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Effect of Iron in Anther Media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兰民 黄晓群 +2 位作者 王瑞英 刘传雪 关世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In this study, through vitro culturing anthers of 7 F1 progenies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on medium with different Fe2+ contents, it was found that Fe2+ content generated greater impacts on the induction ... In this study, through vitro culturing anthers of 7 F1 progenies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on medium with different Fe2+ contents, it was found that Fe2+ content generated greater impacts on the induction rate and green plantlet differentiation.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if Fe2+ increased from 32 to 40 mg/kg, the induction rate of early Japonica rice anther culture in N6 culture media was more then 1.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N6 culture media containing 5.6 mg/kg Fe2+. In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du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e2+ content, while if the concentration was over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duc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e2+, showing single peak distribution. When the Fe2+ was 40 mg/kg in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differentiation rat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green plantlet differentiations of callus which were induced on culture media containing 32-40 mg/kg Fe2+ were different, when they were cultured on MS culture media, and 85.7% materials could increase green plantlet productivity to about 7.8%. Therefore, increasing Fe2+in induction media properly could increase anther culture efficiency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ANTHER CULTURE medium IRON EFFECT
下载PDF
中粳稻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研究初报
2
作者 唐士勇 刘礼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96-98,共3页
通过开展14个中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部分高产、多抗、优质的中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宁香粳9号、秀水121、苏秀867、武育糯180、扬粳5118、皖垦糯5号、南粳晶谷、金粳糯628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通过开展14个中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部分高产、多抗、优质的中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宁香粳9号、秀水121、苏秀867、武育糯180、扬粳5118、皖垦糯5号、南粳晶谷、金粳糯628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中稻 新品种 展示试验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浙优21在闽北稻区作机插的高产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叶龙荣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经2年的试种示范,在福建省闽北稻区实现了浙优21作中稻机插栽培单产900~1000 kg/667 m^(2)和烟后稻机插栽培单产800 kg/667 m^(2)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浙优21作中稻和烟后稻机插栽培的高产特性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浙优21 中稻 烟后稻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宏根 朱国永 +6 位作者 封智蔷 许明 吉健安 裴艳 钱凯 汤述翥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 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量达到500 kg/667m^2;1992年审定的武育粳3号,产量达到580 kg/667m^2;1999年审定的武运粳8号,产量达到650 kg/667m^2.2005年以后育成的品种产量徘徊在600 kg/667m^2.2012年扬州种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产量为500~600 kg/667m^2,产量提升不明显.近年来注重品种的外观品质改良,垩白粒率有明显改进,但垩白度和食味品质的改良仍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迟熟中粳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淮北地区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健 李军 +7 位作者 李晓峰 舒鹏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8-1200,共13页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按氮肥群体...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按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高低将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即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比较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等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均出现在225.0、262.5、300.0 kg hm–2三个氮肥水平,不同氮肥群体生产力差异极显著;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先增加后降低,每穗粒数与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总干物质积累量均以顶层水平最高,底层水平最低;移栽至拔节阶段的氮素积累比例表现为底层〉中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以顶层最高,顶层水平较底层水平分别高36.59%、34.36%和51.85%;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均提高;中熟中粳稻品种有氮低效型、氮中效型、氮较高效型和氮高效型,武运粳27、中稻1号、宁粳4号、连粳7号为高产氮高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中粳 生产力 产量 氮肥吸收利用
下载PDF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可 许俊伟 +5 位作者 姜元华 韦还和 张洪程 许轲 李超 丁焕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3-67,共5页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在225 kg/hm2水平;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hm2水平;弹性不受氮肥的影响;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值呈下降趋势;完整性则一直增加。常规晚粳的米饭各项质构、食味指标均优于杂交晚粳、杂交中籼,杂交晚粳略优于杂交中籼。硬度与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完整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着性、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味道、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食味计的各指标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质构指标中除弹性和黏聚性外,其他指标都与食味计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晚粳 杂交晚粳 杂交中籼 氮肥 质构 食味值
下载PDF
紫萁孢子繁殖快速成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圣米 杨悦俭 +2 位作者 徐明飞 李必元 洪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233-235,共3页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的条件下孢子发芽率高,能正常形成原叶体,继续培养均能进入有性世代形成孢子体幼苗,其中在山林腐殖土和壤土按1:1的比例混合的基质上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量可达3500株/m2;在杭州采集的紫萁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原叶体、孢子体均比在湖北民族学院采集的耐高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孢子 基质 原叶体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杂交中粳80优121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联松 孙明 +4 位作者 张培江 白一松 许传万 唐旗 佘德红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3-25,28,共4页
