物医学等领域。传统钛合金零件制造方法是通过铸造及后续机械加工的方式来获得最终产品,但传统方法难以加工结构复杂的钛合金零件,造成了材料的大量浪费。定向能量沉积为制造钛合金零件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加工路径,但该工艺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如粗大柱状晶、各种缺陷以及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等。为改善上述问题,外场辅助被引入钛合金的定向能量沉积工艺中。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几种主流的外场(形变场、声场、磁场),总结和评述了外场辅助对定向能量沉积钛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外场辅助定向能量沉积钛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能量沉积 钛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辅助外场
下载PDF
力学性能可调的高氧钛原位电弧增材制造
10
作者 李昌远 刘长猛 +2 位作者 鲁涛 郭跃岭 刘彬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通过电弧增材制造原位制备高氧钛,并对高氧钛的成分偏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氧钛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呈现为针状α相集束。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试样针状α相逐渐变宽,集束尺寸变大。受氧的强化作用以及晶粒尺寸效应... 通过电弧增材制造原位制备高氧钛,并对高氧钛的成分偏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氧钛试样的显微组织主要呈现为针状α相集束。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试样针状α相逐渐变宽,集束尺寸变大。受氧的强化作用以及晶粒尺寸效应共同影响,试样的强度先提高后下降,伸长率显著下降,断裂形式由塑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过渡。当氧含量达到0.37%(质量分数)时,伸长率约为7%,试样抗拉强度超过730 MPa,约为商业纯钛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纯钛 高氧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低能量密度下多孔钛的选区激光熔化制备及性能评价
11
作者 程进荟 伍权 +3 位作者 彭敏 黄昌丽 田会敏 李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68,共5页
背景:目前传统粉末烧结法在制备多孔钛的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多孔钛制造仍面临杂质污染和材料成形过程难以调控两大难题。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纯净多孔钛,并分析成形的多孔钛微观形貌演变及性能。方法: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低能... 背景:目前传统粉末烧结法在制备多孔钛的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多孔钛制造仍面临杂质污染和材料成形过程难以调控两大难题。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纯净多孔钛,并分析成形的多孔钛微观形貌演变及性能。方法: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低能量密度下制备多孔钛,通过对成形的试件孔隙率测定得出能成形较大孔隙率多孔钛的参数区间,并分析该区间下试件微观形貌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多孔钛试件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之间时,能成形孔隙率11.23%-33.67%的多孔钛;在能量密度27.78-37.88 J/mm3之间时,成形件较为致密;②成形的多孔钛物相主要为α钛,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降低,孔隙形貌由不规则连通孔向封闭近球形孔转变,粉末颗粒间由轻微烧结颈变为连续熔道;CT扫描结果显示,在能量密度10.61 J/mm3下,成形试件内部存在大量连通孔隙且孔隙半径大致分布在2-6μ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区间下能得到抗压强度值188-1000 MPa的多孔钛,满足生物医疗领域应用需求;③结果表明,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克服了传统制备工艺带来的杂质污染、成形过程难以调控等问题,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钛提供了有效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密度 选区激光熔化 多孔钛 微观形貌 孔隙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土石混合填料工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苏利华 谭璐璐 +3 位作者 冯守中 孙立强 李琪蕾 郎瑞卿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9期55-60,共6页
土石混合填料力学性能是影响路堤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相关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为分析不同含水率、土石混合比例、击实功、土料厚度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工程力学性能,开展了不同组合下土石混合体击实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揭示了上述因素... 土石混合填料力学性能是影响路堤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相关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为分析不同含水率、土石混合比例、击实功、土料厚度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工程力学性能,开展了不同组合下土石混合体击实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揭示了上述因素对混合料最优含水率和力学指标的影响,并建立了土石混合填料力学指标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总击实功、含水率和含石量对试样干密度影响较大,且随着含石量的增大,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逐渐增大但最优含水率逐渐降低;干密度随着每层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土石混合料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逐渐变为应变软化型;随着含石量的增大,其内摩擦角随之减小但黏聚力随之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成果可为土石混合填料路堤施工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填料 力学性能 击实功 土石比 最优含水率
下载PDF
氧含量对激光定向能量沉积Ti-6Al-4V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邢飞 孙海江 +3 位作者 刘伟军 卞宏友 王蔚 锁红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8-93,99,共7页
