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oking up Prescriptions to Treat Infectious Disease: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LIU Xiyang GUO Zhiheng(Translated)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1期17-32,共16页
Copying,compiling,publishing,disseminating,and referencing 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were common activitie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epidemics in the Qing dynasty.Its emergence,motivated by epidemic dis... Copying,compiling,publishing,disseminating,and referencing 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were common activitie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epidemics in the Qing dynasty.Its emergence,motivated by epidemic disease again and again,wa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y played a unique role as media on affairs such as treati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mobilizing people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anti-epidemic activities,integrating and popularizing knowledge of epidemic prevention.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were important to link peoples,things,and substances related with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were a kind of motivation to actively deal with the infectious disease,control the epidemic,and maintain health.Compared to other common measures,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participated in man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s deeply,which actually built a low cost,spontaneous,dispersed and non-institutional system to respond to epidemic,and the system had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er conductibility,bigger coverage area,and better extern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epidemic books of medical formularie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diffusion medical practice qing dynasty
下载PDF
Acquisi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nti-Epidemic Medical Prescriptions During the Outbreaks in the Qing Dynasty of China
2
作者 Xi-Yang Li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1年第2期71-77,共7页
During the epidemics in the Qing dynasty,many medical professionals,nonprofessionals,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collected and sorted medical prescriptions related to infectious diseases.These people also compiled,publis... During the epidemics in the Qing dynasty,many medical professionals,nonprofessionals,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collected and sorted medical prescriptions related to infectious diseases.These people also compiled,published,disseminated,and consulted related medical formularies.The above historical event can be viewed as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They edited and published medical formularie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lower cost and in flexible ways by taking the initiative and giving full scope to creativity.Diverse anti-epidemic medical prescriptions from these medical formularies can be used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event of the outbreaks.However,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and folk recipes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same.The wide circulation of anti-epidemic medical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l formularies wa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resource allocation.Not only did it enable many nonprofessionals to participate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but it also enhanced awareness,knowledge,and capacity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At the same time,due to the uneven qu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condition of the prescriptions and formularies,they had the capacity of causing inconveniences to the readers o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epidemic medical prescription epidemic prevention epidemic control qing dynasty
下载PDF
