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乙烷混合工质纳米液膜蒸发传质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林小晨 丁鑫 +4 位作者 李雅宁 兰志向 刘纳 张林阳 郭健翔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0,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五种不同配比甲烷/乙烷混合工质纳米液膜的汽化过程,从蒸发现象、能量变化、涨落耗散规律及相对分子汽化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混合工质的蒸发传质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工质纳米液膜中甲烷配比越大,汽化起始时间越...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五种不同配比甲烷/乙烷混合工质纳米液膜的汽化过程,从蒸发现象、能量变化、涨落耗散规律及相对分子汽化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混合工质的蒸发传质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工质纳米液膜中甲烷配比越大,汽化起始时间越早,汽化过程越剧烈,汽化的持续时间越短,固定吸附层越薄,模拟体系动能和势能的增量越小,乙烷的存在会抑制甲烷的汽化;由涨落耗散分析可得,甲烷配比越大,对乙烷汽化的促进作用越强,汽化弛豫时间越短,整体汽化速率越快,传质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纳米液膜 传热传质 涨落耗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2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高岭土-砂土混合介质电导率预测模型适用性及误差评估
3
作者 梁美洁 柏巍 +3 位作者 孔令伟 王勇 李科 岳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为提高电导率预测模型对岩土体结构性质的反演精度,以不同黏土质量分数的高岭土-砂土混合介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孔隙液下的电导率。根据参数获取途径,将现有电导率预测模型分为拟合模型和经验模型,通过拟合计算得到各模型的电导... 为提高电导率预测模型对岩土体结构性质的反演精度,以不同黏土质量分数的高岭土-砂土混合介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孔隙液下的电导率。根据参数获取途径,将现有电导率预测模型分为拟合模型和经验模型,通过拟合计算得到各模型的电导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并建立误差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岭土-砂土混合介质,拟合模型的电导率预测效果优于经验模型。在经验模型中,不同黏土质量分数下广义Archie模型的预测值均大于实测值,在使用广义Archie模型进行电导率预测时,需进行修正和调整;Waxman-Smits模型适用于预测低黏土质量分数下混合介质的电导率;修正的Archie模型对中等黏土质量分数下混合介质的电导率预测效果较好;Rhoades模型对高黏土质量分数下混合介质的电导率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砂土混合介质 电导率 黏土质量 预测模型 误差评估
下载PDF
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及分子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谯永刚 华杰 +2 位作者 袁丹萍 张泽宇 左文哲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8,共12页
针对传统单相抑爆介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气固两相介质通过不同抑爆原理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快速抑制瓦斯爆炸。研究使用NaHCO3粉体与CO_(2)气体协同抑制瓦斯爆炸的方法,选用标准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甲烷爆炸微... 针对传统单相抑爆介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气固两相介质通过不同抑爆原理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快速抑制瓦斯爆炸。研究使用NaHCO3粉体与CO_(2)气体协同抑制瓦斯爆炸的方法,选用标准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甲烷爆炸微观反应机理中各反应物、过渡态、产物进行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计算。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6%的CO_(2)和质量浓度为0.35 g/L的NaHCO3单相介质对瓦斯爆炸具有优良的抑制效果,但0.1 g/L粉体存在时会使最大升压速率提升17.9%;气固两相介质抑爆相较单相CO_(2)、单相NaHCO3粉体使最大爆炸压力降低,采用体积分数为8%的CO_(2)协同0.125 g/L粉体时,瓦斯爆炸最大爆炸压力降低72.42%,最大升压速率降至2.345 MPa/s,抑制效果达到最优;但当体积分数为4%的CO_(2)协同0.05 g/L粉体时会使最大爆炸升压速率上升93.68%,反应呈现出一定的加剧现象;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的过程中,NaHCO3粉体裂解会吸收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其分解产物会与混合体系中的OH·、H·优先反应,阻碍O·的产生,将链式过程抑制在CH2O阶段,进而抑制链式反应的传递过程;NaHCO3粉体分解产生的CO_(2)与混合体系中的CO_(2)稀释了混合体系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减少甲烷与氧气分子之间碰撞发生的概率,对反应进程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瓦斯爆炸 气固两相介质协同 反应机理 混合体系 吸热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社交媒体促进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孙浩 蔡宜静 +3 位作者 阎晋虎 于晓梅 曹苏方 张业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0,共12页
目的: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行为生成与保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方法揭示社交媒体(社交分享和社交竞争)、社交自我效能感、自我呈现与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影响青... 目的: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行为生成与保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方法揭示社交媒体(社交分享和社交竞争)、社交自我效能感、自我呈现与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体育行为的机制。结果:社交分享和社交竞争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交自我效能感在社交分享、社交竞争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呈现在社交分享、社交竞争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之间未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互动和运动打卡影响青少年的体育态度和认知,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育行为。结论:社交媒体不仅塑造用户个人身体认知,还影响用户对传播对象的身体认知以及对体育行为的态度,其通过具身媒介、身体规训、技术工具和信息反馈等开放式闭环作用促进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青少年 体育行为 影响机制 混合方法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的旅游人际关系:话题内容与时空特征
