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quefaction and post-liquefaction behaviors of sands affected by immers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crushed mudstone
1
作者 Tadao Enomot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799-1812,共14页
A series of undrained triaxial test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ushed mudstone with the immersion-induced degradation on the liquefaction and post-liquefaction properties,and the undrained shearing b... A series of undrained triaxial test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ushed mudstone with the immersion-induced degradation on the liquefaction and post-liquefaction properties,and the undrained shearing behavior without precedent cyclic-loading histories of sands containing crushed mudstone.The tested materials with a main particle diameter of 2-0.85 mm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sands and crushed mudstone to reach the prescribed mudstone content defined by dry mass ranging from 0% to 50%.The mixtures were subjected to immersion under a certain stress level and were subsequently tested.In addition,on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also supplementally performed to visually observe the immers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crushed mudstone.The test results mainly showed that: (1)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the post-liquefaction undrained strength,and the undrained strength without a precedent cyclic-loading histor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mudstone content,M c ,up to 20%;(2) even a small amount of crushed mudstone affected these strengths;(3) the above-mentioned large reductions in the strength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immers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crushed mudstone;(4) at M_(c) >20%,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increased while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undrained static strengths with and without precedent cyclic-loading histories was not observed;and (5) the increase in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at M_(c) >20% may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both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plastic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oil aggregates among deteriorated crushed mudstone,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specimen density did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h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Post-liquefaction behavior Triaxial test sands containing crushed mudstone
下载PDF
塔河油田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工艺
2
作者 谢进 刘述忍 +3 位作者 刘凯 王龙海 权吉忠 王明意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合连续油管探底的高精度校深方法,保证首段射孔位置精确;采用大通径全封堵桥塞,解决高压气井组下生产管柱的难题。应用表明,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完井工艺4段5簇,注入地层总液量3210.7 m^(3),累计产能提高2401.6 t,有效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该工艺为西北工区砂泥岩薄互储层改造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超深石炭系储层大规模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泵送桥塞 分段加砂压裂 砂泥薄互储层 连续油管 封隔器 可溶桥塞
下载PDF
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桩锚围护基坑的变形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虎 黄锋 周启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5,110,共7页
