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4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中的立场调节:回应位置上单用的“不”与“没有”
1
作者 张文贤 李先银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48-58,共11页
文章分析了在自然口语对话中,回应位置上的“不”与“没有”单用的使用规律,发现二者的使用除了受句法、语义制约,还受语用的制约。从语用上来说,二者的使用体现了说话人的有意设计,目的是在具体的互动场景中调节立场。“不”倾向于执... 文章分析了在自然口语对话中,回应位置上的“不”与“没有”单用的使用规律,发现二者的使用除了受句法、语义制约,还受语用的制约。从语用上来说,二者的使用体现了说话人的有意设计,目的是在具体的互动场景中调节立场。“不”倾向于执行拒绝、纠正等互动行为,展现说话人处于立场高位,而“没有”执行弱否认、弱反对、安慰、弱化回答等互动行为,展现说话人处于立场低位。否定叠连与否定单用的差异在于时间管理与立场高低的调节,立场从低到高的排序是:“没有”叠连<“没有”单用<“不”叠连<“不”单用。文章说明从“因时”的角度去分析语言现象能够更好地揭示语言的使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回应 立场 互动行为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2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下载PDF
叙述声音、叙述聚焦与重塑女性话语权威——再论《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视听叙事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静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研究者们大多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战争中没有女性》的女性形象,也有批评者论述其复调艺术。但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是通过何种叙述方式来确立女性权威的问题尚未进行解读。作品通过多重叙述聚焦展示了参战女兵们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群体记忆... 研究者们大多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战争中没有女性》的女性形象,也有批评者论述其复调艺术。但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是通过何种叙述方式来确立女性权威的问题尚未进行解读。作品通过多重叙述聚焦展示了参战女兵们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群体记忆,而对女兵们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非虚构”描述,既隐晦地表达了俄苏男权社会对女性声音的遮蔽,也展现了女性的边缘身份以及重塑女性话语权威的意图。本文从叙述聚焦和叙述声音着手,深入分析作品中潜在的解构话语,即对男性话语权的解构和对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以探讨作家重构战争图景和重塑女性话语权威的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战争中没有女性》 叙述聚焦 叙述声音 话语权威
下载PDF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生成及其政治功能研究
4
作者 杜潘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72-78,96,共8页
1943年,在国共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舆论博弈下,我党的文艺工作者曹火星创作出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存在多个歌词版本,经历了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演变... 1943年,在国共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舆论博弈下,我党的文艺工作者曹火星创作出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存在多个歌词版本,经历了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演变,传唱至今。作为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挥着政党形象塑造、政治记忆建构、政治认同提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政治功能
下载PDF
重新定义未来大学——欧洲大学协会《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解读
5
作者 李凤玮 马在天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欧洲大学协会针对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于2021年发布《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报告以“开放性”为核心主题,概括了2030年未来大学的特征:开放、变革和跨国,可持续、多样化和参与性,效能、自主和负责。报告从教学、研究、... 欧洲大学协会针对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于2021年发布《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报告以“开放性”为核心主题,概括了2030年未来大学的特征:开放、变革和跨国,可持续、多样化和参与性,效能、自主和负责。报告从教学、研究、创新和文化四个维度阐释了欧洲建设未来大学的行动优先事项:全面开放教学、科研资源,合力推进跨域教学,深入开展跨学科研究,积极推动多元文化共生。中国大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了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需要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此应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体战略,以建设开放性大学为行动目标,确立优先行动项,同时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 欧洲大学 未来大学 开放性
下载PDF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6
作者 金惠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包含怎样的“文学”并非不证自明。文学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一个被现代化了的概念,而现代性或现代化意味着对于对象世界的“科学”划分。在现代化浪潮中,审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领域,一个绝缘于整个社会和所有科学的孤岛。但在此内聚型的审美化运动(唯美主义)之同时,实际上也发展着一个外扩型的审美化运动(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不能认为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但可以说,审美的纯粹性在事实层面已不复存在。这种审美事实的新变化催逼我们重新界定“文学”和“文学性”,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中心对象,尤其是认识这一对象所具有的发明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应运而生,它重新界定和声张了文学理论的社会性质,调整了文学文本内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结构性关系,为民族文学之进入世界文学开辟了新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非文学性 文学文化学 解释学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下载PDF
Madao人生、荒诞梦想、滑稽场景的治愈——《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的喜剧性构建
7
