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with irregular columns 被引量:6
1
作者 Xiao Jianzhuang Li Jie Chen J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487-494,共8页
A 15-storey K-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 model frame with irregular columns, i.e., T-shaped, L-shaped, as well as +-shaped columns, was constructed and tested on the six-degree-of-freedom shaking table at the State K... A 15-storey K-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 model frame with irregular columns, i.e., T-shaped, L-shaped, as well as +-shaped columns, was constructed and tested on the six-degree-of-freedom shaking table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Tongji, China. Two types of earthquake records, El-Centro wave (south-north direction) and Shanghai artificial wave (SHAW) with various peak accelerations and principal-secondary sequences, were input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everal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The failure sequence of the model structure is brace→beam→column→joints, so that the design philosophy for several lines of defense has been achieved. Earthquake waves with different spectrum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force and the storey shear force, but also obviousl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aftershock seismic response of previously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braced frames with irregular columns possesses the equivalent ela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Generally spea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failure features and drift ratio, this typ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provides adequate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can be promoted for us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sponse reinforced concrete braced frame irregular columns
下载PDF
Seismic retrofitt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using GFRP-tube-confined-concrete composite braces 被引量:1
2
作者 Nasim S. Moghaddasi B Zhang Yunfeng Hu Xiaob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91-105,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structural bracing intended for seismic retrofitting use in framed structures. This special composite brace, termed glass-fiber-reinforced-polymer (GFRP)-tube-confined-concrete comp...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structural bracing intended for seismic retrofitting use in framed structures. This special composite brace, termed glass-fiber-reinforced-polymer (GFRP)-tube-confined-concrete composite brace, is comprised of concrete confined by a GFRP tube and an inner steel core for energy dissipation. Together with a contribution from the GFRP-tube confined concrete, the composite brace shows a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stiffness to control story drift, which is often a preferred feature in seismic retrofitting. An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in a gene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 - OpenSees, for simulating the load-displacement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brace. Using this model, a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energy dissipation, stiffness, duct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brace was conducted under static cyclic loadin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ea ratio of steel core to concret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among all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ite brace in seismic retrofitting, a three-story nonduc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 was retrofitted with the composite braces. Pushover analysis and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es of the retrofitted RC frame structure was performed by employing a suite of 20 strong ground motion earthquake record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brac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eak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RC frame structure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base shear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E composite confined concrete glass-fiber-reinforced polymer frame nonlinear analysis RETROFIT seismic
下载PDF
Seism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Retrofitted with Dissipative Steel Braces
3
作者 Luigi Di Samo Gaenato Manfred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2期8-24,共17页
The present work discusses the outcomes of recent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on full 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non-ductile frames retrofitted with dissipative steel braces, i.e. in... The present work discusses the outcomes of recent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on full 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non-ductile frames retrofitted with dissipative steel braces, i.e. innovative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BRBs).