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abCluster包的四川大相岭山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种内单元划分
1
作者 程勇 杨洪 +2 位作者 孙治宇 张成成 戴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58-63,共6页
划分物种种内单元的地理空间边界,对于实现有效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相岭山系及其周边地区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图层为基础,使用habCluster包,对大相岭山系大... 划分物种种内单元的地理空间边界,对于实现有效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相岭山系及其周边地区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图层为基础,使用habCluster包,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种内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共被划分为20个大熊猫种内单元。这些种内单元的划分结果,良好地体现了研究区域被低HSI值的栅格所分隔的情况,可作为对大熊猫生境斑块的指示。大熊猫种内单元与现有保护区的叠加分析表明,大相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3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瓦屋山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4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羊子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2个大熊猫种内单元。对跨大相岭-瓦屋山种内单元,需要不同区域与级别的行政主管部门通力配合协调一致,以加强对该区域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对大相岭泥巴山种内单元,需降低道路对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其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研究为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作为对其他区域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管理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相岭山系 种内单元 大熊猫 保护管理
下载PDF
野外引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移动模式研究
2
作者 吴代福 林邵雯澜 +12 位作者 何胜山 李德生 刘晓强 张贵权 陈加东 冯高志 唐华 牟仕杰 严啸 黄炎 赵珂 段兆刚 邹立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8,共14页
【目的】了解动物发情时段的空间利用与活动规律是成功开展动物野外引种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发情时段的空间利用、活动模式以及对生境利用特征的差异,探寻影响引种的原因。【方法】以中国大熊... 【目的】了解动物发情时段的空间利用与活动规律是成功开展动物野外引种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发情时段的空间利用、活动模式以及对生境利用特征的差异,探寻影响引种的原因。【方法】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通过野外救护并长期圈养的2只大熊猫和3只未经过任何野化培训的圈养繁育大熊猫为对象,基于其野外引种期间的GPS项圈数据,通过ArcGIS等工具分析二者的行为表型差异。【结果】野外引种大熊猫的最小凸多边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家域面积为7.19~75.21 km^(2),引种成功大熊猫的MCP家域面积显著小于引种失败大熊猫的MCP家域面积,引种成功大熊猫的日移动距离要小于引种失败大熊猫的日移动距离[(493.11±57.45)m<(789.57±284.88)m]。引种大熊猫在发情时段的活动范围为(8.68±6.95)km^(2),发情前活动范围为(1.94±1.11)km^(2),发情后活动范围为(1.19±1.34)km^(2),发情时段活动范围显著大于发情前和发情后的活动范围。在对地理因子利用上,大熊猫在发情时段与非发情时段对地理因子的利用也存在显著差异。引种成功大熊猫和引种失败大熊猫发情期活动位点与嗅味树的距离存在差异,引种成功大熊猫更倾向于嗅味树附近活动。【结论】引种成功和失败大熊猫在发情前、发情期和发情后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存在差异。引种失败的大熊猫与引种成功的大熊猫相比在外放期间有着更大的家域面积和日移动距离,引种成功大熊猫发情期活动位点更倾向于嗅味树。建议以后工作中考虑在野外引种前对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重点培训圈养大熊猫的野外生存技能,提升交流、繁殖等能力,为圈养大熊猫野外成功引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外引种 家域 空间利用
下载PDF
风味剂对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竹叶的影响
3
作者 鲜义坤 黄山 +12 位作者 刘张育 徐亚琳 黄明亚 邹文勇 武伟 曾文 钟红宇 刘娟 魏明 黄润 李果 马黎民 张贵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90,共15页
为了探究未成年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选择性摄食的风味机制,根据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特点、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自主研制出一种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专用风味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该风味剂可... 为了探究未成年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选择性摄食的风味机制,根据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特点、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自主研制出一种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专用风味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该风味剂可以改善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所食竹叶的主要气味和味道。2022年6月—2023年3月,用刺黑竹(Chimonobambusa purpurea)、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和八月竹(Ch.szechuanensis)的竹叶饲喂7只(3,4♀)1.5岁段(15~20月龄)圈养大熊猫幼仔、6只(2,4♀)2.5岁段(27~30月龄)和6只(3,3♀)4.0岁段(45~52月龄)圈养大熊猫亚成体。试验组竹叶喷雾风味剂,对照组竹叶不喷。试验期间,每天早饲和午饲时段各进行30 min的饲喂试验并相互交换两组竹叶所放位置。通过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自由选择摄食试验及其摄食过程的录像回放,观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竹叶的摄食先后顺序、最长连续摄食时间、摄食总时长、摄食竹枝数量和竹叶摄食量。结果表明:(1)风味剂可显著提升1.5岁段受试大熊猫幼仔最先摄食次数的占比;(2)风味剂可显著增加1.5岁段和2.5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的最长连续摄食时间,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39.32%和102.59%;(3)风味剂可显著增加1.5岁段和2.5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的总时长,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10.45%和129.91%;(4)风味剂可显著提高1.5岁段、2.5岁段和4.0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枝数量,平均增食率分别为186.20%、80.87%和103.12%;(5)风味剂可显著提高1.5岁段、2.5岁段和4.0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量,平均增食率分别为154.21%、118.02%和109.77%。因此,专用风味剂可以增强竹叶对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诱食性,具有显著的增食竹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未成年 风味剂 竹叶 嗅感品评 口感品评 饲喂效果
