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张欣 林文杰 +4 位作者 贺彬 冯柏淋 陈海聪 钟环 欧阳汉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臼杯不同内陷水平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原位组和不同水平内移组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在模拟拔出试验中,原位组最大抗拔出载荷强度为1 166 N;相比原位组,4 mm和8 mm内移组抗拔出载荷强度分别增加了45.8%和57.1%;原位组髋臼假体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臼杯-骨界面最大微动为166.4μm,内移4 mm及8 mm组相对原位组分别减少了46.2%和62.1%。对于臼杯植入后髋臼周围即刻应力分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原位组髋臼周围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均最小,平均应力随内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内移4 mm组峰值应力最高。结论 相较原位植入假体,髋臼内陷技术可以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稳定性和内移程度成正比。但内移程度不足导致骨覆盖面积不足时,臼杯-骨界面边缘应力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假体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置换 髋臼内陷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晓霜 陈俊文 +5 位作者 黄梁坤 周建林 邓爽 孙飞 方洪松 彭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14-18,28,共6页
目的评价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术后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DDH、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 目的评价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术后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DDH、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髋关节置换11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DDH组(52例)及非DDH组(64例)。在术前,术后1、4、24及48周进行临床数据采集,具体包括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双侧髋关节外展肌肌力矩比(HAMMR)。通过骨盆正位平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内移距离,比较两组间外展肌力矩差异。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其中DDH组52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39.6±7.9)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85.1±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52例患者髋关节旋转中心内移距离平均(15.5±6.0)mm,最小内移距离8 mm,最大内移距离24.4 mm,其中CroweⅠ型24例,CroweⅡ型19例,CroweⅢ型9例,DDH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AMMR分别为(85.3±7.4)%及(93.9±3.6)%,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提示患侧外展肌力恢复接近对侧水平(100%)。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旋转中心内移距离与HAMMR无明显相关性(r=-0.061,P=0.665>0.05)。对DDH组与非DDH组间HAMMR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术后1、5、12个月HAMM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行THA术应用内侧突出技术,在有限范围内移旋转中心(内移距离不超过24.4 mm),对术后6个月后髋关节外展肌力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外展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突出技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外展肌力 旋转中心
下载PDF
内侧突出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DDH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俊文 方洪松 彭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运用内侧突出技术治疗成人DDH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因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行THA治疗的30例(36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54岁。用Harri...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运用内侧突出技术治疗成人DDH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因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行THA治疗的30例(36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54岁。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覆盖、位置及假体是否松动。结果患者随访时间5.5~11年,平均6.8年。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0±6.5)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6.0±11.0)分,术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ndelenburg征阴性,无跛行。髋臼覆盖率(87.0±11.0)%,外展角(46.7±3.5)°,髋臼旋转中心内移距离(11.2±7.3) mm,所有患者臼杯内缘达到或超过(<25%)Kohler线。截至末次随访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内侧突出技术治疗成人DDH,操作简单,可在真臼附近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突出技术 DDH 全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