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设计视角下贝聿铭建筑作品解析与设计策略
1
作者 袁岳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3年第2期21-23,共3页
介绍了贝聿铭的前半生和其3座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贝聿铭在退休十几年后为自己的家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充分尊重苏州园林艺术的独特性,把苏州博物馆打造成苏州最富有灵气的场所。
关键词 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下载PDF
梅山武术的挖掘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梅山武术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对梅山武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梅山武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有许多的...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梅山武术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对梅山武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梅山武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有许多的显著特点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并对梅山武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武术 特点 发展
下载PDF
原美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晓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两国的美术概念,特别是作为汉字的"美术"一词,在学理上进行深入的探讨。美术学这一学科名在中国能否真正成立,必须对作为汉字的(被欧化的)"美术"概念进行修正。
关键词 美术 艺术 美学 美术学 语境
下载PDF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晓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中国的"美术"观念及其用法的层位关系可分为三层:现代中国之"美术"观念为表层(第一层);其下(第二层)为民国前期至清末光绪年间的"美术"观念;再其下(第三层)为清光绪年之前,从康熙乾隆年间下至北宋再下至... 中国的"美术"观念及其用法的层位关系可分为三层:现代中国之"美术"观念为表层(第一层);其下(第二层)为民国前期至清末光绪年间的"美术"观念;再其下(第三层)为清光绪年之前,从康熙乾隆年间下至北宋再下至晋之"美术"观念;而在第一层与第二层里,除有重叠之部分外,又掺杂着外来的观念及其用法——主要是被日本过滤后的"art"、"fine arts"和"Kunstgewerbe"等西方的艺术观;从时间段而言,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时段大致有百余年,第三层则达一千五六百多年;第三层不仅是目前中国"美术"观念的底层,亦是日本"美术"观念的底层。因此,在建构"美术考古学(科)"之前,有必要先对其核心概念——"美术"——进行考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美术考古 美术考古学
下载PDF
三款优秀的电子管机
5
作者 黄一生 《高保真音响》 1999年第6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电子管机 苏州放大器 LS-15 meishu300B JADIS
下载PDF
严复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以新见《美术通诠》底本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狄霞晨 朱恬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严复的《美术通诠》将西方现代纯文学观念第一时间传入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却因底本的缺失导致该书的文学批评史意义匿而不彰。近来,《美术通诠》的英文底本得以发现。通过译著与底本的对读,可以看到《美术通诠》不仅是一部文... 严复的《美术通诠》将西方现代纯文学观念第一时间传入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却因底本的缺失导致该书的文学批评史意义匿而不彰。近来,《美术通诠》的英文底本得以发现。通过译著与底本的对读,可以看到《美术通诠》不仅是一部文学理论译著,也是严复文学思想精华的集中展现。严复提炼出"讬意写诚"的核心文学观,使中国文论的"修辞立诚"说与西方文论的相关观念得以应合与沟通。他提出的"文人"与"学人"、"情"与"理"之分,也融合了晚明以来的性灵说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想,成为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中的重要资源,至今依然发挥着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美术 黑格尔 修辞立诚 感情
原文传递
美术、生活与现代传媒——20世纪30年代《美术生活》画报的源起
7
作者 王海明 《美术观察》 2024年第8期99-102,共4页
《美术生活》是20世纪30年代印刷界与美术领域跨界合作的产物。在“实业兴邦”的时代风潮中,美术家试图依托实用美术让艺术“下沉”到民众中,政界与商界则关注日常生活应如何向艺术审美“提升”,这种交集构成了该刊产生的背景。《美术... 《美术生活》是20世纪30年代印刷界与美术领域跨界合作的产物。在“实业兴邦”的时代风潮中,美术家试图依托实用美术让艺术“下沉”到民众中,政界与商界则关注日常生活应如何向艺术审美“提升”,这种交集构成了该刊产生的背景。《美术生活》的出现根源于技术与知识人推动文艺大众化、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创立动机体现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期知识启蒙的一种特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生活》 画报 大众 源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