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Permanent Magnet Eddy Current Brake 被引量:1
1
作者 Jiahao Li Guolai Yang Quanzhao Su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1年第3期1011-1031,共21页
In this paper,the subdomain analysis model of the eddy current brake(ECB)is established.By comparing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accuracies of the subdomain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verified.Furth... In this paper,the subdomain analysis model of the eddy current brake(ECB)is established.By comparing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accuracies of the subdomain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verified.Furthermore,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axial,andHalbach arrays under impact load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The axial array has a large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but low critical velocity.The radial array has a low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but high critical velocity.The Halbach array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first two arrays.Not only the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is large,but also the critical speed is high.The parameter analysis of the Halbach array is further carried out.The inner tube thickness and air gap length are the sensitive factors of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The demagnetiza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inner tube thickness.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ECB does not overheat,the electromagnetic-thermal coupl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eat transfer theory.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inner tube is obvious while that of the permanentmagnet is small.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inner tube is more than 20 K each time,and that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is less than 1 K eac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urrent brake Halbach array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rise
下载PDF
Research on Long Stroke Moving Second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Eddy Current Brake 被引量:2
2
作者 Baoquan Kou He Zhang +2 位作者 Xiangrui Yin Yiheng Zhou Chunyan Li 《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CSCD 2019年第1期19-29,共11页
In this paper,a long stroke moving second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eddy current brake is proposed.Without exciting coils,the permanent magnet eddy current brake possesses the advantage of saving copper and better re... In this paper,a long stroke moving second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eddy current brake is proposed.Without exciting coils,the permanent magnet eddy current brake possesses the advantage of saving copper and better reliability.The topology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are presented.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rived with the layer theory.The braking force characteristic was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long stroke moving second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eddy current brake were studied by referring the design progress of the other types of eddy current brakes.Finally,a prototype of long stroke moving second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eddy current brake was built and tested,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bo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king force analysis eddy current brake experimental study mathematical model permanent magnet.
下载PDF
Hybrid Operation of Fault Current Limiter and Thyristor Controlled Braking Resistor 被引量:1
3
作者 Masaki Yagami Junji Tamur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4期601-608,共8页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bination of fault current limiter and thyristor controlled braking resistor on power system stability enhancement and damping turbine shaft torsional oscillations has been studied. If both d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bination of fault current limiter and thyristor controlled braking resistor on power system stability enhancement and damping turbine shaft torsional oscillations has been studied. If both devices operate at the same bus, the stabilization control scheme can be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and with flexibility. As a result, the fault currents are limited, and the generator disturbances and the turbine shaft torsional oscillations are converged quickly.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devices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considering 3LG (three-lines-to-ground) fault in a two-machine infinite bus system. Also, temperature rise effect of both devices with various resistance values and weights has been demonstrate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ower system stability enhancement and damping turbine shaft torsional oscillations as well as with allowable temperature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current limiter thyristor controlled braking resistor fault current power system stability turbine shaft torsional oscillation temperature rise effect.
