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karst area in Southern China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pattern 被引量:6
1
作者 XIA Ri-yu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in southern karst area are complicated. The water-bearing media in the karst have multiplicity, and the groundwater is hosted in holes, gaps, seams, pipes and caves. The karst wate...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in southern karst area are complicated. The water-bearing media in the karst have multiplicity, and the groundwater is hosted in holes, gaps, seams, pipes and caves. The karst water shows heterogeneity where fast and slow flow coexist, and the Darcy and non-Darcy flow coexist, and the liquid flow, the gas flow and solid flow coexist. The evalu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ineable resource of karst groundwater is about 53.44 billion m^3/y, and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quantity is merely 6.565 billion m^3/yea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is gigantic. In the region there are altogether 2 763 karst subterranean river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2 687 km. The dry season runoff volume equals to 47 billion m^3/year. At present the exploitation is only 10%. Four effective utilization models of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put forward.(1) The karst hills-depression zone formed the surface-underground united reservoir. By digging tunnels, water diversion irrigation and generating electricity, the ecological economy is developed.(2) In the deep-cut peak cluster depression area, by using the high-part Epikarst spr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water tank, the stere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developed.(3) In the karst peak forest plain and hilly-gully area, the pump-type underground regulating reservoir is constructed and the water-sav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strengthened.(4) In the fault basin reg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runoff belting beam back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are jointly controlled to develop a fruit crop base within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area Subterrane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下载PDF
Utilization Plan of Underground River in Dry Area
2
作者 Agus Panca Adi Sucahyo Waterman Sulistyana Bargaw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8年第1期11-17,共7页
Groundwater from underground rivers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raw water sources in the karst area.Research to exploit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water from underground rivers in karst areas is very important.Utilization o... Groundwater from underground rivers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raw water sources in the karst area.Research to exploit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water from underground rivers in karst areas is very important.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based on technique,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ditions.The problems are to find the groundwater river flows,to design a well installation,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and to manage the water use.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mapping,topography,geophysical measurements,drilling,pipeline and electrical survey,and pumping tests produc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ter utilization.Geoelectric data indicates there is a saturated zone at a depth of about 70-90 m from the surface.Well construction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a 83 m PVC(Polyvinyl Chloride)pipe and a 15 m screen length.The groundwater level remains stable even though it has been pumped with a maximum discharge of 5 liters/sec.Based on the elevation difference from topographic mapping results,the number of booster pumps can be calculated.Utilization of water from underground rivers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in dr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mapping UNDERGROUND river DRY area karst water quality
下载PD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the Nanshan Underground River,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Alam Md.Jahangir YUAN Daoxian +3 位作者 JIANG Yongjun SUN Yuchuan LI Yong XU X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Abstract Karst areas have much higher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are easy to be contaminated by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which are introduced as health risk pollutants.PCBs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to underst... Abstract Karst areas have much higher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are easy to be contaminated by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which are introduced as health risk pollutants.PCBs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 behavior of PCBs conducted in the karst Nanshan Underground River,China.Water and sediments from the underground river water,and sediments and soil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responding watershed were collected monthly in 2011 and 2012 and PCBs were analyzed.