6
作者 李小永 童星辰 赵振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1期1752-1760,共9页
社交媒体拓展了旅游活动的边界,也引发了旅游人际关系产生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以游客在著名景区九寨沟发布的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拓展了旅游活动的边界,也引发了旅游人际关系产生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以游客在著名景区九寨沟发布的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媒体中旅游人际关系的话题内容与时空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者在社交媒体中构建的人际关系包括实体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关系,实体人际关系包括单向凝视和双向互动,网络人际关系包括艾特(@)分享和艾特(@)互馈;(2)时间上,实体与网络人际互动行为均基本覆盖一天各个时刻,两类人际关系话题发布时间均呈现出多峰值和波浪形变化特征;空间上,实体人际互动行为呈分散分布格局,网络互动行为呈集中分布格局,但两种互动行为在景区核心景点处产生重叠;(3)社交媒体使得旅游社会关系复杂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停地穿梭于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同时构建实体和网络人际关系,存在双重凝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际关系 社交媒体 话题内容 时空分布 混合方法
下载PDF
基于动量源与精细多孔介质的堆芯特征组件域CFD计算分析技术研究
7
作者 张历轩 陈广亮 +3 位作者 田兆斐 殷新立 钱浩 孙大彬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7,共13页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前基于流固作用机理所建立的动量源模型未考虑交混翼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影响,预测交混翼下游域轴流分布误差较大,此外在识别交混翼片固体域、添加动量源项时较为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化多孔介质和动量源的联合仿真方案来模拟5×5带交混翼片棒束通道冷却剂流动,该方案中的域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定位流体域中交混翼片所在位置,并基于格架前端及交混翼片迎流与背流侧的流固作用机理,建立多孔介质和动量源模型。该方案在格架域,采用精细化多孔介质模型,提高原格架固体所在流域局部阻力系数,相较于在格架域施加动量源项,其数值稳定性更好。而在交混翼域,对动量源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动量源模型考虑到了交混翼片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作用,其仿真交混翼下游的速度分布和传热更准确。该方案可以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无须考虑格架、交混翼片的几何特征,从而实现全结构化网格建模、CFD求解耗时短、对网格数量不敏感,鲁棒性较优。通过与实验及贴体网格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案仿真阻流、流动、交混、涡流、传热的有效性。同时仿真5×5棒束通道时可减少90%的网格数量和60%的计算耗时。此外,由于棒束通道交混翼在轴向和周向都是规则排列,因此本文开发的动量源方案通过调整坐标即可适用于更大流体域的燃料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交混翼 域识别 动量源 多孔介质
下载PDF
各向同性介质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统一理论
8
作者 杨国霞 李昊杰 +4 位作者 吕博昆 贾倩文 刘大禾 石锦卫 弓文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探讨了入射至各向同性介质的不同频率的多光束;推导了三阶非线性极化矢量形式的表达式,并利用它解释了多个已知且独立的非线性光学现象,验证了该表达式的普适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三阶非线性极化矢量形式的表达式可为各向同性介质中的... 探讨了入射至各向同性介质的不同频率的多光束;推导了三阶非线性极化矢量形式的表达式,并利用它解释了多个已知且独立的非线性光学现象,验证了该表达式的普适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三阶非线性极化矢量形式的表达式可为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提供统一描述;将其拓展至六角晶系材料,能对各种复杂问题提供简单的处理方式.这对于系统地理解各向同性介质和六角晶系材料中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促进非线性光学在频率转换、偏振态检测和量子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三阶非线性极化 各向同性介质 三次谐波 非线性折射率 简并四波混频
下载PDF
广电网络多业务混合承载与隔离优化设计
9
作者 李如秀 《电视技术》 2024年第9期143-145,共3页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媒体形态呈现融合趋势,对广电网络提出了全新要求。多业务混合承载对广电网络的架构设计、资源调度以及质量保障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对此,分析融媒体环境对广电网络的影响,阐述广电网络...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媒体形态呈现融合趋势,对广电网络提出了全新要求。多业务混合承载对广电网络的架构设计、资源调度以及质量保障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对此,分析融媒体环境对广电网络的影响,阐述广电网络实施多业务混合承载的必要性,提出一种面向多业务混合承载的创新性广电网络架构设计方案,重点探讨接入网络承载和城域网络承载两部分架构,并基于混合承载的整体设计,提出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的业务隔离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广电网络 混合承载 隔离优化
下载PDF
Invers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a Penetrable Chiral Object
10
作者 Sotiria Dimitroula Paraskevi Roupa +1 位作者 Spyridon C. Athanasiadis Georgios Halikias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9期3081-3098,共18页
We consider the invers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a perfectly conducting core inside a penetrable chiral body. We prove the well-posedn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rect scattering pr... We consider the invers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a perfectly conducting core inside a penetrable chiral body. We prove the well-posedn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rect scattering problem by the variational method. We focus on a uniqueness result for the inverse scattering problem that is under what conditions an obstacle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knowledge of the electric far-field pattern corresponding to all time-harmonic incident planes waves with a fixed wave number. To this end, we establish a chiral mixed reciprocity relation that connects the electric far-field pattern of a spherical wave with the scattered field of a plane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 Media Inverse Scattering Problem Chiral Mixed Reciprocity Rel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Nanofluid-Filled Porous Medium
