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an innovative approach involving mechanical activation and acid digestion for the extraction of lithium from lepidolite 被引量:3
1
作者 Nathalia Vieceli Carlos A.Nogueira +3 位作者 Manuel F.C.Pereira Fernando O.Durao Carlos Guimaraes Fernanda Margarid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19,共9页
The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hard rock minerals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given the high demand for this element. There- fore, this study optimized an innovative process, which does not require a high-temperatu... The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hard rock minerals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given the high demand for this element. There- fore, this study optimized an innovative process, which does not require a high-temperature calcination step, for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le- pidolite. Mechanical activation and acid digestion were suggested as crucial process parameter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 sponse-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applied to model and optimize the proposed lithium extraction process.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amorphi- 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lithium sulfate hydrate on lithium extraction yield were assessed. Several factor combinations led to extraction yields that exceeded 90%,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lithium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IDOLITE lithium mechanical activation acid digestion OPTIMIZATION extraction
下载PDF
Aqueous Zn-MnO_(2) battery: Approaching the energy storage limit with deep Zn^(2+) pre-intercalation and revealing the ions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s 被引量:2
2
作者 Yaxiong Zhang Xiaosha Cui +7 位作者 Yupeng Liu Situo Cheng Peng Cui Yin Wu Zhenheng Sun Zhipeng Shao Jiecai Fu Erqing Xi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25-232,共8页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AZIBs)we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merits of high safety and inexpensiveness.As AZIBs cathode material,Mn O_...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AZIBs)we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merits of high safety and inexpensiveness.As AZIBs cathode material,Mn O_(2)possesses great merits but was greatly hindered due to the sluggish diffusion kinetic of Zn^(2+) during electrochemical operations.Herein,deep Zn^(2+) ions intercalatedδ-Mn O_(2)(Zn-Mn O_(2))was achieved by the in situ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route,whic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diffusion ability of Zn^(2+)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Zn^(2+) pillars and structural H;O.The resultant Zn-Mn O_(2)based AZIBs delivers a record capacity of 696 m Ah/g(0.5 m Ah/cm^(2))based on the initial mass loading,which is approaching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Mn O_(2)with a two-electrons reaction.In-situ Raman studies reveal highly reversible Zn^(2+)ions insertion/extraction behaviors and here the Zn-Mn O_(2)plays the role of a container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Further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 investigations point out the insertion/extraction of Zn^(2+) and H^(+) coincides,and such process is significantly facilitated results from superior interlayered configurations of Zn-Mn O_(2)The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Zn-Mn O_(2)achieved in this work suggests the deep ions pre-intercalation strategy may ai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athodes for AZ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 Deep Zn^(2+)intercalated MnO_(2) Interlayer distance engineering Ions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s
下载PDF
Review on Li-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s of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s 被引量:3