采用激光能量沉积法制备了TC4钛合金试样块,借助OM、SEM、电子探针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氧含量对钛合金微观结构、相组成、氧气浓度及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衍射峰的强度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而(002)衍... 采用激光能量沉积法制备了TC4钛合金试样块,借助OM、SEM、电子探针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氧含量对钛合金微观结构、相组成、氧气浓度及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衍射峰的强度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而(002)衍射峰的强度明显在中氧环境下达到最大,随之减弱。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分别提高115 MPa和58 HV,伸长率下降到8.71%,断面收缩率下降到6.6%。断裂失效机制随着氧含量的增加由韧性断裂转变为准解理与韧性断裂复合断裂。宏观组织主要为柱状晶粒和针状马氏体为主,热处理后主要是马氏体α'和β转组织。不同氧含量环境下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导致晶格常数增大,从将引起晶格膨胀。随着界面能量的增加,进而在晶界生成高密度位错现象,对钉扎起到进一步加强作用,使试样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TC4钛合金 氧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受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付朝江 张庭 +4 位作者 陈华艳 高颖 罗才松 王碧珍 张泽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31,7,共8页
设计并制作了7根钢管混凝土柱,并对落锤冲击试验后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钢管壁厚和冲击能量对受冲击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从0增大到0.2... 设计并制作了7根钢管混凝土柱,并对落锤冲击试验后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钢管壁厚和冲击能量对受冲击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从0增大到0.2时,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随轴压比增大而增大,分别增加了20.05%、15.66%;当轴压比从0.2增大到0.4时,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开始下降,分别降低了3.56%、5.21%,初始刚度系数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钢管厚度能改善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钢管壁厚为7mm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初始刚度系数比5mm的钢管混凝土柱分别提高了35.46%、22.89%、7.84%;随冲击能量的增大,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壁厚 冲击能量 轴压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e元素对TC4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白家元 杨家典 +1 位作者 瞿兆银 牟旭祥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主要研究Fe含量对TC4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添加w_(Fe)=0.05%的TC4试样1和添加w_(Fe)=0.23%的TC4试样2经过相同锻造及热处理后的室温拉伸、400℃高温拉伸、室温冲击试验结果及金相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增加w_(Fe)≈... 主要研究Fe含量对TC4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添加w_(Fe)=0.05%的TC4试样1和添加w_(Fe)=0.23%的TC4试样2经过相同锻造及热处理后的室温拉伸、400℃高温拉伸、室温冲击试验结果及金相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增加w_(Fe)≈0.2%后,初生α相含量降低约9%。次生α相片层厚度增加且呈交叉混乱排列。室温拉伸、室温冲击和400℃高温拉伸的强度显著提高,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约55MPa。400℃高温抗拉强度增加约30MPa。这是因为在拉伸过程中,位错滑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增大,导致大量位错塞积在弥散的强化相中;同时随着Fe元素增加,与钛合金形成固溶体时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也能提高钛合金的强度,但对室温拉伸和400℃高温拉伸的塑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力学性能 Fe含量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加钛方式与钛含量对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宋谋胜 刘忠侠 +4 位作者 李继文 宋天福 王明星 谢敬佩 翁永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29-1735,共7页
研究了不同钛含量的电解A356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相应钛含量的熔配加钛A356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的增加,二者的晶粒和一次枝晶都明显细化,硅颗粒尺寸、纵横比均有所降低,硅颗粒圆形度有所增加,意味着硅颗粒形状得... 研究了不同钛含量的电解A356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相应钛含量的熔配加钛A356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的增加,二者的晶粒和一次枝晶都明显细化,硅颗粒尺寸、纵横比均有所降低,硅颗粒圆形度有所增加,意味着硅颗粒形状得到改善。但当钛含量大于0.1%时,这种影响变弱。钛含量和加钛方式对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且二者相当,但塑性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钛含量达到0.1%时,两种合金均具有最佳的塑性和质量系数。对具有相同钛含量的合金,电解加钛A356合金的晶粒和Si颗粒的尺寸小于相应钛含量熔配加钛A356合金,硅颗粒圆形度也优于相应熔配加钛A356合金,电解A356合金的塑性、质量系数均优于相应钛含量的熔配加钛A356合金,但加钛方式对硅颗粒纵横比影响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钛方式 钛含量 A356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深埋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及其能量损伤演化机制 被引量:47
17
