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利平 刘丽洁 刘红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不能适应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为课堂组织者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以其灵活、高效、信息丰富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为...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不能适应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为课堂组织者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以其灵活、高效、信息丰富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为此,我们对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多媒体技术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多元化互动 自主学习
下载PDF
运用建构主义,构建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肖黎 魏红彬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8-89,共2页
阐述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出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学习资源 媒体
下载PDF
蒙古族大学生公共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粉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90-594,共5页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蒙古族大学生公共英语课堂的应用表明,教师需要具备多模态教学意识和多模态选择应用的能力,同时大学生也要有多模态学习意识和多模态识读及展示能力。多模态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增加正效应为原则,坚持勿求多、勿求同...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蒙古族大学生公共英语课堂的应用表明,教师需要具备多模态教学意识和多模态选择应用的能力,同时大学生也要有多模态学习意识和多模态识读及展示能力。多模态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增加正效应为原则,坚持勿求多、勿求同和大胆尝试原则,并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活动和使学习效果持久有效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多模态 话语分析理论 建构主义 多媒体 蒙古族大学生
下载PDF
翻译教师:虚拟共同体的建构支持者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点点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72-174,共3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与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外语教学支柱之一的专业翻译教学与非专业翻译教学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翻译教师面临着根本性的角色转换问题。文章旨在探索在建构主义等理...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与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外语教学支柱之一的专业翻译教学与非专业翻译教学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翻译教师面临着根本性的角色转换问题。文章旨在探索在建构主义等理论背景之下,翻译教师如何改进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和技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起适宜于翻译教学的"虚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翻译教学 虚拟共同体 教师 建构主义
下载PDF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红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在思政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贯彻... 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在思政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贯彻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下载PDF
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 被引量:2
6
作者 颜保顺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3期87-89,共3页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提供了可实现的良好环境,也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等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多媒体课件 网络教学
下载PDF
Pollutant removal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employing baffled subsurface flow and integrated surface flow-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被引量:7
7
作者 Tanveer Saeed Abdullah Al-Muyeed +2 位作者 Rumana Afrin Habibur Rahman Guangzhi S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26-736,共11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s of baffled subsurface flow, and integrated surface flow-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 units, when arranged in ser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Bangla... This article reports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s of baffled subsurface flow, and integrated surface flow-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 units, when arranged in ser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Bangladesh. The wetland units (of the hybrid system) included organic, inorganic media, and were planted with nineteen types of macrophytes. The wetland train was operated under hydraulic loading fluctu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es (across the wetland units) illustrated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and organics removal rates in the first stage vertical flow wetland, due to organic carbon leaching from the employed organic media. Higher mean organics removal rates (656.0 g COD](m2.day)) did not completely inhibit nitrification in the first stage vertical flow system; such pattern could be linked to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trapped oxygen, as the flow was directed throughout the media by the baffle walls. Second stage horizontal flow wetland showed enhanced biodegradable organics removal, which depleted organic carbon availability for denitrification. The final stage integrated wetland system allowed further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via nutrient uptake by plant roots (along with nitr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by the dead macrophytes) to support denitrification. The system achieved higher E. coli mortality through protozoa predation, E. coli oxidation, and destruction by UV radiation. In general, enhanced pollutant removal efflciencies as demonstrated by the structurally modified hybrid wetland system signify the necessity of such modification, when operated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such as: substantial input organics loading, hydraulic loading fluctu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ed wetlands loading fluctuation media nitrogen organics seasonal var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