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武静 周晓东 +2 位作者 刘丽芸 周国民 肖虹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70-73,I0006,共5页
目的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4 d(P14)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 目的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4 d(P14)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感受作用 melanopsin 小鼠
下载PDF
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瑾 郑华 +3 位作者 韩秀引 肖虹蕾 佘振珏 周国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 melanopsin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 N- 甲基-N-亚硝基脲建立感光细胞变性缺失的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视网膜铺片及切片中 melanopsin 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结果:... 目的: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 melanopsin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 N- 甲基-N-亚硝基脲建立感光细胞变性缺失的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视网膜铺片及切片中 melanopsin 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结果:在药物注射12 h 后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凋亡,细胞数目随时相减少,13 d 后完全消失。在正视网膜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呈串珠样分布在胞体及突起的胞膜上,其树突穿过节细胞层, 在内网层的两侧分叉形成网状结构。在感光细胞缺失动物模型组,12 h 时,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 更广泛;而后突起上的 melanopsin 表达随时减少。28 d 时,melanopsin 的表达主要局限于节细胞的胞体。结论:感光细胞缺失影响节细胞突起 melanopsin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psin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感光细胞
下载PDF
提前光刺激对小鼠神经节细胞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武静 周晓东 +2 位作者 周国民 刘丽芸 肖虹蕾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提前光刺激对小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同阶段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出生4dC57BL/6J小鼠右眼建立提前开睑接受光刺激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应用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比较小鼠5天龄、6天龄、7... 目的探讨提前光刺激对小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同阶段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出生4dC57BL/6J小鼠右眼建立提前开睑接受光刺激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应用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比较小鼠5天龄、6天龄、7天龄、14天龄和90天龄时提前开睑组和对照组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分布及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elanopsin阳性细胞在5天龄时就已经在视网膜上明显表达,随着小鼠视网膜发育的逐渐成熟,提前开睑组和对照组melanopsin表达均逐步下降;组内比较,在6天龄、7天龄、14天龄时melanopsin提前开睑组表达量均少于各自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90天龄时melanopsin表达最少,且提前开睑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鼠14天龄之前是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发育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melanopain阳性神经节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提前开睑光刺激使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melanopsin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 光感受作用 发育 melanopsin
下载PDF
Human melanopsin-AAV2/8 transfection to retina transiently restores visual function in rd1 mice 被引量:3
4
作者 Ming-Ming Liu Jia-Man Dai +3 位作者 Wen-Yi Liu Cong-Jian Zhao Bin Lin Zheng-Qin Y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5期655-661,共7页
AIM: To explore whether ectopic 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can effectively and safely restore visual function in rd1 mice.· METHODS: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of retinal sections from rd1 mice was used to ... AIM: To explore whether ectopic 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can effectively and safely restore visual function in rd1 mice.· METHODS: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of retinal sections from rd1 mic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hickness of the outer nuclear layer to determine the timing of surgery. We constructed a human melanopsinAAV2/8 viral vector and injected it into the subretinal space of rd1 mice. The Phoenix Micron IV system was used to exclude the aborted injection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Furthermore,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and behavioral tests were used to detect visual function 30 and 45 d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retina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human melanopsin-injected group and 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injected group.·RESULTS: Retinas of rd1 mice lost almost all of their photoreceptors on postnatal day 28(P28). We therefore injected the human melanopsin-adeno-associated virus(AAV) 2/8 viral vector into P30 rd1 mice. After excluding aborted injections, we use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whole mount retina to confirm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by co-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and YFP that was carried by a viral vector. At30 d post-injection,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and the behavioral tes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owever,restoration of vision disappeared 45 d after human melanopsin injection. Notably, human melanopsin-injected mice did not show any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their retinas compared with PBS-injected mice.·CONCLUSION: Ectopic expression of human melanopsin effectively and safely restores visual function in r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melanopsin ret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visual restoration