作者 陈子全 何川 +3 位作者 吴迪 甘林卫 徐国文 杨文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为揭示深埋碳质千枚岩的遇水软化损伤特性和微层理结构的各向异性,开展了不同层理角度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并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分析了层理角度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储能机制和释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碳质千... 为揭示深埋碳质千枚岩的遇水软化损伤特性和微层理结构的各向异性,开展了不同层理角度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并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分析了层理角度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储能机制和释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碳质千枚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和遇水软化效应是千枚岩内部的沉积层理、层状薄片矿物和高黏土矿物成分导致的固有特性;其破坏机制及其强度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层理面间的弱胶结作用,这种弱面效应会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千枚岩遇水后其力学特性和脆性被弱化,宏观破坏角增大,表现出张拉破坏减弱,剪切破坏增强;基于弹性能和耗散能比例曲线的S型变化规律与能量演化规律,将岩石的渐进破裂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采用能量损伤演化理论探讨了Ⅰ型和Ⅱ型两种典型岩石破坏方式的能量机制及其损伤演化机制;层理方向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的储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层理方向对千枚岩的释能机制和损伤破裂演化机制影响不大,而千枚岩的储能与释能机制则对含水状态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千枚岩 各向异性 含水状态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能量机制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强韧化热处理对TA15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卢凯凯 周立鹏 +2 位作者 李敏娜 马保飞 肖松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拉伸机等研究了TA15合金经两阶段强韧化退火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取两阶段的热处理工艺后,TA15合金的组织由约20%的初生等轴α,55%的片状α和β转变基体的组织组成;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拉伸机等研究了TA15合金经两阶段强韧化退火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取两阶段的热处理工艺后,TA15合金的组织由约20%的初生等轴α,55%的片状α和β转变基体的组织组成;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及较好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在975℃×1 h,WQ+850℃×2 h,AC的制度下,TA15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1005 MPa,屈服强度为914 MPa,伸长率、冲击韧性分别为13%和72.2 J/cm^2。合金的冲击韧性I与次生片层α厚度t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I=26.504t+44.915,冲击断口形貌可以观察到大量的韧窝,表明合金的断裂机制以韧性断裂为主。随着第二重退火温度的升高,次生片层α厚度增加,韧窝逐渐变大,韧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力学性能 热处理 冲击韧性
下载PDF
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子绚 江泽慧 +3 位作者 王戈 程海涛 张文福 邱亚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8,共3页
探索竹/木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中(飓风、雹暴等)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Instron 9250HV落锤冲击试验机对毛竹重组竹和竹木复合重组材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密度和组坯形式对冲击性能和损伤模式的影... 探索竹/木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中(飓风、雹暴等)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Instron 9250HV落锤冲击试验机对毛竹重组竹和竹木复合重组材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密度和组坯形式对冲击性能和损伤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了组坯结构与吸能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较好,纵横组坯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冲击性能优于同密度的重组竹。冲击损伤使重组竹沿纤维方向纵向开裂,导致材料整体失效;而竹木复合重组材的横纵结构抑制了裂纹的扩展,使缺陷仅发生在冲击点附近;落锤出射面表现为层状开裂,具有分层吸能的能量吸收机制。相同密度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可以更好地抵抗冲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竹木复合重组材 冲击性能 能量吸收 破坏机制
下载PDF
恒阻吸能锚杆力学特性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琦 何满潮 +3 位作者 许硕 辛忠欣 江贝 魏华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0-1500,共11页
地下工程面临大量高应力、极软岩等复杂条件,导致围岩应力集中、能量积聚,易发生围岩大变形。高强度、高预紧力、高延伸率以及高吸能特性的锚杆支护是大变形围岩的有效支护方式。传统锚杆支护存在强度低、延伸率不足等问题,支护体系易... 地下工程面临大量高应力、极软岩等复杂条件,导致围岩应力集中、能量积聚,易发生围岩大变形。高强度、高预紧力、高延伸率以及高吸能特性的锚杆支护是大变形围岩的有效支护方式。传统锚杆支护存在强度低、延伸率不足等问题,支护体系易发生破断。基于此,自主研发了具有高强、高延伸率特性、可施加高预紧力的恒阻吸能锚杆,开展了新型锚杆、普通锚杆与恒阻大变形锚杆的静力拉伸与动力冲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静力学性能方面,新型锚杆的屈服强度和破断强度分别为普通锚杆的2.06和1.62倍以上,具有高强、恒阻的力学特性。新型锚杆的最大力延伸率和断后延伸率分别是普通锚杆的1.52和1.26倍以上,单位长度吸收的能量是普通锚杆的3.05倍,具有高延伸率、高吸能特性。在动力学性能方面,新型锚杆的单次冲击平均位移量相比普通锚杆降低了47.0%,延伸率是普通锚杆的1.53倍,单位长度吸收的能量是普通锚杆的2.77倍,表明新型恒阻吸能锚杆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整体变形能力。恒阻吸能锚杆具有高强、高延伸率、高吸能特性,提出了恒阻吸能锚杆支护思路,并将新型锚杆在大断面隧道和深部高应力矿井现场进行了应用,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恒阻吸能锚杆的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 恒阻吸能 静力拉伸 动力冲击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