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wo sample full scale RC framed buildings designed for gravity loads only. Such frames were subjected to cyclic pushovers to investigate their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earthquake loadings. The outcome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al tests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utilizing BRBs to retrofit non ductile RC frames. These outcomes were confirmed by refined non linear static and response history analyses carried out on an existing RC school framed building designed without seismic details and retrofitted with BRBs similar to those adopted for the tested full-scale frame. In such sample building the BRBs are placed along the perimeter of the existing frames to minimize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school and for easy of maintenance in the aftermath of major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retrofitted structural system is illustrated in a detailed manner. Local and global response quantities are presented. The values of the global overstrength Ω for the case study vary between 2.14 and 2.54 for the retrofitted framed building. The translation ductility μ△-values range between 2.07 and 2.36. The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or behaviour factor, namely R- or q-factor) is on average equal to 5.0. Additionally, the estimated maximum axial ductility of the BRBs is about 10. Finally,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adopted retrofitting scheme is emphasized and further need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RBs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trofitting dissipative brace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response analysis earthquakes.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9度区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闫锋 花炳灿 安东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结构方案优化、减震设计方案比选、剪力墙内嵌钢板优化。结果显示,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相对于钢框架⁃支撑方案具备更高的成本优势;框架⁃核心筒方案可通过精细化设计作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对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采用两种消能减震方案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采用黏滞阻尼墙方案;最后通过增大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对低区核心筒墙肢中的内嵌钢板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度抗震设防 超高层建筑 钢骨混凝土结构 框架⁃核心筒 消能减震
下载PDF
双塔连体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研究
5
作者 魏春明 张贺 +4 位作者 赵孟君 李胜才 姜治军 王吉骞 芦开春 《价值工程》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以扬州建工科技园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技术、5G通信技术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远程监测,并能够在地震到达建筑前对结构的安全性做出准确... 以扬州建工科技园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技术、5G通信技术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远程监测,并能够在地震到达建筑前对结构的安全性做出准确预判的目标,为结构应急响应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同类型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连廊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双塔楼结构 结构监测 抗震安全预警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临沂金水湾二期超高层结构设计
6
作者 陈鹤 刘长国 +2 位作者 郭本栋 高溪 蒋世林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50,共8页
临沂金水湾二期超高层项目结构高度153.3m,属于高震区超高层超限结构,地上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塔楼外框柱均倾斜布置以满足建筑外立面的变化。采用YJK和ETABS两种软件对主塔楼结构进行了弹性分析,并采用PE... 临沂金水湾二期超高层项目结构高度153.3m,属于高震区超高层超限结构,地上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塔楼外框柱均倾斜布置以满足建筑外立面的变化。采用YJK和ETABS两种软件对主塔楼结构进行了弹性分析,并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从结构体系、性能设计等方面对超高层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梭形超高层建筑的斜柱设计要点、环带桁架、底层分叉柱以及结构动力弹塑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最后给出了上述要点的计算结论和构造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性能设计 斜柱 环带桁架 底层分叉柱 动力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杭州星创城综合体项目塔楼A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7
作者 刘勇 肖洪 张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9,共7页
杭州星创城综合体项目塔楼A地上45层、地下2层,结构高194.3m,结构形式为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开洞等情况。为了实现结构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首先对可选的两种结构体系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 杭州星创城综合体项目塔楼A地上45层、地下2层,结构高194.3m,结构形式为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开洞等情况。为了实现结构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首先对可选的两种结构体系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并通过设缝、优化层高解决了结构的平面、立面规则性问题。然后,采用YJK和MIDAS Gen两种计算软件对塔楼A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比较计算和时程分析,并通过性能设计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分析计算结果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及薄弱部位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及结构构件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结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多遇地震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化设计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铝模爬架技术研究
8
作者 洪武 贺凯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89-191,共3页
宜宾中铁卓越城项目,采用剪力墙精准固定技术和抽拉翻板固定等施工技术保证提升爬架体系的稳固,论文介绍了该项目铝模爬架技术的施工工艺原理及流程,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操作要点。工程效果表明,本技术效率高,节省了大量周转材料,并... 宜宾中铁卓越城项目,采用剪力墙精准固定技术和抽拉翻板固定等施工技术保证提升爬架体系的稳固,论文介绍了该项目铝模爬架技术的施工工艺原理及流程,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操作要点。工程效果表明,本技术效率高,节省了大量周转材料,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铝模 爬架
下载PDF