[目的]目前工程界针对基坑的研究大多数基于软土基坑和岩质基坑的经验,重庆地区为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需展开基坑变形规律研究。[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兰花湖停车场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现场监测数据,总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 [目的]目前工程界针对基坑的研究大多数基于软土基坑和岩质基坑的经验,重庆地区为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需展开基坑变形规律研究。[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兰花湖停车场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现场监测数据,总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护桩后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桩后地面沉降相关性。[结果及结论]围护桩最大侧移δh变化范围为0.048%H~0.103%H(H为开挖深度),远小于软土地区的统计结果;最大地面沉降δv介于0.033%H~0.220%H,小于卵石和软土基坑,与青岛土岩组合基坑较为接近;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为H~1.5 H;基坑最大地面沉降δv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δh关系可表示为δ_(v)=0.45δ_(h)~2.35δ_(h),均值为1.31δ_(h);地面沉降包络面积和围护结构侧移包络面积比值近似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回填土 砂泥岩 水平位移 地面沉降 监控量测
下载PDF
泥岩生物气有利储层的识别及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东 张笑维 王慧博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研究区SH地区作为非主力层的第四系泥岩生物气田已经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这类储层由于岩性颗粒细小、泥质含量高、厚度小、成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层与非储层的测井响应对比度...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研究区SH地区作为非主力层的第四系泥岩生物气田已经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这类储层由于岩性颗粒细小、泥质含量高、厚度小、成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层与非储层的测井响应对比度低、有利储层识别困难。同时,高地层水矿化度及富集黄铁矿造成储层流体识别评价困难。利用自然伽马、中子等常规测井曲线,构建含砂指数F_(SD)来表征储层含砂特征,计算泥质含量,识别划分有利储层。利用三孔隙度曲线差值比值法、合成声波时差差值法以及改进的中子-声波时差交会含气指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识别储层的含气性。在试气、生产数据刻度下,利用构建的储层含气指数FGAS建立储层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效果良好,为泥岩生物气的测井精细综合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生物气 测井响应 储层识别 含砂指数 含气指示
下载PDF
A区块砂泥岩薄互层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王晓蔷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随着大庆油田原油、伴生气产量逐年递减,冬夏季供气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无法满足季节调峰需求时,需压减工业用气。因此,从满足冬季下游用户的用气需求、合理利用有限的油气资源和保护环境等角度出发,建设储气库势在必行。根据大庆... 随着大庆油田原油、伴生气产量逐年递减,冬夏季供气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无法满足季节调峰需求时,需压减工业用气。因此,从满足冬季下游用户的用气需求、合理利用有限的油气资源和保护环境等角度出发,建设储气库势在必行。根据大庆油田库址筛选标准,优选出A区块进行库址规划,与大庆油田已建储气库相配合,联合保障大庆及周边地区用气季节调峰。A区块属于砂泥岩薄互层气藏,从地质特征、气藏开采特征等方面分析改建储气库的可行性,详细评价建库的地质条件和气藏条件,并设计库容参数和两套井位部署方案,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优选对比。结果表明,A区块砂泥岩薄互层气藏具备建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砂泥岩 薄互层 改建
下载PDF
锚杆支护对砂泥岩地层铁路隧道仰拱变形及受力的影响
6
作者 赵进文 刘占博 +1 位作者 王俊杰 张海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0,共5页
以成渝中线(成都—重庆)某砂泥岩地层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锚杆支护参数对仰拱竖向变形、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仰拱处施加锚杆能有效提高支护结构与底部岩层的完整性,减小仰拱竖向变形及受力;单个锚杆有效控制面积对仰拱竖向变... 以成渝中线(成都—重庆)某砂泥岩地层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锚杆支护参数对仰拱竖向变形、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仰拱处施加锚杆能有效提高支护结构与底部岩层的完整性,减小仰拱竖向变形及受力;单个锚杆有效控制面积对仰拱竖向变形、受力有影响,综合考虑推荐锚杆间距×排距为1.2 m×1.4 m,即单个锚杆有效控制面积为1.68 m2方案;随着锚杆长度增加仰拱竖向变形、受力均减小,但锚杆长度大于4.5 m后锚杆长度增加对仰拱变形、受力影响不明显。在依托工程仰拱处施加长4.5 m、间距×排距为1.2 m×1.4 m的锚杆,对仰拱竖向变形、受力的控制效果良好。施加锚杆支护后仰拱竖向变形、受力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监测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砂泥岩地层 数值模拟 仰拱 变形控制 锚杆有效控制面积 锚杆长度
下载PDF
考虑配合比的砂泥岩混合填料剪切蠕变力学特性
7
作者 蔺国骞 曹利军 《水运工程》 2024年第4期189-195,共7页
砂泥岩混合填料的配合比是影响码头地基承载性能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配合比下砂泥岩混合填料土的蠕变力学特性,开展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配合比下,随着剪应力加载等级的提高,瞬时、蠕变应变量及初始、稳态蠕变速率... 砂泥岩混合填料的配合比是影响码头地基承载性能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配合比下砂泥岩混合填料土的蠕变力学特性,开展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配合比下,随着剪应力加载等级的提高,瞬时、蠕变应变量及初始、稳态蠕变速率均呈逐渐递增趋势;当处于同样加载等级时,初始、稳态、极限加速蠕变速率及瞬时、蠕变应变量均随配合比中泥岩颗粒占比增大而呈递增趋势;混合填料长期强度折减较大,折减范围为50.53%~66.95%,长期强度随配合比中泥岩颗粒占比增大而递减。研究成果可为码头砂泥岩混合填料地基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地基 砂泥岩 混合填料 配合比 剪切蠕变 长期强度
下载PDF
巨厚砂泥岩下开采对上覆公路安全性影响分析
8
作者 孙杰 郝喆 +2 位作者 申城 刘乐 朱彦飞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266-272,共7页