下载PDF
Loss of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a rat glaucoma model 被引量:20
5
作者 WANG Huai-zhou LU Qing-jun +3 位作者 WANG Ning-li LIU Hong ZHANG Ling ZHAN Gui-l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15-1019,共5页
Background Glaucoma can cause progressive damage to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ese cells can be classified as cells projecting to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and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hich project ... Background Glaucoma can cause progressive damage to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ese cells can be classified as cells projecting to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and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hich project to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ronic 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on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rats. Methods Chronic 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was induced in one eye of adult Wistar rats by cauterization of three episcleral veins.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intervals with a rebound tonometer. Superior collicular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re retrogradely labeled from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with Fluorogold.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re visualized by free-float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on whole-mount retinas. The number of labeled superior collicular and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re counted in the sample areas on flat-mounted retina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alateral control eyes, the numbers of both superior collicular and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12 weeks of experimental 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2317.41±29.96)/mm^2 vs (1815.82±24.25)/mm^2; (26.20±2.10)/mm^2 vs (20.62±1.52)/mm^2, respectively). The extent of cell loss of the two types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as similar. However, no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found in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Conclusion Both melanopsin-containing and superior collicular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re damaged by chronic ocular hypertension, indicating that glaucomatous neural degeneration involves the non-image-forming visual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psi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traocular pressure
原文传递
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魏宇娇 张丽霞 +2 位作者 孙志超 倘孟莹 陈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01-506,524,共7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巩膜上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乌梅丸组(WM),另将进行假手术的大鼠设为对照组(CG),每组各15只。WM组大鼠每日予乌梅丸...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巩膜上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乌梅丸组(WM),另将进行假手术的大鼠设为对照组(CG),每组各15只。WM组大鼠每日予乌梅丸水煎剂9 g/kg灌胃,CG组、MG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周6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次日2:00、8:00、14:00、20:00的4个时间点等距测量眼压来评估24 h眼压节律;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2:00血清生物节律相关指标,包括褪黑素(M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特异性蛋白—视黑质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视网膜形态:MG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破坏,内、外核层组织疏松,RGC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WM组视网膜组织结构较为清晰完整,RGC少量丢失。(2)RGC凋亡率:MG组RGC凋亡率高于CG组(t=16.010,P=0.000),WM组RGC凋亡率低于MG组(t=-12.8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昼夜眼压波动:MG组大鼠各时间点眼压均高于CG组(t2:00=16.600、t8:00=19.190、t14:00=16.230、t20:00=15.900,均P=0.000);WM组大鼠2:00与8:00眼压低于MG组(t2:00=-2.796,P=0.009;t8:00=-4.16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鼠眼压整体峰值出现在凌晨2:00,2:00—8:00眼压呈缓降趋势,8:00—14:00眼压下降明显,14:00为眼压谷值时间。(4)生物节律相关指标:MG组大鼠血清MT表达低于CG组(t=-7.480,P=0.000);WM组大鼠血清MT、CORT表达均高于MG组(tMT=7.136、tCORT=5.390,均P=0.000),CRH表达低于MG组(t=-3.144,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视黑质蛋白:MG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低于CG组(t=-16.127,P=0.000);WM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高于MG组(t=6.3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28 d可导致视黑质蛋白表达降低,2:00血清MT分泌降低,昼夜眼压波动幅度增大,从而诱导RGC凋亡。厥阴病欲解时主方乌梅丸可能通过介导视黑质蛋白表达,改善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抑制RG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厥阴欲解时 生物节律 乌梅丸 黑视蛋白
