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 Model of Unsteady Penetration Mass Transfer in Randomly Pack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莉 张泽廷 +1 位作者 张卫东 郝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Based on the membrane-based absorption experiment of CO2 into water, shell-side flow distribution and mass transfer in a randomly packed hollow fiber module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subchannel model and unsteady penet... Based on the membrane-based absorption experiment of CO2 into water, shell-side flow distribution and mass transfer in a randomly packed hollow fiber module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subchannel model and unsteady penetration mass transfer theory. The cross section of module is subdivided into many small cells which contains only one hollow-fiber. The cross sectional area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lls is presented by the normal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t has been obtained that there was a most serious non-ideal flow in shell side at moderate mean packing density,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fluid flowed and transferred mass through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voids. Thus mass transfer process is dominated by the fluid through the larger void area.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each cell is described by the unsteady penetration theory. The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equals to the probability addition of the mean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each cell. The comparisons of 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established with the empirical correl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is work have been done.The predicted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mass transfer membrane separation mathematic model
下载PDF
Removal of Aniline from Wastewater Using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被引量:3
2
作者 任钟旗 朱欣妍 +3 位作者 刘伟 孙巍 张卫东 刘君腾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Z1期1187-1192,共6页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HFRLM)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urface renewal theory for removal of aniline from waste water. The system of aniline + D2 EHPA in kerosene + HCl was used. Aqueous layer di...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HFRLM)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urface renewal theory for removal of aniline from waste water. The system of aniline + D2 EHPA in kerosene + HCl was used. Aqueous layer diffusion in the feed phase is the rate-control step, and the influence of lumen side flow rate on the mass transfer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n the shell side. The resistance of overall mass transfer is greatly reduced because of the mass transfer intensification in the renewal of liquid membrane on the lumen side. The driving force of mass transfer can be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 of 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and the overal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 H in the feed solution, HCl concentration and D2 EHPA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aniline concentration. A mass transfer model is developed for HFRLM based on the surface renewal theor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HFRLM process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ani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Mathematic model mass transfer
下载PDF
湿润率对疏水性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建刚 王连军 +2 位作者 刘晓东 李健生 孙秀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917,F008,共7页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等因素所产生的湿润率对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新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湿润率对传质系数的影响,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对湿润率影响较大,是膜接触器传质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率 疏水性膜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液-液微尺度混合体系的传质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建鸿 骆广生 +2 位作者 陈桂光 孙永 汪家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0,共6页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质系数计算传质效率,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尺度混合条件下,直接影响传质系数的因素是停留时间和液滴直径,传质系数随着停留时间的减小而增大.膜分散萃取的传质系数可以达到1.2×10-4 m*s-1,比传统的萃取方式大10~100倍;不能像塔式萃取设备一样,用简单地忽略某一相的传质阻力或用总体平均的简化计算公式来计算微尺度混合的传质性能;考虑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考虑时间的影响,利用现有公式分别计算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采用阻力加合,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微混合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微混合
下载PDF
纳滤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葛目荣 许莉 +1 位作者 曾宪友 朱企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24,共6页