下载PDF
电涡流缓速器优化设计与制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红梅 边尚琪 +2 位作者 查传婷 沈浩 陈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章在考虑去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电涡流缓速器数学计算模型,采用涡流折算系数法求出闭合磁路磁感应强度,推导出电涡流缓速器电磁制动力矩表达式;在某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将圆形极柱优化设计为扇形极柱,并利用Maxwell... 文章在考虑去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电涡流缓速器数学计算模型,采用涡流折算系数法求出闭合磁路磁感应强度,推导出电涡流缓速器电磁制动力矩表达式;在某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将圆形极柱优化设计为扇形极柱,并利用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不同长度扇形极柱的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模型的制动力矩进行仿真分析;将最终确定的新型电涡流缓速器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台架实验与原产品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电涡流缓速器与传统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扭矩在不同转速下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制动性能有明显提升;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最大误差小于5%,证明了新型电涡流缓速器的有效性和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缓速器 扇形极柱 制动力矩提升 仿真分析 台架试验
下载PDF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对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婧 曾明睿 +2 位作者 张智博 徐佳明 罗俊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6期68-79,共12页
列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对不同动力分配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6M2T和4M4T两种编组方式的列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线路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列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对不同动力分配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6M2T和4M4T两种编组方式的列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线路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时速下的列车在不同动力分配形式下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惰行工况、电空制动工况与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的联合制动工况,分别研究了第1、5、8节车厢的Sperling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分配方式、制动特性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涉及的关键动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安全限值标准,研究结果将为高速列车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动力分配 制动动力学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弹射与阻拦一体式电磁弹射装置的电磁特性分析
6
作者 赵童 李德胜 +3 位作者 叶乐志 贾亚辉 王斌 李泽群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38-3948,共11页
针对线性弹射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和质量大的固有缺点,提出一种单轴一体式钢索拖动新型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装置由永磁储能电机、电涡流离合器、电涡流制动器和绕线轮等组成。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安培环路定理建立... 针对线性弹射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和质量大的固有缺点,提出一种单轴一体式钢索拖动新型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装置由永磁储能电机、电涡流离合器、电涡流制动器和绕线轮等组成。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安培环路定理建立电涡流离合器和电涡流制动器的电磁理论模型。通过与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电涡流离合器和电涡流制动器的电磁特性。通过制作的电涡流制动器的小型试验样机验证电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终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使30000 kg的飞机在2.1 s内从0 m/s加速到70 m/s,并能够使72 m/s的飞机在2.6 s停下,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弹射与阻拦 电涡流离合器 电涡流制动器 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特性
下载PDF
永磁线性涡流制动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立超 陈钊 +5 位作者 王可 邱浩霖 牛天夏 叶乐志 马忠威 丁福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弥补电磁涡流制动系统在重量和发热方面的不足,文中设计了一种永磁式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基于等效磁路法推导制动力及吸力解析公式,并用于指导设计参数初始值的选取。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与电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 为弥补电磁涡流制动系统在重量和发热方面的不足,文中设计了一种永磁式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基于等效磁路法推导制动力及吸力解析公式,并用于指导设计参数初始值的选取。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与电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及吸力特性。搭建永磁涡流制动试验装置,测试不同速度、不同气隙的涡流制动特性,并与解析法及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原电磁涡流制动装置长度相同的前提下,设计的永磁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可以达到与其相当的制动力水平,且在200~400 km/h区间永磁涡流制动力更稳定,吸力更低;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均与试验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有限元仿真精度更高;当气隙达到70 mm时,制动力和吸力均趋于0,此缓解高度与原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缓解高度一致。从制动力及吸力特性的角度分析,永磁线性涡流制动适合高速列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涡流制动 线性涡流制动 涡流制动 电磁分析 制动性能 高速列车
下载PDF
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电磁场与阻力特性分析
8
作者 王义金 杨国来 +1 位作者 李雷 王丽群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电涡流制退机具有无液体泄漏、无需密封、阻力稳定的优势。与目前应用较多的永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相比,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采用线圈替代了一部分永磁体,对阻力特性的调节效果更好。对比了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2种可能的结构形式,然... 电涡流制退机具有无液体泄漏、无需密封、阻力稳定的优势。与目前应用较多的永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相比,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采用线圈替代了一部分永磁体,对阻力特性的调节效果更好。对比了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2种可能的结构形式,然后根据磁路分析与初步计算选择出具有更好阻力性能的结构。针对该结构,利用等效磁路法计算气隙磁场,采用子域模型考虑感生涡流影响,建立了求解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阻力值的等效子域模型。根据某口径火炮反后坐要求,确定了制退机的主要尺寸参数,完成了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结构参数的前期设计,并通过数值计算对解析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接着,针对某口径火炮发射时的工况建立仿真模型,以炮膛合力曲线和复进机力的后坐行程函数曲线作为条件输入,分析强冲击载荷下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的电磁阻尼力、后坐位移和后坐速度规律。最后,分析了不同气隙宽度与内筒的电导率对电磁阻尼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隙宽度越小电磁阻尼力越大,同时过大的内筒电导率会导致电磁阻尼力呈现“马鞍”型。本文研究可为混合励磁式电涡流制退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 电涡流制退机 等效磁路法 子域模型 电磁阻尼力