Tributary Medicine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A Preliminary Study
3
作者 Zi-Long Zhang Yi-Sha Xian +2 位作者 Xiao-Jie Shi Xue-Qi Wang Ling-Yi Sun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articles of tribute paid by other countries and kingdoms to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2).The act of paying tributes and the rituals associated with it enhanced communicati...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articles of tribute paid by other countries and kingdoms to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2).The act of paying tributes and the rituals associated with it enhanced communication and helped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cient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or territories.The imperial court was generous in return,which attracted many countries to pay tributes.This paper analyzes how medicines as tribut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olidating the dominant status of ancient China,and in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westem interaction medical knowledge exchange Medicine as tribute qing dynasty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东方魔橱:1698年The China Cabinet里的中国医疗俗物
4
作者 邹赜韬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3期74-91,共18页
1698年,一只庋藏了众多医疗俗物及其他东方博物展品的中国橱柜(The China Cabinet)被捐赠予英国皇家学会,汉斯·斯隆在《哲学汇刊》上发表了对此柜的四篇解说。The China Cabinet内存储的“外科”用刀,修甲、采耳、按摩工具为重构... 1698年,一只庋藏了众多医疗俗物及其他东方博物展品的中国橱柜(The China Cabinet)被捐赠予英国皇家学会,汉斯·斯隆在《哲学汇刊》上发表了对此柜的四篇解说。The China Cabinet内存储的“外科”用刀,修甲、采耳、按摩工具为重构明清中国民俗医疗器物史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哲学汇刊》大传统指引下,汉斯·斯隆借助“了解”“同情”的活态叙述、细致严谨的图像语言两项叙述技法成功地全景呈现了The China Cabinet所见中国民俗医疗图景。在表达过程中,包容互鉴的文明对话心态起到了基础而积极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中国橱柜(the China Cabinet) 民俗医疗
下载PDF
清末体育图书出版特点及启示
5
作者 王鑫 吴文峰 刘凯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探究清末体育图书出版的总体情况、特点,并提出启示。特点:出版主题突出,体操类教材为主要;强调知识引入,译著方式为主体;出版机构多元,民营企业为主要载体;编译者能力强,有效保障出版质量。启...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探究清末体育图书出版的总体情况、特点,并提出启示。特点:出版主题突出,体操类教材为主要;强调知识引入,译著方式为主体;出版机构多元,民营企业为主要载体;编译者能力强,有效保障出版质量。启示:聚焦体育热点,强化主题出版;提升译介能力,深化中外互鉴;强化机构职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编者队伍,贯通培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图书 出版 清末
下载PDF
清代河南刊刻医籍情况与种类特点研究
6
作者 卜俊成 刘瑾春 +3 位作者 李美玲 石长春 尹笑丹 徐江雁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834-839,共6页
研究已发现的清代河南刊刻的医籍共19部,其中官刻医籍2部、坊刻医籍12部、私刻医籍5部。书籍内容全面,涉及临床各科,《经验救急良方》为方书著作,《豫医双璧》为伤寒类和攻邪派医家著作,《针灸易学》为针灸类著作,《七十二翻症》为中医... 研究已发现的清代河南刊刻的医籍共19部,其中官刻医籍2部、坊刻医籍12部、私刻医籍5部。书籍内容全面,涉及临床各科,《经验救急良方》为方书著作,《豫医双璧》为伤寒类和攻邪派医家著作,《针灸易学》为针灸类著作,《七十二翻症》为中医内科急症著作,《胎产心法》《达生编纂要》《庄氏福幼编遂生编》《傅青主男女科全编》为中医妇科、儿科、男科著作,《寿亲养老新书》《生生理言》《卫生易筋经》为中医养生学著作,《瘟疫条辨摘略》为温病学著作,《外科证治全书》《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中医外科著作,《保赤推拿法》为推拿学著作,《加减回生第一仙丹经验良方》为骨伤科著作,《洄溪医案》《笔花医镜》则涉及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但与同时代刊刻的其他书籍相比,医籍的刊印数量相对较少,刊刻地主要在开封,以坊刻本居多,著者以省外医家为主,虽然未能全面勾勒出清代河南籍医家著作的整体风貌,但仍然起到了保存中医著作文本,促进中医学术传承,推动中医学科发展,丰富中原医学文化,普及中医科学知识的作用,是了解清代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籍 刊刻 河南 清代
下载PDF
医社、药市、信仰:明清杭州吴山的医疗社会
7
作者 冯玉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明清时期,经历代沿传累积,以杭州吴山及周边街区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医者、药商、民众为主体,包括医学、诊疗、药市、信仰等多维空间在内的医疗社会。在杭州的城市空间中,吴山处西湖东南之畔,又临杭州商业中心清河坊街,为人口密集、商业... 明清时期,经历代沿传累积,以杭州吴山及周边街区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医者、药商、民众为主体,包括医学、诊疗、药市、信仰等多维空间在内的医疗社会。在杭州的城市空间中,吴山处西湖东南之畔,又临杭州商业中心清河坊街,为人口密集、商业繁盛、文社汇聚之地。尤其特别之处,吴山为城中之山。山上庙宇林立,山顶平升处有药王庙矗立,既是药商同业祭祀聚会之处,又是民众祈拜安康之所。山间有侣山堂,是张志聪、高世栻等行医讲学处,亦为后人所言钱塘医派的主要活动地。吴山之侧还有名医汇集。在山下及坊街上,诸多知名药堂、药铺开设于此。时间序列上的累积,街区空间上的汇集,体现了医、病、药之间紧密的市场和社会关联,构建起以吴山为中心的医疗社会。这一医疗社会既呈现了以医者、药商为主体的医疗行业之链,也是杭州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植并嵌合于杭州的历史进程及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它既为在地民众提供公共医疗服务,也维系着医疗共同体的存续发展。明清杭州吴山的医疗社会的构成及其功能表明,“医疗社会”不只具有学科及认知意义,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也是具化可见的历史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杭州吴山 信仰 药市 医社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明清小说情节涉医描写的叙事意义