下载PDF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春花 张和民 +2 位作者 周小平 王鹏彦 王小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42-3453,共12页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生境选择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5
作者 王学志 徐卫华 +5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刘建国 肖燚 陈佑平 赵联军 黄俊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1-828,共8页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生态位因子分析 生境适宜性 生境评价
下载PDF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存在价值评估 被引量:38
6
作者 宗雪 崔国发 袁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90-2098,共9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但其存在价值目前缺乏明确的市场价格。因此对大熊猫的存在价值进行估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但其存在价值目前缺乏明确的市场价格。因此对大熊猫的存在价值进行估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研究了我国居民对于大熊猫的保护意识和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进而对大熊猫总体存在价值进行了评估。问卷调查选择在大熊猫栖息地集中分布的四川省进行,采用支付卡式(Payment Card,PC)问卷调查方式,对回收的674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非零支付474份,占有效问卷的70.4%。调查表明:人均支付价值为82.7yuan/a,进而得出我国大熊猫总的存在价值为3.67×1010yuan/a。建立支付价值与居民社会经济因子的回归模型,通过AIC(Akaike′sInformation Criterion)指数选择最优模型,结果显示对支付价值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学历、收入和年龄。其中,支付价值与学历、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通过对年龄、学历、收入3个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因子不同水平支付价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法 支付意愿 存在价值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及营养特征差异分析
7
作者 肖梅 郑维超 +6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谌利民 李明富 晋蕾 邹立扣 刘金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当年生>死亡竿,一年生的差异最大。(2)各龄级竿的基径和株高、叶和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种间差异。(3)木质素种间含量差异最大,纤维素差异最小,巴山木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纤维素含量最高。(4)脂肪含量种间无显著差异,巴山木竹脂肪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巴山木竹和缺苞箭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糙花箭竹。(5)还原糖、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存在种间差异,巴山木竹竹叶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竹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6)糙花箭竹和缺苞箭竹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巴山木竹,16种氨基酸中仅甲硫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有显著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的基础资料,可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栖息地恢复竹种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主食竹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宇 雍严格 +3 位作者 宋成军 高洁 熊月萍 杨兴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秦岭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机制。方法对产仔育幼洞穴的性能和构造等物理参数及洞穴外部环境因子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所调查洞穴的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结果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选择的主要影响生态因子是坡型、干... 目的探讨秦岭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机制。方法对产仔育幼洞穴的性能和构造等物理参数及洞穴外部环境因子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所调查洞穴的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结果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选择的主要影响生态因子是坡型、干扰高度和隐蔽性等。结论洞穴内外生态因子的异质性是影响大熊猫洞穴选择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对偏岩型和隧道型两种洞穴具有较为相近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产仔育幼期 洞穴选择 频数分布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竹笋细胞壁的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龙玉 曹焯 潘文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581,共6页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 (Fargesiasp .)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 ,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 (Fargesiasp .)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 ,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后 ,其细胞壁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变化 ,薄壁细胞细胞壁变薄 ,厚壁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都有部分消失、缺损或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松花竹 细胞壁 形态学
下载PDF
