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析视疲劳
1
作者 回世洋 倪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70-672,676,共4页
本文探讨了“肝肾同源”理论与视疲劳的联系,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如若视物过久,或心烦易怒,致使肝气郁结化火,火盛耗伤肝血;或月经失调,男子失精,肾之精气耗损。肾精乏源则无以化肝血,肝血亏虚则无以上输而濡养于... 本文探讨了“肝肾同源”理论与视疲劳的联系,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如若视物过久,或心烦易怒,致使肝气郁结化火,火盛耗伤肝血;或月经失调,男子失精,肾之精气耗损。肾精乏源则无以化肝血,肝血亏虚则无以上输而濡养于目,则见目睛涩滞,昏花无力等视疲劳症状。在治疗上,针刺取穴可以“血”为法,取肝俞、肾俞补肝肾以益精血,引气血上达目窍;可取攒竹和太阳以疏经活络,行血气以退郁热;在应用眼针治疗时选肝区、肾区的穴位,以促精血达目,补益肝肾,缓解视疲劳。使用内治法时则以“虚则补其母”为法,通过补益肝肾精血,解痉止痛,以缓解视疲劳,如目舒丸。本研究可为临床防治视疲劳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肝肾同源 中医药
下载PDF
《本草纲目》防治老年痴呆用药规律分析
2
作者 余如霞 刘文硕 +1 位作者 王湫澄 姜婧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30-35,共6页
目的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古籍文献中与“健忘”相关的药物,分析其药性特点,以期为防治老年痴呆提供文献依据。方法以刘衡如、刘山永点校《本草纲目》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中与“健忘”相关的药物,建立数据库,并分析其药性特点。结果在《... 目的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古籍文献中与“健忘”相关的药物,分析其药性特点,以期为防治老年痴呆提供文献依据。方法以刘衡如、刘山永点校《本草纲目》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中与“健忘”相关的药物,建立数据库,并分析其药性特点。结果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健忘”与“水部~人部”中共筛选出56味可治疗健忘的药物及7味可致健忘的药物。可治疗健忘药物的自然属性主要集中在草部(占41.07%),其次为金部、木部;药性主要为平性(占38.78%),其次为寒性、温性;药味主要以辛、甘、苦为主(占比分别为38.10%、30.95%、26.19%);药物毒性多以无毒药物为主(占83.67%)。可致健忘药物以平性、温性、辛味为主要特点,且多具有一定的毒性。结论研究发现《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可为临床上用药物提供一定的指导,亦可为进一步从药食调护角度挖掘防治老年痴呆饮食调护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健忘 老年痴呆 药性分析 药食同源
下载PDF
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制品制备工艺优化
3
作者 刘文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3期124-126,163,共4页
以五指毛桃为原料,通过炖煮、乳酸菌发酵等工艺技术,研制一款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液制品,并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其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液鸡汤感官评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炖煮温度>炖煮时间>乳酸菌接... 以五指毛桃为原料,通过炖煮、乳酸菌发酵等工艺技术,研制一款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液制品,并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其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液鸡汤感官评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炖煮温度>炖煮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在炖煮温度为110℃、炖煮时间为5 h、乳酸菌接种量为1.5%、发酵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五指毛桃乳酸菌发酵液质量较好,制得的鸡汤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乳酸菌 药食同源 发酵 工艺技术
下载PDF
基于泸州城区饮酒人群解酒保肝食药同源中药复方的市场认可度分析
4
作者 胡敦林 张巧 +3 位作者 李秋红 胡紫微 魏嵋 李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0期3533-3538,共6页
目的该研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了解泸州市居民饮酒现况,并评估解酒护肝食药同源中药复方的市场认可度。方法设计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泸州市区及城乡结合部定居的320名20~60岁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饮... 目的该研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了解泸州市居民饮酒现况,并评估解酒护肝食药同源中药复方的市场认可度。方法设计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泸州市区及城乡结合部定居的320名20~60岁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饮酒人群的现状及该类人群对酒精性肝病(ALD)的认识,评估解酒护肝食药同源中药复方的市场认可度。结果该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20份,调查对象全部为泸州市区及城乡结合部普通居民,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其中158人(49.4%)长期饮酒,其中111人(70.3%)存在酒后不适症状,51人(73.9%)采取应对措施;99人(89.2%)知晓、ALD危害,124人(78.5%)愿意接受药物防治ALD,其中84人(67.7%)选择中药复方。不采取措施防治酒精性的人群主要原因为存在不良反应、药物价格昂贵、口感不好和使用不便,不选择中药原因主要是制备复杂、口感不好及价格昂贵。存在罹患ALD风险的人群有112人(90.3%)愿意接受方便易用、价格实惠且药食同源的中药复方防治ALD。结论泸州居民饮酒率高,饮后不适感和ALD有较高认知水平;然而,在ALD的防控方面执行力度相对较弱。对选择方便易用、价格实惠且药食同源的中药复方防治ALD的意愿大。因此,进一步开展解酒护肝食药同源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 饮酒现状 酒精性肝病 问卷调查 中药复方 食药同源
下载PDF
白扁豆药用食用考略及药食两用关系探析
5
作者 张美旋 赵凯维 +1 位作者 宋阳 刘理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2316-2320,共5页