下载PD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 loss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in the Thy1-CFP-DBA/2J mouse model of glaucoma 被引量:4
7
作者 ZHANG Qi VUONG Helen +4 位作者 HUANG Xin WANG YanLing BRECHA Nicholas C. PU MingLiang GAO Ji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8期720-730,共11页
In this study,the role o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mRGCs) in the glaucoma-induced depressive behavioral response pattern was investigated.The CFP-D2 transgenic glaucoma animal model from five age g... In this study,the role o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mRGCs) in the glaucoma-induced depressive behavioral response pattern was investigated.The CFP-D2 transgenic glaucoma animal model from five age groups was used in this study.Immunohistochemical labeling,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RGC morphology,open field test(OFT),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In comparison with C57 BL/6 mice,the age-matched CFP-D2 mice ha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We observed parallel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retina,including a reduction in the density of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CFP) expressing cells(cells mm 2 at 2 months of age,1309±26;14 months,878±30,P<0.001),mRGCs(2 months,48±3;14 months,19±4,P<0.001),Brn3b-expressing RGCs(2 months,1283±80;14 months,950±31,P<0.001),Brn-3b expressing mRGCs(5 months,50.17%±5.5%;14 months,12.61%±3.8%,P<0.001),and reduction in the dendritic field size of mRGCs(mm2 at 2 months,0.077±0.015;14 months,0.065±0.015,P<0.05).CFP-D2 mice had hyperactive locomotor activity patterns based on OFT findings of the total distance traveled,number of entries into the center,and time spent in the center of the testing apparatus.The glaucoma induced hyperactive response pattern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al mRGCs,most likely Brn-3b-positive mRGCs in CFP-D2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鼠模型 行为分析 青光眼 形态学变化 损失 响应模式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凌颖 毕爱玲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8-1652,共5页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是近20a来新发现的一类感光细胞。它们通过视色素黑视蛋白发挥感光功能,并将光信号传递至非成像功能脑区如视交叉上核(SCN)、橄榄前盖核(OPN)以控制昼夜节律光夹带和瞳孔对光反射;还有少部分信号投射...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是近20a来新发现的一类感光细胞。它们通过视色素黑视蛋白发挥感光功能,并将光信号传递至非成像功能脑区如视交叉上核(SCN)、橄榄前盖核(OPN)以控制昼夜节律光夹带和瞳孔对光反射;还有少部分信号投射至大脑成像区域如背外侧膝状核(dLGN)和上丘(SC)参与成像视觉。目前已发现6种ipRGC亚型(M1~M6),每种亚型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这些细胞除了接收来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信号输入,也在视网膜内部通过化学突触和电突触调节视网膜内信号转导,在视觉信号传递和视觉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pRGC与多种眼科及全身性疾病存在重要联系。由此可见这是一类复杂且重要的细胞类型,本文从ipRGC的发现、一般生理特性、信号转导和与疾病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昼夜节律 非成像视觉功能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视网膜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娇娇 宋继科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6-741,共6页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眼部生长和屈光发育的视觉引导以及视网膜调控的存在。视网膜是首先感知异常视觉信号的组织,探讨FDM发生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阐明异常的视觉信号输入如何被视网膜所感知并产生相应的生理病理改变。目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如多巴胺、视黄酸、血管活性肠肽、黑视蛋白等视网膜神经递质以及视网膜离子外排机制的重要作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展使得从宏观层面了解形觉剥夺时视网膜发生的整体改变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探究FDM的视网膜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多巴胺 视黄酸 血管活性肠肽 黑视蛋白 组学技术
下载PDF
照明环境、计量和非视觉响应
10
作者 吕克·施兰根 卢克·普莱斯 +5 位作者 徐俊丽(译) 郝慧羽(译) 童蝶宏(译) 郝洛西(校) 孔祥振(校) 汪统岳(校)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6期1-17,共17页