8
作者 汪燕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然行为组合而成,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往往是某种观念的图解。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历程,也是小说常见内容,涉医叙事在小说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情节 涉医叙事 因果 巧合
下载PDF
明清齐鲁针灸发展特点及背景探究
9
作者 官宏 张学成 +1 位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明清时期,齐鲁医家众多,著述宏富,其中包含《经络汇编释义》《经穴解》《针灸阐岐》等针灸专著;针灸治疗范围拓宽,涉及临证各科;针灸学传承与创新并举,且注重知识普及。这一时期,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医学教育的推动、印刷技术的推广... 明清时期,齐鲁医家众多,著述宏富,其中包含《经络汇编释义》《经穴解》《针灸阐岐》等针灸专著;针灸治疗范围拓宽,涉及临证各科;针灸学传承与创新并举,且注重知识普及。这一时期,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医学教育的推动、印刷技术的推广应用、医学书籍的普及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对齐鲁针灸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参考文献3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齐鲁医派 针灸 发展特点 背景
下载PDF
晚清书院藏书目录的多种类型及其成因
10
作者 张晓新 邓洪波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晚清时期书院藏书建设蓬勃发展,据统计,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书院藏书目录数量超过以往各年代的总和。晚清书院藏书目录具有多种类型,在详略程度上,既有偏重“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提要式目录,也有只登记书籍基本信息的账簿式目录。在... 晚清时期书院藏书建设蓬勃发展,据统计,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书院藏书目录数量超过以往各年代的总和。晚清书院藏书目录具有多种类型,在详略程度上,既有偏重“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提要式目录,也有只登记书籍基本信息的账簿式目录。在分类体系选择上,既有采用传统四部分类体系的目录,也有力图打破中西学壁垒、设置新分类体系的目录,还出现了以捐赠人为款目的捐赠目录。晚清书院藏书目录的多样性发展,主要受晚清书院藏书的渐进性及飞速膨胀、缺乏统一分类体系以及书籍购藏的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晚清书院藏书在变革过程中获得了多元发展,其藏书理论和实践蕴含着从传统迈向近代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书院 藏书目录 藏书建设
下载PDF
《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运用初探
11
作者 唐逸 李茗香 +3 位作者 王伟夷 范颐超 李佳颖 张子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探究《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治疗疾病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为现代临床外治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清宫医案集成》中117首熏洗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清宫熏洗方的组成、剂量、药性、功效进行整理统计,并结合该书中的相关医... [目的]探究《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治疗疾病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为现代临床外治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清宫医案集成》中117首熏洗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清宫熏洗方的组成、剂量、药性、功效进行整理统计,并结合该书中的相关医案及按语,对熏洗方在清宫中的特色运用进行系统整理。[结果]《清宫医案集成》中的117首宫廷熏洗方在遣方用药上展现出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方简药精、效专力宏,随证加减、用药灵活,治病为先、不拘药量,善用风药、不避毒药等多种特色;且另有受众广泛、方式独特、器具考究、药液制备过程细致等其他优势。[结论]《清宫医案集成》中的熏洗方颇具宫廷特色及优势,对其运用展开探索能够获得独特的见解和启示,有助于发扬宫廷用药特色,促进中医药外治疗法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医案集成 清代 宫廷医疗 中药熏洗 用药特色 遣方用药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对校法校勘记探析
12
作者 潘锋 李楠 +1 位作者 李文飞 曾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取舍的标准有待研究;宋校本部分校勘记与新雕本内容相合,推测宋臣校书时参考了该版本;宋臣整理该书时未确定具体的底本与校本,而是汇集多种唐写本,参考唐及唐以前多部医籍重编而成。结合校正医书局以文士儒臣主导校书工作的特殊性,认为宋校本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文本内容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宋校本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以期为正确认识其版本特点、有效利用其文献资料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急千金要方》 北宋校正医书局 宋校本 对校法 校勘记 异文
下载PDF
秦伯未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诊治咳嗽的经验挖掘与对比研究
13
作者 陈一凡 李雁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1745-1751,1765,共8页
目的探析中医名家秦伯未与其所编著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诊治咳嗽的经验,通过对比尝试寻求其学术渊源及特点,并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筛选并录入现存于东直门医院病案室的秦伯未查房记录、出版书籍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目的探析中医名家秦伯未与其所编著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诊治咳嗽的经验,通过对比尝试寻求其学术渊源及特点,并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筛选并录入现存于东直门医院病案室的秦伯未查房记录、出版书籍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的咳嗽医案,统计医案与处方数量、临床表现与药物出现频次、频率等信息,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再结合清代名医医案文本内容及秦伯未著作中对咳嗽的认识,与挖掘结果互参、互证、互补,从而总结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的思路与经验。结果共获得秦伯未治疗咳嗽的医案51份,处方81首以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7位医家治疗咳嗽的医案73份,处方91首。通过挖掘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可将秦伯未诊治咳嗽的主要思路总结为:咳分外内脏腑,治需标本兼顾;标在痰阻气逆,宣肺降气化痰;本于外感内伤,尚应审因论治。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则亦重顺气化痰,多用培土生金;亦分外内脏腑,重视五行生克。结论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均重视外邪、内伤、脏腑咳的分类以及顺气化痰法的使用,秦伯未以理气化痰止咳为核心,并细分病因而治;清代名医则多用培土生金之法,并重视五行生克。二者的诊疗经验对现代临床较少关注的伤暑、伤湿及外寒内热等外感咳嗽,食积、瘀血、心火、肝气、胃寒、肾虚等内伤咳嗽以及脏腑咳的辨治可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医案 秦伯未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治痹药方研究