对8个不同播期的杂交中粳80优121碾米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度,透明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与不同播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度和光照时数进行相关... 对8个不同播期的杂交中粳80优121碾米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度,透明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与不同播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度和光照时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80优121稻米品质的第1因素为日均温度,光照为第2因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与日均温度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17,-0.829;垩白度、透明度不但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995,而且与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860;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均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718,-0.892和-0.863,而且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还与光照时数相关。合肥(32°N)适宜播期为5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80优121 稻米品质 日均温度 光照时数
下载PDF
淮北地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健 任红茹 +5 位作者 夏敏 李晓峰 陈梦云 李军 张洪程 霍中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8-570,共13页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水稻品种的钾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茎鞘和叶片的含钾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顶层水平品种的这3个参数高于其他3个等级的品种;穗部含钾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钾素总积累量增多;拔节前底层水平钾素积累量最多,两年平均为120.56 kg hm^(–2),比例占50.56%,顶层水平为最少,两年平均为108.02 kg hm^(–2),比例占35.99%;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顶层水平钾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移栽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速率为中层>底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后则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明显高于茎鞘;顶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高于其他3个等级,高层水平叶片的转运率最高;穗部增加量随生产力等级的递增而变大;抽穗到成熟期,茎鞘、叶片对穗的钾素转运贡献率表现为底层最高,中层次之,顶层最低。4个等级水稻品种籽粒生产率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差异不显著;钾素偏生产力和钾收获指数均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总之,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越高,水稻中后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及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越显著。抽穗后保持较高的钾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是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中粳 生产力 钾素积累 钾素转运
下载PDF
优良食味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南粳272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姝 王才林 +10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路凯 梁文化 吴俊生 蔡锋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88-90,共3页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2728 优良食味 中熟中粳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金银花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小敏 罗赣丰 吴淼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964-13965,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金银花块繁技术。[方法]分别选取金银花的茎尖、1~2年生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并对其进行表面灭菌、接种培苯,以找出最佳的取材部位和相应的消毒方法。[结果]在初代培养过程中,当以茎尖作为外植体时,材料在添加生长调节... [目的]比较研究金银花块繁技术。[方法]分别选取金银花的茎尖、1~2年生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并对其进行表面灭菌、接种培苯,以找出最佳的取材部位和相应的消毒方法。[结果]在初代培养过程中,当以茎尖作为外植体时,材料在添加生长调节剂0.5~1.0mg/L 6-BA,0~0.3mg/L NAA或0.1mg/L IBA的培养基上启动状况都比较良好;用茎段作外植体,则多产生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时,添加0.5mg/L 6-BA+0.10mg/L IBA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金银花的增殖培养。在生根培养时,以1/2MS+1.5mg/L IBA更有利于植株的生根。[结论]筛选出了一个更好的快速繁殖金银花优良品种的方案,为生产用苗提供了一种更为快速和科学的繁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快繁 取材 培养基
下载PDF
红金银花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直接成苗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文静 张宝献 王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80-182,共3页
以红金银花顶芽、当年生幼茎、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仿自然气候的培养条件,通过对培养苗形态指标的综合分析,对3种红金银花外植体组织培养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顶芽为最佳外植体,其次是叶片和幼茎。最适合顶芽的培养基... 以红金银花顶芽、当年生幼茎、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仿自然气候的培养条件,通过对培养苗形态指标的综合分析,对3种红金银花外植体组织培养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顶芽为最佳外植体,其次是叶片和幼茎。最适合顶芽的培养基为MS+1.0 mg/LKT+1.0 mg/L 6-BA+0.3 mg/L-αNAA+30 g/L蔗糖+8 g/L琼脂粉+0.3%活性碳,pH 6.0;最适合幼茎的培养基为MS+1.0 mg/L KT+1.0 mg/L 6-BA+0.1 mg/L-αNAA+30 g/L蔗糖+8g/L琼脂粉+0.3%活性碳,pH 6.0;最适合叶片的培养基为MS+1.0 mg/L KT+1.0 mg/L6-BA+0.3 mg/L-αNAA+30 g/L蔗糖+8 g/L琼脂粉+0.3%活性碳,pH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金银花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培养基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80优121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联松 孙明 +2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白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10-11,14,共3页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播始历期缩短4~6d;构成80优121产量因素的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704,结实率不仅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而且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771,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总积温、光照相关不显著。合肥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80优121 总积温 光照 生育期 产量因素
下载PDF
高柱头外露率中粳不育系春江99A的选育和利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建荣 吴明国 宋昕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89,共3页