下载PDF
石油钻机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茂盛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8期61-67,共7页
石油钻机配套的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主要包括刹车本体、散热装置、整流装置等关键部件。随着深井和超深井越来越多,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因自身结构原因造成的制动能力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在深井和超深井下钻过程中,钻具越来越长、越来越重... 石油钻机配套的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主要包括刹车本体、散热装置、整流装置等关键部件。随着深井和超深井越来越多,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因自身结构原因造成的制动能力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在深井和超深井下钻过程中,钻具越来越长、越来越重,下钻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散热装置的缺陷日益凸显,一方面导致制动力矩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可能发生定子和转子“抱死”现象,甚至烧毁励磁绕组。同时还存在可控硅整流装置不能对励磁电流进行反馈,系统运行状态监测不准确,司钻操作人员操作方式不正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降低转子的热变形,降低下钻速度,改造冷却方式,将可控硅整流装置由开环控制系统升级为闭环控制系统,完善电磁刹车运行状态指示,纠正司钻操作习惯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实现风冷式电磁涡流刹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涡流刹车 风冷式 散热装置 制动力矩 整流装置 状态指示
下载PDF
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10
作者 张智博 黄光来 +2 位作者 李木森 李永增 李婧 《微电机》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技术具有制动力平稳、无摩擦等优势,在连续长大坡道等复杂线路中能维持稳定的制动力输出,是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有力补充。本文针对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了基于分层模型的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技术具有制动力平稳、无摩擦等优势,在连续长大坡道等复杂线路中能维持稳定的制动力输出,是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有力补充。本文针对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了基于分层模型的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解析计算模型,利用实验测试、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制动-速度特性;之后结合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优化方法,对影响制动力的制动器的初级绕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将最大制动力从35.7N提升至46.7 N,增加了30.8%,同时将最大临界速度从40 m/s提升至43.4 m/s,增加了8.5%,提升了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拓宽了制动器的适用速度范围,为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优化设计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器 有限元模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双能量源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百玲 胡思远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该文以前轮永磁直流电机驱动的双能量源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开发合理高效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为目的,建立了蓄电池、超级电容、双向DC/DC变换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双能量源系统主回路、恒流恒... 该文以前轮永磁直流电机驱动的双能量源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开发合理高效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为目的,建立了蓄电池、超级电容、双向DC/DC变换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双能量源系统主回路、恒流恒压双闭环PI控制器设计研究,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I控制器可有效实现恒流恒压充放电过程,恒流充电以限制充电电流,当蓄电池达到额定电压或超级电容SOC饱和后再进行恒压充电,实现了保护储能元件并完全充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双能量源 恒流恒压双闭环控制 制动能量回收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控制效能研究
12
作者 陈家敏 应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是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但该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对涡流制动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模型,推导得到总涡流制动力F的计算式。为验证所... [目的]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是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但该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对涡流制动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模型,推导得到总涡流制动力F的计算式。为验证所设计涡流制动装置的减速效能,研制了涡流制动实物装置,并进行了台架试验。建立了电磁涡流制动力矩控制系统模型,分别基于开环控制算法、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及模糊控制算法,得到这三种控制算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力特征曲线,进而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电磁涡流制动效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及结论]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列车制动力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由此可认为所推导的数学模型可信度较高。开环控制算法存在明显的超调,模糊控制算法较PID控制算法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列车 制动控制 电磁涡流制动效能
下载PDF
涡流制动特性试验的纵向端部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立超 王可 +1 位作者 王立宁 高立群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涡流制动台架试验是研究涡流制动特性的重要手段,当试验使用的磁极个数少于设计数量时,纵向端部效应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故应对纵向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及修正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设计不同磁极个数的试验方案,验证端部效应对制动力... 涡流制动台架试验是研究涡流制动特性的重要手段,当试验使用的磁极个数少于设计数量时,纵向端部效应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故应对纵向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及修正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设计不同磁极个数的试验方案,验证端部效应对制动力和动态吸力的影响。通过2-D有限元电磁仿真,获得涡流制动磁场、涡流密度及洛伦兹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计算不同速度下,各磁极产生的制动力,获得端部磁极对制动力的贡献度,进而推导出端部效应的修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端部效应对动态吸力的影响较小,对制动力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只需对制动力进行修正;入端磁极的制动力与中间磁极几乎相同,出端磁极的制动力相对较小,且对制动力的贡献与速度近似线性相关;通过出端磁极贡献度函数修正制动力试验数据,修正结果与3-D有限元仿真制动力的相对误差显著减小。研究结果为涡流制动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处理提供参考,有利于掌握更准确的涡流制动特性,从而指导产品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永磁涡流制动 端部效应 电磁制动 电磁仿真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涡流制动励磁电源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殷振环 陈嘉楠 +1 位作者 谢冰若 王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励磁电源进行了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并且采用软开关技术,在功率密度和系统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励磁电源 谐振变换 软开关 交错开关技术