14
作者 宁义菲 田雪梅 +1 位作者 杜小正 张枫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及组方特点,从用药特点、剂型和服药特点以及各方异同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治痹药方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岭南医家刘渊《医学纂要》中风辨治探析
15
作者 王岳铭 张佛明 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1-505,共5页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创立了针对中风的六经证治;秉承标本分治的原则,治疗中风区分急缓,辨别急危重症。治疗中风用药时,继承张景岳“补虚不离桂附”之思路,或佐以肉桂与附子以追散失的元阳、生无根之气,或佐以桂枝与附子以通畅血脉,使寒邪自除;遣方用药多采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以补气养血,调补人体气血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家 《医学纂要》 中风 从痰论治 调补脾肾 补气养血 刘渊 清代
下载PDF
晚清学者李慈铭与缪荃孙书籍交游研究
16
作者 岳爱华 刘孝文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李慈铭与缪荃孙皆为晚清著名的藏书家、文史大家,两人往来密切,交谊深厚,书籍往来是两人日常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李慈铭与缪荃孙书籍往来的形式有互借、互赠、转借等,其书籍往还具有互动性、持续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等特点,通过书籍往来... 李慈铭与缪荃孙皆为晚清著名的藏书家、文史大家,两人往来密切,交谊深厚,书籍往来是两人日常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李慈铭与缪荃孙书籍往来的形式有互借、互赠、转借等,其书籍往还具有互动性、持续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等特点,通过书籍往来,两人丰富了各自藏书规模,增进了彼此的学问见识,对社会知识和文化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慈铭 缪荃孙 书籍交游 晚清 藏书家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著对《诸病源候论》引用研究
17
作者 李彤迪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63-967,共5页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候论》在后世的流传保留了珍贵有效的史料与语料,给后人探寻古籍原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伤寒论 伤寒类医籍 宋金元时期
下载PDF
清宫“黄签题记”简述
18
作者 张皛雨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各式器物、档案中,常见到以长方形“黄签”格式,贴附其上。其中内容用以标识器物名称、编号、日期等。其规格制式的形成和使用,最早可追溯于雍正朝。“黄签”制作所需纸张、费用,使用制度等,都可于清宫档... 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各式器物、档案中,常见到以长方形“黄签”格式,贴附其上。其中内容用以标识器物名称、编号、日期等。其规格制式的形成和使用,最早可追溯于雍正朝。“黄签”制作所需纸张、费用,使用制度等,都可于清宫档案中一一寻觅踪迹。“黄签”的原始性、唯一性使其自身具备较高文物价值。“黄签”与其所依附的实物、档案一起,在皇帝——内务府造办处——江西御窑厂;皇帝——内务府——“样式雷”等处流动传递,起确认和依据作用。其与清宫各式档案典籍对校,起相互印证之用,对于清代宫廷内器物来源、命名、存储等方面极具参考价值,更能作为当代研究清宫制度的一把把钥匙。今作小文以解其中意味,并熵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清代 活计档 陈设册 黄签
下载PDF
明清医病信任问题再思考
19
作者 董晓艳 韩雨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8-51,66,共5页
随着医疗社会史书写视角的转变,明清医病关系史渐成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根据史料中病家频繁换医现象,认为病家对医家缺少信任是中国古代医病关系的基本格局。在对史料“重新发现”的基础上,加入阶层等变量,拟对这一论断进行重新... 随着医疗社会史书写视角的转变,明清医病关系史渐成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根据史料中病家频繁换医现象,认为病家对医家缺少信任是中国古代医病关系的基本格局。在对史料“重新发现”的基础上,加入阶层等变量,拟对这一论断进行重新审视:这一论断并不具有代表性,中下阶层的病家对医家是颇为信任的,甚至到了唯唯听命的地步;医病关系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在于由于医学理论和疗效的不确定性,病家利用所能触及的一切机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病关系 医患信任 明清时期 医学不确定性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分析
20
作者 彭心蕾 程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经筛选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软件集成算法,...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经筛选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软件集成算法,明晰核心用药,总结辨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93首,涉及中药81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茯苓、人参、生姜、陈皮、半夏、白术、甘草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多归脾、肺、胃三经,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物组合28组,聚类分析得到潜在处方4首。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妊娠恶阻从“脾、肺、胃”入手,用药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治法以补中益气、燥湿化痰为主,用药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为现代中医药临床治疗妊娠恶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用药规律 明清时期 中医古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