3
作者 WU Yi-Fang CHONG Shao-Kun +3 位作者 LIU Yong-Ning GUO Sheng-Wu BAILi-Feng LI Cheng-Shan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011-2023,1847,共14页
The work distills the main mechanisms during the lithium 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FePO_4 cathode materials. The "diffusion-controlled" and "phase-boundary controlled" mechanism are especially illu... The work distills the main mechanisms during the lithium 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FePO_4 cathode materials. The "diffusion-controlled" and "phase-boundary controlled" mechanism are especially illustrated. Meanwhile, some recent observation and analyses by in-situ or in operando on the Li-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FePO_4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ion battery LIFEPO4 Li-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REVIEW
下载PDF
Selective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simulated brine using different organic synergist 被引量:5
4
作者 Huifang Li Lijuan Li +2 位作者 Xiaowu Peng Lianmin Ji Wu L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35-340,共6页
The organic synergists, including Octanol, ethyl acetate(EA), butyl acetate(BA), 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diisobutyl ketone(DIBK), N,N-bis(2-ethylhexyl) acetamide(N523) and 8-hydroxylquiolate, were added to the TB... The organic synergists, including Octanol, ethyl acetate(EA), butyl acetate(BA), 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diisobutyl ketone(DIBK), N,N-bis(2-ethylhexyl) acetamide(N523) and 8-hydroxylquiolate, were added to the TBP–FeCl_3 extraction system to extract lithium from brine.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synergist and total organic extractant, molar ratio of Fe/Li, phase ratio,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and the acidity of stripping agent on lithium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Under the optimiz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showed the mixed extraction system was the preponderance on the lithium extraction. Especially the separation of lithium in organic phase and aqueous phase and the separation mass ratio of Mg/Li increased greatly. An extr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T-IR spectra and Raman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YNERGIST lithium extraction Mixed extraction system mechanism
下载PDF
Li^+ extraction/insertion reaction with Mg_2Mn_(0.5)Ti_(0.5)O_4 inverse spinel in the aqueous phase 被引量:1
5
作者 JANG Jinhe DONG Dianquan CHEN Guanghui LIU Jiaqiang LI Jianlo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6-540,共5页
An inverse spinel-type metal oxide, magnesium-manganese-titanium oxide (Mg2Mn0.5Ti0.5O4),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coprecipitation/thermal crystallization method. The extraction/insertion reaction with this material ... An inverse spinel-type metal oxide, magnesium-manganese-titanium oxide (Mg2Mn0.5Ti0.5O4),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coprecipitation/thermal crystallization method. The extraction/insertion reaction with this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saturation capacity of exchange, pH ti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measurement. The acid treatments of Mg2Mn0.5Ti0.5O4 caused Mg^2+ extractions of more than 81%, whereas the dissolutions of Mn^4+ and Ti^4+ were less than 1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acid-treated sample has a capacity of exchange 56 mg·g^-1 for Li^+ in the solution. The 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i^+ extraction/insertion progressed mainly by ion-exchange mechanism and surface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tion/insertion reaction inverse spinel-type metal oxides ion-exchange mechanism Mg2Mn0.5Ti0.5O4
下载PDF
中国地热水中锂元素分布特征及资源开发利用
6