为研究巨厚砂泥岩下深部开采对斜交—平行工作面公路安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红庆河煤矿为例,分析上覆公路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后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的延续时间、水平变形、倾斜变形、曲率变化及开采过程中公路沉降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公路... 为研究巨厚砂泥岩下深部开采对斜交—平行工作面公路安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红庆河煤矿为例,分析上覆公路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后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的延续时间、水平变形、倾斜变形、曲率变化及开采过程中公路沉降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公路平行于采空区走向边缘外时,公路受地表沉陷影响较小,水平变形以拉伸变形为主,横向倾斜变形值变化幅度不大,曲率的下沉曲线以下凹为主;当公路斜交穿过采空区上方地表时,公路受地表沉陷影响较大,纵向水平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横向水平变形则以拉伸变形为主,纵向倾斜变形量先沿工作面开采方向减小,再沿反方向逐渐增大,位于采空区正上方地表的公路下沉曲线以下凹为主,而在采空区边缘外的公路下沉曲线则以上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砂泥岩 深部开采 公路下采煤 斜交工作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砂泥岩地区软岩筑面板堆石坝设计
9
作者 田明俊 黄桂江 张金强 《红水河》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遵循“以料定坝、土石平衡”的原则,需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工程区开挖料筑坝。某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砂泥岩地区,工程开挖产生有较多的强风化岩体或强度较低的粉砂质泥岩夹层等软岩,笔者研究利用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面板堆...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遵循“以料定坝、土石平衡”的原则,需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工程区开挖料筑坝。某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砂泥岩地区,工程开挖产生有较多的强风化岩体或强度较低的粉砂质泥岩夹层等软岩,笔者研究利用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面板堆石坝设计,根据分区原则对坝体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筑坝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以及对大坝坝坡稳定和坝体应力变形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坝体分区,在采用较多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条件下大坝坝体排水、坝坡稳定和坝体变形等均满足规范要求。面板堆石坝采用软岩筑坝时,通过采用合理的坝体分区并控制相关设计指标,是可以确保工程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软岩筑坝 砂泥岩地区 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四川盆地红层砂泥岩循环加卸载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相厚 刘建锋 +4 位作者 薛军 姜益顺 林庆元 王璐 聂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2-980,共9页
四川地震多发,广泛分布于该区域的红层岩石的动力学是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针对3种典型红层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动应力... 四川地震多发,广泛分布于该区域的红层岩石的动力学是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针对3种典型红层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动应力幅值下,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的滞回环相对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泥质粉砂岩的滞回环相对面积、阻尼比均随着循环周次呈对数递减,而泥质粉砂岩的阻尼系数随着循环周次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多项式分布;在相同循环周次下,随着应力幅值增大,滞回环相对面积均呈指数递增,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的阻尼比呈指数递增,阻尼系数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多项式分布,细砂岩的阻尼比和阻尼系数均呈对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砂泥岩 循环加卸载 阻尼比 阻尼系数
下载PDF
微风化红层砂泥岩动三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永青 刘建锋 +3 位作者 林庆元 姜益顺 王璐 聂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989,共9页
红层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考虑该区域地震及工程施工扰动影响,本文针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3种典型微风化红层岩石,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条件下的动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围压效应和应变率效应。3种岩石的... 红层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考虑该区域地震及工程施工扰动影响,本文针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3种典型微风化红层岩石,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条件下的动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围压效应和应变率效应。3种岩石的动力学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围压和应变率敏感性,动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均随应变率和围压增大而增大,而动泊松比随着应变率增大而减小,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基于二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试验条件范围内3种岩石的动强度预测模型,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砂泥岩 动力学特性 应变率 围压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丽平 汪晓俊 +3 位作者 郭剑雄 潘剑 张继奎 蒋楠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为保证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安全稳定,需明确爆破振动在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中的衰减规律。