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共(布)、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1921—1949年党员吸收机制分析
1
作者 王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方式完成自我革新。中国国民党“改组”后,效仿俄共(布)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建立党员吸收机制,但存在要求不具体、实施不严格、泛滥式吸收党员、组织约束力不足等问题,蒋介石等右派发动的“清党”,使国民党遭受严重创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上、形式上借鉴俄共(布)的党员吸收机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其进行完善,依据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共(布)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党员吸收机制
下载PDF
张太雷首次赴俄身份再辨疑——与张劲教授商榷
2
作者 陈雪菲 黄爱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82,共15页
1921年6月至7月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张太雷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这很容易让人认为张太雷是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但已有研究成果,包括张劲教授文章所引证之材料,大多带有演绎的成分,尚缺少令人信服的... 1921年6月至7月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张太雷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这很容易让人认为张太雷是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但已有研究成果,包括张劲教授文章所引证之材料,大多带有演绎的成分,尚缺少令人信服的确切史料。相反,却有不少材料能够反证张太雷不是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且有的材料史料价值极高。实际上,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提到的共产主义组织与中共早期组织并不是一回事,却与维经斯基等俄共(布)党员在华组织的革命委员会高度契合。张太雷极有可能是柏烈伟领导的天津或北京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并加入俄共(布),后经柏烈伟介绍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并被远东书记处委派参加共产国际三大。由于张太雷不是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严格来说他当然不具有代表中共早期组织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资格;又由于张太雷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且青年团是党的一个事业机构,自然属于中共早期组织体系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者宽泛地说,张太雷是具有代表中共早期组织出席共产国际三大资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太雷 团员 革命委员会 俄共(布)党员
下载PDF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俞良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0,共6页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共(布) 列宁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 发展
下载PDF
同源异流:中共中央局建制源起及其与共产国际关系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贺永泰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79-90,125,共13页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因此其组织设置不能不受到俄共(布)—联共(布)及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中央局与中央分局就是参照和借鉴俄共(布)—联共(布)中央区域局建立起来的。中共中...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因此其组织设置不能不受到俄共(布)—联共(布)及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中央局与中央分局就是参照和借鉴俄共(布)—联共(布)中央区域局建立起来的。中共中央局与俄共(布)—联共(布)中央区域局在组织名称、设立目的、性质与职责、领导体制等方面有同质性,但同中有异,在是否设中央分局、立废存续情况、组织序列关系、实级还是虚级、副书记设置等方面又有别于俄共(布)—联共(布)中央区域局。此外,中共中央局与中央分局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工作得到共产国际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局 中央分局 建制 俄共(布)—联共(布) 共产国际
下载PDF
论瞿秋白对俄共(布)协调工农关系经验的宣传及意义
5
作者 邵海军 鞠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2-74,共3页
俄共(布)农村政策方面的缺点引起农民的不满,俄共(布)为协调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争取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瞿秋白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学习他的这些思想在当前具有重大... 俄共(布)农村政策方面的缺点引起农民的不满,俄共(布)为协调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争取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瞿秋白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学习他的这些思想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俄共(布) 工农关系 意义
下载PDF
共产国际、俄共(布)对中共创建初期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影响的历史考察和启示
6
作者 汤涛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对中共创建初期的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有着深刻影响。一方面,中共党内妇女工作专门机构的建立健全,党内优秀妇女干部的大量涌现,以及妇女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工作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大力推动和... 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对中共创建初期的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有着深刻影响。一方面,中共党内妇女工作专门机构的建立健全,党内优秀妇女干部的大量涌现,以及妇女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工作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大力推动和帮助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这种推动和帮助也存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总体来说,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对中共创建初期的妇女干部队伍建设的影响具有明显两面性,需辩证看待,并加以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中共 创建初期 妇女干部
下载PDF
一劳永逸净化俄罗斯——1922年俄共(布)驱逐知识分子运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杉杉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1,共13页
1922年,俄共(布)经过精心准备,发起了一场驱逐旧知识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布尔什维克党镇压反对派行动的必然延续,是苏维埃意识形态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布尔什维克党与知识分子正常关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驱逐运动以人文和社会... 1922年,俄共(布)经过精心准备,发起了一场驱逐旧知识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布尔什维克党镇压反对派行动的必然延续,是苏维埃意识形态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布尔什维克党与知识分子正常关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驱逐运动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为主要打击对象,70余名俄罗斯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优秀代表被迫离开祖国,而俄共(布)期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并没有出现。政治上的不信任和长期的意识形态钳制,制造了苏联特有的"夜间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逐知识分子运动 俄共(布)
下载PDF
列宁晚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薛君 王立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列宁在晚年的政治实践中,出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观点、方法去协调和规范党内各种关系,促成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列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对于中国共产... 列宁在晚年的政治实践中,出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观点、方法去协调和规范党内各种关系,促成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列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对于中国共产党明确新时代的建设要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列宁在带领党巩固领导权的实践中,从政治性、制度性、组织纪律性、战斗性等方面不断思索和大胆创新,构筑了良好运行的党内政治生活框架范型。列宁晚年的这些创见启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严明党的纪律,用好党内监督,加强团结与敢于斗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共(布) 执政党 和平建设时期 党内政治生活
下载PDF