作者 魏帅超 张薇 +5 位作者 付勇 刘峰 原若溪 闫晓雪 廖煜钟 王贵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1553,共27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锂在新兴技术和低碳技术产业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键矿产。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对锂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锂的安全供应已严重制约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锂资源开发对象以卤水型和... 【研究目的】近年来,锂在新兴技术和低碳技术产业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键矿产。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对锂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锂的安全供应已严重制约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锂资源开发对象以卤水型和伟晶岩型为主,但地热卤水型也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因此需要研究中国地热水锂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方法】基于前人对全国范围地热水调查和研究的成果,本文介绍和讨论中国地热水中锂含量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地热水提锂技术及地热勘查技术。【研究结果】分析了全国30个省市主要热储中地热水锂含量,实际计算出1989处地热水锂金属年排放量为789 t,估算中国地热水锂金属年排放量3233 t,显示地热水中锂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力。【研究结论】影响地热水锂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围岩及热储岩石性质、温度、水岩相互作用等,也发现锂同位素在示踪陆区地热系统来源、水岩相互作用及物质来源方面具有良好潜力。中国富锂地热水富集机制主要分为喜马拉雅地热带型和四川盆地型,前者与上地壳重熔型岩浆上涌有关,后者与地层中膏盐的溶滤有关。此外,本文提出未来我国富锂地热水找矿方向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等及油(气)田水。“热锂兼探”、“热锂兼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多元地热勘查技术也将助力地热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卤水型 锂含量 锂同位素 富集机制 地热水提锂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电纳滤技术及其在提锂中的应用
7
作者 白成玲 唐竟文 +3 位作者 顾正阳 高学睿 于水利 赵方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2,共7页
锂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材料。电纳滤技术能够高效纯化和浓缩锂离子,在提锂领域的应用前景良好。本文首先概述了目前电纳滤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剖析了电场与纳滤的耦合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电纳滤技术在提锂领域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 锂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材料。电纳滤技术能够高效纯化和浓缩锂离子,在提锂领域的应用前景良好。本文首先概述了目前电纳滤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剖析了电场与纳滤的耦合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电纳滤技术在提锂领域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最后指出了当前电纳滤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纳滤 锂提纯 锂浓缩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纳滤膜在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海柯 张环 +1 位作者 王晓磊 王会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4-1413,共10页
中国锂(Li)资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40%,然而其产能仅满足工业需求的20%,80%的Li需要进口,研究新一代提Li技术迫在眉睫。纳滤(NF)膜具有选择性离子分离能力,在Mg^(2+)、Li^(+)的选择性分离中表现出突出的潜力。商用NF膜多荷负电,受Don... 中国锂(Li)资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40%,然而其产能仅满足工业需求的20%,80%的Li需要进口,研究新一代提Li技术迫在眉睫。纳滤(NF)膜具有选择性离子分离能力,在Mg^(2+)、Li^(+)的选择性分离中表现出突出的潜力。商用NF膜多荷负电,受Donnan效应和静电引力影响,其对正离子的分离能力有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荷正电NF膜可以有效分离具有相似水合物离子半径的Mg^(2+)和Li^(+)。该文介绍了NF膜中离子传输理论和选择性筛分机理,综述了商用NF膜在盐湖提Li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了荷正电NF膜的制备方式(包括胺单体的选取、纳米材料掺杂、引入中间层及表面接枝等)对提升Mg^(2+)、Li^(+)的选择性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总结了荷正电NF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提锂 筛分机理 商用纳滤膜 膜改性 荷正电纳滤膜
下载PDF
钛酸锂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唐致远 阳晓霞 +1 位作者 陈玉红 贺艳兵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2-336,共5页
介绍了钛酸锂的结构、特性及研究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嵌锂机理及制备钛酸锂的几种合成方法,并分析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掺杂改性的原理、方法及研究近况进行了讨论和概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钛酸锂 合成 改性 插锂机理
下载PDF
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江 贾永忠 +3 位作者 石成龙 王兴权 姚颖 景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9,共11页