下迪铦囊蘑(Melanoleuca dirensis)——铦囊蘑属中国新记录种
10
作者 刘淑琴 王浩豪 +3 位作者 武艳群 孟俊龙 常明昌 王术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0,共4页
在对山西省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中,在落叶松林下采集到一份铦囊蘑属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盖直径3.2~4.3 cm,近圆形,菌盖中央灰褐色,向边缘颜色逐渐变浅;菌褶近白... 在对山西省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中,在落叶松林下采集到一份铦囊蘑属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盖直径3.2~4.3 cm,近圆形,菌盖中央灰褐色,向边缘颜色逐渐变浅;菌褶近白色,密集,边缘波状;菌柄长5.2~6.8 cm,粗0.3~0.5 cm,中空,菌柄上部黄棕色,向基部逐渐变白;孢子(6.5~9.1)μm×(3.6~5.9)μm,椭圆形,无色有疣状物;担子(20.4~29.2)μm×(6.3~10.3)μm;缘囊体(43.6~63.1)μm×(9.6~17.5)μm,纺锤形至烧瓶形;侧囊体与缘囊体相似;柄囊体(43.1~63.0)μm×(5.5~7.7)μm,烧瓶形,顶端有结晶。经ITS区序列比对,此标本与模式种Melanoleuca dirensis F.Nawaz,S.Jabeen&A.N.Khalid的序列(KU575243)相似度高达99.84%。基于ITS区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支持此物种为下迪铦囊蘑(Melanoleuca dirensis)。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确定此物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下迪铦囊蘑(Melanoleuca dir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铦囊蘑属 鉴定 内转录间隔区 新记录
下载PDF
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大熊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11
作者 王德远 Jean BOTTAZZI +3 位作者 周文龙 李威 胡晚枚 吕小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126,共6页
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化石分布点众多,但完整保存的骨骼材料相对较少。文中报道了贵州惠水县仰天窝竖井新发现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仰天窝竖井—白马洞因其特殊的洞穴环境为化石的保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 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化石分布点众多,但完整保存的骨骼材料相对较少。文中报道了贵州惠水县仰天窝竖井新发现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仰天窝竖井—白马洞因其特殊的洞穴环境为化石的保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仰天窝大熊猫个体牙齿比现生大熊猫略大,应属于巴氏大熊猫。AMS—^(14)C测年结果为22887~22431 a BP,时代处于末次盛冰期前后,新材料的发现为推断大熊猫在晚更新世末期的分布范围、生存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化石 晚更新世 仰天窝竖井 喀斯特洞穴
下载PDF
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大熊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12
作者 王德远 Jean Bottazzi +3 位作者 周文龙 李威 胡晚枚 吕小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共4页
大熊猫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化石点众多,但完整头骨材料相对较少。本文报道了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最新发现的大熊猫头骨及下颌骨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仰天窝竖井—白马洞特殊的洞穴条件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测... 大熊猫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化石点众多,但完整头骨材料相对较少。本文报道了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最新发现的大熊猫头骨及下颌骨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仰天窝竖井—白马洞特殊的洞穴条件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仰天窝大熊猫个体牙齿比现生大熊猫略大,应属于巴氏大熊猫。AMS-^(14)C测年结果为22887~22431 a BP,处于末次盛冰期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化石 晚更新世 仰天窝竖井 喀斯特洞穴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特征分析
13
作者 的么罗英 王晓 张晋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60-65,共6页
目前,关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空间共存机制主要存在3种假设模式:即毗邻但空间不重叠;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共存在小尺度空间。明确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空间利用模式,能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参考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红外相... 目前,关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空间共存机制主要存在3种假设模式:即毗邻但空间不重叠;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共存在小尺度空间。明确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空间利用模式,能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参考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集中分布区域同时监测大熊猫及人类活动,通过分析大熊猫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大熊猫与人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初期(2011.11—2013.04)人类活动月相对丰富度较低,此时该区域内监测到的大熊猫月相对丰富度较高。但从2013年5月起人类活动强度骤增且此后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导致大熊猫的月相对丰富度急剧降低。(2)虽然在关键的限制性因子(如水源等)的利用上大熊猫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存在重叠,但总体而言,人类活动频繁出现的区域大熊猫的出现频次明显减少。结合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3种机制分析得出大熊猫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共存模式为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区应全面考虑人类干扰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减少人类与大熊猫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机制 大熊猫 人类活动 红外相机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野外引种与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巢穴期的育幼能力比较