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concentrations of PCBs both in the waters and sediments.PCBs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0.3 to 29.9 ng·L-1 in the groundwater,while from 0.1 to 366.1 ng·g-1 in the underground sediments.Correlations were found in concentrations of PCBs in waters and sediments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river and surface system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systems play a major ro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CBs and contamination in the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s.Karst features are liable for the transport behavior.The underground river waters transport PCBs at mean 3 g·day-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系统 多氯联苯 南山 中国 水沉积物 交通行为 表面系统 生态脆弱性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and its diffusion flux in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a review
4
作者 Xingxing Cao Qixin Wu +1 位作者 Wanfa Wang Pan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43-960,共18页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karst carbon cycle process and also a key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karst carbon sink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_(...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karst carbon cycle process and also a key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karst carbon sink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_(2)partial pressure(pCO_(2))and its diffusion flux(FCO_(2))in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mainly rivers,lakes,and reservoirs,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summarized th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CO_(2)emissions in karst aquatic ecosystems and discussed their adaptation conditions in karst areas.The pCO_(2)and FCO_(2)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rivers>reservoirs>lakes,and the values in karst lakes were eventu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lobal lakes.The pCO_(2)and FCO_(2)of karst aquatic ecosystems had patterns of variation with diurnal,seasonal,water depth and hydrological cycles,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The sources of CO_(2)in karst waters are influenc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and the key spatial and tempo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_(2)emissions from karst rivers,lakes,and reservoirs were determined in terms of physicochemical indicators,biological factors,and bio-genic elements;additionally,the process of human activity interference on CO_(2)emissions was discussed.Finally,a conceptual model illustrating the impacts of urban devel-opment,agriculture,mining,and dam construction on the CO_(2)emissions at the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 is presented.Meanwhile,based on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we proposed several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related to CO_(2)emissions from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area river LAKE RESERVOIR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 CO_(2)diffusion flux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水文过程及有效治理
6
作者 普政功 黄奇波 +3 位作者 吴华英 李腾芳 邹昌霈 廖红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42,共12页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得到有效治理。结果表明:洼地积水成涝对降雨响应迅速,降雨结束后,12~24 h内洼地积水深度就能达到最大,日降雨量超过50 mm或72 h累计降雨量超过90 mm,洼地就容易积水成涝。2023年4-7月共造成了8次洪涝灾害,洪涝总时长达417.5 h(18.6 d)。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量达到大气降雨补给量的77.77%和87.32%,为暗嵅洼地地下水总排泄口,主要通过中部A01、A02、A03、A044个消水洞排水,4个消水洞不同的消水速度造成了出口流量的4个峰值。A01消水洞水力坡度小,下部管道受方解石矿渣堵塞,消水速度较慢,现仅对A01洞口进行整治,未能有效解决洼地洪涝问题。A03、A04消水洞位于方解石脉矿的南侧,未受到方解石尾矿渣的影响,岩溶管道过水通畅。通过疏通A04消水洞,并将南侧古蚕洼地的洪流引至A03消水洞,缩短洪涝时间66.71 h(2.8 d)。因此,修建好南部排水沟系统,使南部古蚕洼地的水全部通过A03、A04消水洞快速向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是进一步减轻暗嵅洼地洪涝受灾程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峰丛片区 岩溶洼地 岩溶洪涝 水文过程 洪涝治理
下载PDF
SWAT模型在岩溶地区赤水河上游流域的污染特征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万宾 赵洋毅 +4 位作者 管堂珍 陈冬妮 贾海锋 张星梓 余艳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为典型的山区型岩溶性地貌。文章利用SWAT模型,系统全面地验证其对径流量、污染物(TN、NH3-N、TP)负荷的模拟性能,分析流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验证其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SWAT... 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为典型的山区型岩溶性地貌。文章利用SWAT模型,系统全面地验证其对径流量、污染物(TN、NH3-N、TP)负荷的模拟性能,分析流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验证其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赤水河流域上游的日径流量及氮磷日负荷量,验证期径流量、TN、NH3-N、TP的模拟性能指标R2分别为0.97、0.95、0.68、0.59。(2)赤水河流域上游水文循环途径主要为降雨-下渗-地下水-河流补给,氮污染物主要通过地下水完成迁移转化,磷污染物主要受地表径流迁移驱动。该研究能为地区决策管理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创建美丽河流提供基础支撑,也能为SWAT模型在其他岩溶地区的应用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面源污染特征 岩溶地区 赤水河流域
下载PDF
岩溶区洪水预报模拟研究——以阳朔金宝河流域为例
8
作者 袁梦 胡海英 +2 位作者 田甜 朱丹彤 程香菊 《人民珠江》 2024年第8期29-37,共9页