安装钢支撑框架的RC框架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马世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平面内强度、刚度和延性,提出了一种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安装钢支撑框架的新型混合连接方式。对3个一层一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改装,分别对试样发生的框架剪切破坏行为、整体弯曲破坏行为和剪切滑移破坏...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平面内强度、刚度和延性,提出了一种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安装钢支撑框架的新型混合连接方式。对3个一层一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改装,分别对试样发生的框架剪切破坏行为、整体弯曲破坏行为和剪切滑移破坏行为进行设计。将改装后的框架同时在水平循环荷载和垂直恒定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在钢支撑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之间传递剪力,并通过夹芯钢板和高强度螺栓提高了边界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强度。此外,还提出了估算混合连接方式直接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支撑框架 混合连接 抗震行为
下载PDF
主余震下自复位支撑RC框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龙河 敬祺轲 谢行思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基于地震动峰值和频谱,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工程领域、流程简单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构造出7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一12层的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防屈曲支撑(BRB)结构进行对... 基于地震动峰值和频谱,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工程领域、流程简单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构造出7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一12层的预压碟簧自复位耗能(PS-SCED)支撑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防屈曲支撑(BRB)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支撑都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且滞回环饱满;PS-SCED支撑还具备良好的自复位特性,PS-SCED支撑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比BRB结构减小74.7%;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PS-SCED支撑结构的顶层残余位移角和结构耗能比仅主震作用下的值增大,最大增幅为35.3%和19.6%。余震会使结构的耗能和损伤增加,PS-SCED支撑能够显著提高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自复位支撑 RC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下载PDF
外附减震子框架提升既有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凡涛 阮兴群 赵建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3,177,共9页
为了对比外附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的不同形式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加固的区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反应谱,忽略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质量,利用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和设置屈曲约束支... 为了对比外附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的不同形式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加固的区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反应谱,忽略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质量,利用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和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层间抗侧刚度比,推导了两者周期、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计算式。将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作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设的抗侧力子结构,给出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刚度比-层间位移和层剪力曲线。随后,针对多自由度体系,忽略阻尼的影响,基于变形叠加原理论述了未设置与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体系之间的周期、层位移和层剪力的关系式。基于推导的相关计算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总结,提出了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加固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用设计流程。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对比了采用钢筋混凝土子框架与钢结构子框架的区别,算例表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钢结构子框架体系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侧向刚质比 反应谱 消能减震加固
下载PDF
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协同分析的哈密顿对偶体系
12
作者 胡启平 林凯 周娟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在连续化假定的基础上,将带斜撑巨型框架与核心筒分别等效为底端固定、上端自由的悬臂梁,等效后的悬臂梁具有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将楼板等效成刚性连杆,建立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协同分析的计算模型。在哈密顿力学体系下... 在连续化假定的基础上,将带斜撑巨型框架与核心筒分别等效为底端固定、上端自由的悬臂梁,等效后的悬臂梁具有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将楼板等效成刚性连杆,建立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协同分析的计算模型。在哈密顿力学体系下对结构进行分析,导出哈密顿正则方程,采用精细积分法求解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与内力。用这种方法对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协同分析,理论推导思路清晰、过程简捷,数值计算易于编程、精度较高。采用本文方法对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协同分析,可以准确把握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对结构方案进行试算和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 哈密顿对偶体系 协同分析 精细积分法
下载PDF
甘肃简牍博物馆结构选型与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锋 董凯利 +3 位作者 贾俊明 吴翔艳 龙婷 刘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76,共8页
甘肃简牍博物馆位于高烈度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地震作用大;建筑物布局呈高低错落状布置,为了便于建筑功能布局、使用及后期维护,不设置防震缝,刚度及质量分布不均匀,扭转问题突出;局部大开洞,存在较多联系薄弱部位,局部存在大... 甘肃简牍博物馆位于高烈度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地震作用大;建筑物布局呈高低错落状布置,为了便于建筑功能布局、使用及后期维护,不设置防震缝,刚度及质量分布不均匀,扭转问题突出;局部大开洞,存在较多联系薄弱部位,局部存在大跨、大悬挑,主体与交通核之间为大跨连廊,采用钢桁架连体连接,基于以上抗震不利因素,对比了层间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两种结构方案,简要介绍了两种结构方案及整体计算指标,综合考虑受力合理性、安全性、结构冗余度,建筑外立面处理难易程度,功能布局的适用性,施工周期,后期维护、检修及更换的便利性,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最终选取了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简牍博物馆 层间隔震 屈曲约束支撑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桁架 连体结构
下载PDF
阿房宫文化馆项目结构设计
14
作者 潘华 王建峰 虞终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5-139,共5页
阿房宫文化馆属于单层空旷结构,位于高烈度区,框架结构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又没有合适的位置布置剪力墙。根据建筑功能布置和结构特点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钢支撑采用屈曲约束支撑(BRB),既能防止支撑屈曲,又能在... 阿房宫文化馆属于单层空旷结构,位于高烈度区,框架结构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又没有合适的位置布置剪力墙。根据建筑功能布置和结构特点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钢支撑采用屈曲约束支撑(BRB),既能防止支撑屈曲,又能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耗散能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BRB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特点,提出层间位移角限值。通过钢吊柱、摇摆柱等结构措施,满足建筑功能布置、控制结构构件尺寸,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屈曲约束支撑(BRB) 层间位移角限值 钢吊柱 摇摆柱