下载PDF
某核电厂变压器零差保护跳闸案例分析
15
作者 陆建莺 王丽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S01期32-37,共6页
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作为反映变压器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主要保护,其误动问题使其应用颇为谨慎。从一起核电厂备用变低压侧零差保护跳闸案例出发,通过查看事件发生时故障录波装置的记录波形和动作时序、查验现场设备实时状态、分析保护跳... 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作为反映变压器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主要保护,其误动问题使其应用颇为谨慎。从一起核电厂备用变低压侧零差保护跳闸案例出发,通过查看事件发生时故障录波装置的记录波形和动作时序、查验现场设备实时状态、分析保护跳闸发生前后的零序电流值以及对现场保护整定的定值进行核算,考虑到中压大功率电机启动方式对回路不平衡电流的影响,分析认为本案例保护动作与大功率电机启动方式和变压器零差保护的定值控制逻辑方式有关。又对其他几种零序差动保护原理进行比较,提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定值设置时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序差动保护 零序电流 制动特性
下载PDF
PST-1200U差动保护励磁涌流判据失效原因分析及改进
16
作者 王婵媛 孔茗 《电气技术》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PST—1200U系列变压器保护装置存在内部门槛值,当励磁涌流二次值低于装置的门槛值时,保护装置不对其进行励磁涌流判别,按一般差流处理,如果差动保护启动定值小于门槛值,会形成励磁涌流闭锁“死区”,导致差动保护误跳... 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PST—1200U系列变压器保护装置存在内部门槛值,当励磁涌流二次值低于装置的门槛值时,保护装置不对其进行励磁涌流判别,按一般差流处理,如果差动保护启动定值小于门槛值,会形成励磁涌流闭锁“死区”,导致差动保护误跳开关。本文通过分析励磁涌流闭锁“死区”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际空投变压器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励磁涌流 波形对称制动 门槛值
下载PDF
基于晶闸管的模块化组合式直流泄能装置及其协调控制策略
17
作者 郭春义 李佳硕 李春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36-3849,I0008,共15页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引起的直流过电压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晶闸管的模块化组合式直流泄能装置拓扑及协调控制方法。该直...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引起的直流过电压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晶闸管的模块化组合式直流泄能装置拓扑及协调控制方法。该直流泄能拓扑包括模块化分布式泄能部分、限流电抗器和集中式泄能电阻3部分,对子模块工作模式进行设计,提出可避免直流泄能装置反复投切的弹性调节泄能的协调控制策略,推导直流泄能装置功率控制及其内部电气耦合关系,给出泄能装置元件参数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MMC-HVDC及所提出的直流泄能装置模型,研究单相和三相接地故障下直流泄能装置的特性及直流过电压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提直流泄能装置在协调控制策略下能够分阶段弹性调节泄能功率,有效抑制直流过电压,并有利于故障后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泄能装置 直流过电压抑制 模块化组合 协调控制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永磁涡流制动器设计及测试
18
作者 陈树亮 马飞 +4 位作者 王健颖 王明星 王中祥 袁文琦 汤劲松 《铁道车辆》 2024年第4期43-48,100,共7页
以仿真设计的Halbach型永磁涡流制动器为设计模型,确定了涡流制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固定机构。基于永磁体自励磁、物理、化学特性,分析了永磁体镀层防腐工艺,设计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磁极封装结构、组装模具,有效解决了组装过程中永磁体间... 以仿真设计的Halbach型永磁涡流制动器为设计模型,确定了涡流制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固定机构。基于永磁体自励磁、物理、化学特性,分析了永磁体镀层防腐工艺,设计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磁极封装结构、组装模具,有效解决了组装过程中永磁体间吸力、斥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作机构,可实现制动缓解状态的正常转换,最终对设计生产的永磁涡流制动器本体样机进行静态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在3%以内,同时测试并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电磁辐射的影响,确立了屏蔽材料选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永磁涡流制动器 制动 缓解 封装 电磁辐射 屏蔽
下载PDF
不同电流互感器混用对线路差动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李旭 黄继东 +3 位作者 倪传坤 郝惠贞 冉志勇 都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分析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的差异,提出了采用差分虚拟制动CT饱和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不同互感器混用时线路光纤差动保护饱和误开放的问题。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暂态传递特性不一致引起的饱和误开放问题。此外由... 分析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的差异,提出了采用差分虚拟制动CT饱和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不同互感器混用时线路光纤差动保护饱和误开放的问题。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暂态传递特性不一致引起的饱和误开放问题。此外由于电子互感器二次时间常数与常规互感器有较大差异,导致在故障切除后电子互感器侧电流拖尾,会造成开关跳开后线路保护仍计算有差流,同时保护各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衰减时间常数不一致也存在导致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电流切除时误动作。提出使用全周差分傅氏计算保护跳开相的电流,以避免造成线路保护跳令不能及时收回导致误启动失灵以及区外故障切除引起差动误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差动保护 虚拟制动 CT饱和
下载PDF
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被引量:13
20
作者 衣丰艳 徐刚 +1 位作者 于明进 张竹林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首先介绍了设计的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的优点、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运用电磁场理论推导了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最后把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装在实验台上,制...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首先介绍了设计的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的优点、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运用电磁场理论推导了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最后把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装在实验台上,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试验值与计算值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电涡流缓速器 制动功率 制动力矩 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