岩溶地区产汇流机制复杂,洪水预报的精度难以保证。为检验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对岩溶地区山洪径流过程的模拟效果,以阳朔金宝河流域为例,利用水文气象及下垫面资料构建水文模型。基于修正的Morris筛选法分析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并选取... 岩溶地区产汇流机制复杂,洪水预报的精度难以保证。为检验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对岩溶地区山洪径流过程的模拟效果,以阳朔金宝河流域为例,利用水文气象及下垫面资料构建水文模型。基于修正的Morris筛选法分析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并选取9场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水文模型的主要敏感参数为径流曲线数(Curve Number,CN)、流域滞时、退水常数、峰值比和蓄量常数;参数对目标函数的敏感性随着雨强的增大而降低,且参数对峰现时间的敏感性受雨强影响较小;金宝河模拟场次洪水的径流深误差均小于20%、峰现时间误差均小于1 h,综合合格率为88.89%,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5,达到乙级预报精度,遇龙河洪水预报同样也达到了乙级精度,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金宝河及其他岩溶山区小流域径流模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模型计算得出不同降雨重现期下易受灾点的预警时间和预警流量,可为该地区防洪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山洪预报 HEC-HMS模型 参数敏感性 金宝河流域
下载PDF
黔西南州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质特征分析及综合评价
9
作者 王靖怡 刘埔 +4 位作者 陈维孝 彭纪超 罗颖 路豪 李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797-12808,共12页
为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煤-锑集中矿区水质特征,沿龙摆尾和水鸭两条相邻岩溶地下河采集水样,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与离子比值图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基于CRITIC法+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模型对两条岩溶地下河进行... 为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煤-锑集中矿区水质特征,沿龙摆尾和水鸭两条相邻岩溶地下河采集水样,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与离子比值图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基于CRITIC法+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模型对两条岩溶地下河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龙摆尾地下河主要以HCO_(3)-SO_(4)-Ca型水为主,水鸭地下河主要以HCO_(3)-Ca和SO_(4)-HCO_(3)-Ca型水为主,水文地球化学演化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选取总Fe、总Mn、SO_(4)^(2-)、总Sb等9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条相邻岩溶地下河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龙摆尾20%的水样呈Ⅲ~Ⅴ类水,不宜饮用,水鸭地下河水质优于龙摆尾地下河。对比评价结果可得,煤-锑矿集中开采使大量矿山排水涌入岩溶地下河系统,导致Fe、Mn、SO_(4)^(2-)、Sb等离子浓度超标,但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状况以及周边矿区规模的大小造成的污染程度与污染范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锑集中矿区 相邻岩溶地下河 CRITIC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公轨两用过江通道桥隧方案比选
10
作者 翁怡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68-70,86,I0005,共5页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的影响等方面的比选,最终认为位于岩溶发育区、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过江通道采用隧道方案有较高的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而桥梁方案建设费用低,能够满足通航和行洪要求,且设计理论完善,施工经验成熟,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因此,工程可行性阶段推荐采用公轨两用的桥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 过江通道 桥隧方案比选 岩溶发育区
下载PDF
岩溶地貌区刁江“22·6”暴雨洪水复盘分析
11
作者 黄玉丹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刁江流域属于典型的裸露型岩溶区,遍布大小不一的岩溶暗河。2022年6月20日受刁江中上游流域特大暴雨影响,致使刁江干流全线出现超警洪水,中上游出现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本文对此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时空分布、特点等进行了复盘,并对比... 刁江流域属于典型的裸露型岩溶区,遍布大小不一的岩溶暗河。2022年6月20日受刁江中上游流域特大暴雨影响,致使刁江干流全线出现超警洪水,中上游出现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本文对此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时空分布、特点等进行了复盘,并对比分析了历年刁江暴雨洪水情况,有助于掌握岩溶区域暴雨洪水特性,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特大暴雨洪水提供应对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刁江 全线超警 特大洪水
下载PDF
岩溶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与应用
12
作者 邓芳芳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使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岩溶地区,针对岩溶地区的水文特性,对分布式模型加以改进,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岩溶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讨论了改进后的模型汇流时计算时间步长与最优计算次序对汇流的影响。模型构建时考虑到了岩... 为了使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岩溶地区,针对岩溶地区的水文特性,对分布式模型加以改进,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岩溶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讨论了改进后的模型汇流时计算时间步长与最优计算次序对汇流的影响。模型构建时考虑到了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中裂隙水与管道水对流域汇流的影响,从而对模型加以改进,使模型在物理意义上与汇流实际情况更加接近。以广西凤山县乔音河流域为例,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岩溶地区 时间步长 最优计算次序 乔音河流域
下载PDF
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有机氯农药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梅 张俊鹏 +2 位作者 蒲俊兵 扈志勇 孙玉川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利用仪器GC-ECD对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OCPs浓度范围为3.41~51.34ng/L,均值为13.23ng/L;滴滴涕(DDTs)浓度为0.07~2.37ng/L,均值为0.72ng/L;六六六(HCHs)浓度为1.16~39.82ng/L,均... 利用仪器GC-ECD对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OCPs浓度范围为3.41~51.34ng/L,均值为13.23ng/L;滴滴涕(DDTs)浓度为0.07~2.37ng/L,均值为0.72ng/L;六六六(HCHs)浓度为1.16~39.82ng/L,均值为7.89ng/L。南川湾滩地下河水体有机氯农药污染最为严重,其上游纸厂排放废水是影响该地下河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外其它河流相比较,研究区地下河水体有机氯农药含量处于中低水平。由于岩溶区特殊的二元结构,地表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地下水体。因此,对岩溶地下河进行有机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地下河 有机氯农药 重庆
下载PDF
微动HVSR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东辉 甘伏平 +1 位作者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HVSR法 岩溶区 地下河管道和溶洞