对非平衡热力学模型、溶解扩散模型和细孔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纳滤膜分离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其分离机理可以用非平衡热力学模型、溶解扩散模型、不完全溶解扩散模型、细孔模型、电荷模型 (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静电排斥... 对非平衡热力学模型、溶解扩散模型和细孔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纳滤膜分离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其分离机理可以用非平衡热力学模型、溶解扩散模型、不完全溶解扩散模型、细孔模型、电荷模型 (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静电排斥和立体阻碍模型 ,以及近年才提出DSPM模型和MS模型等来描述 ;并对纳滤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纳滤膜 分离机理 传质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蛋黄油及数学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卫泽 武练增 刘振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在萃取器为 1.2L的试验装置上 ,在温度为 45℃、压力为 32 .0MPa、原料粒度 (D)为 1.2mm的条件下 ,进行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考察了CO2 的流量和原料粒度对萃取的影响 .建立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较好... 在萃取器为 1.2L的试验装置上 ,在温度为 45℃、压力为 32 .0MPa、原料粒度 (D)为 1.2mm的条件下 ,进行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考察了CO2 的流量和原料粒度对萃取的影响 .建立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萃取过程 .根据模拟结果得到外扩散传质系数和流体流速的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蛋黄油 数学模拟 蛋黄粉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传质传热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蒋维钧 余立新 刘茂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0-234,共5页
膜蒸馏机理的研究,对于认识该过程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强化优化过程和设计计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K.Schneider 和R.W.Schofield 等曾对直接接触膜蒸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A.S.Jonsson 和Shoji Kimura 等对气隙膜蒸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膜蒸馏机理的研究,对于认识该过程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强化优化过程和设计计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K.Schneider 和R.W.Schofield 等曾对直接接触膜蒸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A.S.Jonsson 和Shoji Kimura 等对气隙膜蒸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认识和结论,但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模型,主要问题有:(1)在已建立的模型中均有大量的经验参数,需要通过膜蒸馏实验才能确定,模型缺乏预测性和通用性;(2)各模型均未考虑热侧水溶液的浓度极化对过程的影响。本文在上述学者工作的基础上,对直接接触膜蒸馏的过程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传质过程 温度 浓度 极化
下载PDF
乳状液膜扩散-反应双控制过程传递机理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汤兵 王向德 +2 位作者 万印华 朱斌 张秀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本文建立了乳状液膜扩散-反应双控制过程传递机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膜外相边界层,金属离子与载体的界面化学反应以及膜相阻力等因素对传质的影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乳状液膜 扩散-反应 双控制过程 传递机理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映体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模拟 被引量:15
9
作者 危凤 沈波 陈明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60,共5页
模拟移动床色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制备技术,其技术关键在于最佳运行点的确定。由于其过程复杂,用数学模型来确定最佳运行点,求解难度大,计算时间长。今以考虑传质阻力与轴向弥散的模拟移动床模型为基础,采用线上求解法,将模型方... 模拟移动床色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制备技术,其技术关键在于最佳运行点的确定。由于其过程复杂,用数学模型来确定最佳运行点,求解难度大,计算时间长。今以考虑传质阻力与轴向弥散的模拟移动床模型为基础,采用线上求解法,将模型方程沿空间方向离散,得到一组常微分方程,然后运用MATLAB提供的常微分求解器求解这一偏微分方程组,模拟了奥美拉唑对映体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线上求解法结合MATLAB常微分求解器可快速、准确地求解模拟移动床模型,用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的实时控制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模拟移动床 线上求解法 MATLAB 奥美拉唑
下载PDF
均质硅橡胶膜萃取含酚水溶液传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敏 周集体 +1 位作者 张爱丽 殷国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构造了卷绕式及管束式两种膜组件,采用均质硅橡胶膜材料,以氢氧化钠溶液为萃取液,研究了含酚水溶液的膜萃取过程.基于液-膜-液的串联传质阻力模型,通过实验测定了体系的总传质系数.分析讨论了苯酚溶液浓度、流动状态和温度因素对膜萃取... 构造了卷绕式及管束式两种膜组件,采用均质硅橡胶膜材料,以氢氧化钠溶液为萃取液,研究了含酚水溶液的膜萃取过程.基于液-膜-液的串联传质阻力模型,通过实验测定了体系的总传质系数.分析讨论了苯酚溶液浓度、流动状态和温度因素对膜萃取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总传质系数与料液流动状态及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表明所得的关联式可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硅橡胶膜 苯酚 膜萃取 传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EPA和DHA在超临界流体色谱柱中的传质动力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其龙 苏宝根 +1 位作者 熊任天 吴平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88-792,共5页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法研究了EPA和DHA在C18上的吸附和传质性能 .建立了色谱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模型参数 ,较好地拟合了实验流出曲线 .结果表明吸附平衡、轴向弥散。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超临界流体色谱 传质动力学 分离 鱼油 EPA DHA
下载PDF
分批精馏中的持液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雪梅 张卫江 +1 位作者 简春贵 张军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27-1832,共6页
分批精馏中持液影响塔内的动态过程 ,因此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分批精馏过程中持液作用的研究 ,但由于研究缺乏系统性 ,持液的作用一直是学术上争论的热点 .本文提出用全过程分离难度系数关联各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并建立了分批精馏的... 分批精馏中持液影响塔内的动态过程 ,因此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分批精馏过程中持液作用的研究 ,但由于研究缺乏系统性 ,持液的作用一直是学术上争论的热点 .本文提出用全过程分离难度系数关联各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并建立了分批精馏的恒摩尔持液模型 ,用全过程的分离难度系数研究了分批精馏的持液作用 ,结果表明 :塔顶持液对分离不利 ,但塔身持液在一定条件下增多可使所需回流比降低 ;塔内持液量与釜液量之比为一个因子 ,当q <0 7时 ,确定的分批精馏塔存在最佳投料量 .采用甲苯 乙苯二元物系对最佳投料量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批精馏 持液作用 最佳投料量 分离难度系数 恒摩尔持液模型
下载PDF
