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探析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组方用药规律,获取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其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筛选2000年1月—2023年6月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探析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组方用药规律,获取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其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筛选2000年1月—2023年6月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功能,归纳出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用药特点及核心药物组合,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核心药物组合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后遗症肺纤维化的潜在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118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185味,使用频次前20位中药以补气类与活血化瘀类为主,在支持度≥10、置信度≥0.6时筛选出21味重要中药组合。确定在支持度≥20、置信度≥0.8时的药物组合“黄芪-当归-川芎”为中药核心药物组合,共含有38个有效成分,121个共同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MAPK1、AP-1转录因子亚基(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JUN)等关键靶点,核心中药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川芎哚等。结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以活血化瘀法及补气类、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黄芪-当归-川芎”可能通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配伍后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单味药以及配伍药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绘制量-效曲线并计算半数清除浓度(EC5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制首乌中多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间的量-效回归模型,筛选量-效关系中影响显著的化学标志物,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5项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制首乌中12个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对比分析。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首乌与不同药物配伍后,12个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墨旱莲配伍后制首乌中有33%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42%的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外(P<0.05),与另8味药配伍后制首乌中至少50%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制首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9味中药,配伍后9个制首乌药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制首乌,但高于相应的配伍药物。量-效回归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structures,OPLS)模型中R2X、R2Y及Q2值分别为0.841、0.981及0.962,筛选出4个量-效关系化学标志物,分别为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大黄素甲醚、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cis-THSG)、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G)。结论建立的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何首乌在药对配伍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trans-THSG、大黄素甲醚、cis-THSG、EG是影响制首乌在上述药对中发挥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学标志物,可为制首乌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探析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组方用药规律,获取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其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筛选2000年1月—2023年6月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功能,归纳出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用药特点及核心药物组合,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核心药物组合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后遗症肺纤维化的潜在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118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185味,使用频次前20位中药以补气类与活血化瘀类为主,在支持度≥10、置信度≥0.6时筛选出21味重要中药组合。确定在支持度≥20、置信度≥0.8时的药物组合“黄芪-当归-川芎”为中药核心药物组合,共含有38个有效成分,121个共同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MAPK1、AP-1转录因子亚基(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JUN)等关键靶点,核心中药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川芎哚等。结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以活血化瘀法及补气类、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黄芪-当归-川芎”可能通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
文摘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配伍后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单味药以及配伍药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绘制量-效曲线并计算半数清除浓度(EC5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制首乌中多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间的量-效回归模型,筛选量-效关系中影响显著的化学标志物,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5项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制首乌中12个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对比分析。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首乌与不同药物配伍后,12个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墨旱莲配伍后制首乌中有33%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42%的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外(P<0.05),与另8味药配伍后制首乌中至少50%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制首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9味中药,配伍后9个制首乌药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制首乌,但高于相应的配伍药物。量-效回归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structures,OPLS)模型中R2X、R2Y及Q2值分别为0.841、0.981及0.962,筛选出4个量-效关系化学标志物,分别为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大黄素甲醚、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cis-THSG)、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G)。结论建立的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何首乌在药对配伍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trans-THSG、大黄素甲醚、cis-THSG、EG是影响制首乌在上述药对中发挥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学标志物,可为制首乌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