作者 马睿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156-159,共4页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讲述了人到中年的大黑静雄辞职寻找自我,并逐渐在屡战屡败的现实处境中坚定为寻找自我而全力以赴的信念的励志故事。本文将从大黑静雄与身边人的反差人生、荒诞梦想以及充满脱力系特色的场景建置三方面对该影...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讲述了人到中年的大黑静雄辞职寻找自我,并逐渐在屡战屡败的现实处境中坚定为寻找自我而全力以赴的信念的励志故事。本文将从大黑静雄与身边人的反差人生、荒诞梦想以及充满脱力系特色的场景建置三方面对该影片的喜剧性展开研究,以期窥见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治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雄一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喜剧性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反思——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到《东京制造》
8
作者 祝嘉成 吴苗菡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36-38,共3页
西方城市化催生了一大批城市之后,城市设计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文章通过《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非典型”建筑的发展和《东京制造》中大都市背景下自发生成的建筑,结合目前城市设计的问题,... 西方城市化催生了一大批城市之后,城市设计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文章通过《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非典型”建筑的发展和《东京制造》中大都市背景下自发生成的建筑,结合目前城市设计的问题,探讨人对建筑、城市设计的影响和未来城市设计发展的可能性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东京制造》 城市建筑 人本主义
下载PDF
“没有比”句初探
9
作者 杨德峰 刘振平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基于大规模语料的统计和分析,本文发现“没有比”句是合格的句子,充当谓语主要成分的典型成员是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是边缘成员。该句式是多义句式,有的表示比较前项和后项一样,有的表示前项超过后项的量不多,还有的表示前项不如后... 基于大规模语料的统计和分析,本文发现“没有比”句是合格的句子,充当谓语主要成分的典型成员是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是边缘成员。该句式是多义句式,有的表示比较前项和后项一样,有的表示前项超过后项的量不多,还有的表示前项不如后项。该句式是对客观事实的否定,其主要语用作用是否定句中的数量焦点。“没有比”句的谓语大多不能出现在“没有”句和“不比”句中,与后两种句式大体上是互补关系;该句式产生的动因是表达的精细化和类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比”句 谓语 语义 语用 类推
下载PDF
当文学遇到电影:奥斯特罗夫斯基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与银幕叙事
10
作者 刘洪波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奥斯特罗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公认是其后期的优秀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它引发了不同时代电影导演的再创作兴趣。本文对比分析了四部俄文改编作品的银幕叙事特点并得出结论:当文学遇到电影,... 奥斯特罗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公认是其后期的优秀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它引发了不同时代电影导演的再创作兴趣。本文对比分析了四部俄文改编作品的银幕叙事特点并得出结论:当文学遇到电影,就意味着文学将以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程度上远离自身,获得新的生命形态和新的阐释;而与文学相遇的电影,则会得到一根难以摆脱的标尺,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之论短长。最好的情形是文学与电影彼此成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特罗夫斯基 没有陪嫁的女人》 银幕叙事 改编电影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域下《没有秋虫的地方》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11
作者 李炎燕 郭子斌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3-97,112,共6页
翻译美学运用美学的观点和理论探讨翻译中的美学问题,对中国散文英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英译须再现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通过对拟声词、叠声词和韵律的动态模仿,选词的准、美、精以及句式的调整和修辞的运用,再现形式系统的美;通过... 翻译美学运用美学的观点和理论探讨翻译中的美学问题,对中国散文英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英译须再现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通过对拟声词、叠声词和韵律的动态模仿,选词的准、美、精以及句式的调整和修辞的运用,再现形式系统的美;通过遣词和句式变换再现原文的意象、情感和意境等非形式系统的美,使译文尽可能给读者带来与原文相同的审美体验;借助模仿和重建两种翻译方法,在追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行文结构与风格的同时,也要注重汉英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信息补充,向读者传递中国散文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散文英译 没有秋虫的地方》 审美再现
下载PDF
“还+差比句”的量级考察及语用分析——以“还没有”句和“还比”句为例
12
作者 姚舒淇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现代汉语中存在较多“差比句”与“还”的结合,“差比句”与“还”结合后,其比较由客观转为主观,将整个命题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具有反预期和强调功能,通常带有出乎意料、夸张的色彩。文章以“还比”句和“还没有”句为例,说明“还+... 现代汉语中存在较多“差比句”与“还”的结合,“差比句”与“还”结合后,其比较由客观转为主观,将整个命题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具有反预期和强调功能,通常带有出乎意料、夸张的色彩。文章以“还比”句和“还没有”句为例,说明“还+差比句”的量级及其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没有 “还比” “量级” “语用”
下载PDF
构式“没有(X)比Y更W的(了)”的主观量分析与二语教学策略
13
作者 黄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主观量”是语言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构式”强调的是规约化的语言成分及其关系,也是主观量的表达手段。“没有(X)比Y更W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的主观量构式之一,构式各组构要素对其主观大量义起促进作用,否定副词和比... “主观量”是语言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构式”强调的是规约化的语言成分及其关系,也是主观量的表达手段。“没有(X)比Y更W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的主观量构式之一,构式各组构要素对其主观大量义起促进作用,否定副词和比较构式的叠加更使得构式表主观极大量义。对主观量构式“没有(X)比Y更W的(了)”从主观性、组构要素、主观量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主观量构式的二语教学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量 构式 没有(X)比Y更W的(了)” 二语教学