为此,以平陆运河青年枢纽一期工程为依托,通过开展现场爆破试验,对比分析高程效应修正前后爆破振动衰减模型的拟合结果,深入研究... 为保证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安全稳定,需明确爆破振动在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中的衰减规律。为此,以平陆运河青年枢纽一期工程为依托,通过开展现场爆破试验,对比分析高程效应修正前后爆破振动衰减模型的拟合结果,深入研究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最大位移会产生高程放大效应,最终位移可能不为零;考虑高程效应的爆破振动衰减模型较未修正的萨道夫斯基公式的拟合精度更高,岩质边坡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应考虑高程效应;受层理倾向和倾角的影响,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存在差异,建立不同层理下的爆破振动衰减预测模型是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砂泥岩互层 岩质边坡 高程效应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典型巨厚砂泥岩互层条件下深部近水平开采地表沉陷演化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杰 孙鸿昌 +2 位作者 郝喆 越智 张耀君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7期259-265,共7页
为了研究典型巨厚砂泥岩互层条件下深部近水平开采地表沉陷演化规律,以红庆河煤矿为例,根据现场巨厚砂泥岩互层的地质情况,利用FLAC3D进行研究,计算出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变化、顶板移动特征和底板位移情况等。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 为了研究典型巨厚砂泥岩互层条件下深部近水平开采地表沉陷演化规律,以红庆河煤矿为例,根据现场巨厚砂泥岩互层的地质情况,利用FLAC3D进行研究,计算出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变化、顶板移动特征和底板位移情况等。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巨厚砂泥岩互层的条件下,深部开采引起地表沉陷量的大小与工作面推进距离成二次函数关系;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沉陷变化量和底板隆起变化量基本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在工作面开采至2 100 m前,深部采动下地表沉陷出现滞后的现象,地表沉陷量与顶板下沉量的比值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当工作面推进2 800 m时,煤层已达到充分采动状态;在工作面推进2 100 m至开采结束,地表沉陷量与顶板下沉量的比值趋于稳定,在0.37~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巨厚砂泥岩 近水平 地表沉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缓倾切向边坡应力特征及变形机理研究
14
作者 何茂维 李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6期213-216,M0020,M0021,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砂泥岩互层缓倾切向边坡的变形机理情况,以西南某红层边坡为例,基于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软硬互层三维切向地质模型,探讨了边坡开挖、支护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切向边坡开挖后,边坡XX方向应力和YY方向... 为了更好地分析砂泥岩互层缓倾切向边坡的变形机理情况,以西南某红层边坡为例,基于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软硬互层三维切向地质模型,探讨了边坡开挖、支护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切向边坡开挖后,边坡XX方向应力和YY方向应力出现了沿切向的锯齿形状,应力分布受岩层切向与互层岩性差异的影响较大,ZZ方向应力几乎不受影响;切向岩层受侧向约束的影响,致使边坡变形出现了层次性,且X方向较为显著,Y方向次之,Z方向最弱;边坡整体变形趋势类似于均质岩坡,呈现圆弧滑动趋势;边坡采用框架锚杆支护,仅起到构造护坡作用,边坡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砂泥岩缓倾切向边坡的变形预测和支挡防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 软硬互层 切向坡 变形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砂泥岩地层地应力纵向分布特征与规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东涛 童亨茂 +2 位作者 赵海涛 吕雪 张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352-362,共11页
以实际沉积地层中抽象出来的砂泥岩地层概念模型为研究对象,在盆地构造力学、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研究分析砂泥岩地层中的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在砂泥岩的分界面发生突变,变化... 以实际沉积地层中抽象出来的砂泥岩地层概念模型为研究对象,在盆地构造力学、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研究分析砂泥岩地层中的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在砂泥岩的分界面发生突变,变化程度主要与两侧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异相关,也与区域构造应力有一定关联;杨氏模量对最大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泊松比对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在伸展应力状态下前者影响相对较小,走滑应力状态下,影响程度基本相同,挤压应力状态下,前者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对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在三种应力状态下,泊松比的影响均大于杨氏模量。地层的岩性变化方式(渐变或突变)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产生显著影响,厚度变化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大小无影响。上述认识可以指导砂泥岩地层的压裂和储层改造,改善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分布 数值模拟 泊松比 杨氏模量 砂泥岩
下载PDF
