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stance risk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icoxystrobin in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被引量:1
1
作者 SHI Niu-niu LIAN Jin-pan +2 位作者 QIU De-zhu CHEN Fu-ru DU Yi-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3681-3693,共13页
Anthracnose,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and C.gloeosporioides,is amongst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of soybean in China.Picoxystrobin,a 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 fungicide,is commonly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ant... Anthracnose,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and C.gloeosporioides,is amongst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of soybean in China.Picoxystrobin,a 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 fungicide,is commonly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anthracnose.Its resistance risk and mechanism in C.truncatum and C.gloeosporioides are unclear.In this study,the sensitivities of 128 C.truncatum and 121 C.gloeosporioides isolates to picoxystrobin were investigated,and unimodal distribu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average EC_(50)values of 0.7740 and 1.1561μg mL^(-1),respectively.Eleven picoxystrobin-resistant mutants of C.truncatum and six mutants of C.gloeosporioides were acquired,with EC_(50)values varying from 5.40-152.96 and 13.53-28.30μg mL^(-1),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parental isolates,mutants showed similar or higher relative fitness in conidial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and pathogenicity.Collectively,the resistance risk of C.truncatum and C.gloeosporioides to picoxystrobin is moderate to high.There was positive cross-resistance between picoxystrobin and pyraclostrobin,but not between picoxystrobin and fluazinam,difenoconazole,or propiconazole.The G143S mutation in Cyt b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seven high-resistant mutants of C.truncatum(RF>100),and G137R occurred in four moderate-resistant mutants(RF<_(50)).Contrastingly,there were no point mutations in Cyt b of any C.gloeosporioides mutants.Molecular docking confirmed that two mutations conferred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 to picoxystrobin.Under greenhouse trials,picoxystrobin did not control mutants with the G143S mutation,those bearing G137R or no point mutation were somewhat controlled,but at a lower level compared to wild-type isolate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eserve fungicide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icoxystrobin point mutation Cyt b molecular docking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和芒果果实中的残留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思威 王潇楠 +1 位作者 常虹 刘艳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香蕉、芒果果实中氯氟醚菌唑残留的检测方法,并依据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1年6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香蕉、...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香蕉、芒果果实中氯氟醚菌唑残留的检测方法,并依据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1年6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香蕉、芒果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分布情况。样品经乙腈提取,GCB和C18组合吸附剂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5.9%;在芒果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91%,RSD为2.9%~6.0%。定量限(LOQ)均为0.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00 g/L氯氟醚菌唑SC按有效成分133.3 mg/kg施药3次,施药间隔7~10 d,距末次施药后21、28 d,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3~0.09 mg/kg,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01~0.004mg/kg;按有效成分160 mg/kg施药3次,施药间隔7~10 d,距末次施药后14、21 d,氯氟醚菌唑在芒果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4~0.28 mg/kg,在芒果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01~0.003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氯氟醚菌唑在香蕉、芒果上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香蕉、芒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香蕉 芒果 残留
下载PDF
山东省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及其他3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3
作者 李宝燕 石洁 +3 位作者 汪少丽 陈平 栾炳辉 刘保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白腐病菌群体对氯氟醚菌唑表现为敏感,氯氟醚菌唑对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在0.0210~1.9464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7578±0.4322)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山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基线。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随机选择的31株葡萄白腐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1667±0.4456)、(2.1577±0.5007)和(5.8187±1.5538)μg/mL。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活性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相当,优于戊唑醇,该结果可为田间葡萄白腐病菌抗药性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氯氟醚菌唑 敏感性 三唑类杀菌剂
下载PDF
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和膳食风险评估
4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4 位作者 罗激光 吉训聪 徐志 王明月 马晨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计算膳食风险商。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8.7~13.8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施药60 d后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率大于99.62%。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0.35 mg,风险商(RQ)为0.06,远远小于1。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啶氧菌酯 残留 膳食风险 回收率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5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1 位作者 王昊晗 张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氯氟醚菌唑 醚菌酯 生物活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刘荣荣 郭庆 +5 位作者 刘慧君 吴小虎 徐军 潘兴鲁 董丰收 郑永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为评价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7年-2018年进行了2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黄瓜中氯氟醚菌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C1... 为评价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7年-2018年进行了2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黄瓜中氯氟醚菌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净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醚菌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3%~12%,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为0.01 mg/kg。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50 g/hm2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1、3、5 d采样测定,黄瓜中氯氟醚菌唑残留量为<0.01~0.64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一般人群的氯氟醚菌唑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s of daily intake, NEDI)为0.217 0 mg,风险商(risk quotient, RQ)为6.9%,表明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黄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7