11
作者 Dalel Helel Noureddine Boukadida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CAS 2024年第3期29-44,共16页
In this work, we numerically study the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of fluid flow in a vertical channel filled with porous media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The porous medium, modeled as a vertical wall, consists of solid ... In this work, we numerically study the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of fluid flow in a vertical channel filled with porous media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The porous medium, modeled as a vertical wall, consists of solid and nanofluid phase (Water-Al2O3 or Water-Cu), as well as a gas phase. The established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Whitaker’s theory and resolved by our numerical code using Fortran. Results principally show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saturation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n the drying process. This study brings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nanofluids in porous media. It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drying processes but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insights that can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rying technologie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NANOFLUID DRYING Porous Media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单相流地应力耦合问题的二重网格混合有限元法
12
作者 陈遂 张亚东 冯民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提出了多孔介质中单相流耦合地应力问题的二重网格混合有限元法.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孔介质中的单相流的控制方程及地应力问题的控制方程,推导了多孔介质中的微可压缩流体的单相流耦合地应力问题的非线性控制方程.然后,为数值求解该方... 本文提出了多孔介质中单相流耦合地应力问题的二重网格混合有限元法.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孔介质中的单相流的控制方程及地应力问题的控制方程,推导了多孔介质中的微可压缩流体的单相流耦合地应力问题的非线性控制方程.然后,为数值求解该方程本文提出了二重网格混合有限元法,将问题转化为在粗网格上求解小规模非线性问题、在细网格上求解大规模线性问题,以提高计算效率.最后,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单相流耦合地应力问题 二重网格法 混合有限元
下载PDF
多媒体会议系统分层通信结构及其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炎祥 邓爱林 杜卓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前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通信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集中式通信结构和全分布式通信结构 .在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中 ,这两种通信结构都很难满足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针对这两种通信结构的缺点与不足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结构 :分... 目前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通信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集中式通信结构和全分布式通信结构 .在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中 ,这两种通信结构都很难满足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针对这两种通信结构的缺点与不足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结构 :分层通信结构 .这种通信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时间延迟 .对于不同的媒体混合技术 ,我们分别给出了构造其最佳分层通信结构的方法及相应算法 .实验数据表明 :相对于集中式通信结构和全分布式通信结构而言 ,分层通信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时间延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会议系统 分层通信结构 算法 视频图像处理 CSCW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对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雷 才娜 郭秀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102眼,对照组56例96眼,年龄4~12岁。2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遮盖治疗,均采用红光闪烁、光栅刺激、视标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组联合应用同视机以及网...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102眼,对照组56例96眼,年龄4~12岁。2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遮盖治疗,均采用红光闪烁、光栅刺激、视标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组联合应用同视机以及网络版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弱视治愈时间(33.90±14.59)d及立体视恢复时间(23.66±12.66)d较对照组[(51.13±19.18)d、(42.65±14.13)d]明显缩短,治愈率(80.39%)及立体视恢复率(84.31%)较对照组(65.63%、64.58%)明显提高,回退率(6.67%)较对照组(21.43%)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弱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及立体视恢复率,降低回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双眼视功能 多媒体视觉训练 立体视觉