国际标准CIE S 026:2018为时间生物学领域的照明专业人员和现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表征非视觉光感受与响应方面的光照量。该标准定义了五种光谱灵敏度函数,以描述光辐射刺激五种α响应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能力,这些光感受器通过内在... 国际标准CIE S 026:2018为时间生物学领域的照明专业人员和现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表征非视觉光感受与响应方面的光照量。该标准定义了五种光谱灵敏度函数,以描述光辐射刺激五种α响应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能力,这些光感受器通过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对人类产生非视觉效应。CIE最近还发布了一个开放获取的α响应工具箱,基于测量(用户自定义)的光谱或工具箱中内置的标准照明体(A、D65、E、FL11、LED-B3),计算光度量、辐射度量和光子系统中α响应计量的数量和比率。基于视黑素蛋白的ipRGCs光感受已被广泛证明可以解释非视觉响应的光谱敏感性,包括改变夜间睡眠的时间、褪黑素分泌和调节稳态瞳孔直径。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感光色素视黑素蛋白也在视觉响应中发挥作用,并且基于视黑素蛋白的光感受可能对亮度感知和空间视觉方面有重要影响。虽然在非视觉效应方面,关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与ipRGCs如何交互的认识不断发展,最近CIE的一份关于应用“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合适的光照”的立场声明中使用了视黑素响应日光(D65)等效照度来指导调节非视觉响应。关于这种方法的详细说明,可以通过第二届昼夜节律和神经生理光度学国际研讨会(曼彻斯特,2019年8月)的同行评审出版物了解*。CIE S 026新的α响应计量方法实现了可追踪测量,并对个人光照量、光干预和照明设计进行了正式的量化规范。通过使用这个工具箱,将这种计量方法应用于日常光源,包括动态变化的日光、LED照明光源以及智能手机屏幕等。这些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视黑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光照,以更好地支持人类健康与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黑素蛋白 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 昼夜节律 褪黑素 视觉感知 光的非成像效应 睡眠 光疗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对大鼠包含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怀洲 洪洁 王宁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高眼压是否会对大鼠包含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产生损伤。方法利用前房灌注制作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cRGCs及普通神经节细胞,观察其密度的改变。结果急性高眼压后7d,mcRGC... 目的观察高眼压是否会对大鼠包含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产生损伤。方法利用前房灌注制作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cRGCs及普通神经节细胞,观察其密度的改变。结果急性高眼压后7d,mcRGCs和其他神经节细胞的密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密度分别为(23.36±2.22)、(33.36±1.53)、(3353.02±114.38)个/mm2和(3952.99±19.92)个/mm2,存活率分别为67.03%和84.82%。mcRGCs2级及以上的细胞树突分支减少,树突野范围变小,部分损伤严重的细胞只有胞体着色。结论缺血再灌注可以造成大鼠mcRGCs密度下降以及树突分支结构的改变,此类细胞的损伤程度重于其他的神经节细胞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视素 神经节细胞 高眼压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黑视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亮 何珲 +4 位作者 代学龙 何博 李银霞 康波 姜冬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黑视蛋白可作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光感受器和感光物质,参与调节动物生物节律和繁殖等功能。近年来,黑视蛋白已成为视蛋白家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黑视蛋白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提... 黑视蛋白可作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光感受器和感光物质,参与调节动物生物节律和繁殖等功能。近年来,黑视蛋白已成为视蛋白家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黑视蛋白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视蛋白 非视觉成像系统 生物节律 繁殖 综述
下载PDF
光照对哺乳类动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健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7-586,共10页
人体结构不仅存在于空间,而且存在于时间中。由于地球每24 h自转一周,因此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24 h昼夜节律。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机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的器官———生物钟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人... 人体结构不仅存在于空间,而且存在于时间中。由于地球每24 h自转一周,因此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24 h昼夜节律。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机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的器官———生物钟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由于体内生物钟是在地球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中进化形成的,因此光照是影响生物钟节律最重要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光照信息是由一条独特的神经通路,从视网膜直接投射到视交叉上核,称为视网膜-下丘脑束。这条神经通路不同于经典的视觉成像通路,它不参与视觉成像功能。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全都退化的盲人或动物毫无光感,但他们的生物节律仍然受光照调节。这一现象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讨论光照对哺乳类动物生物钟调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视网膜-下丘脑束 相移 谷氨酸 melanopsin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的神经基础——昼夜光感受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谌小维 胡志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4-697,共4页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与外界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昼夜节律 调节神经 昼夜光感受器 导引作用 黑视素 隐花色素 视网膜节细胞
下载PDF
黑视素基因转染给光双极细胞部分恢复MNU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小鼠的视觉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国吟 罗小鹏 +2 位作者 杨昇炎 徐颖 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探索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opsin 4,Opn4)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后,视网膜变性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的光反应以及整体视觉行为的改变。方法:选用由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成年CD... 目的:探索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opsin 4,Opn4)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后,视网膜变性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的光反应以及整体视觉行为的改变。方法:选用由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成年CD1小鼠作为视网膜变性模型。于P0~P1 CD1乳鼠视网膜底注射Grm6-Opn4-GFP质粒,Grm6-GFP作为阴性对照。通过电转进行基因转染。术后5周对基因转染小鼠腹腔注射MNU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共设计5个实验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Grm6-Opn4-GFP对照组(NS+melanopsin)、MNU诱导模型Grm6-Opn4-GFP治疗组(MNU+melanopsin)、MNU诱导模型Grm6-GFP对照组(MNU+GFP)和MNU诱导组(MNU)。