14
作者 罗永 周世强 +4 位作者 何胜山 韦华 孙萌萌 黄炎 张和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1-867,共7页
为了探究在巢穴期野外引种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母兽育幼能力的差异性,建立培训母兽的选择标准。2018年7月—2019年1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放归培训基地,通过“高清网络摄像机监视系统”收集了“草草”和3只圈养母兽(“... 为了探究在巢穴期野外引种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母兽育幼能力的差异性,建立培训母兽的选择标准。2018年7月—2019年1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放归培训基地,通过“高清网络摄像机监视系统”收集了“草草”和3只圈养母兽(“博斯”“翠翠”以及“平平”)巢穴期110 d,每天3个时段共计1320 h的高清视频资料,以“无响应”“滞后安抚”“舔仔”和“幼仔完全暴露时间”4个行为数据作为母兽育幼能力的评估指标,进行了野外引种大熊猫与圈养大熊猫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在“无响应”行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K-W:H=6.569,P=0.087);(2)在“滞后安抚”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K-W:H=13.185,P=0.004);(3)在“舔仔”行为上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K-W:H=25.046,P=0.000);(4)在“幼仔完全暴露”时间上具有极显著性差异(K-W:H=31.043,P=0.000);这说明在巢穴期“草草”的育幼能力强于3只圈养母兽,特别是在“幼仔完全暴露时间”这一育幼能力指标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为今后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在母兽选择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外引种 野化培训 巢穴期 育幼能力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Ribosomal Protein L21 Gene from th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15
作者 丁祥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年第8期1-5,共5页
Ribosonal protein L21 which is a component of the 60s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ibosome.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ibosomal protein L21(rpL21) gene of the Ailuropoda melanol... Ribosonal protein L21 which is a component of the 60s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ibosome.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ibosomal protein L21(rpL21) gene of th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and investigate its homologies with other already reported sequenses' including Rattus norvegicus, Mus musculus, Mus musculus, etc. The cDNA of rpL21 was cloned from th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y RT-PCR. The sequence data were analyzed by Genscan software. Blast 2.1 was used to study the homology of the obtained rpL21 sequence with the gene sequence of other species;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the DNA sequence was searched using ORF finder software; Protein structure of the rpL21 sequence cloned was deduced using Predict Protein softwa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ngth of cDNA fragment cloned was 504bp; contain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483bp. Deduced protein was composed of 160 amino acids with an estim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18.59kD and pI of 11.10. The length of the genomic sequence is 2254bp, containing 5 exons and 4 introns. Alignme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pL21 is highly similarity with the reported species both at the level of DNA and protein. Topology prediction shows that 6 different patterns were found in the rpL21 protein of th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he rpL21 gene of th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ich will enrich and improve the mammals' rpL21 gene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UROPODA melanoleuca(Giant Panda) rpL21 cDNA CLONING GENOMIC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大熊猫从幼年到亚成体粪便真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刘燕 刘学锋 +8 位作者 胡昕 郝菲儿 崔多英 刘赫 滑荣 卢岩 郑常明 杨明海 张成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821,共7页
为分析圈养幼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向亚成体转变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的3只14~36月龄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Mi Seq测序平台分别测定3只大熊猫14、16、21、26、31、36月龄粪便样本的真菌菌群多... 为分析圈养幼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向亚成体转变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的3只14~36月龄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Mi Seq测序平台分别测定3只大熊猫14、16、21、26、31、36月龄粪便样本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功能。结果表明:(1)3只大熊猫个体间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26月龄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高;(2)门水平上,3只大熊猫的主要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36月龄与其他月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Phragmoplastophyta、unclassified_d__Eukaryota、unclassified_k__Metazoa__Animalia_和unclassified_k__Fungi等,说明不再饲用奶粉的36月龄大熊猫真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3)真菌群落功能预测发现3只大熊猫的真菌主要属于腐生营养型。研究结果可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态健康状况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粪便 真菌多样性 功能分析 亚成体