春江99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滇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6A为母本,以粳稻保持系春江99B(春江19B×春江099)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回交和育性鉴定,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201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不育系鉴定。春江... 春江99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滇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6A为母本,以粳稻保持系春江99B(春江19B×春江099)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回交和育性鉴定,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201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不育系鉴定。春江99A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花时较早,异交结实率高,株型好,叶色浅绿,配合力好。利用春江99A配制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叶色较淡,抗倒性好,全生育期短,后期转色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粳不育系 春江99A 柱头外露率 选育
下载PDF
多效唑预处理对红金银花直接培养成壮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文静 李维强 王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4-185,共2页
用浓度为0(CK)、200、500mg/kg的多效唑分别对盆栽的红金银花提前1个月灌根处理,其后将经过多效唑处理的红金银花顶芽、带侧芽的茎段灭菌后,接在最适合顶芽、带侧芽的茎段诱导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期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盆栽红金银... 用浓度为0(CK)、200、500mg/kg的多效唑分别对盆栽的红金银花提前1个月灌根处理,其后将经过多效唑处理的红金银花顶芽、带侧芽的茎段灭菌后,接在最适合顶芽、带侧芽的茎段诱导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期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盆栽红金银花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0~15d后,各处理的外植体均萌动,愈伤组织逐渐出现;35~45d后,叶、茎抽生;60~70d后,用多效唑预处理抽生的枝条比对照多,节间较短,叶色浓绿,叶面积较对照小,各处理的组培苗长势差异显著,以200mg/kg处理所成苗茎叶粗壮、500mg/kg次之,对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金银花 多效唑 预处理 外植体 培养基
下载PDF
中低压制备色谱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付勇 宋亚玲 +5 位作者 刘露 赵祎武 洪奎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9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建立从金银花中分离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方法。方法:利用HPD200A大孔树脂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的新绿原酸富集,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金银花中新绿原酸单体,运用HPLC对新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 目的:建立从金银花中分离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方法。方法:利用HPD200A大孔树脂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的新绿原酸富集,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金银花中新绿原酸单体,运用HPLC对新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新绿原酸的最佳纯化工艺为加5 BV水洗脱,收集水洗液,浓缩、干燥,得新绿原酸粗品;以乙腈-0.5%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20 m L?min-1,检测波长326 nm,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制备的新绿原酸的纯度达98.86%,收率为89.1%。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制备高纯度的新绿原酸对照品,以用于中药新药中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绿原酸 金银花 对照品 中低压制备色谱
下载PDF
红金银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李伟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以红金银花顶芽为试材,利用仿自然气候的培养条件,通过诱导生芽、增殖培养、诱导生根对红金银花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红金银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红金银花适宜的诱导生芽培养基为MS+KT 1.0mg/L+6-BA 2.0mg/L+α-NAA 0.1mg/L,适... 以红金银花顶芽为试材,利用仿自然气候的培养条件,通过诱导生芽、增殖培养、诱导生根对红金银花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红金银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红金银花适宜的诱导生芽培养基为MS+KT 1.0mg/L+6-BA 2.0mg/L+α-NAA 0.1m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KT 1.5mg/L+6-BA 1.5mg/L+α-NAA 0.3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α-NAA 2.0mg/L+IAA 0.15mg/L和1/2MS+α-NAA 2.0mg/L+IAA 0.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金银花 组培快繁 激素 培养基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健 李晓峰 +6 位作者 舒鹏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探究淮北地区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常规中熟中粳超级稻和非超级稻(对照)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水平即0、225、300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 为探究淮北地区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常规中熟中粳超级稻和非超级稻(对照)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水平即0、225、300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等角度分析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超级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对照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粳型超级稻最高产量平均值较对照最高产量平均值高10.98%。与对照相比,超级稻在3个氮肥水平下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移栽后早发快长,最终成穗率高;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比对照低,拔节后比对照高,超级稻粒叶比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对照;拔节前,超级稻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低,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7.77%和6.96%;植株氮素阶段积累量和植株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超级稻均比对照高。淮北地区粳型超级稻籽粒产量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超级稻移栽后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和光合势较高,最终茎蘖成穗率高;穗型大,群体总颖花量高,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多;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粳超级稻产量高于对照与其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中粳 超级稻 产量 氮素吸收
下载PDF
中果型枇杷以叶定果的留果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格娥 龙章烈 +3 位作者 邹波 吴如金 粟周群 吴秀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9-1112,共4页
以20年生大红袍为试材,研究中果型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以叶定果的留果量技术。结果表明,中心枝结果母枝按叶果比3∶1定果,留果数2~6个,侧生枝结果母枝和采果痕枝结果母枝按叶果比4∶1定果,留果数2~4个,可获得92%左右的等级果... 以20年生大红袍为试材,研究中果型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以叶定果的留果量技术。结果表明,中心枝结果母枝按叶果比3∶1定果,留果数2~6个,侧生枝结果母枝和采果痕枝结果母枝按叶果比4∶1定果,留果数2~4个,可获得92%左右的等级果,平均单果重33.4 g,果实大小均匀,外形美观,着色良好,单果重在30 g以上的特级果和一级果约占50%,二级果和三级果约占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中果型 留果量 叶果比
下载PDF
“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一松 杨联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44-645,共2页
1996~ 2 0 0 0年安徽省中粳区试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 ,杂交稻为 8.0 1t/hm2 ,常规稻为 7.44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 6.2 4%。两者的生育期均较对照长 。
关键词 安徽 水稻 区域试验 “九五”期间 杂交稻 产量 生育期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