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能源开发所需要的重要原料,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已报道的化学交换分离锂同位素方法中,对锂汞齐法、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类和评述,详细分... 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能源开发所需要的重要原料,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已报道的化学交换分离锂同位素方法中,对锂汞齐法、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类和评述,详细分析了各种化学交换法的分离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的分离效应与体系中络合剂与锂离子键合作用相关,锂汞齐法会因环境问题将被其他无汞分离体系取代。此外,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都具有较大的分离效应,均是非常有前景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最后,对锂同位素分离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新型螯合剂设计合成,不同分离工艺的联用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分离机理中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化学交换 分离 萃取 机理
下载PDF
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Ⅳ)——相图与相变(2)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健 吕迎春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383-401,共19页
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相变与材料的储锂机制、储锂容量范围、电压曲线、储锂动力学、材料的体积变化以及吸放热等密切相关。获得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组成、相结构演化及相图,对于全面理解材料及其充放电行为,开发新的电池材料体系... 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相变与材料的储锂机制、储锂容量范围、电压曲线、储锂动力学、材料的体积变化以及吸放热等密切相关。获得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组成、相结构演化及相图,对于全面理解材料及其充放电行为,开发新的电池材料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小结了脱嵌锂引起的相变,并介绍了锂电池中相图的计算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相变 相图 嵌脱锂
下载PDF
磷酸铁锂在饱和硝酸锂溶液中的交流阻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可龙 杨赛 +1 位作者 刘素琴 王海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88-892,共5页
应用慢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磷酸铁锂化合物在水溶液体系中的电极过程,并通过交流阻抗法探讨了其在不同电位条件下的脱嵌锂过程。对不同频率区域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分析表明,高频圆弧归属于体相电阻和电容;中低频区的半圆反映了Li+在电解液... 应用慢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磷酸铁锂化合物在水溶液体系中的电极过程,并通过交流阻抗法探讨了其在不同电位条件下的脱嵌锂过程。对不同频率区域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分析表明,高频圆弧归属于体相电阻和电容;中低频区的半圆反映了Li+在电解液和活性物质界面发生的电荷转移;低频区部分的斜线说明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内部的扩散行为。提出了等效电路模型,并以此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磷酸铁锂在饱和硝酸锂溶液中的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磷酸铁锂在水溶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慢扫描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等效电路 离子嵌脱
下载PDF
锂云母提锂废液中的铯铷分离及t-BAMBP萃铯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军 郭梅 +3 位作者 徐翌童 俞娟 孙晔 康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90,共8页
针对锂云母提锂废液中稀碱金属铯、铷难以高效分离现状,为实现深度萃铯脱铷目的,通过热力学分析萃取过程中铯与t-BAMBP结合形成的分子簇稳定形态,探索提锂废液中低浓度铯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分子簇的稳定性与t-BAMBP和Cs^(+)结合的数量... 针对锂云母提锂废液中稀碱金属铯、铷难以高效分离现状,为实现深度萃铯脱铷目的,通过热力学分析萃取过程中铯与t-BAMBP结合形成的分子簇稳定形态,探索提锂废液中低浓度铯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分子簇的稳定性与t-BAMBP和Cs^(+)结合的数量有关,其中3t-BAMBP-2Cs型分子簇的形成热低,可稳定存在于有机相内。在t-BAMBP+磺化煤油+环己烷萃取体系中,最佳试验条件下经六级萃取二级洗涤,铯的萃取率为99.52%,铷的洗脱率为96.69%,铷、铯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锂废液 t-BAMBP 萃铯机理 分子簇模型
下载PDF
锂离子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理元 沈如倩 +3 位作者 阳金菊 李燕 税亿 苏敏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7,共10页
锂离子筛(锰系、钛系)在高镁锂比(质量比)的盐湖卤水中对锂离子表现出高吸附选择性,尖晶石结构的锂离子筛的提锂机理主要有氧化还原机制、离子交换机制和复合机制,而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筛主要通过Li+和H+之间的简单离子交换实现。锂离子... 锂离子筛(锰系、钛系)在高镁锂比(质量比)的盐湖卤水中对锂离子表现出高吸附选择性,尖晶石结构的锂离子筛的提锂机理主要有氧化还原机制、离子交换机制和复合机制,而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筛主要通过Li+和H+之间的简单离子交换实现。锂离子筛的制备工艺简单,首先经过固相燃烧法、微波燃烧法或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熔盐合成法等方法制备出前驱体,再通过H+取代相应前驱体中的Li^(+)即可。制备的锂离子筛可用于从储量大、品位低的盐湖卤水、海水等液态锂资源中提取锂。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于结构稳定性更高的钛锂离子筛,但要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实现工程化应用,还需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提锂机理 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 选择性
下载PDF