诱导后连续7 d进行明暗箱测试,统计动物在暗箱中的活动时间比。随后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试,计算体现给光双极细胞光反应的b波峰值、潜伏期和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光反应的明视负波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动物视网膜黑视素基因转导效果。结果:黑视素可以被定向转染进入视网膜给光双极细胞。明暗箱实验显示MNU诱导7 d后Grm6-Opn4-GFP转染的CD1小鼠滞留在黑箱的时间显著长于未转染组(P<0.05),ERG测试显示Grm6-Opn4-GFP转染的CD1小鼠的b波也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可部分恢复视网膜变性模型动物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黑视素 给光双极细胞 甲基亚硝基脲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昼夜节律改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烨(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是昼夜节律产生及调节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线通过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及表达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经视网膜-下丘脑束(RHT)传导至视交叉上核(SCN)等视觉中枢,共同调...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是昼夜节律产生及调节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线通过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及表达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经视网膜-下丘脑束(RHT)传导至视交叉上核(SCN)等视觉中枢,共同调节昼夜节律、瞳孔对光反应等非形觉功能。青光眼的病理基础是RGCs受损,进而累及mcRGCs,会影响患者的昼夜节律。就青光眼及实验性高眼压对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昼夜节律 黑视素
下载PDF
黑视蛋白在家禽光适应性调节中的作用
17
作者 耿爱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对外界光照变化的适应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黑视蛋白作为一种感光色素,在家禽视网膜、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均有表达,除了参与机体感光、非视觉成像、光信号传导、褪黑激素分泌、昼夜节律、睡眠调节之外,黑视蛋白在机体组织内的适应性表... 对外界光照变化的适应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黑视蛋白作为一种感光色素,在家禽视网膜、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均有表达,除了参与机体感光、非视觉成像、光信号传导、褪黑激素分泌、昼夜节律、睡眠调节之外,黑视蛋白在机体组织内的适应性表达也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黑视蛋白在以上光适应性调节中的作用及有关研究进展,以期为黑视蛋白在国内家禽中的广泛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视蛋白 光适应性 家禽
下载PDF
光谱对小黄鱼胚胎在孵化、关键免疫因子水平及感光和节律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李沪 韩明明 +4 位作者 詹炜 刘峰 谢庆平 徐万土 楼宝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通过比较6种光谱环境(自然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黑暗)下小黄鱼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长和主要免疫因子的含量及初孵仔鱼中melanopsin和clock基因的表达,发现:(1)红光组胚胎孵化率最高(49.56%),其次为黑暗组(38.66%)、全光组(31.4... 通过比较6种光谱环境(自然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黑暗)下小黄鱼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长和主要免疫因子的含量及初孵仔鱼中melanopsin和clock基因的表达,发现:(1)红光组胚胎孵化率最高(49.56%),其次为黑暗组(38.66%)、全光组(31.46%)、自然光组(31.25%)、绿光组(30.72%)和蓝光组(29.58%);(2)红光组和黑暗组孵化最快,全光组和自然光组次之,蓝光和绿光组最慢;(3)红光组中IgM水平最高,而C3、TGF-β和IL^(-1)β在自然光组、全光、蓝光和绿光组中的含量水平高于红光组和黑暗组;(4)蓝光组中感光蛋白melanopsin水平最高,clock表达水平最低,而红光组与之相反。结果说明光谱对小黄鱼胚胎在孵化、免疫水平和节律调控等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小黄鱼 孵化率 孵化时长 免疫因子 melanopsin CLOCK
下载PDF
感光神经节细胞的活体形态特点:异于视杆、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彩平 许文俊 金学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7-343,共7页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活体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形态特点,其在弯曲视网膜组织内与视杆、视锥细胞的位置关系,及其光感受器光反应信号特点.方法 研究263个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体ipRGCs,经用膜片钳记录技术复染...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活体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形态特点,其在弯曲视网膜组织内与视杆、视锥细胞的位置关系,及其光感受器光反应信号特点.方法 研究263个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体ipRGCs,经用膜片钳记录技术复染,通过数码录像记录每个细胞从神经纤维层到内核层形态,分析其细胞体和树突在视网膜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的分布特点,及与弯曲的视网膜几何结构的匹配.对ipRGCs与视杆、视锥细胞光感受器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重建分析,推测ipRGCs系统的视功能. 结果 ipRGCs树突依视网膜曲度在内丛状层呈严格的3个亚层分布,亚层之间无感光树突面存在.每一亚层被稀疏的ipRGCs树突网络全覆盖成感光曲面,但对于每个ipRGCs,其树突在这些特定视网膜内丛状亚层曲面呈随机分布.所有ipRGCs树突形成的全视网膜感光三曲面与视杆、视锥细胞呈正交排列.ipRGCs树突形成的感光曲面与内丛状层的ON/OFF功能分层不一致,黑视色素及内在钙钠动作电位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在单个M1、M2、M3细胞呈随机性.M4、M5细胞形态和功能与传统神经节细胞交叉. 结论 ipRGCs树突形成的多层全视网膜感光曲面与视杆、视锥细胞在弯曲的视网膜三维空间呈正交排列,单个ipRGCs形态、黑视色素及内在钙钠动作电位离子通道表达水平的随机性都提示其具有与视杆、视锥细胞不同的光感受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神经节细胞 三维形态 黑视色素 视网膜 光感受器
下载PDF
黑视蛋白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珊珊 戴泽平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6期2912-2914,共3页
目前,研究已证明脊椎动物视网膜上存在第3种光感受器,而且与视杆和视锥细胞有明显区别。这些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利用黑视蛋白作为其感光色素,不仅参与成像反应,更主要是参与非成像应答,如瞳孔对光反射、调节生物钟和活动力降... 目前,研究已证明脊椎动物视网膜上存在第3种光感受器,而且与视杆和视锥细胞有明显区别。这些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利用黑视蛋白作为其感光色素,不仅参与成像反应,更主要是参与非成像应答,如瞳孔对光反射、调节生物钟和活动力降低等。黑视蛋白与无脊椎动物视蛋白具有更高的同源性,分布于有爪蟾蜍的视网膜及其他多种组织,而几乎只见于小鼠和人的视网膜节细胞。该文就黑视蛋白系统的形态及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视蛋白 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非成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