下载PDF
混合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江华 朱开元 +2 位作者 陈常理 潘晓韵 刘慧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混合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的叶片生长量、单株鲜重、干重以及根系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2的表现最好,具体配比是:苔藓25%、泥炭50%、蛭石25%。
关键词 大花蕙兰 混合基质 生长
下载PDF
新型土地复垦基质配比试验及盐分冲洗定额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蕾娜 冯永军 王兆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在室内进行了粉煤灰与有机物料(糠醛渣)不同组成的基质配比盆栽试验,探讨了各种基质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营养元素的变化与循环,结果表明:糠醛渣与粉煤灰混合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粉煤灰的特性,经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基本上可... 在室内进行了粉煤灰与有机物料(糠醛渣)不同组成的基质配比盆栽试验,探讨了各种基质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营养元素的变化与循环,结果表明:糠醛渣与粉煤灰混合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粉煤灰的特性,经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基本上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混合基质中糠醛渣的最佳配比比例为5%~20%。另外,研究中发现,盐分含量是抑制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实例中设计的盐分冲洗定额为4.39×103m3/hm2,能将盐分控制在作物正常生长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基质配比 粉煤灰 糠醛渣 冲洗定额
下载PDF
限根条件下混配基质对甜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国栋 吕德国 +2 位作者 李学强 秦嗣军 李慧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甜樱桃品种“抉择”/本溪山樱为试材,研究在限根条件下7种人工混配基质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草炭、炉渣后,容重变小,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宜,甜樱桃生长发育好,植株成花比例高、产量高,易获得早期丰产;基质中添... 以甜樱桃品种“抉择”/本溪山樱为试材,研究在限根条件下7种人工混配基质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草炭、炉渣后,容重变小,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宜,甜樱桃生长发育好,植株成花比例高、产量高,易获得早期丰产;基质中添加炭化稻壳,植株生长量小,产量低,综合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基质 甜樱桃 生长发育 花芽形成 产量
下载PDF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水力设计的一种选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思 李汗强 +1 位作者 班耀涛 薛敦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11,共3页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混合介质时,其扬程和效率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降的程度与气泡群在叶轮内的滞留状态密切相关。根据考虑速度滑差的一维两相控制体模型,对于给定的泵设计工况,推荐用含气率α和静压p作为评估泵水力性能...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混合介质时,其扬程和效率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降的程度与气泡群在叶轮内的滞留状态密切相关。根据考虑速度滑差的一维两相控制体模型,对于给定的泵设计工况,推荐用含气率α和静压p作为评估泵水力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对某设计工况下,按正交设计方法得到的6组设计方案,使用以涵盖含气率α和静压p的综合指标λ评估,可很方便地筛选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介质 离心泵 水力参数设计 混输泵 油气集输
下载PDF
基于临近空间通信网络混合业务的MAC协议 被引量:18
19
作者 管明祥 郭庆 李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临近空间通信网络中,不同的业务共享带宽有限的无线信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MAC协议,以便在保障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信道利用率.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持混合业务的临近空间通信网络MAC协议.通过对帧时隙进行最优划分组合... 在临近空间通信网络中,不同的业务共享带宽有限的无线信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MAC协议,以便在保障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信道利用率.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持混合业务的临近空间通信网络MAC协议.通过对帧时隙进行最优划分组合、业务分离和业务优先级判断,协议很好地支持了语音、数据和实时变速率(rt-VBR)视频混合业务.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保证各种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信道利用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通信网络 媒体接入控制 协议 混合业务
下载PDF
混合基质条件下茄子苗期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振德 黄俊杰 +2 位作者 蔡葵 何金明 李祥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炉渣灰)育苗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茄子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植株对N、P、K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大。当施肥量达到2800g/m3时,茄子幼苗的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N、P、K吸收量均达到或接近最... 在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炉渣灰)育苗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茄子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植株对N、P、K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大。当施肥量达到2800g/m3时,茄子幼苗的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N、P、K吸收量均达到或接近最大值,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苗期 混合基质 茄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