鱼骨状纳米碳纤维嵌脱锂性能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黄宛真 张孝彬 +2 位作者 卢荻 徐铸德 陈卫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为了探索具有鱼骨状特殊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高纯度、高质量的鱼骨状纳米碳纤维,对其分别进行了酸处理、退火处理以及酸处理和退火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处理,装配成模拟电... 为了探索具有鱼骨状特殊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高纯度、高质量的鱼骨状纳米碳纤维,对其分别进行了酸处理、退火处理以及酸处理和退火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处理,装配成模拟电池后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该鱼骨状纳米碳纤维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简单的酸处理和退火处理未能明显改善鱼骨状纳米碳纤维电极的综合嵌脱锂性能,而将两者有效结合,则使该纳米碳纤维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近两倍,并且明显提高了可逆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嵌脱锂性能得到综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状纳米碳纤维 预处理 嵌脱锂性能
下载PDF
氧对正丁基锂引发的丁二烯负离子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德充 李海清 +2 位作者 计福春 高秀英 关逸英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分别研究了两种溶剂(环己烷和抽余油)对氧的吸附和脱附作用;氧对正丁基锂的反应历程以及对由正丁基锂引发的丁二烯负离子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烃(抽余油)对氧吸附量的增加远大于环状烃(环己烷);氧与正丁基锂的反应比... 分别研究了两种溶剂(环己烷和抽余油)对氧的吸附和脱附作用;氧对正丁基锂的反应历程以及对由正丁基锂引发的丁二烯负离子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烃(抽余油)对氧吸附量的增加远大于环状烃(环己烷);氧与正丁基锂的反应比例依氧含量在2~4倍变化;而氧与聚丁二烯锂活性链的反应比例,基本恒定在2左右;并且,随氧含量增加,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上升,转化率也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基锂 丁二烯 负离子聚合 引发剂 橡胶
下载PDF
毛刷电接触对的插拔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云忠 乔玉鹏 +2 位作者 金波 伍权 徐卫平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针对现有毛刷电接触对插拔力控制方法的缺乏,提出了基于插拔深度控制毛刷电接触对插拔力的方法,在插拔过程中建立毛刷电接触对的结构力学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毛刷电接触对进行插入力试验.将结构力学模型、有限元仿真模型、插拔力... 针对现有毛刷电接触对插拔力控制方法的缺乏,提出了基于插拔深度控制毛刷电接触对插拔力的方法,在插拔过程中建立毛刷电接触对的结构力学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毛刷电接触对进行插入力试验.将结构力学模型、有限元仿真模型、插拔力试验所得的插入力随插入深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随机插合等因素对结构力学模型的影响,进行了线簧孔、麻花针和毛刷电接触对在不同插拔深度的插拔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毛刷电接触对插入力大小与插拔深度成幂函数关系,当典型毛刷电接触对插拔深度为1.8-2.4mm时,插拔力明显较同规格线簧孔、麻花针电接触对的小.基于插拔深度控制插拔力的方法为毛刷电接触对系列化扩展及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刷电接触 插拔力 结构力学模型 有限元模型 插拔深度 连接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新型阴极材料Li_2FeSi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成杰 左晓希 +2 位作者 李奇 焦奇方 南俊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聚阴离子型材料Li2FeSiO4因具有价格低、环境友好、循环稳定、安全等优点,被视为很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阴极材料。综述了Li2FeSiO4阴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结构特征、锂离子脱嵌机理、合成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等,同... 聚阴离子型材料Li2FeSiO4因具有价格低、环境友好、循环稳定、安全等优点,被视为很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阴极材料。综述了Li2FeSiO4阴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结构特征、锂离子脱嵌机理、合成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等,同时综述了Li2FeSiO4阴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材料在性能提高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FESIO4 结构特征 脱嵌机理 合成方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季怡汝 张庆华 谷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2-539,共8页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与电池反应机理和性能密切相关,在原子尺度下实现对电极材料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电池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并为改善电池性能提供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与电池反应机理和性能密切相关,在原子尺度下实现对电极材料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电池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并为改善电池性能提供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ABF-STEM)原子尺度下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脱嵌锂机制、多相共存、以及表面形态结构探索等,最后介绍ABF-STEM在原位表征上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F-STEM 脱嵌锂机制 多相共存 表面形态结构 原位ABF表征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中锂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瑞兵 王均凤 +1 位作者 王道广 张延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24-3238,共15页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锂的行为与性能,详细讨论了萃取机理,并简单介绍了其他基于离子液体的锂分离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盐湖锂分离的机理研究并开发新型离子液体萃取剂及萃取体系,建立和优化新型萃取工艺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期望为盐湖锂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锂 分离 离子液体 溶剂萃取 机理 离子交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