共产国际、俄共(布)与中国早期革命者之间的联系——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背景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30,共6页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东方寻找苏俄的朋友和支持力量,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俄共(布)目光东移,对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寄托了越来越大的希望,对中国革命新动向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怀有极大的兴趣,...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东方寻找苏俄的朋友和支持力量,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俄共(布)目光东移,对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寄托了越来越大的希望,对中国革命新动向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怀有极大的兴趣,先后多次派人以各种身份来到中国,了解革命的情况,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为了加快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开展革命运动的步伐,共产国际执委会最终直接派出代表来华,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在成立初期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此,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中国共产党 成立
下载PDF
完善监督体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列宁时期俄共(布)监督制度为历史考察
10
作者 高莉娟 王斌 《甘肃理论学刊》 2017年第6期55-60,共6页
党内政治生态集中折射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是衡量党的建设水平,关系人心向背和执政地位的重要指标。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民主监督体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要保障,是约束党内主体行为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发扬党内... 党内政治生态集中折射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是衡量党的建设水平,关系人心向背和执政地位的重要指标。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民主监督体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要保障,是约束党内主体行为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发扬党内民主的有效路径,是维护执政党团结的重要举措。以俄共(布)"四位一体"监督制度的发展为历史借鉴,当前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必须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配套监督体系,营造民主监督与党内民主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坚持以完善的监督体系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共(布)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体系 党内政治生态
下载PDF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升俄共(布)党员质量思想探析
11
作者 张有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6-33,共8页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对执政风险,列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采取四大措施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严把入口:入党申请人必须经受三重考验,即艰苦环境锻炼、介绍人严格审查、预备期考察。淬炼品质:通过党校、报刊、党日...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对执政风险,列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采取四大措施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严把入口:入党申请人必须经受三重考验,即艰苦环境锻炼、介绍人严格审查、预备期考察。淬炼品质:通过党校、报刊、党日等途径,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增强本领:通过规范化培训和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党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自我净化:通过党员重新登记、动员党员到战争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等方式,及时发现不称职党员,并把他们开除党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共(布) 执政党 党员质量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苏俄革命观的演变——以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为例
12
作者 邱辰禧 《山西档案》 2019年第3期29-32,共4页
苏俄革命不仅对于俄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看到了希望,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苏俄革命观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苏俄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开展产生过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革命的性... 苏俄革命不仅对于俄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看到了希望,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苏俄革命观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苏俄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开展产生过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革命的性质与方式、动力、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意义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共留苏成员苏俄革命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中共留苏成员 苏俄革命观 中国革命
下载PDF
俄共(布)、共产国际与蒙古人民军的组建(1919—1921)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继坤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97-107,共11页
十月革命后,蒙古革命者很快组织起来,并派遣代表团秘密前往苏俄寻求援助。苏俄方面对于蒙古代表团的援助请求,经历了从谨慎应对到积极援助的过程。1920年10月恩琴白卫军进入外蒙古是苏俄态度转变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原因。在苏俄的援助下,... 十月革命后,蒙古革命者很快组织起来,并派遣代表团秘密前往苏俄寻求援助。苏俄方面对于蒙古代表团的援助请求,经历了从谨慎应对到积极援助的过程。1920年10月恩琴白卫军进入外蒙古是苏俄态度转变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原因。在苏俄的援助下,蒙古人民党游击队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6月苏俄红军以追剿恩琴白卫军残部为由进入外蒙古,扶植蒙古人民党掌握政权并着手创建蒙古人民军正规部队。共产国际驻远东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为组建蒙古人民军设计的蓝本被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全盘接受并贯彻实施,至1921年9月,蒙古人民军正式组建起来。蒙古人民军的创建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外蒙古局势变化及其所引起的苏俄对外蒙古政策联动是关键因素,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当时苏俄对华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外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共(布) 共产国际 舒米亚茨基 蒙古人民军
原文传递
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国际对中共留苏人员的军事教育——以苏联莫斯科地区为例
14
作者 张建华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35-46,共12页
20世纪20年代,苏联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为落实“东方革命”策略,共产国际、联共(布)积极参与培养中共军事干部,不仅接收中共人员赴苏联军校学习,还对非军事院校的中共留苏人员进行了军事培训。共产国际及驻共产国际中共代... 20世纪20年代,苏联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为落实“东方革命”策略,共产国际、联共(布)积极参与培养中共军事干部,不仅接收中共人员赴苏联军校学习,还对非军事院校的中共留苏人员进行了军事培训。共产国际及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在推动这项事业的过程中成就卓著,大量留苏人员学成归国成为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联共(布) 中国共产党 军事教育 中共留苏人员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俄共(布)的对华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1,共16页
从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活动的开展,共产国际、俄共(布)都进行了直接的领导、组织和帮助,并分别有着自己的对华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对华机构是依据苏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华政策的调整而设立的。在对华工作期... 从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活动的开展,共产国际、俄共(布)都进行了直接的领导、组织和帮助,并分别有着自己的对华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对华机构是依据苏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华政策的调整而设立的。在对华工作期间,正值中国大革命发展波澜壮阔而又危机四伏之时,他们积极参与对中共中央的指导和帮助,在贯彻落实莫斯科关于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全面了解中国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过去受史料所限,关于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对华机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大型文献档案资料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陆续出版,为进一步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东亚书记处 东方民族处 远东书记处 远东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