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and high-transmission middle-infrare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a pixel-wise metasurface micro-polarization array
1
作者 马丽凤 杜杉 +6 位作者 常军 陈蔚霖 武楚晗 石鑫鑫 黄翼 钟乐 穆全全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304-309,共6页
Real-time polarization medium-wave infrared(MIR)optical imaging systems enable the acquisition of infrared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for a target.At present,real-time polarization MIR devices face the following pro... Real-time polarization medium-wave infrared(MIR)optical imaging systems enable the acquisition of infrared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for a target.At present,real-time polarization MIR devices face the following problems:poor real-time performance,low transmission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fabrication and integration.Herein,we ai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eal-time polarization imaging systems in the MIR waveband and solve the above-mentioned defects.Therefore,we propose a MIR polarization imaging system to achieve real-time polarization-modulated imaging with high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improved performance based on a pixel-wise metasurface micro-polarization array(PMMPA).The PMMPA element comprises several linear polarization(LP)filters with different polarization angles.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center field of view for the LP filters is up to 77%at a wavelength of4.0μm and an extinction ratio of 88 d B.In addition,a near-diffraction-limited real-time MIR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s designed with a field of view of 5°and an F-number of 2.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n MIR polarization imaging system with excellent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high transmission is achieved by using the optimized PMMPA element.Therefore,the metho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available optical system design technologies and provides a way to realize real-time polarization imaging in MIR wave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middle infrare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metasurface polarization array
下载PD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e fus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NSST and improved PCA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风暴 董安冉 +1 位作者 张雷 吉琳娜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6-184,共9页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urrent mainstream fusion method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e—Multiscale Geometry Analysis method only focuses on a certain characteristic to image representation.And spatial domain fusi...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urrent mainstream fusion method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e—Multiscale Geometry Analysis method only focuses on a certain characteristic to image representation.And spatial domain fus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method has the shortcoming of losing small target,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fusion method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es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ation(NSST)and improved PCA.This method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effectiveness to image details expressed by NSS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PCA can highlight the main features of images.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integrate th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of themselves to retain features of targets and image details fully.Firstly,intensity and polarization images are decomposed into low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irections by NSST.Secondly,the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are fused with improved PCA,while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are fused by joint decision making rule with local energy and local variance.Finally,the fused image is reconstructed with the inverse NSST to obtain the final fused image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has higher advantages than other methods in terms of detail preservation and visua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fusion infrared image polarization image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ation(NSST)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PCA)
下载PDF
基于啁啾极化晶体的中红外上转换成像研究
3
作者 韩赵其智 葛正 +2 位作者 王小骅 周志远 史保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将物体辐射或反射的中红外波段光转换到可见光区域、再利用高性能的硅基器件探测是一种有效的目标识别手段,规避了传统半导体中红外探测器在灵敏度、深制冷和噪声等性能方面的不足。文中利用啁啾极化的非线性晶体,在强连续泵浦光作用下... 将物体辐射或反射的中红外波段光转换到可见光区域、再利用高性能的硅基器件探测是一种有效的目标识别手段,规避了传统半导体中红外探测器在灵敏度、深制冷和噪声等性能方面的不足。文中利用啁啾极化的非线性晶体,在强连续泵浦光作用下,将中红外波段的光场信息高效、高保真地迁移到可见光域进行探测。通过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论上讨论了啁啾极化晶体参数对上转换成像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啁啾晶体上转换方法在转换带宽、成像视场等成像关键参数上的优势,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通过上转换方法,演示了相干光与非相干光照明条件下目标探测,实现了相干光照明下的光学边缘增强成像和非相干照明下的热辐射目标识别。这一工作对基于啁啾晶体的上转换成像系统的理解、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成像 上转换 啁啾极化晶体 带宽 效率