熔融盐膜法脱除航天舱中CO_2传质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金盾 万亚珍 +2 位作者 张浩勤 张永战 方文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于电化学理论、膜分离与传质理论,采用非平衡态热力学,建立了熔融盐(43.5% Li2CO3 + 25% K2CO3 +31.5% Na2CO3)( mol. %) 膜法脱除CO2数学模型。首先,根据熔盐体系离子的Hittorf迁移数、比电导、扩散系数等独立实验参数,计算得到体系... 基于电化学理论、膜分离与传质理论,采用非平衡态热力学,建立了熔融盐(43.5% Li2CO3 + 25% K2CO3 +31.5% Na2CO3)( mol. %) 膜法脱除CO2数学模型。首先,根据熔盐体系离子的Hittorf迁移数、比电导、扩散系数等独立实验参数,计算得到体系的Onsager系数和模型参数,然后用计算机求得该模型的数值解。解的结果表明: 影响CO2 传质通量的因素主要有电流密度及CO2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在低电流密度下,浓差推动力起主导作用;在较高电流密度下,膜两侧浓差推动力对CO2 传质影响甚微,电流密度对CO2的传质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在823 K及常压条件下,模拟航天舱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熔融盐膜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型理论解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膜法 航天舱 C02 传质模型 二氧化碳 航天飞机 空间站 气体分离技术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气体吸收数学模型和孔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秀莉 张泽廷 张卫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2,共6页
膜吸收是将膜分离与传统的吸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孔膜,多孔膜对过程的传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不同孔隙率的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疏水性平板膜的膜气体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当... 膜吸收是将膜分离与传统的吸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孔膜,多孔膜对过程的传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不同孔隙率的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疏水性平板膜的膜气体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当采用去离子水-CO2吸收体系时,多孔膜的孔隙率对液相传质性能没有影响;当采用NaOH水溶液-CO2吸收体系时,多孔膜的孔隙率对液相传质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流速下,孔隙率大的膜液相传质系数高于孔隙率小的膜。以双膜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多孔膜气体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模型。用该模型描述多孔膜孔隙率对液相传质系数的影响,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膜 孔隙率 气体吸收 传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莉 张泽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评述了微孔膜基分离过程的传质性能、影响因素和数学模型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中空纤维膜内传质特性和数学模型,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壳程传质特性与数学模型以及微孔膜孔隙率对流动相传质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膜分离 传质 数学模型 中空纤维膜
下载PDF
锌离子的液膜渗透反应-扩散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岗 路琼华 李盘生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04-409,共6页
建立了液膜萃取锌离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液膜内水相及外水相的传质,油-水界面上萃取和反萃的络合反应速率以及液膜的破碎率。实验表明,在传质前期,本模型和渐进前沿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过程;在传质后期,本模型比渐进前沿模型... 建立了液膜萃取锌离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液膜内水相及外水相的传质,油-水界面上萃取和反萃的络合反应速率以及液膜的破碎率。实验表明,在传质前期,本模型和渐进前沿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过程;在传质后期,本模型比渐进前沿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分离 萃取 传质
下载PDF
考虑液膜破裂的液膜传质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平 路琼华 李盘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5期599-605,共7页
提出了考虑液膜破裂因素的液膜渐近前沿模型和空心球壳膜型。实验证明,该模型更能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据此求出了最佳操作时间,其中渐近前沿模型比空心球壳模型更佳。但空心球壳模型数学处理简单,在工程上具有估算价值。
关键词 液膜 数学模型 传质 破裂 分离
下载PDF
PEM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层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晓佳 孙红 张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4,共3页
为了提高催化剂层的特性和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加速它的推广和应用。给出了一个PEM燃料电池阴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阴极催化剂层中氧气体积分数、电流密度、阻抗和温度分布的规律。研究发现:模拟条件下,在阴极催化剂层中的传... 为了提高催化剂层的特性和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加速它的推广和应用。给出了一个PEM燃料电池阴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阴极催化剂层中氧气体积分数、电流密度、阻抗和温度分布的规律。研究发现:模拟条件下,在阴极催化剂层中的传质中,质子传递过程是阴极性能的控制过程;沿着气体通道方向,催化剂层中的氧气浓度、电流密度、阻抗和温度均渐渐降低;沿着Y轴方向,氧气体积分数,阻抗和温度渐渐降低,而电流密度升高。研究结果对PEM燃料电池阴极结构优化和提高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数学模型 传热传质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传热传质三维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海涛 孙文策 +1 位作者 解茂昭 阿布里提.阿布都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8-374,共7页
针对常规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出了三维非等温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反应气体在流道和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传递过程,详细研究了水在质子膜内的电渗和扩散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传质的限制和质子膜内的水... 针对常规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出了三维非等温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反应气体在流道和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传递过程,详细研究了水在质子膜内的电渗和扩散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传质的限制和质子膜内的水含量直接决定了电极局部电流密度的分布和电池输出性能;在电流密度大于0.3.0.4A/cm^2时开始出现水从阳极到阴极侧的净迁移;高电流密度时膜厚度方向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这对膜内传递过程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数学模型 传热传质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废水中Cr(VI)的动力学传质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乔 羊依金 信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42,共4页
基于液膜法提取Cr(VI)的传质机理,对改进的渐进前沿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简单、实用的Cr(VI)动力学传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膜外相边界层扩散阻力、界面化学反应阻力和膜相扩散层阻力是控制Cr(VI)迁移速率的主要传质阻力,外水相酸度、载... 基于液膜法提取Cr(VI)的传质机理,对改进的渐进前沿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简单、实用的Cr(VI)动力学传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膜外相边界层扩散阻力、界面化学反应阻力和膜相扩散层阻力是控制Cr(VI)迁移速率的主要传质阻力,外水相酸度、载体浓度是直接影响Cr(VI)迁移速率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CR(VI) 传质机理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