白扁豆作为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功效的常用药食同源之品,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中通过查阅本草、方书、养生食疗及地方志等著作中相关记载,梳理白扁豆的历史,发现其药用功效丰富,除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功效外,还有行风气、解诸毒、... 白扁豆作为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功效的常用药食同源之品,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中通过查阅本草、方书、养生食疗及地方志等著作中相关记载,梳理白扁豆的历史,发现其药用功效丰富,除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功效外,还有行风气、解诸毒、暖脾胃、止吐泻、理任督、善种子、下气安胎等。而作为食用,历代对白扁豆食材的选用、采收与做法亦有所讲究,如选肥沃土地所出的白而有光、饱满多子、囊不硬者,且常在秋冬采收晒干以备用,可作蔬菜、糕点、粮食等食用,加工方法有蒸、煮、熬粥、炒等。此外,通过探讨白扁豆作药用时的禁忌和服用方法,对作食物用时也具有借鉴意义。了解白扁豆的历史,有助于在此基础上继承与发扬,以便使得其所、物尽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扁豆 药食两用 历史源流
下载PDF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28
6
作者 朱宝 宋瑞平 +4 位作者 赵继荣 邓强 张彦军 李中锋 张海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西医治疗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凿及副作用小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如何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经典指导理论,是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西医治疗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凿及副作用小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如何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经典指导理论,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籍文献中"乙癸同源"理论的认识,探讨该理论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出发,基于"乙癸同源"的经典理论,针对肝肾亏虚的基本病因病机,发挥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理论指导作用,指导临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医药使用,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能够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乙癸同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立足《伤寒论》,浅探医《易》同源 被引量:6
7
作者 韩蕊 林明欣 +2 位作者 赵彩燕 朱章志 吕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q...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可管窥医《易》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周易 医易同源
下载PDF
刍议《内经》与《周易》同源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彦 揭西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350-351,共2页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内经 医易同源
下载PDF
从《道藏》中的医学文献看医、道同源同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从《道藏》收录的中医药文献的角度,比较中医药和道教在哲学思想、人体的病理生理、养生疗病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从而论证医、道同源同旨。
关键词 道藏 中医药 道学 同源同旨
下载PDF
作物的从头驯化:原理、进展及挑战--以野生植物沙米的驯化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小飞 燕霞 +1 位作者 钱朝菊 朱新宇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9-30,共12页
植物的驯化不仅对世界农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显著推进了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的驯化历程逐渐缩短。尤其是近年来,传统的人工选育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得作物从头驯化变得更加... 植物的驯化不仅对世界农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显著推进了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的驯化历程逐渐缩短。尤其是近年来,传统的人工选育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得作物从头驯化变得更加容易。从头驯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以使野生物种快速改良成为可以栽培的作物,还可以有效解决作物驯化过程中由于“搭载效应”造成的有害变异积累等问题。因此,从头驯化成为现代作物驯化的主要途径。然而,从头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在此,以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为例,回顾从头驯化的优势和挑战,结合过去十几年沙米从头驯化的经验和教训,旨在从种群遗传学的角度解释其驯化的策略和进展。首先,通过广泛的群体基因型收集,在较大的有效群体范围内进行同质园实验,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遗传多样性;其次,通过沙米的表型多样性确定驯化性状;再次,对农艺性状与种源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选育高品质的驯化品种;最后,通过种群动态模拟,确定沙米大规模种植的适宜地理区域,规范沙米的种植技术,制定适宜的水肥管理条件,并对沙米种质稳定性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进行评判。这种策略一方面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从头驯化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市场对转基因作物的不认可,为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沙漠药食同源植物的从头驯化和推广,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西北荒漠区的生态恢复,还可以带动西北荒漠区的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科技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起源 从头驯化 沙米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编辑 可持续发展 药食同源植物