下载PDF
读书的境界——写在世界读书日·中国全民阅读大会之际
14
作者 刘汉俊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本文试图对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如何才能读好书,读书对个人成长,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什么作用,今天如何读书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没有什么 打败 坚持读书 民族
下载PDF
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对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启示
15
作者 彭五堂 李彬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列宁新经济政策强调,经济落后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仅应该允许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存在,而且要有条件地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 列宁新经济政策强调,经济落后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仅应该允许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存在,而且要有条件地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新时代新征程,既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没有变”和“两个健康”,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应扎实践行“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生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所有制 “两个毫不动摇” “三个没有变” “两个健康”
下载PDF
否定词“没”“没有”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33
16
作者 徐时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否定副词“没”、“没有”早于 15世纪已出现 ,《朱子语类》、《张协状元》等文献中已有用例。唐宋时“没”所表示的“消失”、“失去”义由具体趋于抽象 ,“无”的白读音与“没”趋于相近 ,“无”的“没有”义融入了“没” ,“没”渐... 否定副词“没”、“没有”早于 15世纪已出现 ,《朱子语类》、《张协状元》等文献中已有用例。唐宋时“没”所表示的“消失”、“失去”义由具体趋于抽象 ,“无”的白读音与“没”趋于相近 ,“无”的“没有”义融入了“没” ,“没”渐取代“无”而成为否定动词。“没”、“没有”由动词演变为副词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语法化过程。用于正反问句末尾的“没”、“没有”与语气词“么”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动词 否定副词 “没” 没有 “无” 演变 语法化 “么”
下载PDF
论构式“最M+H,没有之一” 被引量:8
17
作者 吉益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5,共11页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过语形处理而生成的修辞构式,其修辞特质表现在建构机制、语义表达与具体运用等方面。网络语境、形式意味与文化涵义赋予该类构式以广泛流行的传播优势,能够满足网民的极端情绪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M+H 没有之一” 建构机制 语义表达 修辞特质 流行动因
下载PDF
降格否定“鲜有”的语义、功能及演化--兼论与常规否定“没有”的否定纠葛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降格否定是指句法上黏着、语义上不全、语用上委婉的否定。"鲜有"作为降格否定,句法上,后接成分为无界名词和名化动词,"鲜有+NP"可以参与构成多种句法成分,其主语也多为无生主语;语义上,"鲜有"具有量的... 降格否定是指句法上黏着、语义上不全、语用上委婉的否定。"鲜有"作为降格否定,句法上,后接成分为无界名词和名化动词,"鲜有+NP"可以参与构成多种句法成分,其主语也多为无生主语;语义上,"鲜有"具有量的否定或部分否定的性质,语义为"少于";由于兼语脱落形成句法空位,"鲜有"在紧邻语境中逐渐副词化,其功能表达体现为:遵守礼貌、维护面子、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鲜有"与"没有"的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辖域不同、否定纠葛产生、预设存在差异、语体和篇章表现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有” 没有 功能表现 副词化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 被引量:74
19
作者 聂仁发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不”与“没有”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两个否定词。比较起来 ,“不”比“没有”出现时间早 ,构词能力强 ,使用频率高。它们的语义特征互相对立 ,互相补充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否定系统。“没有”=[+否定 ] [+实现 ] ,“不”=[+否定 ]... “不”与“没有”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两个否定词。比较起来 ,“不”比“没有”出现时间早 ,构词能力强 ,使用频率高。它们的语义特征互相对立 ,互相补充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否定系统。“没有”=[+否定 ] [+实现 ] ,“不”=[+否定 ] [-实现 ]或 [+否定 ] /[+意愿 ] /[+性状 ]。它们的时间意义体现在“体”而不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语义特征 没有
下载PDF
差比构式“(X)连YA都没有”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亚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6,共10页
"(X)连YA都没有"式比较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差比构式。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常常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低端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算不上A,但X却连Y也比不上"... "(X)连YA都没有"式比较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差比构式。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常常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低端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算不上A,但X却连Y也比不上"的构式义。非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中间位置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并不很A,但X却连Y也比不上"的构式义。这种差比构式在表达上带有夸张的意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X)连YA都没有"是由原型构式"连NP都没有"引申出来的构式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YA都没有 否定 差比构式 夸张 贬谑 反预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