作者 冯玉洁 田海 +4 位作者 罗激光 梁延坡 谢圣华 吉训聪 马晨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经气相色谱仪-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0.02~0.10 mg/kg和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香蕉和土壤中啶氧菌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10... 为研究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经气相色谱仪-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0.02~0.10 mg/kg和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香蕉和土壤中啶氧菌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109.2%和93.7%~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4.0%和2.8%~8.4%,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 mg/kg和0.01 mg/kg。该分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广泛用于啶氧菌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氧菌酯 香蕉 土壤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仪
下载PDF
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孢菌的抑菌活性
8
作者 陈星 杨家伟 +2 位作者 KOKLANNOU Damalk Saint Claire Senakpon 孙扬 陈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35,共9页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种传真菌病害,其在我国的主要致病菌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02株藤仓镰孢菌对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明确了其敏感性分布,同时测...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种传真菌病害,其在我国的主要致病菌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02株藤仓镰孢菌对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明确了其敏感性分布,同时测定了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麦角甾醇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305~0.7579μg/mL和0.1091~1.6870μg/mL,平均EC50值分别为(0.2469±0.0167)μg/mL和(0.6397±0.0324)μg/mL。此外,用EC50浓度的氯氟醚菌唑处理,可使藤仓镰孢菌菌丝扭曲破裂、孢子皱缩扁平,可破坏菌丝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显著降低了麦角甾醇含量,影响毒素合成。研究结果证实了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可为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以及氯氟醚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甲基酶抑制剂 氯氟醚菌唑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孢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9
作者 沈运河 祝玉超 夏东国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41-43,69,共4页
综述了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提出合成氯氟醚菌唑的新工艺路线。以2-溴-5-氟-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开环和醚化3步反应,得到氯氟醚菌唑。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路线短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2-溴-5-氟-三氟甲苯 工艺路线 合成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国内专利分析
10
作者 陈丽霞 张平 《有机氟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37-41,53,共6页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公司于2016年开发、上市的第一个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该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等特点,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1]。随着该产品的推广应用,其国内相关专利的分析研究,对国内创新主体具有一...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公司于2016年开发、上市的第一个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该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等特点,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1]。随着该产品的推广应用,其国内相关专利的分析研究,对国内创新主体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分析 氯氟醚菌唑 农药
下载PDF
杀菌剂picoxystrobin在德国开始销售
11
《新农药》 2002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杀菌剂 picoxystrobin 德国 销售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对柑橘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冰卿 陈霞 +3 位作者 凌金锋 崔一平 彭埃天 宋晓兵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为筛选防治柑橘炭疽病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2年进行了新型复配药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SC防治柑橘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试验,评价了该药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SC... 为筛选防治柑橘炭疽病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2年进行了新型复配药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SC防治柑橘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试验,评价了该药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SC有效成分用量160 mg/kg对柑橘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7年药剂处理3次后对柑橘叶部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80.94%,2018年药剂处理3次后对柑橘叶部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81.86%,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66.7 mg/kg和250 g/L嘧菌酯SC166.7 mg/kg处理。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SC对炭疽病防治效果优良,值得应用于柑橘炭疽病防治的示范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 柑橘炭疽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对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谷丰 任廷丹 +1 位作者 王强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0-857,共8页
球茎腐烂病是“新浙八味”浙产中药植物西红花上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2株西红花球茎腐烂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新型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生... 球茎腐烂病是“新浙八味”浙产中药植物西红花上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2株西红花球茎腐烂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新型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孢、萌发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氯氟醚菌唑对尖孢镰刀菌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范围在0.182~2.491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838±0.438)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氯氟醚菌唑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病菌细胞膜表现显著的破坏作用。此外,氯氟醚菌唑对西红花球茎腐烂病的保护作用要强于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西红花球茎腐烂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尖孢镰刀菌 敏感性 西红花球茎腐烂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14