下载PDF
红外偏振探测器融合成像研究
4
作者 程雨 陈彦冠 +1 位作者 邢艳蕾 喻松林 《红外》 CAS 2024年第5期23-27,共5页
分析了红外偏振探测器对于探测识别红外伪装目标以及红外暗弱目标的重要应用意义。详细介绍了物体的红外偏振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并阐述了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偏振成像融合算法。步骤分为数据预处理、红外偏振融合和... 分析了红外偏振探测器对于探测识别红外伪装目标以及红外暗弱目标的重要应用意义。详细介绍了物体的红外偏振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并阐述了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偏振成像融合算法。步骤分为数据预处理、红外偏振融合和融合图像再处理。本文对研究红外偏振探测器融合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探测器 融合成像 红外伪装
下载PDF
大气红外波段的片上集成式偏振光谱成像器件
5
作者 周健宇 李全民 +1 位作者 王劲 黄胜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红外探测与遥感是气象观测的核心技术,红外辐射探测仪作为气象卫星的重要载荷,主要用于大气温度、湿度的定量化探测,其探测精度取决于光谱和偏振测量的通道数。常见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组合滤光片与偏振片转轮实现光谱和偏振的探测,这造成... 红外探测与遥感是气象观测的核心技术,红外辐射探测仪作为气象卫星的重要载荷,主要用于大气温度、湿度的定量化探测,其探测精度取决于光谱和偏振测量的通道数。常见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组合滤光片与偏振片转轮实现光谱和偏振的探测,这造成了系统体积大、功耗高、通道数少的问题。发展片上集成式偏振光谱成像器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已有研究主要采用薄膜谐振腔或共振微结构的阵列化方案,但二者都无法兼顾光谱和偏振选择的要求。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微结构耦合调控的设计新思路,以13μm附近的大气红外波段为例,实现了片上集成式的偏振光谱成像,6个通道的平均透过率和消光比分别达到了94%和30。该器件有望在将来被广泛应用于偏振光谱成像领域中,同时,由于该器件对基底折射率并不敏感,基底的选择也会更加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红外 片上集成 薄膜微结构 偏振光谱成像
下载PDF
分时型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图像配准研究
6
作者 杨志勇 王晓伟 +2 位作者 杨雨豪 张明娣 张志伟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针对分时型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在不同偏振方向获得的原始图像存在平移或者旋转的问题,使用自行搭建的分时型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拍摄的2组不同复杂程度场景图像作为实验对象,利用3种经典的特征检测算法(Harris... 针对分时型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在不同偏振方向获得的原始图像存在平移或者旋转的问题,使用自行搭建的分时型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拍摄的2组不同复杂程度场景图像作为实验对象,利用3种经典的特征检测算法(Harris角点、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和KAZE)和2种匹配器(Brute Force和Flann)进行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KAZE算法检测出的特征点数比Harris和SIFT算法少,但与Brute Force匹配器搭配时的配准正确率分别为79.58%和59.53%,远大于Harris和SIFT算法的配准正确率;KAZE与Brute Force组合作为偏振成像系统的图像配准算法时,配准后的图像中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边缘轮廓更加清晰,很好地减少了像素偏差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图像配准 分时型偏振成像系统 特征检测 特征匹配
下载PDF
基于结构与分解的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锦妮 陈宇洋 +1 位作者 李云红 拜晓桦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红外传感器无法探测到目标时,需要将偏振技术与红外技术相融合。为了获得更清楚的融合图像,采用一种基于多尺度结构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实现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该算法提出将红外图像与偏振图分解成3个独立部分:... 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红外传感器无法探测到目标时,需要将偏振技术与红外技术相融合。为了获得更清楚的融合图像,采用一种基于多尺度结构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实现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该算法提出将红外图像与偏振图分解成3个独立部分:平均强度、信号强度和信号结构。其中平均强度部分,采用一种反正切的权重函数进行融合,信号强度采用最大值的融合原则,而信号结构采用一种基于信号强度幂函数的加权平均方进行融合,最后重构得到融合图像。为了更快进行融合、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将分解过程通过均值滤波代替,再通过上采样与下采样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为了得到更好的融合图像,通过不同融合参数实验对比,选择较优的融合参数。最后实验表明使用所提出的反正切权重函数与融合参数设置,在与传统的多尺度算法的比较中,4项评价指标取得优势,且主观上保留更多的纹理细节、提升对比度以及抑制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多尺度结构分解 图像融合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模型
8
作者 王霞 赵家碧 +1 位作者 孙琪扬 金伟其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7-445,共9页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但评估其性能的成像系统性能模型发展不足。迫切需要能够与先进的偏振成像系统相匹配的性能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人脑提取认知信息过程的相似性,本文首次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系统性能...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但评估其性能的成像系统性能模型发展不足。迫切需要能够与先进的偏振成像系统相匹配的性能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人脑提取认知信息过程的相似性,本文首次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系统性能模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可自动评估系统性能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性能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两个主要模块:退化模块、性能感知模块。在评估一个新的系统时,需要输入高质量的原始图像,并根据系统的硬件参数量身定制成像系统退化模块,退化完成后输入性能感知模块,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获取性能。为验证模型有效性,本文基于红外辐射理论自建了面向海面场景的红外偏振数据集,训练网络并进行测试。应用该模型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主观感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性能模型 深度学习 海面场景数据集
下载PDF
风云三号降水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的观测特点和应用潜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皓飞 张鹏 +6 位作者 商建 殷德奎 李正强 武胜利 徐寒列 谷松岩 胡秀清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455-462,共8页