基于数字散斑技术的垂直裂缝扩展实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合 王素玲 +1 位作者 姜民政 张一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91,共6页
利用砂/泥岩相似材料进行垂直裂缝扩展实验,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分析加载过程试样中应力应变场,以分析垂直裂缝的扩展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界面层强度较高时,裂缝从低强度材料一侧扩展比从高强度一侧扩展更易发生偏转,当界面粘接强度... 利用砂/泥岩相似材料进行垂直裂缝扩展实验,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分析加载过程试样中应力应变场,以分析垂直裂缝的扩展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界面层强度较高时,裂缝从低强度材料一侧扩展比从高强度一侧扩展更易发生偏转,当界面粘接强度较弱时,无论裂缝从高强度材料一侧还是从低强度材料一侧扩展,经过界面时,均极易发生界面脱胶,导致裂缝经界面后错动传播;裂缝穿过界面前,扩展路径越长,经过界面后越易发生偏转;预制裂缝越短,裂缝经界面时越易发生偏转。引起裂缝偏转的主要原因在于层状介质间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其导致界面层处产生了剪切应变,剪切应变可诱导Ⅱ型剪切裂缝的产生,致使裂缝扩展转向,界面处产生的剪切变形越大,裂缝偏转的角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裂缝 泥岩界面 裂缝扩展 裂缝转向 数字散斑实验
下载PDF
砂泥岩储层间距变化对地震属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虎 尹成 +2 位作者 彭达 鲍祥生 张春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907,共9页
随着很多油田进入开采后期,开采的难度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砂泥岩薄互层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震勘探中,目前对于薄互层主要利用的是地震属性进行解释,而不同的地震属性必然会随砂泥岩厚度和接触关系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 随着很多油田进入开采后期,开采的难度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砂泥岩薄互层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震勘探中,目前对于薄互层主要利用的是地震属性进行解释,而不同的地震属性必然会随砂泥岩厚度和接触关系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砂泥岩厚度及接触关系变化给地震属性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某油田实际剖面为基础,通过不断缩小两列砂体间距,直至相互穿插,建立了六个砂泥岩互层模型,并对这六个模型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属性提取,分析五大类五十种地震属性随砂体移动的变化情况,挖掘对砂体预测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为属性优选提供依据,从而合理的运用不同的地震属性来预测砂体厚度变化情况及接触关系,减少地震解释假象存在的几率,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地震属性 属性优选 砂体预测
下载PDF
不同沉积韵律控制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精细划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雪英 王凤来 +3 位作者 文慧俭 孟青云 宋长和 马世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6,125,共8页
提出沉积韵律控制下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根据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 提出沉积韵律控制下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根据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以每单一韵律中部为对比标准层,将韵律其他部位小层的电性、物性、时频特征参数与之比较,结合小层与标准层相对位置关系,自动判定各小层水淹级别.11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给出不同韵律内部各小层的水淹级别,与岩心分析结果相比,总符合率达到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级别 解释单元 沉积韵律 标准层 泥岩夹层 厚层砂体
下载PDF
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亚敏 张书法 钱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探讨了利用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的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在精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砂层组的波阻抗;然后对砂层组的波阻抗进行校正,去除泥岩的影响;最后利用校正后的波阻抗(砂岩波阻抗... 探讨了利用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的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在精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砂层组的波阻抗;然后对砂层组的波阻抗进行校正,去除泥岩的影响;最后利用校正后的波阻抗(砂岩波阻抗)计算孔隙度。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濮凹陷,预测的孔隙度及其平面分布特征与井资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组 孔隙度 地震反演 砂岩波阻抗 泥岩波阻抗
下载PDF
断层侧向封闭性与垂向封闭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付广 李凤君 白明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在深入研究断层侧向、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要受一定地质条件的制约。当砂泥对接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也是封闭的;当断裂填充物构成侧向封闭,断层... 本文在深入研究断层侧向、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要受一定地质条件的制约。当砂泥对接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也是封闭的;当断裂填充物构成侧向封闭,断层在垂向上也应是封闭的;当泥岩涂抹形成侧向封闭时,断层在垂向上能否形成封闭,关键取决于断裂填充物的封闭性,如果断裂填充物封闭,断层在垂向上也封闭,反之则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侧向封闭性 垂向封闭性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