下载PDF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生态位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姜明 占婷婷 +1 位作者 莫祖英 梁士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30-2536,共7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态及群落稳定性,为漓江流域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小巴豆,灌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红背山麻杆、龙须藤、火棘、白饭树、白马骨、扁片海桐、皱叶雀梅藤、亮叶崖豆藤。(2)乔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变化趋势则相反。(3)在乔灌阶段的乔木层和乔林阶段的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均小于1.0,灌木层中主要共有种对间的低生态位重叠值(0~0.6)的种对数随着群落恢复增多,而高生态位重叠值(0.8~0.9)的种对数减少。(4)乔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檵木和小巴豆协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共同主导群落的整体恢复方向;灌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随着群落的恢复对环境资源需求进一步分化或者生态位进一步分离,檵木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檵木群落 岩溶区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21
16
作者 马姜明 吴蒙 +1 位作者 占婷婷 梁士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78...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78种,隶属于45科70属。乔木层的建群种檵木随着群落的恢复其重要值有降低的趋势,而在灌木层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檵木、小巴豆(Croton xiaopadou)、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紫凌木(Decaspermum esquirolii),草本层主要优势种为狭穗薹草(Carex ischnostachya)、庐山香科科(Teucrium pernyi)和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2)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群落总体、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相反;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乔木层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层Shannon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Simpson指数随檵木群落恢复的变化趋势与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反。(3)在檵木群落的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这3个恢复阶段中,乔灌阶段与乔林阶段之间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的Bray-Curtis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多样性 檵木群落 岩溶区 漓江流域
下载PDF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环境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安定 贾申 喻理飞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8,共5页
以贵州花江峡谷为例,研究了该地区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日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小生境地面温度、气温、光照强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土面土温高,但温度变化缓和,气温、光照条件和湿度条件都较好,因而土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以贵州花江峡谷为例,研究了该地区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日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小生境地面温度、气温、光照强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土面土温高,但温度变化缓和,气温、光照条件和湿度条件都较好,因而土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光合产率。石沟土温、气温和光照都较低,相对湿度高,植物的生长相对土面较差。而石槽则小气候变化剧烈,植物生长受到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小生境 小气候 变化特征 花江
下载PDF
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PAEs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梅 扈志勇 +2 位作者 蒲俊兵 张俊鹏 孙玉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共5页
分别采集了重庆典型岩溶区5条地下河水体10个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见的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在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 分别采集了重庆典型岩溶区5条地下河水体10个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见的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在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均有检出,其浓度范围为103.29-2268.78μg/L;5种被美国环保局列为优先控制的PAEs类污染物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是主要的污染物;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体进行比较,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PAEs含量处于较高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岩溶区 地下河 PAES
下载PDF
地下河天窗水位变化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束龙仓 董贵明 +1 位作者 陶玉飞 刘丽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9-534,共6页
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内平山天窗水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位变化规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及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了高水位阶段水位半日预测模型,对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窗水位变化划分为枯水位、开... 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内平山天窗水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位变化规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及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了高水位阶段水位半日预测模型,对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窗水位变化划分为枯水位、开采-恢复、高水位3个阶段;高水位阶段天窗水位主要受前半日内的降雨及前半日时的水位影响;偏最小二乘回归是进行天窗水位预测的合适方法。该研究有助于岩溶地区水循环规律的认识及地下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河天窗 偏最小二乘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水位预测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评价——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王秀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借助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构建生态价值指数,对位于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1973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 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借助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构建生态价值指数,对位于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1973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近30年来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趋于破碎化,斑块总数从3438个增加到3619个,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3626.58降低到3343.47,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1990-2002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破碎度降低,斑块数量从1990年的3619个减少到3312个,整个流域的生态服务指数从3343.47上升到3738.4,生态环境质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效应 景观格局指数 猫跳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