准确测量大气中云和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对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搭载在风云三号降水卫星上的偏振载荷是国内首个具有短波红外通道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Polarization and Multi-Angle Imager, PMAI),计划于2023年年初发射,... 准确测量大气中云和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对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搭载在风云三号降水卫星上的偏振载荷是国内首个具有短波红外通道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Polarization and Multi-Angle Imager, PMAI),计划于2023年年初发射,为气溶胶-云-降水观测链条提供重要支撑。该仪器运行在非太阳同步的倾斜轨道,可提供3 km(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和700 km幅宽的图像。PMAI的观测通道包括1030 nm、1370 nm、1640 nm的偏振通道和相应的非偏振通道,可提供14个角度的观测信息。PMAI将利用自然目标的在轨替代定标和同平台仪器的交叉定标,实现5%的辐射测量精度。观测和仿真数据表明PMAI拥有描述云和气溶胶特性的独特优势。全新的短波红外通道的多角度偏振测量可以优化云相态识别和云微物理参数反演、气溶胶的地气解耦以及地表方向反射特征的表述。处于非太阳同步轨道的PMAI具有独特观测几何,可以获得大气粒子辐射更宽的散射角分布信息。此外,PMAI可联合同平台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的可见近红外和热红外通道的观测信息,进行云和气溶胶的协同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卫星 降水测量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短波红外波段 气溶胶
下载PDF
复杂海面背景下船舶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哲卿 朱志宇 +3 位作者 魏莱 古静 顾健 臧旭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2,共5页
针对海上船舶目标不清晰导致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船舶红外与红外偏振图像的融合方法来增强海面船舶弱目标,提高检测准确率。将源图像分为船舶轮廓部分和特征部分,轮廓部分通过加权平均策略进行融合,采用非局... 针对海上船舶目标不清晰导致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船舶红外与红外偏振图像的融合方法来增强海面船舶弱目标,提高检测准确率。将源图像分为船舶轮廓部分和特征部分,轮廓部分通过加权平均策略进行融合,采用非局部均值对船舶偏振图像进行去噪;特征部分采用VGG网络提取,进而重建融合图像。与传统图像融合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保留更多的船舶红外与偏振特征,使融合后的图像信息得到增强,并在对比度和信噪比上均有较好提高,为复杂海面背景下的船舶目标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红外偏振图像 VGG网络 图像融合
下载PDF
目标场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发展综述(特邀)
11
作者 丁源 谭畅 +1 位作者 王世勇 卫红 《光电技术应用》 2023年第5期13-18,61,共7页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红外成像和偏振成像两个维度的新型探测技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能够产生大量数据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平台性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投入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红外...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红外成像和偏振成像两个维度的新型探测技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能够产生大量数据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平台性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投入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红外偏振成像仿真、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以及目标材料红外偏振特性的研究工作。文中主要介绍了目标场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的研究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此项关键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成像仿真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特性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的车辆行人检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裘一鸣 李范鸣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5-781,共7页
针对单一传感器在复杂路况以及恶劣天气情况下车辆行人检测效果不佳,搭建了一套可见光、可见光偏振、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构建了一个多模态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多模态车辆行人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SIF... 针对单一传感器在复杂路况以及恶劣天气情况下车辆行人检测效果不佳,搭建了一套可见光、可见光偏振、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构建了一个多模态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多模态车辆行人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SIFT特征点的多尺度部分强度不变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算法;然后,提出基于YOLOv5多模态数据目标检测网络。最终实现了平均精度在日间数据集1.0%的提升,日间夜间混合数据集10.9%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红外与偏振 图像配准 多模态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双邻域梯度的红外偏振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特邀)
13
作者 杨争烨 王世勇 +2 位作者 辛剑桥 马一哲 吴滢跃 《光电技术应用》 2023年第5期37-41,49,共6页
偏振探测技术是一种场景多维光学信息获取技术,它能够应用于弱小目标探测任务中,可以克服传统光学探测技术难以在低照度场景、恶劣天候条件下探测的不足。但偏振图像中的目标尺寸小响应弱,而且背景杂波和图像噪声的分布特征不同于强度图... 偏振探测技术是一种场景多维光学信息获取技术,它能够应用于弱小目标探测任务中,可以克服传统光学探测技术难以在低照度场景、恶劣天候条件下探测的不足。但偏振图像中的目标尺寸小响应弱,而且背景杂波和图像噪声的分布特征不同于强度图像,是检测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偏振成像原理,比较了偏振图像与传统强度图像的特点;然后对强度图像和偏振图像进行融合增强;最后根据局部对比度显著性理论,提出了基于双邻域梯度的偏振融合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文中算法更充分利用了偏振图像特点,可以更有效实现弱小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弱小目标 偏振信息 图像融合 多尺度分解 双邻域梯度
下载PDF
短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子园 金伟其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目标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明显偏振差异,提高对目标物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或有伪装物的目标探测。特别是短波红外谱范围的信息探测可以提供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分辨率和细节,是... 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目标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明显偏振差异,提高对目标物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或有伪装物的目标探测。特别是短波红外谱范围的信息探测可以提供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分辨率和细节,是目前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这篇综述归纳总结了传统偏振成像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新型微纳偏振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短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偏振成像技术 短波红外 新型微纳结构 目标探测与识别
下载PDF
基于偏振差分图像的海天线检测方法
15
作者 宿德志 刘亮 +4 位作者 王坤 吴世永 刘陵顺 明瑞龙 宫剑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06,共11页