下载PDF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酒店结构设计
15
作者 黄玮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6-82,共7页
本工程结构高度为87.65m,属于高层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采用YJK与MIDAS BUILDING,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 本工程结构高度为87.65m,属于高层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采用YJK与MIDAS BUILDING,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次。针对弹性分析的不规则项次,给出相应的加强措施。根据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明确了结构的薄弱部分和构件的损伤情况。此外,本文对穿层柱、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塔冠、斜柱等专项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针对穿层柱,采用YJK进行屈曲分析,得到柱的临界承载力。再通过欧拉公式,反算得到穿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当柱连接钢梁较多时,节点区域施工困难。为此,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该节点可靠有效,且施工方便。鉴于建筑造型要求,本工程需在屋顶设置塔冠。本文概述了复杂塔冠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塔楼平面右侧设置斜柱,通过对与斜柱相连的钢梁与楼板进行分析计算,保证了梁板的安全可靠。本文的相关分析可为后续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斜柱 穿层柱
下载PDF
九州通健康城电商总部大楼超限高层设计
16
作者 吴海胜 喻堰龙 +2 位作者 何艳涛 张岩 周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6-52,共7页
九州通健康城电商总部大楼地上建筑高196.6m,采用混凝土外框柱(部分楼层设置钢管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以及混凝土梁、楼板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力体系。该工程属于高度超过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无其他超限项及不规则项... 九州通健康城电商总部大楼地上建筑高196.6m,采用混凝土外框柱(部分楼层设置钢管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以及混凝土梁、楼板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力体系。该工程属于高度超过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无其他超限项及不规则项。按照设计的性能目标,结合SATWE程序以及有限元软件MIDAS Building对结构进行结构静力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等效弹性结构性能化设计、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对叠合柱进行结构专项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关键部位以及薄弱部位采取针对性的加强措施。通过计算分析,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性能化设计
下载PDF
叠合柱在某超高层办公楼的应用探析
17
作者 陈国林 《福建建筑》 2023年第11期47-51,共5页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防火性好和施工较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为此,分析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某主体高度约200 m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应用情况,并采用YJK和Midas Building对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防火性好和施工较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为此,分析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某主体高度约200 m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应用情况,并采用YJK和Midas Building对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体系进行整体验算,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叠合柱的节点进行补充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合理、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能较好地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曹万林 黄选明 +1 位作者 卢智成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文在带暗支撑剪力墙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带暗支撑核心筒体,通1/6缩尺的1个带暗支撑筒体结构和1个普通筒体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机制。试验表明,带暗支撑筒体... 本文在带暗支撑剪力墙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带暗支撑核心筒体,通1/6缩尺的1个带暗支撑筒体结构和1个普通筒体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机制。试验表明,带暗支撑筒体比普通筒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筒体 暗支撑 低周反复荷载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层型钢混凝土框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徐培福 薛彦涛 +4 位作者 肖从真 王翠坤 孙慧中 徐自国 谷荣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共6页
[提要]为了研究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30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结构层2为转换层,模型缩尺比例为1∶10。介绍了模型设计、试验概况和主要试验结果。试验发现:型钢混凝土框架与核心筒的协同作用,使整... [提要]为了研究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30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结构层2为转换层,模型缩尺比例为1∶10。介绍了模型设计、试验概况和主要试验结果。试验发现:型钢混凝土框架与核心筒的协同作用,使整体结构有较高的承载力,也具有一定的延性,抗震性能较好;结构未发生层剪切破坏,最终破坏模式是在倾覆力矩作用下底部核心筒受拉墙肢及受拉侧外框柱拉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高层 型钢混凝土框架 框筒 拟静力试验 核心筒 混合结构 结构模型 模型设计 试验结果 协同作用 整体结构 剪切破坏 倾覆力矩 破坏模式 转换层 结构层 承载力 延性 墙肢 底部
下载PDF
耗能腋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轶 何铭基 +2 位作者 郑俊光 刘爱荣 邓雪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5-730,共6页
为了减小强烈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损伤破坏,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的前提下,提出在梁柱节点区附近设置耗能腋撑,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榀普通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耗能腋撑采用防屈曲支撑,对框架结... 为了减小强烈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损伤破坏,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的前提下,提出在梁柱节点区附近设置耗能腋撑,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榀普通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耗能腋撑采用防屈曲支撑,对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并变化耗能腋撑布置方式,研究耗能腋撑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带耗能腋撑框架滞回曲线饱满,框架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退化得到减缓,延性系数提高了53%;随着耗能腋撑与梁端距离或夹角的增大,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与承载力均得到提高,两者分别提高了48%和39%,其延性系数最大可达到8.66;而耗能腋撑与梁的夹角对框架结构的刚度退化系数影响并不显著。耗能腋撑有效地改善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耗能腋撑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