下载PDF
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史兰琴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6期250-251,共2页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阐述了兽药残留的定义、种类、产生原因、残留药物及其危害等。
关键词 动物源食品 兽药残留 兽药危害
下载PDF
岭南养生学术源流及当代社会价值探析
12
作者 石文林 陈凯佳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0期180-185,共6页
采用文献调研法查找民国以前岭南中医养生文献,从中梳理岭南代表性医家及著作,探讨岭南养生的学术源流及其当代社会价值,以期为更好地继承、发展岭南养生医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岭南养生源流可分为“萌芽期”“奠基期”“发展期”“繁... 采用文献调研法查找民国以前岭南中医养生文献,从中梳理岭南代表性医家及著作,探讨岭南养生的学术源流及其当代社会价值,以期为更好地继承、发展岭南养生医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岭南养生源流可分为“萌芽期”“奠基期”“发展期”“繁荣及嬗变期”。文献中所承载的“汤粥”“凉茶”等岭南养生文化内容,对于当代药食养生、防疫等大有裨益,有力促进了岭南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学 文献 养生 学术源流 药食
下载PDF
灵芝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鸿高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灵芝在我国用药历史悠久,有关“芝”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列子》。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灵芝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近年对芝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从古籍文献角度对芝类的名称、主治功... 灵芝在我国用药历史悠久,有关“芝”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列子》。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灵芝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近年对芝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从古籍文献角度对芝类的名称、主治功效、性味归经、产地及形态的研究较少。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基于中医学中五行、五色、五官等与六芝的关系,对灵芝本草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赤芝与紫芝已作为“灵芝”的基原物种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青芝为现代云芝,白芝为香栓菌,黑芝为假芝,黄芝可能为硫磺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 灵芝 药食同源 产地 性味功效
下载PDF
药用山楂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祎辰 王二欢 +5 位作者 王继强 党艳妮 杨秀 张栏美 海波 马存德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9期157-163,共7页
山楂为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药用历史;我国现有已知的药用山楂有11种1变种,多为民间习用品。现行版《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为山里红或山楂,历代本草收载则以野山楂为主,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古今... 山楂为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药用历史;我国现有已知的药用山楂有11种1变种,多为民间习用品。现行版《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为山里红或山楂,历代本草收载则以野山楂为主,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古今差异不大。山楂药材来源多且分布广,通过本草文献学考证方法,查阅古今本草及文献资料,对山楂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历代本草中药用山楂的来源及道地产区,以期规范当前山楂药材流通及应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山楂药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山楂 基原 药食同源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历史上两次文化选择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15
作者 赵荣波 李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39-543,共5页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创了以天人合一、动态阴阳平衡和治未病为特征的文脉系统,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这种文脉系统在春秋战国和“五四”时期前后的两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历经两次文化筛选和...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创了以天人合一、动态阴阳平衡和治未病为特征的文脉系统,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这种文脉系统在春秋战国和“五四”时期前后的两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历经两次文化筛选和文化下移,又重新构建起新的阴阳平衡格局,实现了包括中医药在内传统文化角色的创造性转换。第一次文化选择使传统中医学从巫术中脱胎出来,实现了道和术、天和人、医者和患者、人和工具并重的平衡态。第二次文化选择实现了中医和西医、传统医术和现代科技并重的平衡态,形成了新时代我国医学体系的基本模式。这是中医学“何以如此”和“向何处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易同源 医易同流 阴阳平衡 文化选择 文化下移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中西医并重 中医发展
下载PDF
