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雀斑样黑素瘤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雷 廖文俊 +4 位作者 王刚 李承新 李春英 马翠玲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雀斑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在老年期发病,其中1例患者有两处皮损,另2例患者在中青年期发病。所有皮损临床上均表现为面部直径较大的... 目的:分析恶性雀斑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在老年期发病,其中1例患者有两处皮损,另2例患者在中青年期发病。所有皮损临床上均表现为面部直径较大的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的黑色斑片,有1例出现溃疡。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1例为浸润性黑素瘤,其余皮损均为原位黑素瘤。原位黑素瘤表现为表皮内不典型黑素细胞增生,细胞分布不均,有明显异形性,充分进展的皮损可形成小细胞巢。2例发病年龄较早的患者无明显胶原嗜碱性变,其余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发生在老年的恶性雀斑样痣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示所有皮损肿瘤细胞S-100蛋白和Melan-A均为阳性。结论: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的多见于面部的黑素瘤,但也可见于中青年患者。其组织病理可表现为原位黑素瘤或浸润性黑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恶性雀斑 面部
下载PDF
肢端黑子国内首报 被引量:1
2
作者 边鹊桥 王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0-432,共3页
报告1例肢端黑子病。患者男,51岁。双手掌、手指伸侧多发黑斑3年余,渐增大增多,表面无破溃史,无瘙痒、疼痛感。皮肤科检查:双手掌、手指可见多处大小不等黑色斑片,直径3~8 mm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孤立不融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报告1例肢端黑子病。患者男,51岁。双手掌、手指伸侧多发黑斑3年余,渐增大增多,表面无破溃史,无瘙痒、疼痛感。皮肤科检查:双手掌、手指可见多处大小不等黑色斑片,直径3~8 mm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孤立不融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显著肥厚,表皮突延长呈杵状,基底细胞层中黑素细胞数目增加,但不成巢,角质层中可见丰富的黑色素,真皮上部少许噬黑素细胞。诊断:肢端黑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黑子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劲松 刘利敏 李钫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8例恶性黑色素瘤的针吸细胞学改变及临床资料,部分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8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8例恶性黑色素瘤的针吸细胞学改变及临床资料,部分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8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例中,20例为原发灶,18例为转移灶;FNAC明确诊断者为32例,疑诊3例,误诊为淋巴结转移腺癌3例。FNAC表现以上皮样型多见,共29例,梭形细胞型8例,混合型1例;其中有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28例,无色素性黑色素瘤10例。结论:FNA易于诊断有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而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则容易误诊。详尽询问病史,掌握其镜下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恶性 临床 细胞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