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菌与改性黏土对中肋骨条藻去除效果及机理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徐彬丽 贾丽萍 +4 位作者 田永强 邹毅彬 黄旭光 李媛媛 陈小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为对象:比较研究了一株类芽孢杆菌属溶藻菌发酵制备的生物絮凝剂和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Zeta电位、叶绿素荧光特征、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分析,探讨它们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两...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为对象:比较研究了一株类芽孢杆菌属溶藻菌发酵制备的生物絮凝剂和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Zeta电位、叶绿素荧光特征、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分析,探讨它们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除藻方法对中肋骨条藻的去除效果高效,24 h去除率均超过94%,但除藻机理存在显著差异:改性黏土通过电中和作用迅速絮凝藻细胞,而溶藻菌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如抑制藻类光合作用)裂解并杀死藻细胞。与改性黏土相比,溶藻菌在除藻过程中会产生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等藻源DOM组分,但这些组分会随时间推移被溶藻菌降解或吸收。为应急性联合控藻技术的开发及在赤潮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中肋骨条藻 溶藻菌 改性黏土 除藻机理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邓建明 陶勇 +1 位作者 李大平 董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有害藻类水华 生物控制 溶藻细菌 溶藻机理 杀藻物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海洋溶藻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洪辉 韩贝贝 +1 位作者 张书飞 吴风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有害藻华是公认的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以及人类健康,寻求一种有效的有害藻华治理方法一直是藻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某些海洋细菌可直接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甚至裂解藻细胞,具有溶... 有害藻华是公认的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以及人类健康,寻求一种有效的有害藻华治理方法一直是藻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某些海洋细菌可直接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甚至裂解藻细胞,具有溶藻作用。利用溶藻菌治理有害藻华可保持水体环境生态平衡,是一种较安全、高效的方法,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已成为藻华研究领域的热点。根据现有报道,文章主要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溶藻菌种类、作用机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探讨了海洋溶藻菌领域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溶藻菌 溶藻机理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其溶藻活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6-92,共7页
利用溶藻细菌及其产生的溶藻活性物控制有害藻华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生物控制方法之一。对溶藻细菌类群、溶藻活性物、溶藻作用方式及溶藻机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溶藻细菌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溶藻活性物 有害藻华 机制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在水质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怡 王玮 +3 位作者 宋新山 刘兴坡 梅梦媛 王宇晖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0,共6页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生系统和理化特征,重点论述了其对水体中多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藻菌共生体系 去污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溶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焦彦凯 严小军 李小兵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4期56-62,共7页
生物治理有害藻华因其具有无毒、高效、专一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溶藻细菌种类、溶藻机制和溶藻化合物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已报道的溶藻细菌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藻细菌工业... 生物治理有害藻华因其具有无毒、高效、专一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溶藻细菌种类、溶藻机制和溶藻化合物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已报道的溶藻细菌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藻细菌工业化应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据此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溶藻细菌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有害藻华 生物治理 溶藻机制 溶藻化合物
下载PDF
沉积物解磷菌的研究进展:分布、解磷能力及功能基因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凯 王效昌 +1 位作者 谢嘉慧 高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90,共11页
磷是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暴发的重要诱因。当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释放可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水体磷的主要来源。作为水圈磷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解磷菌在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较于农业... 磷是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暴发的重要诱因。当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释放可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水体磷的主要来源。作为水圈磷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解磷菌在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较于农业土壤而言,沉积物解磷菌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鉴于此,本文概括了解磷菌的主要种属、不同生境沉积物中分布的特征以及藻华生消对解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梳理了解磷菌的矿化、溶解等主要解磷机制和关键功能基因,并对水体生态系统解磷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藻华期间水体磷循环以及富营养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解磷菌 解磷机制 功能基因 有害藻华
下载PDF
菌-藻协同净化沼液及其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洪妮 巫小丹 +3 位作者 岑庆静 鲁嘉欣 卢艳娟 王子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通过总结菌藻共生技术在促进废水中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的去除、微藻生物质的积累和收获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从群体感应信号和基因转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菌与藻的互作共生机制,并对菌藻共生技术在沼液净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沼液 生物净化 菌藻共生 共生机制 信号分子
下载PDF
菌藻一体化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娟艳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84-85,110,共3页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增加,但大部分农村地区暂未建立起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排沟、渠、塘、河等附近水域,农村水环境系统被破坏。菌藻一体化系统能有效利用菌藻共生关系,通过其中藻类光合作用释放...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增加,但大部分农村地区暂未建立起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排沟、渠、塘、河等附近水域,农村水环境系统被破坏。菌藻一体化系统能有效利用菌藻共生关系,通过其中藻类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其他微生物利用,实现节能降耗,通过菌藻的生长吸收氮磷、降解有机物实现水体的净化。本文从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菌藻一体化系统的机理及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分析了菌藻一体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菌藻共生 工业污水处理 污水净化机理 一体化系统
下载PDF
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进 何晓茹 郭丹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机制,介绍了藻菌共生处理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藻菌共生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分析表明,藻菌共生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能耗低、剩余污泥少、资源潜力大等优势。但是其控制条件较为严格,对温度和... 本文主要阐述了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机制,介绍了藻菌共生处理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藻菌共生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分析表明,藻菌共生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能耗低、剩余污泥少、资源潜力大等优势。但是其控制条件较为严格,对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未来还需要从污染物处理效率、工艺能源需求和经济性等方面研究藻菌共生处理废水新工艺,推动藻菌共生处理废水技术的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藻菌共生 藻菌共生处理机制 微藻生物质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