常用药食两用植物在中餐凉菜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厐磊 史斌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期26-28,共3页
追溯“药食同源”起源和发展,简述常用的6种药食两用食材的养生功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用紫苏、薄荷、百合、山药、山楂和桔梗制作凉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对治疗多种疾病有辅助作用,其药食两用价值高,药食两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药食两用 凉菜制作 药食同源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关于炒法在药膳烹饪中的意义
17
作者 山中一男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2期28-30,42,共4页
炮制技法与烹饪技法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发展。这是从技术角度对"医食同源"的解释。所以炮制技术也可应用于烹饪现代的药膳料理。在进行药膳烹饪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食材与药材搭配,还要以炮制理论为基... 炮制技法与烹饪技法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发展。这是从技术角度对"医食同源"的解释。所以炮制技术也可应用于烹饪现代的药膳料理。在进行药膳烹饪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食材与药材搭配,还要以炮制理论为基础,从炮制的角度考虑加热与调味,进行科学合理的药膳烹饪,从而达到强化食材性味与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法 炮制技法 医食同源 炮制理论 药膳烹饪
下载PDF
从《伤寒论》探赜药食同源亦同味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菁晗 朴春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58-2661,共4页
《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的代表著作,书中经方应用食物者占据大半,体现了张仲景对食物药用功效的重视。但现代医家在临床应用时常忽略饮食物的药用价值,探究仲景思想者颇多而论药食者甚少。文章试从药食同源、药食同味两个方面探赜张仲... 《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的代表著作,书中经方应用食物者占据大半,体现了张仲景对食物药用功效的重视。但现代医家在临床应用时常忽略饮食物的药用价值,探究仲景思想者颇多而论药食者甚少。文章试从药食同源、药食同味两个方面探赜张仲景“药食”思想。认为“药食同源”重在脾胃运化,辅以气血营卫,“药食同味”重在调和脏腑。药食同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药食同用 药食同源 药食同味 药食同性 张仲景 中药 食治
原文传递
试论“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汉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99-4901,共3页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内涵,简述其在中医临床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试论了"取象比类"的永久魅力,并辅以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比类” 医易同源 思维方式 科学内涵 中医理论精髓
原文传递
基于GC-MS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干燥工艺制品的臭参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0
作者 王俊枢 饶高雄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250-256,共7页
臭参作为药食同源药材,其臭味十分明显,故本实验探究并对比臭参不同产地和不同工艺制品(鲜品和不同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探究臭参不同产地、不同加工工艺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臭参的主要“臭”味成分。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5种不同... 臭参作为药食同源药材,其臭味十分明显,故本实验探究并对比臭参不同产地和不同工艺制品(鲜品和不同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探究臭参不同产地、不同加工工艺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臭参的主要“臭”味成分。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5种不同产地的臭参和臭参的鲜品、冻干品、烘干品、晒干品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环己烷萃取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检测鉴定其成分组成,同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1)不同产地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个旧产地样品中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95.23%;曲靖产地臭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0种成分,占总量的93.89%;弥勒产地样品中共鉴定出20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1.26%;大理产地臭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96.72%;玉溪产地臭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93.99%。(2)分析鉴定出鲜品共有21个化合物,包括烷烃类9个,烯类5个,脂类2个,酚类2个,醛类3个,其中角鲨烯和己二酸二辛酯两种化合物含量最高;冻干品共有32个化合物,相对于鲜品多出11个化合物,烷烃类和酯类增多,其中角鲨烯和己二酸二辛酯两种化合物含量最高;烘干品共有32个化合物,相对于鲜品多出11个化合物,包括烯类、脂类、酚类、醛类;晒干品共有42个化合物,相对于鲜品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脂类、醛类及酮类。不同产地的臭参其挥发性成分有差异,个别产地差异较大;臭参鲜品、冻干品及干燥品(烘干品、晒干品)成分有较大差异,说明臭参不同加工工艺对其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影响;臭参鲜品和冻干品臭味较大,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角鲨烯和己二酸二辛酯,这两种成分为其主要“臭”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参 不同产地 干燥工艺 挥发油 GC-MS 药食同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