作者 马新智 卢宝慧 +7 位作者 王若谷 陈长卿 张艳敬 高洁 冯志伟 侯万鹏 孙国刚 李公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为了解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情况,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监测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供试的148株人参灰葡萄孢菌株的EC_(50)值为... 为了解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情况,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监测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供试的148株人参灰葡萄孢菌株的EC_(50)值为0.008 4~2.795 8 mg/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经K-S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未出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抗药性菌株群体,EC50平均值为0.174 4 mg/L,可作为人参灰葡萄孢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基线;不同地区来源、不同年份分离的人参灰葡萄孢菌株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所检测的人参灰葡萄孢菌株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水平多数为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只有吉林省抚松县和集安市有少量中抗和高抗菌株,抗性频率均在3.70%以下。本研究为氯氟醚菌唑防治人参灰霉病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灰葡萄孢 氯氟醚菌唑 敏感基线 抗药性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光解特性研究
15
作者 钟言茹 孔令茹 +2 位作者 孙晓芳 王鸣华 施海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的光降解规律,本文建立了氯氟醚菌唑在水溶液和土壤中的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液相、玻片表面和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并鉴定了其在乙腈中的光解产物。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的光解速...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的光降解规律,本文建立了氯氟醚菌唑在水溶液和土壤中的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液相、玻片表面和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并鉴定了其在乙腈中的光解产物。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的光解速率随着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慢;氯氟醚菌唑在中性与碱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均较快且差异较小,在酸性条件下降解最慢,半衰期是中性条件下的32倍。吡唑醚菌酯可抑制氯氟醚菌唑的光解,当吡唑醚菌酯与氯氟醚菌唑比例为2∶1时,抑制作用最显著,其半衰期是未加吡唑醚菌酯的2倍;Fe3+和Fe2+对氯氟醚菌唑的光解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Fe3+对氯氟醚菌唑光解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氯氟醚菌唑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乙腈>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氯氟醚菌唑在乙腈中的主要光解产物为4-[2-羟基-1-(1H-1,2,4-三唑-1-基)丙-2-基]-5-(三氟甲基)苯-1,2-酚、2-[4-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和M750F005。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在液相和玻片表面均属于易光解农药,在土壤表面属于难光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液相中光解 玻片表面光解 土壤表面光解 光解产物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抑菌活性及田间药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云鹤 张扬 +2 位作者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136-138,200,共4页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_(90)分别为0.6471、7.0884、9.6007、30.6171、34.0217和39.110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_(90)分别为3.2106、3.5361、24.4982、46.0052和52.074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略优于同等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可溶液剂的防效。[结论]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存在差异,两者针对不同靶标的活性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丙硫菌唑 抑菌活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30%丙硫菌唑·啶氧菌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7
作者 王妍雨 张燕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0期30-39,共10页
对30%丙硫菌唑·啶氧菌酯悬浮剂测定方法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丙硫菌唑·啶氧菌酯复配制剂,使用C 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高效液谱分析丙硫菌唑·... 对30%丙硫菌唑·啶氧菌酯悬浮剂测定方法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丙硫菌唑·啶氧菌酯复配制剂,使用C 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高效液谱分析丙硫菌唑·啶氧菌酯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8和0.10,变异系数分别为0.39%和0.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2%。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唑 啶氧菌酯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钊 张常庆 +2 位作者 侯影 余德勉 梁观凤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28-33,共6页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Kromasil C_(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表明,啶氧菌酯、戊唑醇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和0....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Kromasil C_(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表明,啶氧菌酯、戊唑醇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和0.99992,标准偏差分别为0.0001和0.0002,变异系数分别为0.14%和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6%和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氧菌酯 戊唑醇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秀卿 朱亚红 +2 位作者 张昌朋 张春荣 赵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评价啶氧菌酯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了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中啶氧菌酯经乙腈提取,HLB小柱净化,超... 【目的】评价啶氧菌酯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了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中啶氧菌酯经乙腈提取,HLB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结果】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1),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3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85%~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5.9~12.6 d和2.2~10.7 d。【结论】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残留。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降解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啶氧菌酯 土壤 消解
下载PDF
西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丽芳 简秋 +1 位作者 朴秀英 白小宁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2期38-40,共3页
本文建立了西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检测方法。西瓜样品用乙腈提取,离心后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检测。在添加0.05-1.0mg/kg水平时,啶氧菌酯在瓜瓤、全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3%~92.9%,91.2%~94.9%,85.4%~90.7%;RSD分别为6.6... 本文建立了西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检测方法。西瓜样品用乙腈提取,离心后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检测。在添加0.05-1.0mg/kg水平时,啶氧菌酯在瓜瓤、全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3%~92.9%,91.2%~94.9%,85.4%~90.7%;RSD分别为6.6%-10.6%,7.1%-9.3%,7.3%-11.3%,检出限均为0.01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重现性好,完全能够满足西瓜和土壤中杀菌剂啶氧菌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土壤 啶氧菌酯 残留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