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色难”命题的衍义
1
作者 陈保同 尤吾兵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色难”命题的主词指称一直是传统孝文化史的一桩“悬案”,这主要是把“色养”陷溺于“事生”单一维度进行讨论造成的。“事父母”之“孝”的内涵包括“事生与事死”,藉于此,“色难”命题的主词只能指向“子辈”。传统孝文化中,“事生... “色难”命题的主词指称一直是传统孝文化史的一桩“悬案”,这主要是把“色养”陷溺于“事生”单一维度进行讨论造成的。“事父母”之“孝”的内涵包括“事生与事死”,藉于此,“色难”命题的主词只能指向“子辈”。传统孝文化中,“事生与事死”实践表述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以此为进路,“色养”内质可以理解为把“敬、乐、忧、哀、思慕”情感倾注到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祭”全过程照护中。顺之,“色难”的原始意蕴应为:事父母一生,子辈“敬、乐、忧、哀、思慕”的情感贯注是困难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难 事生 事死 衍义
下载PDF
论敦煌佛教家庭伦理中的行孝方式
2
作者 买小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6,共9页
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在实践家庭伦理、处理父母与子女现世与来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着佛教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知恩报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佛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大量记载的子女对父母实现孝行的方式和特... 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在实践家庭伦理、处理父母与子女现世与来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着佛教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知恩报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佛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大量记载的子女对父母实现孝行的方式和特殊社会环境下的父子关系,为敦煌佛教的发展赋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佛教 事亲 祭亲 行孝
下载PDF
魑魅魍魉:元语言理论视阈下汉民族鬼之文化观照
3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4-102,共39页
以《说文》为研究载体,阐释于其书中与鬼相关的字词为分析对象,从元语言的理论视阈,在生理体验、自然存在、鬼神祭祀诸方面系统考察了汉民族之鬼意识种种信息表征,通过文化观照证实鬼及鬼族字群从一串串简约写意的象形表意符码逐渐转化... 以《说文》为研究载体,阐释于其书中与鬼相关的字词为分析对象,从元语言的理论视阈,在生理体验、自然存在、鬼神祭祀诸方面系统考察了汉民族之鬼意识种种信息表征,通过文化观照证实鬼及鬼族字群从一串串简约写意的象形表意符码逐渐转化为高度凝练之哲学思想载体、文化书写命题、民俗叙事利器与族群认同纽带,从未间断的一段信鬼、怕鬼、赶鬼、尚鬼等多元交织之历史进程,折射出汉民族'追养继孝、踵武前贤'源远流长的血脉传承、思想内涵与人文积淀,本质实乃汉民族尊奉以孝道为核心之伦理社会与宗法结构的自然反映与时代选择,为强力维护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从元语言全面正确认识鬼和由此衍生之鬼文化,成为构建古代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乃至学术史的生态写真、意识基元与文化关键词,具有方法论的创新性、先进性与交互性,在世界人类学史上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魑魅魍魉 元语言 追养继孝 踵武前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