针对低对比度红外图像中海天线检测困难,且易受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偏振差分图像进行海天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偏振差分方法增强海面区域的局部对比度和海天线的信噪比;其次,对偏振差分图像... 针对低对比度红外图像中海天线检测困难,且易受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偏振差分图像进行海天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偏振差分方法增强海面区域的局部对比度和海天线的信噪比;其次,对偏振差分图像采用大尺度的局部对比度累加方法确定海天线区域;最后,在海天线区域中采用梯度显著性及多项式拟合方法完成小尺度的海天线精确检测。该方法将偏振度、偏振角等多维信息融入海天线检测,并采用了大尺度与小尺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海天线检测准确率为98.5%,平均耗时16 ms,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海天线检测,具有较强的场景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差分 海天线检测 低对比度 梯度显著性 红外图像
下载PDF
分时偏振成像系统旋转角度误差校正
16
作者 宿德志 李慧 +1 位作者 刘亮 张纪磊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9期36-41,共6页
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具有突显目标、抗干扰能力强等多种优势,在舰船目标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论文针对分时偏振成像系统存在旋转角度误差时,测量精度会显著下降的问题,利用马吕斯定律和穆勒矩阵推导了偏振成像系统旋转角度误差校正模... 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具有突显目标、抗干扰能力强等多种优势,在舰船目标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论文针对分时偏振成像系统存在旋转角度误差时,测量精度会显著下降的问题,利用马吕斯定律和穆勒矩阵推导了偏振成像系统旋转角度误差校正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偏振度测量误差百分比随旋转角度误差增大而增大,当旋转角度误差在5°以内时,系统的偏振度测量误差百分比可达10%,而经过校正后可将其降低至3%。论文提出的旋转角度误差校正方法有效提升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偏振度测量精度,对提高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分时偏振成像 偏振度 旋转角度误差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霞 夏润秋 +2 位作者 金伟其 刘敬 梁建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75-3182,共8页
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存在明显的红外偏振差异,可以构成目标探测信息。简述了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目标探测的物理本质,重点阐述了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原理,列举了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模型,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归纳总结了... 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存在明显的红外偏振差异,可以构成目标探测信息。简述了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目标探测的物理本质,重点阐述了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原理,列举了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模型,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归纳总结了偏振成像系统结构分类及其特点,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目标探测与识别领域的进展,详细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理论、实验基础研究和在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分析了中/长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特点,并对发展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目标探测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特性
下载PDF
采用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实验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伟力 王霞 +2 位作者 金伟其 李福文 曹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展了红外偏振成像实验,获得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成像规律,并基于HSV颜色空间对偏振信息图像进行了融合再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波偏振热成像可突出光滑表面的轮廓及金属与水泥构件等的差异,有利于对隐藏目标和伪装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利用彩色图像融合方法融合热辐射强度、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是一种可行的偏振图像再现方式,能够综合反映偏振热成像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偏振成像 偏振度 偏振角 Stokes参量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对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军 丁娜 +7 位作者 李建军 李俊娜 武军 吴江辉 高飞 高蒙 孙科峰 高教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5,共5页
针对目前普通光电成像系统对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概率较低的状况,提出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新技术研究。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研制的中波/长波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其波段范围为3μm~5μm和8μm~12μm,线偏振度95%,... 针对目前普通光电成像系统对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概率较低的状况,提出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新技术研究。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研制的中波/长波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其波段范围为3μm~5μm和8μm~12μm,线偏振度95%,消光比大于100∶1,给出了试验分析数据和偏振融合效果图。研究表明,采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地面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还可以扩展到对人工假目标、空中隐身目标等的探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斯托克斯参量 偏振融合图像 伪装目标 探测和识别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会林 付强 +3 位作者 段锦 张立中 李英超 张肃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针对复杂环境中识别探测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分析了研究红外偏振特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红外偏振成像具有"凸显目标、穿透烟雾、辨别真伪"的独特优势;其次概括了国外红外偏振...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针对复杂环境中识别探测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分析了研究红外偏振特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红外偏振成像具有"凸显目标、穿透烟雾、辨别真伪"的独特优势;其次概括了国外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历程和试验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目标起偏、信道环境下的偏振传输、全偏振图像探测三个方面的主要科学问题,并指出了重点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最后,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军、民若干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成像探测 目标起偏 偏振传输 全偏振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