下载PDF
亚成体与老年体圈养大熊猫的口腔菌群多样性及潜在致病菌分析
17
作者 王承东 李根 +6 位作者 姜尧章 杨超 李德生 何鸣 凌珊珊 古玉 马晓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70.4%、13.4%,在属水平上主要有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劳特罗普氏菌属(Lautrop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相对丰度分别为10.5%、5.4%、3.9%、3.8%;亚成体大熊猫口腔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老年体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大熊猫口腔菌群结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发现2组之间的差异细菌在亚成体组中有Niveispirillum、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与根瘤菌属(Rhizobium),在老年体组中则有气单胞菌属(Arenimonas)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均不高;圈养大熊猫口腔中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yces)、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致病菌,其中与龋齿相关的菌群相对丰度较高,这可能与圈养大熊猫摄入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口腔菌群 潜在致病菌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全身麻醉对舍饲大熊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8
作者 姜瑞婕 张心怡 +5 位作者 夏茂华 赵素芬 王运盛 普天春 张成林 范开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49,共5页
为探讨全身麻醉对舍饲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右美托咪定-替来他明-唑拉西泮(dexMTZ)麻醉北京动物园4只舍饲大熊猫,采集麻醉后大熊猫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舍饲大熊猫麻醉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较麻醉... 为探讨全身麻醉对舍饲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右美托咪定-替来他明-唑拉西泮(dexMTZ)麻醉北京动物园4只舍饲大熊猫,采集麻醉后大熊猫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舍饲大熊猫麻醉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较麻醉前无显著差异;全血黏度、血流阻力、纤维蛋白原和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黏度以及卡松屈服应力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血细胞和生化指标较麻醉前无显著差异。dexMTZ麻醉大熊猫后,大熊猫的血液黏度显著升高,伴随纤溶系统激活,提示麻醉有发生微循环障碍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麻醉 血液流变学 右美托咪定-替来他明-唑拉西泮
下载PDF
滤膜过滤法在大熊猫尿液采集及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闫拯 夏雪宜 +10 位作者 杨嫡 徐海泓 崔胜楠 耿珠峰 何清 刘学锋 刘彦晖 杨伊 刘皓秋 张成林 刘定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6,共9页
圈养动物尿液中含有丰富的代谢产物,是代谢组学分析中用以判定动物发情、妊娠、健康状态、应激水平及动物福利的重要生物检材。因采样困难及安全考虑,目前多选择动物离开或转移后采集遗留在圈舍地面的尿液样本,这种样本容易被污染而影... 圈养动物尿液中含有丰富的代谢产物,是代谢组学分析中用以判定动物发情、妊娠、健康状态、应激水平及动物福利的重要生物检材。因采样困难及安全考虑,目前多选择动物离开或转移后采集遗留在圈舍地面的尿液样本,这种样本容易被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探索一种低污染、方便且快捷的尿液采集和预处理方法非常必要。针对8只(3♀,5♂)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27份尿液样品,分别采用不做处理(对照组)、0.22μm滤膜过滤和添加叠氮钠3种预处理方法,然后通过微生物培养、核磁共振分析及代谢物推定,检验并评估了滤膜处理样品的效果。结果发现:经过滤膜处理的尿液样品培养后无细菌,3个处理组间代谢物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大熊猫的尿液中分别发现7种和8种差异性代谢产物(p<0.05)。滤膜过滤法可作为大熊猫尿液标准化采样方法用于代谢组学分析,该结果不仅为大熊猫健康与发情状态监测和应激水平判断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圈养野生动物的尿液采集及代谢组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尿液代谢组学 NMR 尿液预处理 0.22μm过滤器
下载PDF
社区居民保护意识及对大熊猫放归的态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晓 严啸 +6 位作者 刘巅 罗永 黄金燕 周世强 周小平 李德生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7-1448,共12页
圈养动物放归项目是否成功,与放归地周边社区居民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野化培训与放归项目自2010年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野化培训圈养大熊猫陆续被放归野外并开展了持续的跟踪监测。2017年,在6只圈养... 圈养动物放归项目是否成功,与放归地周边社区居民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野化培训与放归项目自2010年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野化培训圈养大熊猫陆续被放归野外并开展了持续的跟踪监测。2017年,在6只圈养大熊猫被放归至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基于入户调查426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了四川省六个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保护知识、保护意识和对大熊猫放归的态度,并分析放归发生地组(栗子坪)、相关地组(冶勒、大相岭)和不相关地组(嘛咪泽、老君山和瓦屋山)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六个保护区相比,周边社区居民在保护知识、保护意愿和放归支持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2)各保护区多数居民都支持大熊猫放归,放归发生地组支持度最高,相关组居中,不相关组的支持度最低;同时,不相关组在保护意愿和态度上的得分也低于其余两组。即使放归项目处于未实施阶段,当知道项目的居民比例上升时,该社区对放归的支持会进一步提高。(3)管理部门和媒体作为信息主要来源对提高居民保护认知起到了较大作用,大熊猫放归发生组和相关组的媒体关注度更高。(4)比起青年和中年组,老年组的三部分问卷得分均为最低;女性的得分比男性更低。因此建议,保护区可以借助大熊猫放归来带动保护区和社区管理,尤其是在放归前一段时间充分开展保护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归 保护意识 态度 放归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